未來世界政治格局將如何變化

未來世界政治格局將如何變化?

首先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在全球化的同時,中國經濟和上元文化已經不可融合於小範圍流通,這就決定了中國政府將在未來的世界中處於領先地位而不是一席之地,以中國政府的處事能力,可以肯定在未來中,整個亞洲都將臣服物中國腳下

世界的多極性已顯而易見,經濟力量平衡的改變將影響到地緣政治力量格局。「華盛頓—北京軸心」看起來並不那麼具有生命力。美中根本利益存在著本質性的不同,因而不會出現緊密的美中聯盟。兩國關係將以既合作又對抗的模式發展,但雙方會為解決雙邊及全球問題而密切關係。不管怎樣,中國都將向世界頭號大國地位努力,這是美國任何時候都不會允許的。最終雙方會利用一切手段削弱對手的地位。出現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軸心抗衡華盛頓—北京聯盟的想法也不現實,聯盟對抗和新冷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過,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在歐洲,所以它註定要同歐洲市場一體化。出現新的世界儲備貨幣完全有可能,這一新貨幣就是人民幣「元」。但這並不意味著「元」是唯一的儲備貨幣。美元同歐元地位不變,而人民幣地位提升,這將改變世界金融格局,使其更加穩定。

現在專家們都在預言「華盛頓—北京軸心」的誕生,日本、韓國、部分拉美國家,也許還有英國將圍繞這一軸心。歐洲可能會向這一聯合體發起挑戰,但會是以一種新的構成。老歐洲的兩大「火車頭」———德國和法國有可能想建立自己的「發展區」,重振昔日輝煌。分析家們不排除的還有,這一結構的訂貨者和建設者可能需要一個能夠為其提供政治支持和自然資源保障的夥伴。俄羅斯理論上可能成為這樣的夥伴。

任何一場這種規模的危機都會造成巨大的變化。但主要的結構性改進仍將發生在發達國家。只要美國還無法擺脫過重的債務負擔,只要美國人還沒學會多存少花,我們就很難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及持續增長的恢復。

  但美國的結構性改進將導致整個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將不能向國外出口那麼多自己的商品,將不得不轉向國內市場。而且,整個東南亞的增長同中國經濟有緊密的聯繫,如果中國出現什麼變化,那這些變化肯定也會對東南亞造成打擊。此外,如果中國減少出口產品生產所需的資源,那對俄羅斯的原料市場也會產生影響。

  過去十年世界資源需求的增長未必會對我們增長起到額外作用。一系列地區有可能被淘汰。世界經濟模式將發生嚴重改變。而且,這些改進的性質並不總是能夠預測的。

中國已制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這將使中國獲得一些額外的王牌,首先是在東南亞地區,將對資本擴張起到有力的推動。中國將不僅成為商品出口者,還將成為資本出口者。外國對華投資基本上將同中國對外投資持平。

  還有一個特點是利用香港優勢。中國現在已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同一系列其他國家的銀行簽署了直接的交換貨幣的協議。還決定允許香港、廣州等地區用元結算貿易。這樣發展下去,上海將變成世界金融中心,同時還是世界航運中心。這些力挺人民幣的舉措至少能使其上升到地區貨幣的地位。並非單一的地區貨幣,而是類似於日元和元的組合。這是擴大人民幣活動範圍並改變其功能的一條單行線。在一些國家,元已經被用作儲備貨幣。例如,蒙古很大一部分外匯儲備是人民幣。此外,中國積累了近2萬億美元,也因而揪住了「美國虎」的尾巴。

問:
經濟格局分析的有道理,那你認為政治格局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答:

 ㈠含義: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是指在兩極格局解體後,美國、日本、西歐、中國和俄羅斯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係,使世界呈現出不同於兩極格局的新狀態。多極化的「極」主要表現為吸引力和影響力。構成多極化的「極」既有國家也有政治集團,在一定意義上還包括某些影響較大的世界性或地區性的國家組織。  

㈡出現時間:多極化趨勢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誌著舊的世界政治格局的解體,世界進入新格局的轉換時期。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總趨勢是一超多強,向多極化發展。  

㈢走向多極的原因: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出現的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它形成的決定因素是各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具體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美國在侵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先後遭到失敗,霸權地位受到沉重打擊。  

⒉「二戰」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使帝國主義殖民體系迅速崩潰。第三世界崛起,中國的強大,促進了反帝、反殖、反霸鬥爭的開展,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⒊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歐共體」的形成和日、德兩個大國的迅速崛起,直接威脅到兩個超級大國的經濟霸權和國際地位。  

⒋「二戰」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逐漸發展為美、蘇大國的爭霸,結果削弱了兩國的經濟力量,到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各國發生劇變,舊的世界格局宣布終結,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極化在加速發展。  

㈣表現:⒈世界格局中存在著美、日、西歐、中國和俄羅斯五個力量中心,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它們相互競爭、相互制約。⒉從近期看,美國仍將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  

㈤多極化的歷程:  

⒈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是多極化出現的標誌。  

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崛起,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多極化趨勢得到了加強。  

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聯的解體,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㈥特點:  

⒈漸進性:它不是因戰爭因素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而形成的,它發生在和平條件下,這就決定了新舊格局交替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⒉長期性:從兩極的結束到多極格局的形成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這取決於各國綜合國力的強弱和各國的相互鬥爭和妥協。  

⒊經濟性:它不是戰勝國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戰敗國而形成,在新舊格局轉換的過程中,鬥爭的焦點是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誰在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取得勝利,誰就能夠成為多極中的一極。  

㈦對世界的影響:  

     在世界多極化的格局下,出現了世界局勢的多元化趨勢:這就是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並存。向著緩和與和平方向發展的是民族的獨立、國家的統一、國際調停、國家和解,向著緊張和動蕩方向發展的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衝突、地區衝突、宗教衝突愈演愈烈。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表現為:  

⒈政治上:總的政治趨勢是走向緩和,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並存的局面。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社會主義力量遭到挫折,暫時有利於資本主義。同時少數發達國家向第三世界國家施加壓力,造成一些國家政局混亂。但總的來說,兩極格局結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和發展。  

⒉經濟上:加速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進程,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兩種趨勢加強,使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  

⒊對中國影響:機遇和挑戰並存。  

①國際政治環境:世界總趨勢走向緩和,亞太地區局勢相對穩定,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政治環境。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數發達國家推行強權政治,妄圖迫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使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面臨新的考驗。  

②國際經濟環境:國際經濟中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激烈的競爭;多極經濟結構和國際間的激烈競爭,使中國的對外經濟有迴旋的餘地。  

③國際政治地位:國際環境得到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使中國對國際戰略平衡的影響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比過去增強。  

④國際經濟地位:面臨新科技革命的挑戰,科技特別是高科技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在國際競爭中會處於不利地位。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總之,未來國際政治格局尚未明朗,兩極格局的終結,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但美國想一家獨霸世界已顯力不從心。除美國之外還有日本、歐盟、中、俄等多強。美國要想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多強中的誰都不可能作為獨立的一極來同美國抗衡,因而「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但從長遠來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發展的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濠江  2011-03-31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如何看待政治老師講的 宗教就是對世界的歪曲?
現在我國的主要矛盾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是你認為現在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希拉里病倒了,那些捐了好多錢的大公司可能也要愁了
2013 年駱家輝辭去駐中國大使一職的原因難道僅僅是想家么?深層的原因有哪些?
六個月內中美在南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TAG:政治 | 世界 | 未來 | 未來世界 | 格局 | 世界政治 | 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