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我把自己弄進了麥肯錫,一年後,我最終選擇離開

文章來源:WallStreetTequlia

作者:Rochelle

2014年的1月,我從大雪封城的芝加哥飛了兩次紐約,拿到了麥肯錫大中華區的實習機會。時隔三年,憑記憶寫了一篇流水賬,希望可以給即將面試或準備面試的小夥伴們提供到一些幫助~

我會分成三個模塊來講述:

  • 面試準備

  • 面試當天

  • 面試經驗

1

14天準備MBB面試的過程是怎樣的?- 面試準備

MBA實習申請諮詢的時間軸

前期準備:這個階段是從諮詢公司被允許到進入商學院宣講開始的(大概10月左右),然後就是networking,主要就是參觀office和coffee chat,ladies"s night,diversity night等等。

我的結論是:如果要報名美國辦公室,必須去;但如果報名中國辦公室,去的效果未知。

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是麥肯錫大中華區當年的recruiter。在感恩節期間,我從美國的recruiter那裡拿到了她的聯繫方式,打了半小時的informational call。

她告訴我,請認真閱讀麥肯錫的招聘網站,需要的人才特質都寫著呢。如下四個維度的品質,除了problem solving skills是主要通過做case評估意外,其它三個特質,是通過在fit的部分講故事完成的。對於這三個特質,我建議每個都儲備兩個故事來說。

來源:http://www.mckinsey.com/careers/interviewing

冬假預熱:一般學校建議從12月的冬假開始,大家盡量早點mock case。在離開Evanston前,我和case group leader mock了一個簡單case。講真,效果挺一般的。

但是leader鼓勵我說,第一次沒關係。而後的10天就奔波於國內的婚禮,完全沒有時間看case,不過我也安慰自己,一個是長期飯票,一個是短期飯票,還是抓大放小。

1月備戰:1月初回到學校,陸續收到了MBB的面試通知,我估摸算了一下離麥肯錫的面試一共13天,第14天就是飛到紐約的初面。

於是,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做了一個日曆表,然後聯繫了同學(基本上都是ex consultant)幫我做mock,一天一個case。這些實戰的mock幫我提升很多,讓我從一個對諮詢知曉寥寥的小白,提升到了信心滿滿的面試者。

使用到的材料

1. 大概翻了一下,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特別是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

2. 前輩總結的不同類型問題的framework

3. Victor Cheng的每日推送的郵件分享(心疼美金,所以沒有花錢買他的音頻  產品)

到底需要mock多少個case?

聽說,大家一般mock 30-50 cases左右。聽過最少的是4個,超牛的有mock了100多個的。雖然我只mock了13個,但是我覺得效果一點不比50個差。質量大於數量。

我的順序是這樣的:

第一遍:白天跟ex consultant mock一遍,把他們的feedback都記在小本兒上

第二遍:晚上自己看著case再mock一遍,一模一樣的case,把我自己的takeaway再補充進去

第三遍:在面試前,紐約的酒店裡面,把這13個case的learning再看了一遍

2

麥肯錫面試當天發生了什麼?- 面試當天

關於面試的一些Facts

地點:兩次都在麥肯錫紐約辦公室,所有被挑選的面試者都飛到紐約集中在一兩天內進行面對面的面試。

時間:面試前一周,recruiter發郵件讓大家自行選擇合適的面試時間。當時我的學長告訴我,面試官都是從大中華直接飛過來的,可能下午的時候會有時差比較困,如果我想搗漿糊,可以選擇下午。

規格:一共兩輪,初面是1月15號和兩個項目經理(EM)面的,終面是一個星期以後,再和三個全球副董事(Associate Parter)或者董事(Partner)面。不過聽說這兩年轉向一天集中搞定的模式。

形式:每一輪1個小時左右,10-15分鐘fit,20-30分鐘case。Partner面的時候會略微發散一點,雖然他們也是拿同一張表打分。

結果:麥肯錫超級高效,結果一般都是當晚面試官通過電話溝通的。電話裡面也會給一些比較簡單的反饋。這個比我經歷的其他公司的面試感受要好很多,讓我覺得雖然有可能我不會為他工作,但是他還是為了我的成長提供幫助

初面

候場:當天下午到了紐約辦公室,我被拉進一個10個人的會議室,和其他小夥伴等待被翻牌。Recruiter給每個人發一個文檔,裡面是面試官的背景和介紹。我很快發現,我跟著的兩個面試官都有很多共同點,一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過,一個在行業上有重合。

每一個面試官都有一個自己的辦公室,然後面試者會按照Schedule被輪流叫到小房間面試,面完回到會議室等待。

進房面試:進了房間以後,面試官會先跟你扯扯蛋,讓你盡量平復下來,讓你表現到自己最好的水平也是他的目的。然後他手機會有一個打分表,你一邊說他一邊記錄,打分。

關於fit:就是用講故事的形式來闡述你自己是否符合麥肯錫所要找的人才的特點。這時候要注意,他們會問的非常非常仔細,有可能一個問題追問五到六個新問題。比如說,你當時是怎麼想的?你具體是怎麼說的?你在團隊裡面到底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如果你說的不夠詳細或者你記不清楚了,其實這樣的對話會讓人覺得壓力非常的大。但是如果你準備充分的話,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在面試之前大概準備了側重點各異10個不同的故事,來覆蓋上文講的三個維度:personal impact, entrepreneurial drive and leadership abilities。

關於case:面試官的case是從公司的大題庫裡面選出來的。這裡就不方便透露我當時面過的具體case了。一個非常有幫助的資源就是各頂級諮詢公司官網上的sample case,能幫助你後期有針對性的準備case面試。

收尾:在結束前如果還有時間,面試官會問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如果沒有好問題,與其瞎問不如不問。最後,同一輪的兩個面試官會一起討論結果,所以他們會盡量問不同的問題,但是他們會統一下意見,給不給你去下一輪的機會。

終面

這一輪和初面基本上沒有區別,除了是partner面試以外,感覺上他們更加放得開,他們lead你給答案的時候也很有技巧,不愧是partner呢!

第二個區別是進入第二輪的面試者會少很多,競爭也會相當激烈,如果說能過第一輪說明你挺優秀的,那麼要最後拿到offer,你就得證明,你比優秀的人還要優秀,就是firm常常說的一個詞,有spike。

在這裡,你有沒有想過你圖麥肯錫啥?

在我加入公司實習的第一天,就收到了我面試官的離職信。到了第二年,我重新全職加入的時候,當時5個面試官只剩下1個了。當時我覺得很可惜很難過,但是前輩安慰我說,離開未必是壞事,留下也不見得都是好。

Make your own McKinsey,是公司一直鼓勵大家做的。我還記得一個EM跟我說,如果你不想好,很容易加入公司以後就忙忙忙,忙到忘了初心。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所以從加入firm的第一天起,你就得想好,我的底線是什麼,我想學什麼,我要得到什麼,我想在公司留下什麼。

這樣以始為終,建立雙贏的意識,其實在我們工作的每一家公司不都應該是這樣的嗎?共勉!

3

如果想拿offer,有什麼tips?- 面試經驗

Fit和Case一樣重要

常常有同學問,為什麼我Case做的很好,還是沒有拿到offer呢?

答案大概你也猜得到,fit的比重也很大呀!很多人說麥肯錫的人都很有氣場,很Aggressive。雖然在firm見到的人確實是能獨當一面,可問題是,怎麼在面的時候展現出氣場呢?

這麼說吧,當你走進房間的時候,抬頭,挺胸平視一切,感覺你是這個房間的主人一樣,這就是氣場的一個表現。如果你心裡還能默念,麥肯錫如果不要我,絕對是麥肯錫的損失,BCG的幸運!那麼,這就是升華版的氣場啦。

被面試官不停逼問,你就不會像一隻落荒而逃的小鼠,而是鎮定自若,來招接招,就是麥肯錫要的氣場。因為面試就是日後工作的模擬場,如果你能搞定面試官,likely你能搞定未來難搞的客戶。

除了氣場以外,還得有實實在在的過往的事例來證明你具有麥肯錫所有需要的特徵。所以,好好練習講故事的能力

找到自己的Spike,發揮到極致

能進到麥肯錫的面試,你肯定是一個優秀的人,不然partner怎麼會投資兩天的時間來聽一群人講廢話呢?但是想拿到offer,你就必須要在一群優秀的人裡面脫穎而出,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

比如:我有很強的項目管理經驗,超強的親和力可以很快和客戶打成一片。最重要的是,在過去五年的職場磨練以後,前老闆把我培養成了一個做事有邏輯,溝通能力好,能推動跨職能部門工作的專業職場人。所以我的spike是leadership abilities,我在fit的部分重點闡述。

有舍有得,重點突破,才有驚人效果

14天的準備過程中,上午要上課,下午要做corporate的networking和面試,中間還要插播mock和二年級同學討教經驗,怎麼來得及呢?那只能有取捨

還是拿我自己做例子吧。在mock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真的比較擅長面試官主導的面試類型, 比如McK和Booz的case我就比較適應,同學給的反饋相對好一些;相反,BCG和Bain的case做一遍要我的命,因為我始終做不到如同牛人同學那樣,把問題像剝洋蔥那樣一層一層剝下來。

時間緊張,我很快就調整策略,重點準備麥肯錫的面試。事實上,最後的offer的結果也是一樣,BCG和Bain第一輪就把我掛了,連feedback都懶得給我。而McK和Booz都給了offer。

成功不可複製,失誤可以避免

本期的第一篇中我提到,我有一個小本子記錄每一個case的takeaway,方便我複習。其實,我還有另外一個秘密武器就是一個blacklist黑名單,寫了所有我不能犯的失誤,比如:

  • Case的framework太generic

  • 在團隊中貢獻不夠,leadership體現不明顯

  • Brainstorming的時候不夠structured

  • 感受不到你的熱情,能量值不夠

這些錯誤哪裡搞來的?嗯,我把所有認識的參加過麥肯錫面試,但是沒有拿到offer的人採訪了一遍。這些都是前輩們分享的他們從麥肯錫面試官那裡獲得的反饋。

為什麼要採訪這些學長學姐呢?因為我想,成功人士分享成功秘訣,我也不可能成為他們,更何況不是每個人會告訴你他們成功的真正原因,或者他們自己真的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了解過去的失誤,至少做到不重蹈覆轍,避開這些陷阱,活到最後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情人眼裡出西施,喜歡你沒商量

版權聲明:我們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但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郵箱:cmkt_neirong@126.com

推薦閱讀:

說分手就是分手,離開後再也不回頭的生肖
離開北京
很多女人離開男人是因為這些!
攢夠了失望,我就會離開
讓人心酸的句子 等待,只是為了找個借口不離開

TAG:選擇 | 自己 | 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