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手法的具體應用

古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手法的具體應用

詩詞鑒賞作為語文學科中考查能力等級最高(E級)的題目,主要涉及形象、語言、意境、思想感情、藝術手法等幾個方面。簡言之,就是「象、意、境、技、旨」。「虛實相生」是古詩詞中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是經常出現的考查內容,考生在答題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下面,筆者就此淺淡拙見,以供廣大考生參考。

宋代著名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裡所說的煙霞鎖高山,斷脈映遠水就是以虛寫實的筆法。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實,是指圖畫中勾畫出的實物、實景以及筆致豐富的地方。虛實相生,才能達到藝術妙境。正如清初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所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虛實相生」是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也是詩詞重要的表現手法。詩詞理論中的虛與實,通常包括四種內涵:1、實,指詩人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2、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3、實,指具體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4、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簡單地說,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和具體的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的現實生活與回憶、想像結合起來。與其他手法不同,虛與實是相對而言的。眼見為實,想像為虛;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直接為實,間接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從己方的角度寫為實,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寫景為實,抒情為虛,等等。虛實相生在詩詞中的適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象、不同的方式。明確虛實的內容,辨清二者的關係,將對鑒賞詩詞大有裨益。

一、「虛」「實」的內容

在詩詞中,一般情況下,是指以下兩種情形。

(一)景的虛實。即眼前已知之景為實,想像之景為虛。虛景常包括三種類型。

1.神魔世界和夢境。

這類虛景,往往與現實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在現實世界中,屢屢遭受挫折,志不能伸,於是藉助想像,走進自己虛構的世界,尋找心靈的慰藉。例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就描繪了一個瑰麗奇幻、繽紛多彩的神仙世界。「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全台、銀台與日月交相輝映,雲中神仙披彩虹,驅長風,虎鼓瑟,鸞駕車,皆受命於詩人之筆,前來奔赴仙山盛會。這番虛寫,寄予了作者在現實生活的失意。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也通過描繪「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夢中景象,傳達出作者為國殺敵、收復河山的報國之志。

2.已逝之景和幻境。

這類虛景,往往是作者曾經經歷過的或者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在不在眼前。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都是存在的,但非眼前之景,是虛景。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回憶少女時期的往事,也屬虛境。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幻覺也是虛境。如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前兩句中「千峰」「萬壑」都是虛的,可以看作是一種幻覺。潮濕的水氣和翻滾的松聲把他帶進了一種錯覺中,他彷彿置身於千峰之上,山中雲氣撲面而來,又好像來到岩壑深處,風卷松聲,就在床底襲來。這番幻覺為後面的進一步設想先墊了一個台階。

3.未來之景和設想。

這類虛境,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沒有發生的,或者是雖在當下發生,但不是作者親眼所見的景象,如柳永的《雨霖鈴》下片,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重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再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中「抱膝燈前影伴身」是實寫自己燈前枯坐思家情形,而後兩句「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則是詩人想像出來的家人思念自己的情形,是虛寫,突出了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感。

(二)景與情的虛實。即寫景是實,抒情、議論是虛。

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前兩句寫了離別時的景象,是實寫。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虛擬議論。他讓辛漸代言,雖然自己屢遭打擊和陷害,但決不會低頭,要一塵不染,保持玉壺冰心般潔白的品質。再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在表現抽象、虛無的情感方面,化虛為實,把無形的愁思,化作了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抒情是虛,寫景是實。

二、「虛」「實」的關係

虛和實是相輔相成的,是既對立又統一的。正如美學大師宗白華在《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中所指出的:「『虛』和『實』辯證的統一,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形成藝術的美。」它們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虛景和實景,有時是相反相成,彼此對比,從而突出中心。

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是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華景象;實景則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如今所見凄涼情形。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突出了昔盛今衰的「黍離之悲」。

2.虛景和實景,有時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

如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是實寫,李花開放,正是春色;而園中春色呢,卻無緣看到,是虛寫。但這一枝紅杏正是「滿園春色」的集體體現,眼看出牆「紅杏」,心想牆內百花;眼看出牆「一枝」,心想牆內萬物。這一番景象,不正是春天盎然生機的展現嗎?

3.實景和虛境,有時是從實處著筆,實中見虛,憑虛處傳神。

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實景,話語如在眼前;「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則由實見虛,把景物與心胸打成一片,從視野的開闊,可以想見抱負和氣度的遠大。人們從這兩句話中還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遠的生活哲理。這種抱負與哲理就是詩中的虛寫。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前兩句「松下問童子,雲師採藥去」是實寫,後兩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雖也是童子的回答,看似實寫,實則虛言,不僅寫出了隱者的品格,抒發了未見其人的悵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從中還可以引申出某種哲理性的意蘊:人們在探尋真理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符感到某種困惑,即直覺地感到所探尋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處,卻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發現或得到。這兩首詩都是從實處下筆,實中見虛;憑虛處傳神,虛實結合。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虛」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寫的內容經常不是重點,而是抒懷、遣興、明理的依託;虛寫的內容儘管抽象,卻常由實寫而來,並常常涉及詩詞的主旨。但二者並非涇渭分明,而是一個有機融合的整體。

三、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作為一種表達技巧,它的藝術效果主要體現在與詩歌形象、意境、主旨的關係上。具體來說,有以下作用。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豐滿。

如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今日」是虛景,「今年今日」是實景。虛景「人面桃花相映紅」,塑造了一位艷若桃花、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實景「桃花依舊笑春風」則空餘美景,人已沓然。以虛襯實,更加突出了那段美好的回憶,那位明媚的少女形象,使人頓生悵惘之情。

2.豐富了詩歌內容,擴大了詩歌意境。

如常建《三日尋李九庄》「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盪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詩的題材很平常,內容也極單純:三月三日這一天,乘船去尋訪一位家住溪邊的朋友李九。前兩句敘述,雨歇之後舟行溪中,後兩句寫朋友居處的環境。從題目中「尋」可見,後兩句所寫景物並非即目所見,而是途中對目的地的遙想,是根據故人對他的居住處所的詩意介紹而生出的想像。這番遐想,使得這首本來比較平直的詩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雋永的情味,從而豐富了詩歌內容,擴大了詩歌意境。

3.使感情表達得更充沛、更淋漓盡致。

如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詩的上闋從「吹角連營」開始虛寫,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使兵士們歡欣鼓舞,他們飽餐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在秋高馬壯時候,點兵出征!下闋繼續虛寫,將軍率領鐵騎,風馳電掣般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敵人紛紛落馬,狼狽潰退。這番想像,突出地展示了詞人的壯志,但現實卻是「可憐白髮生」,一句沉痛的慨嘆!壯與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對照,在這對照中,詞人的報國無門的悲憤就表達得更充沛、更淋漓盡致了。

當然,這幾點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點說哪點就行。

四、怎樣解答虛實相生的詩歌鑒賞題

首先,要弄清楚詩歌中哪些內容是虛寫,哪些是實寫,然後分析二者的關係,進而感悟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對虛實結合的詩詞,答題時的一般步驟是:1、闡述哪是實寫,寫的是什麼;2、哪是虛寫,寫的是什麼;3、分析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一)解答示例

下面,以幾則習題為例。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本題即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考查虛實相生的手法在詩中是如何運用的。我們解讀詩句,不難發現,前兩句是實寫淮河兩岸情景,後兩句實寫鷗鷺飛翔情景。兩處都是實景,分析其中的虛筆,就可以從抒發的情感上來感悟,看實景中傳達出怎樣的情思。聯繫註解可知,淮河此時已成宋、金國界,詩人奉命送金使北還經過此處,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所以,從前兩句實寫中可以看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悲嘆,從後兩句鷗鷺飛翔的景象中傳達出對國家統一的強烈渴望。

答案示例:

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後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渴望。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請賞析本詩虛實結合的手法。

這首詩前兩句寫江樓設宴餞別和送友人上船,是實景。後兩句以「憶」字引出對別後情景的設想,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境凄清,恐怕難以成眠,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聲闖入他的夢境,讓他愁緒滿懷吧。後兩句設想別後情景,已是虛幻,而夢中聽猿,更是幻中之幻。所以擴大了詩歌意境,並顱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答案示例:

詩的前半部分寫實景,後半部分寫虛擬想像的情景,用「憶」字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瀟湘,孤月高照,行人難眠;即使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聲闖入夢境,因而夢中也擺不脫愁緒。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藉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虛境是實境的升華,它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在意境結構中處於靈魂和統帥地位,因此才有神境、靈境的別名。對此類詩詞進行鑒賞時,須緊緊抓住實境並以實境為依託,實現對實境畫面的不斷延伸和擴大,同時立足延伸畫面,注重情思體悟,方可不斷開拓詩詞的審美想像空間,把握詩詞的靈魂


推薦閱讀:

釵頭鳳 〔宋〕陸遊 凄美愛情故事
有哪些描寫長江的古詩?
有了幼兒園老師推薦的五字古詩,寶貝纏著你背古詩!!
有哪些冷門非經典,但卻讓你愛不釋手的古詩詞句?
十首最美五言古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