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泡健身房,當心遭遇「環境傷害」

在北京一家能源類外企工作的小楠(化名)一直是一位體育愛好者。不過,一次去醫院檢查身體之後,她卻對「健身房」三個字開始聞之色變:「給我看病的醫生聊天時候說,她最近收治了不少患者,都很可能是因為常去健身房產生皮膚感染、過敏等癥狀的。」

要知道,「健身」如今可是個相當熱門、時尚的話題——比如很多人都願意在朋友圈上發自己在健身房鍛煉的自拍照。那麼,為何還會有醫生做出這樣的論斷?去健身房鍛煉,還可能會染上一身病?

「有的健身房裡的空氣,比霧霾天的戶外空氣還差」

實際上,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早在2014年冬天,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和荷蘭代爾夫特科技大學就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常在健身房鍛煉,很可能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

發起這項研究的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研究生Carla Ramos,曾經在自己去健身房裡鍛煉時聞到了甲醛的異味,他想到:這種情況會是普遍存在的么?而他和其他人員選擇了11家健身房進行監測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健身房室內空氣里的灰塵、有機性揮發物(含甲醛)以及二氧化碳濃度都超標了。特別是當晚上人們下班,健身房達到人員高峰期的時候,室內的灰塵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在研究人員看來,這樣的空氣質量「極易引發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的疾病」。而二氧化碳雖然對人體無害,但它會讓人體感到疲勞、影響腦部運作,對於需要高度專註力的有氧運動有所阻礙。此外,高濃度二氧化碳也代表健身房內空氣流通不佳——研究團隊發現,健身房裡的空調系統和空氣凈化系統,對於在人流高峰期時產生的人造污染物的清除能力十分有限。

「在咱們國內,一般寫字樓會給租用他們場地的健身房一個月的免租金裝修期。」《健與美》雜誌副主編王鳳珣介紹說,「所以,一個月的時間一到,有些健身房為了節約成本就急忙開業了,也不管裝修的殘留污染物散沒散乾淨,就開始開門營業了。」

除了新開業的健身房,一些開業過幾年的健身房,也可能存在空氣污染物——新換的塑膠地板、新購置的健身器材都會揮發出甲醛等物質。「給我看病的醫生說,有的健身房裡的空氣,比霧霾天的戶外空氣還差!」小楠說。

此外,國內一些地方的衛生部門對當地健身房的抽檢結果還顯示:諸如跑步機扶手、啞鈴等人手接觸比較多的地方,都可能有大量細菌滋生。如果清潔工作不及時跟上,很可能會造成一些交叉感染。「我的醫生就見過很多這樣的病例。」小楠說,「其中女性鍛煉者尤其容易被感染。」

「建議」而非「標配」,那些錯過的「黃金8分鐘」

健身房空氣差,卻並不為大部分健身愛好者所覺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健身房與顧客就沒有糾紛。

「健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主要的傷害來源有三個,一個是環境傷害——像健身房裡的空氣不好就屬於環境傷害,再有就是運動傷害,最後一個是意外傷害。」王鳳珣介紹說,實際上,每年顧客在健身房發生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問題,就是來自於運動傷害。

「健身房裡有很多運動器械。有些器械如果不按規定使用,很容易就會發生運動傷害。」王鳳珣說,健身房常見的意外傷害,不外乎扭傷、肌肉拉傷和骨折幾種,「一般來說,剛去健身房的新人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使用器械,就極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畢竟不是每個來健身房的人都會購買私教課程。這就要看健身房是不是有一個能覆蓋到各個層次用戶的的器械使用方面的普及講解了。」

而除了扭傷、肌肉拉傷和骨折這幾種明顯的傷害,在健身房還會有一些「隱性」的運動傷害,比如關節磨損和韌帶傷害。這些運動傷害可能像環境傷害一樣,不會在一兩天內就在人身體上有明顯的體現,但是日積月累造成的傷害,卻是對人的健康危害更大,也更難以康復。「這種隱性運動傷害往往是過量鍛煉所造成的。一個標準的健身房,應該對他們的會員進來鍛煉之前進行身體評估,給他們的鍛煉量進行建議。」王鳳珣說。

相較於環境傷害和運動傷害,意外傷害則數量較少,但是,一出事兒就都是「大事兒」:今年8月,北京一男子在某健身房上健身課時突然暈倒,大約過了三分鐘後,健身房才有人趕來為小夥子做心臟復甦,但是按壓的節奏又是有快有慢。6分鐘後,這名男子周圍的人已經停止了救援而是等待醫生的到來。但當救護車抵達健身房時,男子已經死亡;同樣是在夏天,今年7月,瀋陽一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女孩參加某健身房舉辦的減肥訓練營,也在訓練11天後猝死;再往前,今年4月,在南京和葫蘆島,也分別有兩起健身房內顧客猝死的事件見諸報端……

在王鳳珣看來,出現類似「休克」「昏迷」「猝死」這樣的意外傷害,究其原因可能比較複雜,很難說是哪一方面的主要責任。不過,在鍛煉者出現意外傷害時,健身房是不是有及時的應對措施則是另一回事:「健身房裡出現意外傷害最主要的可能是心臟驟停,這時候最好能在『黃金8分鐘』不間斷地對其進行心肺復甦術,直到救護車到來。所以說,對於俱樂部設施而言,應該對可能出現的意外傷害做出一些預案,配備必要的設施配置——比如心臟除顫儀,一般的俱樂部都建議配備除顫儀等。而對於健身教練員來說,有些培訓機構在培訓教練員時也會要求他們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然而,無論是急救設施還是急救技能,在各個健身房只是「建議」而非「必須」存在的配置。

「很顯然,北京8月份那個事情,健身房就沒有除顫儀等設備,教練員對心肺復甦術也掌握得不是十分清楚。」王鳳珣說,「也不是說有了這些設施和技能就一定能把人救下來,但至少能提高救活的幾率。」

規模太小,健身行業缺乏監管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健身市場也越來越被看好。美國《商業周刊》網站日前就曾撰文分析說:未來20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健身市場,就算僅有4%的中國人進入健身房,也需在未來20年內新建3萬傢俱樂部。

而據澳大利亞商業信息公司IBISWorld報告,2004年,中國有1434家商業健身房,年收入約5.82億美元;2012年,這兩個數字分別增至5749家和36.9億美元。該公司預測,2018年中國的健身產業將價值68.3億美元,僱員人數將接近25萬。然而,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背後,健身房卻又有著上文中出現的種種健康隱患。「去健身房不一定健康」這樣的悖論,與健身房被普遍看好的發展前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健身行業是中國諸多行業中少數的、以民營為主的行業,因此很少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監管。」王鳳珣介紹說,目前,只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國家體育總局牽頭做過一個關於健身教練的資格認證。通過教練資格認證的考試科目中,也並沒有急救相關的知識技能。至於健身房本身,更是沒有相關的管理規範,「可能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健身行業的規模還是太小。」

此外,目前國內也沒有關於健身房對人各種損傷的數據統計。「俱樂部肯定不會做相關統計,如果有第三方想要進行統計,也要跟健身俱樂部打交道,其實也比較難實現。」目前,只有一個關於健身房運動傷害的「推測數字」是參與人群的30%,「這還是根據田徑協會對馬拉松運動員的調查顯示以及綜合來自美國的一些數據顯示,我們只能是根據類似的運動量來推算在健身房造成運動傷害的人的比例。」王鳳珣說,馬拉松雖然看起來整體運動強度比健身房更大,但是其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健身房中的人往往會在第一次運動的時候就練習過量,從而造成傷害,因此總量應該差不多。

面對健身房的各種顯性、隱性的傷害,不少醫生和健康專家都建議,即便是在冬天,鍛煉者最好也能在戶外鍛煉。而如果一定要選擇健身房,也不要選擇剛剛開業的、剛剛更換地板或設備的健身房,同時也要檢查健身房的一些應急設備是否齊備。鍛煉者也應循序漸進,最好有專業人士指導。

當然,更重要的,則是期待儘快能有一個更加規範化、更加健康安全的國家標準,來整頓一下有些魚龍混雜的健身行業市場。


推薦閱讀:

愛情中的八條真理,讀懂的人一定被傷害過
孫尚香怎麼出裝傷害高?
明明喜歡你,卻不斷傷害你的星座
你憑什麼就不能受到傷害

TAG:健身 | 環境 | 健身房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