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頌》要義(四)
第二頌:
願我交往何人時,視己較眾皆卑下,
誠心誠意又真摯,尊重他人獻愛心。
無論在何時何地,接觸什麼樣的人,都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賤,並且誠心誠意地想幫助別人,將愛心奉獻給整個世間。
我們平時會接觸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傲慢心,自己再怎麼了不起,也應當做眾生的奴僕。宗喀巴大師在《事師五十頌釋》讚歎文殊菩薩的頂禮句中說:「雖恆住於無上果位,然做眾生仆。」在三界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但是他還發願當眾生的奴僕。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講過,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儘管境界超勝於所有的人,但顯現上仍要隨順眾生[1]。
現在的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錢、一點地位、一點才華,就高高在上,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四威儀也顯出一種傲慢相。這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印度、藏地、漢地無數的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就越尊重別人,而不是一開口就說大話,跟誰都不願意接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些問題需要注意,如果自己認為修行不錯,就趾高氣揚,怎麼能真正利益眾生呢?
這裡的有些人發心多年,為了佛法還是非常辛苦,平時發資料、打電話,或組織放生、印經書,但從來沒有自我宣揚過,只是一心一意、默默無聞地利益眾生。所謂的菩薩,不是表面上宣傳得很成功,而是內心中非常願意幫助別人,在交往的過程中很切合人意。
人學佛之後還是會有所不同,一旦佛法融入了內心,跟以前相比,自己會判若兩人。以前沒有學佛時很傲慢,跟任何人交往,整天都看別人的過失,但是學了大乘佛法以後,自己的嘴巴會扣一把鎖,有必要時打開一下,沒有必要就把它鎖著,不會亂說。
有些人特別愛說別人過失,一開口就是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出家人不好、在家人不好,間接說明只有他一個人好,除自己以外,其餘的都是壞人。這樣不太好!雖然在末法時代,個別出家人的行為不太如法,但你在依止他時,首先應該觀察清楚,這樣才不會後悔,即使他某些行為不如法,也不需要你專門宣傳,這既有損佛教的形象,也有損佛法的形象。
我們是一個佛教徒,在社會或家庭中應該起表率作用,不然,別人對你的印象和評價都不好。所謂的印象,指內心的一種看法;所謂的評價,則是顯露於語言上的表示。有些佛教徒在社會上的評價相當不錯,在家人當中有,出家人當中也有。有些人覺得自己很不錯,但與他交往還是很麻煩。
作為修行人,相續應該像棉花一樣柔軟,即使別人說自己的過失,自己也會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仲敦巴尊者曾問阿底峽尊者:「如果有人打我、罵我,我該怎麼辦?」尊者回答:「很好啊!這是償還宿債的難得機會,理應藉此精進修持安忍度。」而我們很多人並不是這樣,特別喜歡聽別人讚歎,不願聽到絲毫指責。
阿底峽尊者的一生,有三大殊勝竅決:第一是時時刻刻觀自心;第二是用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第三是長期修持菩提心。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應該恆時觀察自心。我們已經皈依了佛門,趨入了大乘佛法,在今後的生活中,千萬不要跟不學佛的人同流合污,若慢慢跟他們融入一體,這就太可惜了!
[1] 若問上師之法相,為引世間與眾同,超世間故與眾殊,三門諸行較眾勝。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微信號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不要動我的雙子虎們(又名:變廢為寶術)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學之道】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避險擋災實為招財納福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