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艾灸,一試就靈
盜汗艾灸,一試就靈
最近晚上睡覺到凌晨 4 點多就前胸後背汗濕而醒,我知道盜汗的老毛病又犯了,以前是喝中藥冶好了,時間長,還超級難喝,這次本打算繼續看中醫的,碰巧醫生休假了,就想著試試艾灸對盜汗有沒有效果。
晚上睡覺前用單穴隨行灸溫灸了左右手陰郄穴各 15 分鐘,奇蹟發生了,晚上沒有盜汗而醒,把這個消息發朋友圈,原來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樣有盜汗的癥狀,下面把自汗和盜汗的一些不同癥狀整理供朋友們參考。
自汗、盜汗是指全身或局部汗出異常,較正常量多。醒對汗出過多稱為「自汗」;睡時汗出,醒後汗止稱為「盜汗」。現代醫學中的甲狀腺機能亢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結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盜汗屬於本病範疇。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肺脾氣虛、陰虛火旺、心膽氣虛三種類型。
一
、肺脾氣虛型
(一)癥狀
以自汗為主,汗出量多且稀,以冷汗為主,短氣乏力,動則氣喘,四肢倦怠,食少,易便溏,舌淡白,脈細弱。
(二)治法
1、選穴與定位
① 陰郄穴
【穴位講解】在前臂掌側,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0.5 寸。
② 氣海穴
【穴位講解】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 1.5 寸。
③ 復溜穴
【穴位講解】小腿內側,內躁與其後方的跟腱之間的凹陷,再向上 2 寸處。
④ 肺俞穴
【穴位講解】在背部,第三踝椎棘突下,兩側旁開 1.5 寸。
⑤ 脾俞穴
【穴位講解】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 1.5 寸。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 15 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自汗停止後可鞏固 1 個療程。
二
、陰虛火旺型(一)癥狀
以盜汗為主,睡著時汗出,醒後汗即止,可伴有失眠多夢,煩躁,腰朦酸軟,口乾舌燥,大便於結或便秘,舌紅,脈弦細數。
(二)治法
1、選穴與定位
① 復溜穴:小腿內側,內踝與其後方的跟腱之間的凹陷,再向上 2 寸處。
② 陰郄穴:在前臂掌側,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0.5 寸。
③ 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前部凹陷處,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 1/3 與後 2/3 交點上。
④ 太溪穴: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的凹陷處。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 10 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最好在每日臨睡前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病癒後鞏固灸 5~6 次。
三
、心膽氣虛型(一)癥狀
自汗盜汗均可出現,平時易心神不定,易受驚嚇,精神緊張時汗出尤甚,可伴有心悸失眠,舌淡,脈細弦。
(二)治法
1、選穴與定位
① 陰郄穴:在前臂掌側,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0.5 寸。
② 心俞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 1.5 寸。
③ 膽俞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 1.5 寸。
④ 關元穴: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 3 寸。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 15 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 1 次,灸至自覺癥狀消失為止。
四
、對症治療自汗盜汗常伴有心悸、失眠多夢、乏力等癥狀,臨床可以根據伴隨癥狀加用以下方法。
(一)心悸
1、選穴與定位
① 內關穴:在前臂內側,腕橫紋上 2 寸,兩骨之間凹陷處。
② 郄門穴:仰掌,微屈腕,在腕橫紋上 5 寸。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發作時灸,每穴 15 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 1 次。
(二)失眠多夢
1、選穴與定位
① 神門穴:仰掌,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內側)端,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凹陷處。
② 內關穴:在前臂內側,腕橫紋上 2 寸,兩骨之間凹陷處。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 10 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臨睡前 1 小時灸 1 次。
(三)乏力
1、選穴與定位
①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犢鼻下(膝蓋骨下緣)3 寸,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
② 百會穴:在頭頂部,正中線上,兩耳尖連線中點,或前髮際正中直上 5 寸。
2、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 20 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 1 次,可不定期施灸。
五
、注意事項● 保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 合理膳食,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 可配合服用益氣固表(党參、懷山等)、滋陰降火(知母、生地等)等中藥內服,以提高療效。
● 出汗多者,需經常更換內衣,保持卧具乾燥,並注意保暖,避免汗出當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