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十三字解析(上)
一、掤勁
掤為八法之首。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以下簡稱《體用全書》)中是這樣論述的,「掤法向外,架禦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掤字,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掤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1、掤的基本方法。楊式掤法,一手橫架於自己的胸前約尺許,另一手附於前手的小臂下,以助掤勢。掤手勁點在小臂近腕處。掤手不可距胸太近。我的老師周有道說:「近了叫貼牆,造成頹勢被挨打。」遇到按勁就走了。掤手也不可太遠,遠了叫太過,很容易被敵捋采而受制。
2、掤勁含有問勁。意思是說,以掤勁來問勁。二人搭手為掤,雙手臂接觸點以沾粘勁而非頂抗和丟。為了試探對方勁力的大小,方向及勁路或者引出對方勁力,往往我加大掤勁,以沾粘點聽出對方反應,如對方硬撐對抗,我可變捋采;如對方變捋采,我可打擠。這就是掤勁含有問勁。李雲龍(周有道的老師,楊澄甫的徒弟)老師講:「搭手遇掤問剛柔」。這就是說,當接住勁後,要能聽出對方沉浮、剛柔、滯活及內勁大小等等。這就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從而制定攻防的戰略。 3、掤勁不丟。練拳時要做到掤勁不丟,中正圓滿,是楊式太極拳的一大要領。只有中正圓滿,才可能掤勁不丟。如攬雀尾的捋勢,如向自己身上捋回而沒有掤勁,那麼敵就順勢擠靠;如能做到掤勁不丟,向我一側捋回,敵就無招可使了。「練拳要練掤架」是很重要的。 4、掤變捋。二人推手時,破掤必須用捋。其實,這也是掤的功用含義。「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我之掤勢已成矣」。這就是說,我掤勁時切不可板滯和遲重,否則便成了頂抗之勁,是違背太極拳原理的。對方掤我我變捋,一轉腰,螺旋化解。對方拍我身時,我跟隨而粘逼。這樣久久習練掤勁,就可生出自身的彈簧力,挪手便可成功。 有的人推手時呆板遲重,關鍵是腰不靈活。腰不靈活關鍵是身法呆板,身法呆板的關鍵在於上肢不知含胸擁化,下肢不知重心移動和松跨纏腿。這樣一來,就不能形成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也就稱上是掤勁了。二、捋勁
楊澄甫先生在《體用全書》中說:「捋者,連著彼之肘與腕,不抗不丟。因彼伸臂襲我,我順其勢而取之,是收回之意謂之捋。」 1、首先,我們要掌握捋的方法。對方向我擊來,我順勢粘彼腕與肘部,借力捋回。捋回時要轉腰坐胯,重心後移偏向側後方引化,敵勁落空。要注意的是,不要捋向自己的身體,否則敵會進入我中門;同時,也不可直撥,直撥為頂。這也稱為病手。兩力夾角在90~135度為頂。兩力相頂,放人不遠。拳譜說,「捋在掌中」是指勁點,「捋要輕」是講捋的手法,重了,敵就發覺了。 2、捋破掤。雙人搭手為掤。當對方掤勁好,我無法進招時,轉而用捋。按上述捋的方法,就叫作捋破掤。楊班侯先生說:「搭手捋開撐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這就是說,我在捋時,後手要撐掤住對方肘部,敵「上步防采捋」的擠靠之勁就很難奏效。 3、欲後先前,借力發力。雙方對戰時,要先給對方一個力以引發對方反彈之力再施以捋勁。這叫欲捋先掤,以造勢順,發人遠且省力。周有道老師講:「捋即是掤,掤即是捋,掤捋不離,發人省力。」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在實際演練中有上捋、下捋、采捋和捋擠等混合勁,都要施之於欲後先前之理,發出之勁方為太極勁。4、捋生擠。捋生擠,是說欲擠先捋,我捋敵是虛招,當敵被捋抽身時,我速發擠勁,是實招。42式太極拳的捋擠式即為捋為虛,擠為實。
三、擠勁 楊澄甫先生在《體用全書》中說:「擠者,正與捋式相反……。我之捋式失效,則不可不反退為進,用前手側采其肘,提起後手,加在前手小臂內便乘勢擠出,則彼倉猝變化之中,未有不失其機勢,而被我擠出矣。」 1、擠的方法。右手提至胸口,掌心向內,左手掌根貼於右手內腕小臂上合力擠出。擠時,切記要由足而腿、而腰、而肩、而手發出整勁,做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這是楊式太極拳要領之一。同時,前去之勁,必有後撐,上身形成對開之勢,雙手前去,腰胯後坐。 2、擠破捋。當敵捋我時,我乘勢打擠,把敵擠出。 這種情況下發擠要看準時機。周有道老師講,得機得 勢很重要。敵捋時撐勁不足為勢背,我對準敵中心上 步打擠為得機勢順,一擠必中。這種發擠勁方法,我的 重心可放在前面,如同套路中的擠式一樣。因為這時敵背我順,我擠敵時,敵已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了。3、先捋後擠。我捋敵,敵沒有進步意識反身回抽。我迅速上步予以打擠。這種擠法與上述是不一樣的。姜容樵先生說:「敵進我乃捋,敵退我擠而出之」。注意敵退是主動地退,我打擠勁時很容易被敵采捋而失勢。所以,周有道老師講,打這種擠勁的重心是「瞬間前移,立馬後移」。這種擠勁是一種「如球碰壁還」的驚彈勁,下盤是三七式步子。
周有道老師在發這種驚彈擠勁時有兩大特點,一是迅猛乾脆,衝擊力大;二是重心調整快,瞬間回調到三七式狀態,在推手時意義非常重大。四、按勁 楊班侯在《八勁解》中說:「按勁義何解,運用如水行;柔中已寓剛,急流勢難擋。逢高則膨滿,遇凹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空必鑽入。」 1、關於按的方法。對方向我發勁,我先引進化解,使敵胸腹敞開,隨即朝敵胸或腹部及手臂按去。「按在腰攻」。按時,力由腳而腿而腰而手,特別要煞腰,勁放出時如同急流難擋。2、按是長勁。雙手掤化對方來力後回身打按勁。關於按勁的發法應該在發按時對準敵重心或小腹往下按,以撼動其重心,再借對方反彈力向上推按,敵重心拔起後不穩,受力後必退數步,為長勁。
3、按截勁。對方向我擊來,我接定彼勁朝一側捋,隨即翻掌照準敵腕、肘或腹胯部位按去,這是一種截勁。在敵勁沒有發出時,我先於敵發勁。此即「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 按有單掌按與雙掌按的區別。雙人推手時如出現丟頂匾或斷續現象,便是發按的好時機;反之掤化勁,沾粘勁上手了,你發按勁,就易被對方走化,訓練時要刻刻留心。所以說,「一曰心靜,二曰身靈,三曰氣斂,四曰勁整,五曰神聚」,是推手的訣竅。五、采勁 《八勁解》曰:采勁義何解,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權之知輕重,輕移則四兩,千斤亦可秤,若問理何在,槓桿作用存。1、採的方法。采是利用槓桿原理髮勁的方法。以我的手輕輕拿執對方手腕或肘節,由上朝下或由下向上發勁是為采法。白鶴亮翅、退步跨虎均為退步上採的方法。
2、捋采。一般在套路中及推手或在散手中,捋采是連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勁。如當我捋敵時,敵變擠靠向我發勁,我退步變采,敵失重前栽。這就是捋采。 3、借力上采或下采。無論是上采或是下采,都要按照「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的太極拳發勁原則,不可硬拉強扯。在借力時「采要輕」。即未發采之前,手的動作要輕,防止對方感知而被化解。如我與對方均上掤 相持,我只能輕輕粘住對方,再給對方一個掤勁,引出對方之勁。對方勁出來後,我用手鉗制住對方手臂猛發采勁。在這個階段「采要實」。這就叫「欲下先上」,先動根再發勁,采拿引跌,一氣呵成。拳論曰:「拘意莫放鬆」。發采勁搭手時要似拿非拿,似采非采,意要佔先。能如此,才能隨曲就伸,攻防自如。六、挒勁 挒勁是太極拳專用術語,就是打螺旋橫勁。《八勁解》曰:「挒勁義何解?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呈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1、挒勁的方法。挒勁為螺旋的橫勁,武術上稱橫破直。李雲龍老師在講授挒勁時,用農村打掠來比喻非常形象。農民手中拿著掃把或帶有小短枝的棗樹枝,將麥堆上的麥稈掠走,這叫打掠,也是挒勁。這種勁要點有二:一要有腰的旋轉力;二要有不輕不重的掠拂力。現代力學稱力偶。
2、野馬分鬃的捥法。對方右拳打來,我側身朝右閃化,並用右手采執其右腕,左足進步套住對方右足後外側,左臂從其右腋下插進,向其胸部挒去,可迫使對方身體旋轉。原因是對方擊我之力來自右方,而我之挒勁著力其左側。如對方感到被捥而回抽右肩,上體左右產生合力向後迅猛運動時,下肢被絆而仰跌。李亦畲說:「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在推手時,如敵按我右肘,我右肘松虛開去,而左肘左手朝他右側發力,迫使他身體旋轉。這就是力學上所說的力偶,《兵法》上說的「避實擊虛」之法。 3、挒破擠靠。在四正推手時,敵掤我捋敵擠靠,我處於背勢,我雙手速向敵另一側挒去,敵必動根而背勢,我則由背變順。「捥打橫勁出驚彈,避開中門走螺旋」,「來勢兇猛挒手用」,這些歌訣都是太極先輩們的精闢論述,我們應該反覆演練,深加體悟。(待續)本文來源於太極網。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與 陳氏太極拳 有什麼區別?
※還原太極拳譜之本貌:王宗岳《太極拳論》校譯詮釋 上 (王志遠)
※太極拳不能精進,病多在雙重,一基本功可解!
※陳長興是在由趙堡傳來的太極拳基礎上開創了陳式一路太極拳
※蔣玉堃論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