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荸薺有什麼功效

荸薺有什麼功效

荸薺,我國古代最早的名物工具書《爾雅》稱之為鳧茈,是因為鳧鳥喜食而得名。它鮮甜可口,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頭,可作涼果蜜餞,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荸薺色麗而形美故歷代文人墨客為其繪畫詠詩甚多。    荸薺 ,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尚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化學測定,荸薺含有蛋白質1.5%,脂肪0.1%,糖類18%,澱粉26%,粗纖維3.5%左右。據清代醫學專著《本草求真》記載,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積攻堅、止血、止痢、解毒、發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綱目》認為,荸薺能「消渴、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作粉食能「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能解毒。療膈氣,消食化銅。治血崩,消蠱毒。」它澱粉含量高,可制澱粉,做粉絲,釀酒,其殘渣還是養豬的優質飼料。荸薺名馬蹄,又名烏芋、鳧茨、地栗、黑三棱,學名(Heleahat is tube ro sa ashulus)。《本草綱目》認為,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腸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治誤吞銅物,主血痢下血,血崩,避蠱毒」,荸薺「甘微寒、無毒」。荸薺(馬蹄)不僅是佳蔬美果,而且還是一味天然中藥。    1、熱病傷陰、糖尿病。鮮荸薺、梨、藕、西瓜、白茅根各適量,共搗爛,絞汁,每次服30—50毫升,一日3—4次,連服數日。    2、治高血壓。 ①荸薺100克,海帶、玉米須各3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②海蜇130克、荸薺38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劑;③荸薺5枚(搗光爛)、芹菜60克、洋蔥、大蒜各一頭、蕃茄一個(切片),水煎服,一日一劑。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荸薺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可適當多食。    3、痔瘡出血。①荸薺500克,洗凈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一小時,每日分2次服,連服3天可愈。②鮮荸薺500克、紅糖90克,洗凈去皮、切片,加水適量煎一小時,一次服用或分次服用,每日一劑,連用三天。也可每日吃生荸薺120克。    4、治鼻出血。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凈切片,水煎代茶飲服。    5、咽喉腫痛。荸薺150克,洗凈去皮絞汁頻用。    6、百日咳。荸薺500克,洗凈搗汁,與蜂蜜50克混合,加少量水煮沸,每次2湯匙,每日2次水沖服。    7、帶狀泡疹。荸薺6隻,洗凈搗爛,鮮雞蛋清1個,調均勻,塗患處。    8、大便下血。荸薺搗汁大半鍾,好酒半鍾,空心溫服,三日見效(《神秘方》)。    9、下赤白痢。(午日午時)取完好荸薺,洗凈拭乾,勿令損破,放入瓶內,加入好酒浸之,黃坭密封收貯,遇有患者取2枚,細嚼,空心用原酒送下(《唐瑤經驗方》)。    10、婦人血崩。荸薺一歲一個,燒存性,研末酒送服(《李氏方》)。    11、小兒口瘡。荸薺燒存性,研末搽之(《楊起簡便方》)。    12、誤吞銅錢。生荸薺搗汁,細細呷之,自然消化成水(《王璆百一選方》)。  13、治大便燥結。荸薺、海蜇皮各60克,水煎服。  14、避蠱毒。荸薺晒乾為末,白湯每服二錢,能避蠱毒。  15、尋常疣。鮮荸薺適量,將鮮荸薺掰開,用其白肉擦疣體,每日3—4次。每次擦至疣體角質層軟化、脫落,並微出血為止。連用7—10天。    16、酒(乙醇、酒精)中毒。荸薺、綠豆各30克,荸薺削皮切片,與綠豆共用冷水泡20分鐘煮開10分鐘,取湯服。    通天草[異名]荸薺梗、地栗梗、荸薺苗    [性味]① 飲片新參》:「苦、平」;②《蘇州本產藥材》:「甘寒」。    [歸經]入脾、腎二經,功效:清熱利濕,降氣止呃逆、治小便不利,淋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1、[選方]治呃逆:①通天草5錢、代赭石1兩,煎服務(蘇醫《中草藥手冊》)。②通天草15克、生鐵落30克,水煎分次服。  2、全身浮仲,小便不利。鮮通天草60克、鮮蘆根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台灣醫學博士周洪範《中國秘方大全》曰:    荸薺,又名地栗,或烏芋。屬莎草科植物。苗稱通天草,均可入葯。    [性味] 通天草:苦,平;荸薺:甘,寒。    [成份] 含蛋白質、脂肪、澱粉、鈣、磷、鐵、維生素C。    [藥理] 據報導,荸薺中含有一種抗生物質,命名為「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有效,不耐熱,在PH3—8時穩定,在有機溶劑中不溶。    主治:    1、腎結石    ①將生荸薺的皮削掉,每天生吃一至三斤,此法專治酸性腎結石有效。    ②荸薺、包穀穗子、化石草(又名真管草)煎水代茶喝,治各種結石症,均有效。    2、風火赤眼(急性結膜炎)    鮮荸薺洗凈去皮,搗爛,以紗布絞汁,加食鹽少許洗眼晴。    3、白內障    用荸薺搗汁滴眼,可以達到退翳的功效。    4、感冒引起的口苦不退,引起發熱時,為防熱退後引發黃疸,故宜清解濕熱,飲食力求清淡。    用荸薺十個、車前子五錢、通草二錢同煎 ,以煎汁泡茶服。每天最少三次。    5、急性腎炎    鮮荸薺苗(通天草)一兩(干品四錢),和大腹皮五錢,水煎 服,除可治腎炎,對浮腫的消除也有效。    6、排尿不順    通天草一兩(鮮草二至四兩)和鮮蘆根一兩,水煎服有效。或用馬蹄梗五錢,煎湯飲服,可消膀胱積熱,利尿止痛。    7、習慣性便秘    荸薺皮熬湯吃,加上白糖,方冰箱中,可作解渴之用,又涼又甜,每天晚上喝約八分碗,就可治好便秘。    8、麻疹不透    荸薺或蘆根煮水代茶,可助麻疹早發,早回。並可防止產生併發症。    9、小兒夏季熱    鮮空心菜四兩,荸薺七個切開,煮成湯,一日分二至三次服用,連服七天,就可全愈。    10、婦女乳腺阻塞脹痛,乳汁不通    鮮荸薺苗葉切細,加酒釀一同搗爛,再炒熱敷上,一夜即生效。    11、雞眼    荸薺六枚,蕎麥十二粒,每晚以溫水洗腳後,先用針尖輕輕剔雞眼(不要深剔),去其浮污,將二粒蕎麥,放入口中,以門牙咬碎,去其柔嫩之黑皮,以指頭將蕎麥麵塗在雞眼裡,填平雞眼,再少抹點口液,潤在蕎麥上。    另以洗凈的荸薺,切成如雞眼大小如銅幣厚,貼在雞眼的蕎麥麵上,以薄布包好,以免散落,如此特續一星期,雞眼會不知不覺的消失,此法屢試屢驗,頗具奇效。    12、癭癘(甲狀腺腫大)用鮮荸薺三兩,海蟄皮一兩,海帶一錢,三味同煎,連荸薺、海蟄皮、海帶一同吃下,每天一次,對治癭癘初起有效。 素有「冬春佳果」之稱的荸薺,不僅營養豐富、甘美爽口,而且對多種疾病還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確為蔬果妙藥之佼佼者。中醫認為荸薺甘寒性涼,有清熱生津、利咽化痰之功。對熱病煩渴、便秘、陰虛肺燥、痰熱咳嗽、咽喉腫痛、肝陽上亢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荸薺中含有荸薺英,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在呼吸道疾病傳染病較多的春季,常吃荸薺有利於流腦、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炎的預防。上海腫瘤防治研究所研究發現,荸薺的種種製劑在動物體內均有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在新加坡,荸薺常用來輔助治療食道癌。  1、用荸薺250克,打碎煎湯代茶飲,連食數日,對黃疸小便不利有效。  2、將荸薺洗凈去皮,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療咽喉腫痛。  3、用荸薺7~10隻、鮮竹葉30g、鮮白茅根30g煎服。對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劑即可見效。  4、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下,此即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消積軟堅及降低血壓之效,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嗽、淋巴結核和原發性高血壓等症。  荸薺汁、鮮藕汁、梨汁各等量,隨意飲服,可輔助治療發熱煩渴、痰熱咳嗽、津液不足等症。  5、荸薺洗凈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後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即可,對陰津虛損的便秘有效。  6、取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凈切片,煎水代茶飲服,可防治鼻出血。  7、取荸薺500克,洗凈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1小時,每日分兩次服,治療痔瘡出血效果佳。  8、鮮荸薺還可用來治療酒齇鼻,取鮮荸薺數個,洗凈去皮後攔「腰」切開,將切面緊貼鼻患處輕輕塗抹,使白粉堆積在患處。每次擦過後,切莫立即洗臉,以免影響療效,每日早晚塗抹1次。  此外,荸薺還是醒酒佳品,雖然葛花、砂仁亦為醒酒之品,然而信手拈來,果葯兼優者,當推荸薺。  食用荸薺需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荸薺性寒、脾腎虛寒慎用;二是荸薺生於水田中,其皮能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荸薺皮中還含有寄生蟲,如果吃了未洗凈的荸薺皮,會導致各種疾病,因此食用前一定要洗凈去皮。     降壓作用:荸薺配合海蜇皮,能夠消熱去痰,降低血壓。另外,荸薺汁加鮮藕汁、梨汁、鮮蘆根汁、麥冬汁一起,稱為「五汁飲」,用於生津消熱、降低血壓。  治食道癌:荸薺10隻,帶皮蒸煮,每日服食。   治咽喉腫:荸薺絞汁冷服,每次125克。  預防流感:鮮荸薺250克,甘蔗1根,切段,入鍋煎煮,熟而食之,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之效,適於發熱後期之心煩口渴和低燒不退,還可預防流感。  通腸利便:荸薺500克,煮熟搗爛,加鹽、姜、豆粉,擠成丸子,油炸後撈起。生粉勾芡成鹵,澆在丸上,味鮮滑口,可消食開胃,利腸通便。評論|贊同10

2006-04-04 21:19熱心網友冬春季節,在中國的南方,常常有小販將荸薺去皮後用竹籤子串起來當作零食出售。買一串嘗嘗,確實是爽口清甜,風味不俗。那麼今天的中藥知識我們就來說說荸薺。 荸薺,俗稱"馬蹄"。生吃,醇甘清香,勝似秋梨;熟食,則可以烹調成多種美味佳肴。中醫認為,荸薺是寒性食物,具有益氣安中、清熱止渴、開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濕祛痰的功效。食用荸薺既能清熱生津,又可以補充營養,發燒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中國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治療熱病傷津口渴的名方五汁飲,就是用荸薺、梨、藕、蘆根和麥冬榨汁配合而成的。

 冬春季節,在中國的南方,常常有小販將荸薺去皮後用竹籤子串起來當作零食出售。買一串嘗嘗,確實是爽口清甜,風味不俗。那麼今天的中藥知識我們就來說說荸薺。  荸薺,俗稱"馬蹄"。生吃,醇甘清香,勝似秋梨;熟食,則可以烹調成多種美味佳肴。中醫認為,荸薺是寒性食物,具有益氣安中、清熱止渴、開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濕祛痰的功效。食用荸薺既能清熱生津,又可以補充營養,發燒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中國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治療熱病傷津口渴的名方五汁飲,就是用荸薺、梨、藕、蘆根和麥冬榨汁配合而成的。在呼吸道傳染病較多的季節,吃鮮荸薺還有利於流腦、麻疹、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

 

 

推薦閱讀:

花茶的功效和搭配
芹菜粥的功效
南瓜的營養保健功效與作用
蘆根的功效
紅菜苔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TAG: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