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實質及形成機制

近年來,社會上流行一句話:「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了班子不如進圈子,進了圈子等於進了班子。」顯然,「圈子文化」正潛入幹部隊伍,某些單位、領導班子里,因爭權奪勢,私下裡形成不同派別的「山頭」,擾亂正常的組織秩序,已成為一種機關病。

「圈子文化」實質及形成機制

「圈子」的本質就是利益聯盟,利益是「圈子」的潤滑劑。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並深刻認識問題的實質所在。那麼,要破除領導幹部的「圈子文化」特別是盡量避免「圈子文化」的形成,其前提也是認真把握領導幹部「圈子文化」的實質,弄清其產生和形成的機制,才能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圈子」的核心是權力磁場

由領導幹部的政治角色和社會地位決定,領導幹部「圈子文化」實質上是權力流失圈、腐敗寄生圈和利益共生圈。這個「圈子」的形成並不取決於領導幹部的個人魅力與學識水平,而是取決於領導幹部所實際擁有和行使的公共權力的大小和多少,更準確地說,是國家權力的巨大磁場強力吸引的結果,尤其是權力運作無邊界、權力行使無制約的必然結果。

「圈子」的本質是利益聯盟

「圈子」的本質就是利益聯盟,利益是「圈子」的潤滑劑。結「圈」之人心態各異,但目的無非是為了從「圈裡」獲得好處,達到權力的「利益共享」。從現實暴露出的許多案例可以看出,搞「圈子」腐敗的人,輕者是非不分,重者貪污腐敗。是非不分在於只要是「圈」里的人,難辦的事變得好辦,不能辦的事變得能辦。只要是「圈」里的人,有了問題甚至錯誤,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只要是「圈」里的人,沒有成績可以幫你造出成績,小成績可以幫你吹成大成績。這一點在選人用人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來源:《人民論壇》總第280期)

置身「圈」內有關照

「小圈子」離不開一個「私」字,公權與私利結盟,正常的同事和上下級關係異化為赤裸裸的金錢和權力關係。針對領導幹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問題,人民網曾做過一項調查,8200多名調查對象中,85.04%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領導幹部有自己的「小圈子」,而且相當普遍。有些幹部坦言,進了官場,走上仕途,入圈子也是一種無奈。現在官場競爭這麼激烈,有人幫忙或者關照的話,仕途會順利一些,有時候遇到難題,能有個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幫著出主意,也是好的。如果完全置身「圈」外,很可能被排擠、邊緣化。(來源:浙江日報)官場「圈子文化」蔓延殃及國家安危

對於關係和人情的注重,使得制度落實到某個具體人的身上就得不到執行。

「圈子」成滋生權力尋租的土壤

歷史和現實的諸多事例一再表明,社會上一些人之所以熱衷於與領導幹部「交朋友」,看中的往往是他們手中的權力,而並非是這些幹部個人。「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實際上,一些領導幹部結交的所謂「圈內人」,既不是真朋友,更不是親兄弟,而多是一些心術不正、趨炎附勢的小人。他們千方百計接近領導幹部,挖空心思討好,處心積慮拉攏,千方百計與領導幹部套近乎,把掌有實權的幹部當作「資源」來經營,把表現優秀的年輕幹部當作「潛力股」來投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利用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變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為自己撈好處。(來源:人民日報)

升遷內幕破壞組織制度的公正性

在官場中,圈子是一種社會資源,個人可能同時存在幾個圈子中,圈子的多寡,反映出一個人人格面向的多寡。然而,由於顧慮關係、講究人情,組織成員就會犧牲制度,遇到衝突時保持沉默或者息事寧人,最終導致更大的衝突。這種狀況導致組織內部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法則,從而破壞了組織的公正。所以,對於關係和人情的注重,使得制度落實到某個具體人的身上就得不到執行。而問題法官的多重身份和角色,「小圈子」更是帶來了更大的破壞力。(來源:中國新聞網)

利益同盟成腐敗變種

當「圈子」一旦成為官場腐敗交易平台時,其破壞力相當驚人。「圈子病」正在成為腐敗的變種,破壞著公共權力的正確運行,成為民主政治的大敵。一些人在「小圈子」里醉生夢死、盡展其貪婪本性,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大圈子」則儼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樣。近年來被揭露的大案要案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窩案、串案明顯增多。從聯成一「窩」、結成一「串」的小貪官里,「成長」出大貪官,從一堆小案件「培育」出大案件來,「拔出蘿蔔帶出泥」已成了當前的腐敗「風景線」。(來源:《人民論壇》總第280期) 警惕「圈子」陷阱

領導幹部掌握著公共權力,他們的交友範圍和方式往往影響著權力的運行。

官員也是人,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社交圈,他們可以有因學歷、經歷、興趣愛好等為紐帶的同學、同事、朋友的交往,以血緣、地緣而定的親戚、老鄉。但如果是借這些社會交往,結成利益團體,無原則地維護圈內人的利益,甚至成為腐敗的變種,破壞公共權力的正確運行,那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領導幹部要遠離「小兄弟」

領導幹部掌握著公共權力,他們的交友範圍和方式往往影響著權力的運行。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認哪些人做兄弟,絕不僅僅是個人生活小節問題,而是關係黨性黨風的大問題,反映出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和道德品行。

領導幹部遠離「小兄弟」,關鍵是要加強黨性修養,端正交友動機。要明確交友目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交友,多交對人民有益、對事業有益的朋友。要以「德」為據,以「信」為基,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 擇善而交。誰是真正的兄弟,誰是包藏禍心的「小兄弟」,心中應當有桿明白秤,不交無德之人、不交無義之人、不交無恥之人。交友要有度,不能只講關係、不講原則,只講哥們義氣、不講曲直是非,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來源:人民網)

讓那些盤根錯節的權力圈「見光死」

遏制「圈子文化」當用重典,有效的途徑是:要在加強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上狠下功夫,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推動黨委和政府工作、議事、決策的民主化、公開化、透明化。讓權力永遠在制度框架下運作、永遠在陽光下運行才是防止腐敗發生的有效良方。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幹部選拔方針,積極推動幹部「公推公選」制度的落實。(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拔蘿蔔要除泥

嚴明法紀,查處聯手作案的圈子問題。分析這幾年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查處的窩案、串案,圈子成員聯手作案現象比較常見。他們訂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諱莫如深,給查辦案件

設置障礙。要選派精兵強將查辦聯手作案的圈子問題,加強攻心戰術,選准突破口,然後窮追不捨,擴大戰果,使其全線崩潰,達到把圈中人一網打盡的效果,為民除害,為黨除奸,決不允許腐敗分子在黨內有藏身之地,不留隱患,對喜歡營造圈子,削尖腦袋鑽圈子的人起到教育震懾作用。(來源:《黨風廉政》)

結語

結「圈」之人心態各異,但目的無非是為了從「圈裡」獲得好處,達到權力的利益共享。因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從根本上加以治理那些盤根錯節的權力圈。


推薦閱讀:

這些你多少要知道的事-詩酒花茶
[i·寧德] 蕉城老巷行與止,舊時光接踵而至
這種常常出現在服飾設計上的美式字母是什麼字體?是怎麼誕生的?
在文化領域,中國究竟還有什麼可受到國際的歡迎?

TAG:文化 | 圈子 | 機制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