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中|垃圾讓我們對藝術有了胃口
當我們無家可歸的時候,但是電影院還在。
——寶琳 · 凱爾
陳冠中 1976 年創辦了香港《號外》雜誌,並任總編輯及出版人至 1998 年。他撰寫的劇本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的提名。在單讀視頻的採訪中,他談起了最崇拜的影評人寶琳·凱爾,這位在相當大範圍內被認可為是 20 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影評人。
單讀視頻計劃 Vol.53
本期讀書人:
1971 年開始,通俗電影和所謂給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看的「正經電影」的界限開始模糊,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等導演出現。而這次「新好萊塢」浪潮與影評人寶琳·凱爾的倡導密不可分。
寶琳對於知名電影的評論常常是一針見血的。她評價希區柯克的《迷魂記(Notorious)》是「偉大的垃圾,巨大的趣味(Great trash, great fun.) 」;對於風靡全球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她批判得極其辛辣,認為羅伯特 · 懷斯執導這部電影時機械化控制,精準地安排背景音樂,讓原本已柔美的畫面更加模糊曖昧,「你幾乎可以立刻就聽見觀眾在戲院中的啜泣聲,這樣的電影只會讓像我們這種人覺得難過,雖然我們也會受到感動,但是我們最痛恨自己被人這樣操控,又是這麼制式化,這麼廉價地傾瀉我們的感情。 」
美國全國書評社在 2000 年頒給她終身成就獎。而這位天才影評人在 2001 年因病去世,一篇追悼文章曾經這樣形容她的歷史地位:「也許,你並不同意她的意見與觀點,你卻必定會尊重她的才華和用字之妙,她不像學院派文人那樣咬文嚼字,她毫不忌諱使用俚語,罵起人來也是粗魯直接,觀點也未必政治正確,然而行文運筆間,機鋒盡出,又幽默風趣,讀來就是過癮。」
《紐約客》的影評人 Nathan Heller 在 2011 年寫了一篇文章,回顧寶琳·凱爾從業幾十年中的經典評論。
1. 雌雄大盜
Penelope Gilliatt(英國著名影評人、小說家)已經為《紐約客》把阿瑟·佩恩這部在 1967 年上映的關於兩個亡命之徒的電影寫過評論,此時,寶琳·凱爾,這名自由職業者,撰寫了近 7000 字的文章表達支持這部電影(之前她已經給《紐約客》寫過一篇投稿)。
就在這部電影出現之前,凱爾為好萊塢生產的各類電影感到憂愁,她覺得主流電影很平庸,都沒什麼特色,這些過度打磨過的精美電影和美國當下的生活完全不相關。《雌雄大盜》挽救了她對好萊塢的信心。在她眼中,真正用心的電影,有時應該把大部分電影所規避的暴力性放上銀幕,讓觀眾正視死亡。她對電影持續的審視和關注,改變了當時評論的導向,讓人們開始注意「邦尼和克萊德」。這篇文章,也許就是她成為《紐約客》簽約作家的主要原因。
2. 巴黎最後的探戈
根據作家 Brian Kellow 撰寫的關於寶琳·凱爾的最新自傳,凱爾對貝納爾多·貝托魯奇這部《巴黎最後的探戈》有著近乎不能自已的生理反應。「當她在 1972 年,紐約電影節展映的最後一天,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她的朋友 George Malko,是陪她一起去看的,回憶道,『當時的凱爾全身濕透,已經完全喪失了在觀影后一起去酒吧喝酒討論電影情節的能力。』」
凱爾在看完此片的當晚就開始撰寫影評的草稿。在關於這部影片的影評中,她這樣評價「這是史上表達最自由、最解放的一部電影」,不僅是對影片中並不合適宜的動機的及時寫照,也是對這部電影想要表現的錯綜複雜的感情場面的肯定。
3. 納什維爾
這是凱爾對另一位她熱愛的導演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的作品《納什維爾》的影評。「它讓人情緒激動,電影如果不結束你根本無法平靜下來。」這種欣喜若狂風格般的讚美,時常遭到諷刺。其實,凱爾看了這部電影的粗剪版就寫下了這段文字。
4. 神聖怪獸(Sacred Monsters)
這篇影評中,她認為這個電影「又緩慢又讓人精疲力盡」,這成為了凱爾公開發表的最飽受爭議的一篇文章。《紐約客》同意出版印刷的條件是,把這篇文章放在那周影評專欄的最後一篇,並且還讓她放了一則免責聲明在文章開頭。
《浩劫》的影評得到了充滿憤怒的回應,不只是來自於讀者的,同時也受到其他影評家的不滿,有些甚至曾經還很欣賞凱爾的文字。一些人把她尖銳的評論與她複雜的猶太人出身相關聯。而凱爾多年來一直堅持自己的分析,她說:「那些誰稱《浩劫》是一部傑作的人,其實只是羨慕影片所探討的主題,而不是影片呈現的電影製作水平。」
5. 電影的未來
她說自己越來越不適應那些「飽和」的觀眾數量,她訓斥以懷舊和反主流文化為模式的電影,滿足了早已審美疲勞的觀眾。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她看來,與電影官員密不可分,他們充滿野心地去控制票房市場。而她認為,電影的質量取決於普世流行的觀點和電影製作者用創造力想要達到的目標之間。
翻譯|王夕旻
-END-
導演 | 劉寬
拍攝 | 王夕旻 / Eddy
剪輯 | Eddy
編輯 | 塗文茜
單讀出品,轉載請先至後台詢問
歡迎分享轉發
上期回顧 | 《長江圖》導演楊超:男人寫詩,女人像詩一樣生活
推薦閱讀:
※侯擁軍書法藝術作品鑒賞
※不!我還沒醉!我還能做設計!
※了不起的蘇小姐 的遊記——羅斯科教堂,非宗教式的宗教體驗
※那些年,參加過的藝術展
※黑田清輝 日本現代繪畫與中國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