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向孩子傳遞正能量

 

不少孩子有性格孤僻、厭學、沉迷網路遊戲、過度依賴手機、早戀、叛逆、離家出走、打架鬥毆、暴力傾向等不良行為習慣。長此以往,會給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嚴重危害。有資料顯示,青少年頸椎病患者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09年的12%以上,其中87%伴有腦血管痙攣,這和長時間上網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係。這些不良行為習慣,還會帶來青少年人生觀模糊問題、道德觀缺失,由此走向犯罪的道路。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為此,記者走訪了鄭州愛之緣國學專修學校副校長鄧大民。

 

父母應檢討自己的行為

 

鄧老師從事初高級中學教育20年,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學校工作了五六年,他告訴記者:「其實,我反對用『問題少年』來稱呼這類孩子。因為孩子本身並沒有問題,有些還特別優秀,真正有問題的是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習慣。」

 

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應該首先檢討自己的行為。來自三門峽的一個小女孩佳佳(化名),對媽媽的逆反情緒很強烈,用「嘴歪眼斜、面目猙獰、口是心非」來形容自己的媽媽。佳佳的媽媽在保險行業工作,陪女兒出來逛街的時候,也總是忙著接客戶的電話,一會一個電話,和客戶聊半天。「覺得不是媽媽陪我逛街,是我陪媽媽打電話,在媽媽心裡客戶比我更重要。」佳佳說道。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父母經常吵架,會增加孩子患抑鬱症的風險。父母吵架、離異、忙於工作等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然而,父母卻很少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往往在孩子面前把「領導」、「幹部」、「員工」的角色扮演得淋漓盡致,卻沒有擔當好爸媽的角色,去關心和愛護孩子。隨著時間的積累,孩子的反感、厭惡情緒也與日俱增。在這種情緒的長期影響下,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各種不良行為習慣也逐漸形成。

 

鄧老師說: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老師經常把工作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進家裡,帶進課堂,這種負面情緒容易在父母、孩子和老師之間蔓延激化,導致孩子出現問題。有時孩子出現問題是因為不適應學校的教育環境。比如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偏科,其實某種程度上,偏科現象背後是偏老師,偏好哪個老師就喜歡學哪門課。

 

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們,是否在一味地追求以分數為核心,而忽視了孩子在成長期必須的思想和心理教育?整日忙著掙錢,要讓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校的家長們,是否想過孩子其實更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那些喜歡簡單地把孩子的問題都推給老師的家長們,是否意識到應該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發現問題及時介入巧引導

 

東北新聞網報道,遼寧市皇姑區法院2012年審理近20起女性青少年犯罪案。這些孩子,有的從小被父母拋棄由親戚撫養,有的父母離異疏於管教,缺失積極上進的人生觀。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強,心理敏感脆弱,缺乏家的溫暖,或者被社會上、網路上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誘惑,都容易產生逃學、打架等不良行為。這一事例說明,如果家長不注重引導教育,孩子很容易從不良少年滑向問題少年。

 

相反,引導及時可拯救孩子於危險邊緣。來自東北的一個女孩子萌萌(化名),對國學佛學十分痴迷,後來被社會上一些借佛學之名,打著「佛學大師」幌子招搖撞騙的組織所蠱惑煽動,鬧著要離家出走,雲遊四海學習佛學。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卻無濟於事。在萬分焦急的時候,萌萌的父母只得向愛之緣國學專修教育學校的專家求助。在專業心理健康老師的開導幫助和說服教育下,萌萌在人生道路的分叉口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強行的制止、沒完沒了的說教方式,往往適得其反。家長應該積極溝通,聽聽專家和老師的意見,查找原因,對症下藥。鄧老師建議,引導教育要有針對性,有耐心,講究方式方法,找一個孩子接納的比較喜歡的長輩或者老師,和孩子談話,從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方面尋找原因。有目的性地帶孩子去體驗生活,比如參加招聘會、賣報紙、參觀展覽等,這與泛泛講道理相比,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實質性效果。

 

解決問題注重傳遞正能量

 

碰到憑藉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家長可以向提供家庭教育支持的專業機構尋求幫助。記者在鄭州市教育局民辦學校查詢系統中了解到,鄭州已有幾家專門從事心理素質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矯正、網癮治療等方面教育的民辦學校。這類機構主要接受8—17歲的未成年人,通過軍事化封閉式管理,或者心理諮詢師上門輔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管城區的一所學校,就有50多個孩子就讀,而鄧老師所在的愛之緣國學專修學校也有十幾個,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由老師上門跟進引導教育。

 

然而,專門的學校也不是萬能的。曾在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任職的馮老師告訴記者,許多孩子在這裡經過一段時間的嚴厲管教和約束引導後,走出學校,可沒過多久就又被送回來了。一方面是,經過軍事化的管理,孩子改掉了不良行為習慣,但沒有從心理上真正改變認識。另一方面,原來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沒有明顯改善,治標不治本。

 

因此,父母要改變,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你有什麼資格當我的爸爸(媽媽)?」這是很多孩子都質問過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父母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愛。鄧老師說,曾經遇到一個家長,抱怨兩歲的孩子一點思想都沒有,也遇到過一個家長懷疑6歲的孩子和同桌談戀愛。這類家長或者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或者神經有點太過敏感。可以說,在中國,家庭教育還沒有受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怎樣向孩子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樹立自尊、自強和自信心。有網友在微博上說:在中國,不管進入哪個行業都需考取准入資格證,只有當父母不要考資格證。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旅行,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著去尊重孩子、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欣賞孩子,讓孩子擁有足夠的愛和自信,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或者母親。

 

據了解,當前早戀、厭學、迷戀網路是最常見的不良行為習慣。青少年早戀的原因,有生理、心理、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方面,許多出現早戀現象的孩子來自結構缺失或教育失當的家庭。出現厭學情緒或厭學現象的孩子,多是在學習中或生活中積壓過多挫敗感造成的。孩子一旦出現厭學情緒時,優秀的老師和高昂的培優機構都無法保證讓孩子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只有通過心理學手段及時干預和處理孩子的學習負面情緒,孩子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迷戀網路,是因為在現實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難和問題,而他們又缺乏解決這些「困難」的能力,因此,只好沉迷在網路中逃避現實和在網路中尋找成就感。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推薦閱讀:

宇宙如何把信息反饋給我們
潘曉川論氣(十一):經典中醫氣為核心形為輔
人如何把控自己的體能?
王通: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的本質
預熱寒冬 | 冬季跑步能量補給很重要

TAG:孩子 | 正能量 | 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