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要批判性地思考?

   

如果不能批判地思考,你的生存將陷入危險,你將在生活中受到傷害,讓那些希望你受傷害的人得利,而你自己卻懵然無知;如果不能批判地思考,你將無法辨別是非,更不用說抵抗,你將任人擺布;如果不能批判地思考,實現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就更小。

所以說,批判性思維不僅能讓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寫出論證縝密的論文,抑或提出經得起檢驗的實驗假設,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某些組織企圖左右你的思維的時候,幫助你明辨是非。 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澄清一些誤解。批判性思維不是這樣的:不是只有上了大學才能做的,它和邏輯、問題解決或創新不一樣,儘管批判性思維可能涉及這些方面;不是只有學了哲學才能做的,它跟批判一部電影或批評夥伴、朋友、同事的缺點不是一回事;不是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能做的;也不是只有有時間坐下來反思的時候才能做的;它和智商、性格這些東西無關。

所以,無論你是否讀過大學,智力測試的結果如何,無論你是外向或是內向,你的生活是忙碌或悠閑,或者你在學校最擅長什麼科目,這些都無關緊要。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1)辨別構成我們的思維並決定我們的行為的假設;2)檢驗這些假設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3)從多個角度考察我們的想法和決定(有關智識、企業和個人);4)在以上步驟的基礎上,做出明智的行動。
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當我們做一下這四件事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批判性思維……
發現假設首先,試圖揭開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假設。我們的每個行為都是基於我們已經盲目接受的假設而做出的,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有意找出這些假設。
檢驗假設發現左右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的假設之後,我們開始檢驗這些假設是否如我們想像地那樣準確,這是批判性思維的第二步,即試圖評價我們的假設是否合理和可靠。這時,我們開始了一個評估過程——試圖確定假設的合理性,哪些情況下是合理的,哪些情況下不合理,哪些假設是普適的,哪些假設只適用於特定情況。這個過程的關鍵是確定和評估那些我們認為可信的證據,這些證據中,有的是經驗性的(已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有的是權威性的(我們信任的人告訴我們這是真的),有的又來自我們嚴密的研究和調查。
多角度看問題要確定假設是否準確或在什麼條件下合理,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我們的假設和行為。當我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丈夫、父親、老師、學者、樂隊隊長時,我常假設周圍的人能準確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可經驗告訴我,這個寬泛的假設存在嚴重的缺陷。別人通常不能按照我想表達的意思來理解我的言語和行為,所以,要想檢驗假設是否準確,得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看問題。 做出明智的行動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目的是做出明智的行動,而上述三個步驟是為了避免做出自以為對自己有利、能取得預期結果的事,結果卻恰恰相反。如果浪費太多的時間草率行事,我們的人生將顯得太過短暫,且充滿危險。再強調一遍,批判性思維的終極目的是做出明智的行動。換言之,批判思考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活出精彩,愛我所愛。以自以為正確的方式生活,似乎總比湊合、隨意的生活讓人滿足。
但究竟什麼才算明智的行為呢?是基於思考和分析的行為,也就是說,這種行為背後有合理的證據支撐著。舉個例子,作為樂隊隊長,我曾根據之前觀眾的反應來排列樂隊演奏的曲目,可我越來越意識到,觀眾不同了,同樣的曲目和笑話,在潛水酒吧里表演,可能倍受觀眾的歡迎,如果照搬到全家人齊聚的保齡球館,可能遭遇慘敗。因此,明智的行為是有可信的證據支撐的。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這樣行事,我們可以充分地解釋,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選擇和決定背後有著合理的理由。
為什麼要批判性地思考?目前為止,我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一種確保我們的假設合理、我們的行動能實現預期結果的習慣。照這樣理解,批判性思維就是毫無爭議的,沒有一個理性的人會反對它。這種定義是中立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檢驗和引用證據的問題,它主要源於分析哲學派,而這一思想派別在美國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中極為流行。我的兩個孩子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讀公立學校時,他們的學年成績單里提到了他們批判思考的能力。老師向我解釋道,這是為了評估孩子能否給出觀點背後的理由,並且舉出相關的證據,這一點毋庸置疑。 然而,一旦意識到批判性思維與行為緊密相關,就要觸及你的價值觀了,因為你一定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和「我們支持哪種做法?」這樣的問題。有時,這些行為是服務於行為者自身的利益,如果行為者試圖欺騙、操縱、傷害或虐待他人,那麼這些行為肯定是有問題的,就像老練的廣告商之所以批判思考哪些情緒可以利用以及怎麼利用,都是為了推銷產品,為股東牟利;媒體顧問精於批判思考如何掩飾客戶的錯誤,如何將這些錯誤偽裝為成績;蠱惑民心的政客和種族主義者總能找到激起種族仇恨的證據,利用有力的敘述和象徵來引起人們的不安全感,以此維護種族主義制度。 也有些時候,我們自認為最有利的行為實際上有害無益,而我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正是思維霸權(源自批判理論)和批判性思維的聯繫所在,所謂的思維霸權就是,人們以為在做對自己有利的事,而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受傷害,並且陷入痛苦之中。患厭食症的人假設,不吃飯可以讓自己更美、更好看、更接近廣告中的理想身材; 因此,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確保我們基於自己的假設所做出的行為是合理的、有益的。這時,情況開始變複雜了,有關權力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果你我對某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意見不一該怎麼辦?如何決定哪種辦法更好,更具批判性呢?例如,我認為資本主義是維護富人的利益,導致永久的不平等,而你認為它能讓個人奮鬥的精神充滿生命力,是維持民主健康運行的必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評判誰的想法更正確呢?我們兩個都可以舉出證據、尋找經驗、找出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可靠的權威人士,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兩個的立場都是源於對經驗的分析和批判思考以及這種分析與自己的世界觀的結合。 我們不能將批判性思維當作一種獨立的心理分析過程,認為它可以獨立於分析和批判思考的對象之外。如果批判性思維只是一個分析信息的過程,以此保證我們的行為能實現預期的結果,那麼某些最邪惡的人類行為也可以被視作批判性思維了。
本文摘自《批判性思維教與學:幫助學生質疑假設的方法和工具》
推薦閱讀:

和尚說:取悅
城市與空間
為什麼要對「景觀」保持警惕
如何反駁父輩「天然的食物總是好的」的言論?
池田知久:孔子的宗教批判

TAG:思考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