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年節氣養生(1)

 

 2014-02-09 來源: 老人報

  

  早春 立春-雨水

  立春到雨水期間是由冬季向春季過渡的時節,此時陽氣始生,而陰寒未盡。同時,人的機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免疫力和抗病力均有明顯的下降。因此,在這兩個時節,在生活起居上要格外注意防「病」保「健」。

  【忌】

  居家不通風,人體不運動

  初春時節,人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易感風寒而致病。因此,要注意搞好居室內的環境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

  此外,堅持晨練。起床後散步、慢跑、打拳、做操,能提高機體適應氣候變化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老年朋友,若能多活動雙腿,可以預防腿老。保健專家表示早春是預防腿老的最好時機,其良方就是多走路。

  另一方面,要注意口鼻衛生保健,堅持使用溫開水洗鼻,清潔鼻腔,防止溫邪上升,斷其犯肺之路。春暖花開,有花粉過敏者,要切記避開過敏原。

  【宜】

  辛甘助陽,順應天時

  早春人體腸胃經過冬季的長期進補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積滯較重,因此不宜再吃油膩辛辣之物,以免助陽外泄。

  中醫認為,春季應該特別注意對肝臟進行保養,以順應天時。所以,在飲食調養時要考慮到春季屬於陽氣開始升發的特點,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

  其中,韭菜又稱「起陽草」,是早春的當季蔬菜,此時的韭菜最是鮮嫩,也對身體最有裨益,飲食中必不可少。老年人若咀嚼困難,可將韭菜打成汁,和進粥里煮。

  仲春 驚蟄-春分

  溫暖的氣候將會使人的活動量不斷增加,新陳代謝日漸旺盛。這些生理功能的變化在中醫看來,均與肝臟有密切的聯繫。因此,養生的重點要放在對肝臟的保養上,使肝臟機能正常,以適應氣候的變化,減少疾病的發生。

  【忌】

  妄動肝氣,暴怒鬱卒

  驚蟄到春分這個時段,天氣漸暖,肝氣隨萬物生髮而偏於亢盛,此時肝氣旺盛,人易動怒。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首先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靜、愉悅的心態。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節,否則肝氣升騰太快,易患眩暈、中風之病。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人們容易感到睏倦、疲乏,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作息規律和多食含維生素B族食物可驅「春困」。

  【宜】

  省酸增甘,護脾養肝

  傳統中醫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立春時節,應當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中草藥和食品。

  護肝養脾還可選擇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食用。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此時節,早晚較冷,常見口乾舌燥現象,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另外,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

  除了飲食調理外,還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

  晚春 清明-穀雨

  清明時節天氣變化容易使人受涼感冒,患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還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忌】

  肆食「發物」,貪涼寬衣

  清明時節,也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病症易複發的時候,有這些病史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生痰、發毒助火助邪的食品,如海魚、海蝦、鹹菜、羊肉等。

  晚春時節,氣溫漸高,有人開始「蠢蠢欲動」要換上輕薄的衣裳,實際此時,「春捂」很重要。春季里人體的下部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因此,「春捂」的重點是下身,要加強下身的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捂」要適宜,不能太過,否則會使人體體溫調節紊亂,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宜】

  柔肝養肺,清淡飲食

  在此節氣肥胖者要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特別注意低鹽飲食,在降低攝鹽量的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這段時間還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品,如益肝中和的薺菜、利臟通血的菠菜、健脾補肺的山藥等。春季應選擇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

  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初夏 立夏-小滿

  立夏到小滿這段時間,氣溫雖然明顯升高,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過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增加衣服,要注意「防熱防濕」。

  【忌】

  生活不律,辛辣油膩

  入夏之後,天氣逐漸變熱。因此需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

  因此,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清」。氣溫不斷升高,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

  預防「熱病」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多飲水,且以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最好不要用飲料代替溫開水;二是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絲瓜、水芹、藕、蘿蔔、西紅柿、西瓜、梨和香蕉等;三是要生活規律、多運動,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內熱的產生。

  【宜】

  排毒祛火,利水化濕

  立夏後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所以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關鍵作用。

  春夏季節交替之時,天氣漸熱,氣候乾燥,風邪尚有餘威,要注意排「毒」去「火」。一個人如果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於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且瓜類蔬菜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按照傳統中醫理論,瓜類屬冷涼性食物,能除暑濕,利二便,解毒涼血,疏通人體的「排毒管道」,包括消化道、泌尿道、汗腺等,使體內的毒素隨同尿液、汗液等排出體外。

  專題文字整理 本報記者 李楠


推薦閱讀:

水果到底是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呢
道醫學堂丨路志正治療濕病十二方:不獨南方有之、北方亦多濕邪
睾丸皮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萬萬沒想到,唱歌還有這麼多好處,比跑步還健康!

TAG:養生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