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 《書畫扇冊》
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往來應酬互贈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事。扇面常見有摺扇、團扇兩種。 宋代開啟了「扇面之於書畫」的歷史格局,到了明代幾乎看不到團扇書畫,但是,摺扇的異軍突起帶來了摺扇書畫藝術的繁榮,完全彌補了團扇扇面藝術在這段歷史上發展的不足,也鑄就了扇面書畫藝術的另一個高峰!
明代時期摺扇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廣泛流行,「至明則摺扇大興,紈扇幾無人問。」史料記載永樂年間朝鮮進貢摺扇,受到明成祖的賞識,於是命內廷工匠仿製,來供用後宮和賞賜群臣,漸漸「自內傳出,遂遍天下。」與此相應摺扇上書畫也在明朝興起了。清高士奇《天祿識余》云:「揮灑翰墨始於成化間。」現在所能看到最早的摺扇扇面是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汀樹釣船圖》,作者謝縉就生活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到了明朝中後期,扇面書畫蔚然成風,被稱為「吳門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無不創作出大量扇面書畫精品併流傳至今。文徵明的書畫扇面,在清代就出有《文徵明書畫扇冊》,關榮光題中說:「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為書畫,蔚為吳下人書畫扇面之風氣。」後來者如「松江畫派」、「清六家」、「四僧」、「揚州八怪」、「金陵八家」等都在扇面藝術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文徵明擅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從沈周,後致力於學習趙孟頻、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頻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干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頻、王蒙,布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的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推薦閱讀:
※中國著名皇家書法家 任行
※全球書畫網址大全
※彭振林著名書畫家
※丑後賈南風禍亂朝政—《女史箴》背後的故事
※亂象叢生、風波驟起,陝西美協換屆要重蹈書協鬧劇覆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