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詩三百首(四)

七言律詩

遣悲懷三首·其一(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註解

   1.謝公句:東晉宰相謝安,最愛其侄女謝道韞。韋叢的父親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後贈左僕射,也是宰相之位。韋叢為其幼女,故以謝道韞比之。

   2.黔婁:春秋時齊國貧士,其妻也頗賢明。作者幼孤貧,故以自喻。

   3.乖:不順遂。

   4.顧我:看到我。

   5.藎篋:草編的箱子。藎:草。

譯文

   蕙叢呵,你象謝安最寵的侄女一樣;

   自從嫁了窮困的我,百事就不順當。

   看到我身上無衣,你就要倒櫃翻箱;

   沽酒少錢,我常纏你拔下金釵玉妝。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饑,豆葉為糧;

   要掃落葉當柴燒飯,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錢超過十萬,你卻不能分享;

   我只得為你超度,準備好齋飯供嘗。

賞析

   這是一組悼亡詩。第一首是追憶生前。先寫愛妻甘於貧寒,再寫如今富貴卻不能共享,逼出「悲懷」二字,可謂至性至情,有力動人。

 

 

遣悲懷三首·其二(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註解

   1.施:施捨與人。

   2.行看盡: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憐婢僕:伸足「舊情」。

譯文

   當年咱倆開玩笑講著身後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憶每每飄來。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捨快完;

   只有針線活計還保存不忍打開。

   我仍念舊情更加憐愛你的婢僕;

   也曾因夢見你並為你送去錢財。

   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

   但咱們貧賤夫妻事事更覺悲哀。

賞析

   這一首主要寫身後的紀念傷懷,起筆自然,毫不做作。接著寫人亡物存,觸目生悲。反覆吟誦貧賤相交,情真意切。

 

 

遣悲懷三首·其三(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註解

   1.鄧攸句:晉鄧攸,字伯道,官河東太守,戰亂中舍子保侄,後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尋知命:即將到知命之年。作者於五十歲時,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名道護。尋:隨即。知命,指五十歲。

   2.潘岳句:晉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三首,為世傳誦。猶費辭:意謂潘岳即使寫了那麼悲痛的詩,對死者也等於白說。實是說自己。

   3.同穴句:意謂死後縱合葬一處,但洞穴冥,也難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譯文

   閑坐時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縱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鄧攸終身無子,難道不是命運安排?

   潘岳悼詩寫得再好,也是心機枉費!

   即使死後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來世再結良緣,更是虛妄難期。

   我只有終夜睜著雙眼,長遠懷念你;

   以報答你終身清苦,從未喜笑開眉!

賞析

   這是一首自傷身世不幸的詩。它運用典故,抒發無子喪偶之悲,進而以長鰥來報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其情痴,其語摯,吟來催人淚下。

 

 

贈郭給事(王維)

   洞門高閣靄餘暉,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鍾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卧病解朝衣。

註解

   1.奉:「捧」的本字。

   2.無那:無奈。

譯文

   門庭樓閣沐浴著夕陽的餘暉,

   桃李繁榮茂盛柳絮乘風紛飛。

   禁宮中官舍的晚鐘稀稀落落,

   門下省里鳥鳴吏少無事可為。

   凌晨身佩玉飾進詣鑾殿朝拜,

   傍晚捧著詔書退朝拜別瑣闈。

   我想隨您進退無奈年邁體衰,

   將因常常卧病解脫朝衣引退。

賞析

   這也是一首唱和詩,郭給事有詩給王維,所以王維就酬和。此類應酬性的詩,總是稱讚對方,感慨自身的,這首詩即意在稱道郭給事。首聯寫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寫皇恩普照;第二句寫他桃李滿天下,門生顯達。頷聯寫郭給事奉職賢勞,居官清廉閑靜,所以吏人稀少,訟事無多,時世清平。頸聯直接寫郭給事本人,早晨盛裝朝拜、傍晚捧詔下達,不辭辛勞。尾聯感慨自己老病,無法相從,表達了詩人的出世思。

 

 

和賈至舍人(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註解

   1.絳幘: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2.雞人:古代宮中,於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

   3.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籤。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雲裘:飾有綠色雲紋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裡指皇帝。

   8.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

   9.香煙:這裡是和賈至原詩 「衣冠身惹御爐香」意。

   10.袞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11.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12.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譯文

   衛士頭戴紅巾象雄雞高唱報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員剛把翠雲裘捧進宮廷。

   重重深宮禁苑一殿殿都已敞開大門;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謁皇帝聽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臨著向前移動;

   香爐的輕煙依傍著皇上的龍袍升騰。

   朝拜後賈舍人就用五色紙起草詔書;

   可聽到服飾鏗鏘聲他已回到中書省。

賞析

   這首詩與岑參所寫同題,全是描寫朝拜莊嚴華貴的唱和詩。內容也無甚足取。但全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後三個層次,描繪了大明宮早朝的氛圍與皇帝的威儀。這首和詩不和韻,只和其意。用語堂皇,造句偉麗,格調和諧。

   附: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原詩:「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裡,朝朝染翰侍君王。」

 

 

奉和聖制(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註解

   1.渭水:即渭河,黃河最大支流,在陝西中部。

   2.秦塞:猶秦野。塞:一作「甸」。這一帶古時本為秦地。

   3.黃山:黃麓山,在今陝西興平縣北。

   4.漢宮:也指唐宮。

   5.鑾輿:皇帝的乘輿。

   6.迥(jiǒng出:遠出。

   7.千門:指宮內的重重門戶。意謂鑾輿穿過垂柳夾道的重重宮門而出。

   8.上苑:泛指皇家的園林。

   9.雙鳳闕:漢代建章宮有鳳闕,這裡泛指皇宮中的樓觀。闕:宮門前的望樓。

   10.陽氣:指春氣。

   11.宸游:指皇帝出遊。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處,後又引伸為帝王的代稱。

   12.物華:美好的景物。兩句意謂,皇帝本為乘此順應時令,隨陽氣而宣導萬物,並非只為賞玩美景。

譯文

   渭水縈繞著秦關曲折地東流,

   黃麓山環抱著漢宮長年依舊。

   皇輦遠出千重宮門夾道楊柳,

   閣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錦繡。

   帝城高聳入雲的是鳳閣鳳樓,

   春雨潤澤千家樹木美不勝收。

   為了把住春光時令出巡民憂,

   不是因為玩賞春光駕車逛游!

賞析

   這是應對皇帝詩作的詩。這種詩一般以頌揚居多,內容上價值不高。詩的題意在於為天子春遊回護,因此,開頭雖寫道中景物,儀衛豐盛,春色醉人,結句卻掩蓋玩春之實,而頌揚他披澤於世之虛。蘅塘退士編選這首詩,有否讓當時應試書生揣摹借鑒的目的,尚不可知。但這首詩的寫作技巧,還是很好的。

 

 

積雨輞川庄作(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1.煙火遲:因久雨空氣濕潤,煙火上升緩慢。

   2.藜(lí):一種可食的野菜。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送飯食到田頭。餉東菑():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菑: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3.夏木:高大的樹木。囀(zhuàn):小鳥婉轉的鳴叫。

   4.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

   5.清齋:素食,長齋。露葵:冬葵,古時蔬菜名。

   6.野老:詩人自稱。爭席罷: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

   7.「海鷗」句:古時海上有好鷗者,每日到海上從鷗鳥游。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鷗鳥飛舞而不下。這裡借海鷗喻人事。

   8.漠漠:形容廣闊無際。

   9.陰陰:幽暗的樣子。

譯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濕煙火難升;

   燒好飯菜,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水田廣漠,一行白鷺掠空而飛;

   夏日濃蔭,傳來黃鸝宛囀啼聲。

   山中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村夫野老,已經與我沒有隔閡;

   海鷗疑心,為何不信飛舞不停。

賞析

   輞川庄,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裡勞作了。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閑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廣漠空濛、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閑靜瀟洒;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繫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卷上);明人胡應麟力辟其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祐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按,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采數倍。」(《石林詩話》卷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濛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詩人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麼,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詩人自會更加陶醉不已。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並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詩人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對於「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於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不啻天壤雲泥。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謂。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心機,絕俗念,隨緣任遇,於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于山林之樂了。《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這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兩相結合,抒寫詩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這種心境,正是上聯所寫「清齋」「習靜」的結果。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緻,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從前有人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說成「空古准今」的極至,固然是出於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認為「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讚賞這首詩的深邃意境和超邁風格,藝術見解還是不錯的。(參看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卷十)。

 

 

自河南經亂(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註解

   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

   2.羈旅:猶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兩種武器,這裡指戰爭。

   5.根:喻兄弟。

譯文

   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逃難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時詩人到符離(安徽宿縣),曾有《亂後過流溝寺》詩,流溝寺即在符離。題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詩人自己均在符離,因此合起來就有五處。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接著中、光、蔡等州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當時南方漕運,主要經過河南輸送關內。由於「河南經亂」使得「關內阻飢」。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詩以白描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每個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言辭清麗,不加雕飾,句句扣緊主題,意蘊精深,情韻動人。

 

 

奉和中書舍人(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註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長安。

   3.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4.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譯文

   五更雞鳴,京都路上曙光略帶微寒;

   黃鶯鳴囀,長安城裡已是春意闌珊。

   望樓曉鐘響過,宮殿千門都已打開;

   玉階前儀仗林立,簇擁上朝的官員。

   啟明星初落,花徑迎來佩劍的侍衛;

   柳條輕拂著旌旗,一滴滴露珠未乾。

   唯有鳳池中書舍人賈至,寫詩稱讚;

   他的詩是曲陽春白雪,要和唱太難。

賞析

   這是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容只儘力鋪設早朝的莊嚴隆重而已,無甚價值。詩圍繞「早朝」兩字作文章;「曙光」、「曉鍾」、「星初落」、「露未乾」都切「早」字;而「金闕」、「玉階」、「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聯點出酬和之意,推崇對方。表示謙卑,都恰到好處。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註解

   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2.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3.衣冠:指當時名門世族。

   4.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乃分為二支。

   8.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浮雲蔽日:喻姦邪之障蔽賢良。

譯文

   古老的鳳凰台曾有鳳凰翔集遨遊;

   風去台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麼不使人發愁?

賞析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詩雖屬詠古迹,然而字裡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台的傳說,點明了鳳去台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台」進一步發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後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詩的宏偉。

 

 

無題一(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註解

   1.神女:即宋玉《神女賦》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樂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3.風波句:意謂菱枝雖是弱質,卻不相信會任憑風波欺負。

   4.直道兩句:意謂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直道:即使,就說。了:完全。清狂:舊注謂不狂之狂,猶今所謂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詩中人作為女子解,那麼,還是作痴情解較切。

譯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

獨卧不眠,更覺靜夜漫漫長長。

巫山神女艷遇楚王,原是夢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獨處無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風波摧殘;

我是鈴芳桂葉,卻無月露香。

雖然深知沉溺相思,無益健康;

我卻痴情到底,落個終身清狂。

賞析

   詩是抒寫女主人公自傷不遇的身世。開頭先寫環境氛圍的幽靜,襯出長夜的孤寂;接著以楚王夢遇巫山神女和樂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獨處無郎」的典故,抒寫自己曾經有過幻想和追求,但到頭來只好夢一場,依然獨居;再寫風波兇惡,菱枝柔弱,無力反抗,桂葉自有清香,卻無月露潤香;最後寫即使如此,還要執著追求。意境深遠開闊,措辭婉轉沉痛,感情細膩堅貞,是一首很好的愛情詩。

   這兩首詩,歷來有人認為有所寄託。不管是否有寄託,作為愛情詩來讀,還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

 

 

無題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解

1.東風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

2.絲:與「思」諧音。

3.應覺:也是設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漸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

譯文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乾。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裡,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賞析

   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迴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無題三(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jìn)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bān zhuī)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註解

1.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

2.頂:指帳頂。

3.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譯文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

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

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

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

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賞析

   這大概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詩的首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最後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複雜心情。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消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看來女主人公似乎是單相思。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著。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痴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或以為是寫男子思念女方的。象這樣的艷情詩,本來就很難揣摩的。

 

 

無題四(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註解

   1.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3.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4.度:透過。

   5.綉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6.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鄉。後也以此典喻「艷遇」。

   7.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譯文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後不見蹤影;

   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鍾初鳴。

   夢裡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

   醒後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賞析

這是一首艷情詩。詩中女主人思念遠別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聯寫有約不來的怨思,上句說負約,下句寫夢見醒來已經天明。頷聯寫遠別,上句寫遠別思念成夢,下句寫醒後寄書。頸聯寫往昔愛情生活成了幻夢,上句寫褥衾可見,下句寫香帳可聞。末聯寫其人已遠,情雖深摯,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艷情詩,善於把生活的原料,提煉升華為感情的瓊漿玉露,使其超脫褻俗味,臻於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詩卻比較深奧費解。

 

 

無題五(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釋

   1.金蟾句:意謂雖有金蟾嚙鎖,香煙猶得進入。金蟾:舊注說是「蟾善閉氣,古人用以飾鎖」。嚙(niè):咬。

   2.玉虎句:意謂井水雖深,玉虎猶得牽絲汲之。玉虎:井上的轆轤。絲:井索。汲:引。

   3.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於窗格中見韓壽而悅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賦》,賦中敘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傳說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裡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後改陳王。

譯文

   東風颯颯,陣陣細雨隨風飄散紛飛,

   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

   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

   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

   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詩比作宓妃。

   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賞析

   這也是艷情詩,是回憶前情的。詩寫一位閉鎖深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失望的痛苦。開首從眼前景緻說起,再以物為喻;金蟾雖堅香煙可入;井水雖深,轆轤可汲,我豈無隙可乘?接著用賈氏窺簾,幸而緣合,宓妃留枕,終屬夢想的典故,說明相聚皆成幻夢,歸結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討苦吃的意念,創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

   全詩善於運用比喻、典故和強烈對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愛情形象化,顯示了美好愛情的被毀滅,使詩歌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李氏的愛情詩寫得最佳的全是寫失意的愛情。這大概與他沉淪的身世遭遇有關。自身失意的際遇,使其對青年男女失意的愛情有特別的體驗。而在詩歌創作中有可能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象這二首在蓬山遠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難道沒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觸?

 

 

春雨(李商隱)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wǎn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註解

   1.白袷(jiá)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閑居便服。

   2.白門:指今江蘇南京市。

   3.雲羅:雲片如羅紋。

譯文

   新春,我穿著白夾衣悵然地卧床;

   幽會的白門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著雨絲凝視紅樓,我倍覺冷寂;

   珠箔般雨滴飄打燈籠,獨自歸返。

   你在遠路,到春晚應更悲凄傷感?

   只有殘宵能夢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

   我寄希望於萬里雲中,那隻孤雁。

賞析

   這首詩是藉助飄灑迷的春雨,抒發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美動人。「紅樓隔雨」與「珠箔飄燈」二句,簡直是一幅色彩明麗的圖畫。

 

 

籌筆驛(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註解

   1.猿鳥句:諸葛亮治軍以嚴明稱,這裡意謂至今連魚鳥還在驚畏他的簡書。疑:驚。簡書:指軍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

   2.儲胥:指軍用的籬柵。

   3.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

   4.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

   5.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後主是皇帝,這時卻坐的是傳車,也隱含諷喻意。

   6.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7.樂:樂毅。戰國時人,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

   8.原不忝:真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1.梁父吟:兩句意謂,往年曾謁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隱居時吟詠《梁父吟》的抱負,不曾得到舒展,實在令人遺憾。

譯文

   猿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

   風雲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

   諸葛亮徒然在這裡揮筆運籌划算,

   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

   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

   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

   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為他深表遺憾!

賞析

   這也是一首憑弔詩。張采田以為詩是大中十年(856)冬,詩人罷去梓州幕府,隨柳中郡還京,途經籌筆驛時所作。

   詩中盛讚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為他未能統一中國而惋惜。同時對懦弱昏庸、終於投降魏國的後主劉禪加以貶斥。

   全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精鍊的筆墨描繪諸葛亮長於治軍,軍紀嚴明,餘威猶存,用以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的形象特徵。接著以劉禪和關張這兩類不同典型人物與其構成鮮明對比。由於劉禪的昏庸,使諸葛亮一生的謀劃付之東流。關羽違反了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漢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張飛的亡身之禍。通過對比,更顯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註解

   1.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

   2.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

   3.五十弦:這裡是托古之詞。作者的原意,當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謂曠達如庄生,尚為曉夢所迷。庄生:莊周

   5.望帝句:意謂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鵑上。望帝:相傳蜀帝杜宇,號望帝,死後其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

   6.珠有淚:傳說南海外有鮫人,其淚能泣珠。

   7.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產美玉。

譯文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

   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鵑,寄託春心哀怨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

   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

   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賞析

   這首詩歷來注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有人認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是,首聯哀悼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後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後追憶已經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

 

 

無題六(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注釋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台: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後,隨即騎馬到蘭台,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台,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賞析

   昨夜,天上閃爍著星辰,地上陣陣微風,在畫樓之西,桂堂之東,咱們二人會面。我恨身上沒有彩鳳一樣的雙翼,能隨時飛到你身邊,幸好,你我的心(就神異的犀牛的兩隻角一樣,中間有一條線連著)每時每刻都是相通的。還記得最初相識,是喝著溫熱了的美酒,做藏鉤遊戲,我隔座把玉鉤傳遞給你來藏。後來,還幾人分成組,在紅色的燈影里猜迷。可嘆的是,這時早晨的更鼓響了,我不得不進宮去應付差事.這是一首純潔的愛情詩。

   從詩中看,作者懷念的是一位貴家女子。作者從追憶昨夜回到現實,引出了詩人複雜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可嘆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馬蘭台,開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詩人描述了事件與場面來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了詩人與情人時間太短,頗感無奈。全詩跳躍變幻,感情真摯,情意深長,形象動人。

 

 

隋宮(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註解

   1.紫泉:即紫淵。唐人避唐高祖李淵諱改紫泉。這裡以紫泉宮殿指長安隋宮。

   2.鎖煙霞:喻冷落。

   3.蕪城:指隋時的江都,舊名廣陵,即今江蘇揚州市。劉宋時鮑照見該城荒蕪,曾作《蕪城賦》,後遂有此稱。

   4.玉璽:皇帝的玉印。

   5.緣:因。

   6.日角:舊說以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邊髮際),附會為帝王之相。

   7.錦帆:指煬帝的龍舟,其帆皆錦制,所過之處,香聞十里。

   8.天涯:這裡指天下。

   9.地下兩句:陳後主(陳叔寶)為陳朝國君,為隋所滅。據《隋遺錄》,煬帝在揚州時,恍惚間曾遇陳後主與其寵妃張麗華。後主即以酒相進,煬帝因請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後主便乘此譏諷煬帝貪圖享樂安逸。《玉樹後庭花》,樂府《吳聲歌曲》名,陳後主所作新歌,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譯文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霞中鎖閉;

   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

   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

   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

   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

   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後主,

   豈敢把亡國名曲後庭花,重新提起?

賞析

   這也是一首詠史弔古詩,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煬帝的荒淫亡國。

   首聯點題,寫長安宮殿空鎖煙霞之中,隋煬帝卻一味貪圖享受,欲取江都作為帝家。頷聯卻不寫江都作帝家之事,而盪開一筆,寫假如不是因為皇帝玉璽落到了李淵的手中,煬帝是不會以游江都為滿足,龍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頸聯寫了煬帝的兩個逸游的事實。一是他曾在洛陽景華宮徵求螢火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螢院」,放螢取樂。一是開運河,詔民獻柳一株,賞絹一匹,堤岸遍布楊柳。作者巧妙地用了「於今無」和「終古有」,暗示螢火蟲「當日有」,暮鴉「昔時無」,渲染了亡國後凄涼景象。尾聯活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揭示了荒淫亡國的主題。陳是歷史上以荒淫亡國而著稱的君主。他降隋後,與太子楊廣很熟。後來楊廣游江都時,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相遇,請張舞了一曲《玉樹後庭花》。此曲是了陳所為,是反映宮廷生活的淫靡,被後人斥為「亡國之音」。詩人在這裡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煬帝重蹈陳後主覆轍,結果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全詩採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

 

 

送魏萬之京(李頎)

   朝聞遊子唱驪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註解

   1.之:往;到……去。

   2.關城:函谷關。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宮室,這裡指京城。

   4.蹉跎:說文新附:「蹉跎,失時也。」

譯文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別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

   雲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

   潼關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

   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意在抒發別離的情緒。魏萬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年間,因慕李白,南下吳越尋訪,行程三千餘里,為李白所賞識。魏萬是比李頎晚一輩的詩人,然而兩人卻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詩的結句含有對後輩叮囑勉勵的意思。

   詩開首用倒戟法落筆,點出出發前,微霜初落,深秋蕭瑟。頷聯寫離秋,寫遊子面對雲山,黯然傷神。頸聯介紹長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以長者風度,囑咐魏萬,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要抓緊成就一番事業。

   全詩善於鍊句,為後人所稱道,且敘事、寫景、抒情交織,由景生情,引人共鳴。但詩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卻是一疵。胡應麟說:「惟其詩工,故讀之不覺,然一經點勘,即為白璧之瑕,初學首所當戒。」

 

 

詠懷古迹·其一(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註解

   1.支離:猶流離。

   2.東北風塵際:指安祿山叛亂時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風塵:比喻戰亂。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湖南、貴州兩省接界處,古五溪族所居。

   4.共雲山:是說自己與溪人共處。

   5.羯(jié)胡:指安祿山。安祿山父系出於羯胡,也即小月支種。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詞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還:飄泊異地,欲歸不得。

   8.庾(yǔ)信兩句:庾信,梁朝詩人,字子山,新野(今屬河南)人。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於周,常懷鄉關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其意。這裡把安祿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鄉國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譯文

   戰亂之際,我在東北一帶顛沛流離;

   輾轉入蜀,更是居無定處漂泊東西。

   我在三峽的樓台,留滯了不少日月;

   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變,終究不可信賴;

   詞客常憂亂傷時,我仍然流落外地。

   撫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蕭條索寞;

   他晚年的詩斌,驚動江關傳之千里。

賞析

   這五首是詠古迹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詩。作者於代宗大曆元年(766),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迹,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迹》五首,以抒情懷。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開首詠懷的是庾信,這是因為詩人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寫安史之亂起,漂泊入蜀居無定處。頷聯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頸聯寫安祿山狡猾反覆,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末聯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詠懷古迹·其二(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註解

   1.風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學問。

   2.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3.雲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賦》,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觀名),夢見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山名,在四川巫山縣。豈夢思:意謂宋玉作《高唐賦》,難道只是說夢,並無諷諫之意?

   4.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後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隻經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著這些古迹。

譯文

   默誦草木搖落深知宋玉為何悲秋;

   他學問淵博文辭精采算是我老師。

   相隔千秋追懷悵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蕭條我和他相似卻生非同時。

   江山猶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雲雨樓台豈是說夢而無諷意?

   最可感慨的是當年楚宮早已泯滅;

   至今船夫還帶疑地指點這些古迹。

賞析

   這是推崇宋玉的詩。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懷才不遇,後半則為其身後索寞鳴不平。詩是作者親臨實地憑弔後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闢,發人深省。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雲雨,故宅荒台,舟人指點的情景,都是詩人觸景生情,所抒發出來的感慨。它把歷史陳跡和詩人哀傷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現了主題。全詩鑄詞溶典,精警切實。有人認為,杜甫之「懷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這種說法自有見地。

 

 

詠懷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註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台: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於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後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譯文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賞析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信然。

 

 

詠懷古迹·其四(杜甫)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註解

   1.蜀主:指劉備。

   2.征吳:對吳有企圖。

   3.幸:舊稱皇帝蹤跡所至曰「幸」。

   4.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

   5.武侯句:諸葛亮曾封武鄉侯,其祠在先主廟西。常:一作「長」。

   6.一體句:正因他們君臣一體,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顧宸所謂「平日抱一體之誠,千秋享一體之報。」

譯文

   當年劉備謀攻東吳曾到達三峽;

   他駕崩時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宮。

   想像里儀仗旌旗仍在空山飄揚;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難尋影蹤。

   古廟的松杉樹上水鶴築巢棲息;

   每年三伏臘月跑來祭祀的村翁。

   諸葛武侯祠廟長年在附近為鄰;

   生前君臣一體死後的祭祀相同。

賞析

   這首詩是推崇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關係。作者借村翁野老對他們的祭祀,烘托其遺迹之流澤。但是對於玉殿的虛無縹緲,松杉棲息水鶴,詩人發抒了無限感慨。

 

 

詠懷古迹·其五(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註解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肅清高:為其清高而肅然起敬。

   3.三分割據:指魏蜀吳鼎立。

   4.紆籌策:曲折周密地展運策略。

   5.伯仲之間:伯仲本指兄弟,這裡是說不相上下,也即當於伊呂間求之之意。伊、呂,商代伊尹,周代呂尚,皆輔佐賢主的開國名相。

   6.指揮若定:言諸葛亮治政用兵從容鎮定。

   7.失蕭曹:意謂蕭、曹雖也是宗臣,比之諸葛亮未免不及。

   8.祚:帝位。

譯文

   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遺像,肅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他策劃運籌;

   千百年來,他才能象鸞鳳振羽雲霄。

   他輔佐劉備,同伊尹呂尚難分上下;

   指揮從容鎮定,蕭何曹參不能比超。

   時運不好,東漢帝業實在難於復興;

   心志雖堅,終因軍務繁艱死於積勞。

賞析

   進謁武侯祠而追懷諸葛亮。全詩以議論為主,稱頌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深入,盪人胸襟、動爾情懷。但其中把漢室不能恢復歸咎於氣運,卻是宿命觀點。

 

 

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língpīng)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註解

   1.永夜句:意謂長夜中唯聞號角聲像在自作悲語。永夜:長夜。

   2.風塵荏苒:喻戰亂不絕。荏苒:猶輾轉。

   3.已忍句:指自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安祿山反至寫此詩,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飄零之意。

   4.強移句:用《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意,喻自己之入嚴幕,原是勉強以求暫時的安居。

譯文

   深秋時節,幕府井邊梧桐疏寒;

   獨宿江城,更深人靜殘燭暗淡。

   長夜裡,號角聲有如人的悲語;

   中天月色雖好,誰有心情仰看?

   亂中四處漂泊,親朋音書皆斷,

   關塞零落蕭條,行路十分艱難。

   忍受困苦,我顛沛流離了十年;

   勉強棲息一枝,暫借幕府偷安。

賞析

   這首詩是依人作客,抒寫旅愁,有一種百無聊賴之情。前四句寫景,後四名抒情。首聯寫獨宿江城,環境清寒;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頸聯寫戰亂未息,處世艱難;末聯寫漂泊十年,如今暫且棲安。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懷才不遇的心緒。

 

 

閣夜(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注釋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4.星河:星辰與銀河。

   5.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7.卧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8.躍馬:指公孫述。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蜀,自稱白帝。這裡用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及之。這句是賢愚同盡之意。

譯文

   時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來越短;

   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

   山峽倒映著銀河星辰,隨波動搖。

   野外幾家哭聲,傳來戰爭的訊息;

   數處漁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謠。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終成黃土;

   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我寂寞無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大曆元年(766)寓於夔州西閣作所。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的意思。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以諸葛亮和公孫述為例,說明賢愚忠逆都同歸於盡,個人的寂寞就更無所謂了。全詩氣象雄闊,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卻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隨手捲起。古代詩文皆寫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還鄉時並不寂寞。

   5.即從兩句:想像中還鄉路線,即出峽東下,由水路抵襄陽,然後由陸路向洛陽。此詩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園在東京。」(指洛陽)。巴峽:四川東北部巴江中之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屬湖北。

譯文

   在劍南忽然傳說,收復薊北的消息,

   初聽到悲喜交集,涕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看看妻子兒女,憂愁不知去向?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光得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彷彿覺得,我已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旋即又奔向洛陽。

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代宗廣德元年(763)春作於梓州。延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想到可以挈眷還鄉,喜極而涕,這種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詩毫無半點飾,情真意切。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想像作者當時對著妻兒侃侃講述捷報,手舞足蹈,驚喜欲狂的神態。因此,歷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這首詩。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稱讚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台。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賞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曆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後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髮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

   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鬱之作。」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註解

   1.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

   2.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3.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

   4.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5.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陝州(今河南陝縣),後郭子儀收復京城,轉危為安。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雲山新築二城,後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但現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譯文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後主那麼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習孔明聊作梁父吟。

賞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從空間著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後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後半首寫丞相的為人。頸聯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離呼取盡餘杯。

註解

   1.盤飧:泛指菜肴。

   2.舊醅:隔年的陳酒。

   3.取:助詞。

譯文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

   只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

   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

   這柴門今天才為您打開。

   離市太遠盤中沒好餚菜,

   家底大薄只有陳酒招待。

   若肯邀請鄰翁一同對飲,

   隔著籬笆喚來喝盡餘杯!

賞析

   這首詩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寫的。全詩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詩好在自大然渾成,一線相接,如話家常。

 

 

野望(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釋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邊地。

   5.清江:指錦江。

   6.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於此橋。」這兩句寫望。

   7.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譯文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

   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

   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望,

   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像。

賞析

   這首詩雖是寫郊遊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於字裡行間。

   詩的首聯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跡天涯。頸聯繼續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中間兩聯。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紋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

註解

   1.大荒:曠遠的廣野。

   2.驚風:狂風。

   3.亂颭(zhǎn):吹動。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

   6.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民族地區。

   7.紋身:古代南方少數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

譯文

   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

   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

   狂風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牆。

   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

   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九轉的愁腸。

   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紋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

賞析

   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謙、劉禹錫都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後來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雖有人主張起用他們,終因有人梗阻,再度貶為邊州刺史。這首詩就是這時寫的。他們的際遇相同,休戚相關,因而詩中表現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詩的首聯先寫柳州,再總寫四人分處之地都是邊荒。頷聯寫夏日柳州景物,寫景,報告當地氣候。頸聯寫遠景,寫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聯寫五人遭際,天各一方,音書久滯。

   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

 

 

春思(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注釋

   1.馬邑:秦所築城名。

   2.龍堆:白龍堆得簡稱,指沙漠。

   3.層城: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借指京城。

   4.論:表露,傾吐。

   5.元戎:猶言將軍。

   6.勒:石刻

   7.燕山:山名

賞析

   這首詩是借閨婦抒寫春怨,期望早日了結戰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詩的首聯點明題意,首句點「春」,次句點路遙「相思」。頷聯寫少婦和徵人所在之地,一在漢,一在胡,相隔千里。頸聯寫離恨,寫春情。末聯故作問語,問征夫何時功成返鄉。全詩流露非戰情緒,也是借漢詠唐,諷刺窮兵黷武。

 

 

寄李儋元錫(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註解

   1.邑:指屬境;

   2.流亡:指災民。

譯文

   去年花開時節,適逢與君分別;

   今日春花又開,不覺已經一年。

   人間世事茫茫,件件難以預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裡獨自成眠。

   身體多病,越發思念鄉田故里;

   治邑還有災民,我真愧領俸錢。

   聽說你想來此,探訪我這孤老;

   西樓望月圓了又圓,卻還不見。

賞析

   這也是一首投贈詩。開首二句即景生情,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接著直抒情懷,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結尾道出今日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來訪,正合投贈詩的風韻。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尤最,自宋以來,倍受頌揚,即使今日,依然閃爍光輝。

 

 

望薊門(祖詠)

   燕台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釋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邊:漢幽、並、涼三州,其地皆在邊疆,後即泛指邊地。

   3.危旌:高揚的旗幟。

   4.投筆吏:漢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後終以功封定遠侯。

   5.論功:指論功行封。

   6.請長纓:漢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願受長纓,心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後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餘。纓:繩。

譯文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驚;

   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

   江山積雪萬里,籠罩冷冽寒光;

   邊塞╄光映照,飄動高高旗旌。

   戰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

   南渤海北雲山,拱衛著薊門城。

   少年時雖不象班超,投筆從戎;

   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願請纓。

賞析

   詩是弔古感今的。開首兩句說北望薊門,觸目驚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說燕自郭隗、樂毅等士去後,即被秦所滅,故客心暗驚。又漢高祖曾身擊臧荼,故曰「漢將營」。因而清人方東樹說:「豈是時范陽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懷疑這是對安祿山的叛亂有所預感。頷聯、頸聯寫景雄麗。全詩扣緊一個「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積雪」。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詩。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為尾聯抒發從戎之志做好鋪墊,使人讀了慷慨非常。

 

 

貧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註解

   1.蓬門:茅屋的門,指貧女之家。

   2.綺羅香:指富貴人家婦女的服飾。

   3.共憐句:意謂共惜時世艱難而妝飾從儉。作者的時代也已至晚唐。按:白居易《新樂府》有《時世妝》,詩中所描寫的實非儉妝,恰恰是另一種形式的「濃妝」,所謂「時世妝」,即最時髦的打扮之意。故未取。

   4.苦恨:甚恨。

   5.壓金線:按捺針線,指刺繡。

譯文

   貧苦家庭出身,從未見識綾羅軟香;

   也想托媒說親,就為貧窮暗自悲傷。

   誰能欣賞風流高雅,格調不同凡響;

   世人都愛追求時髦,盛行異服奇裝。

   敢在人前誇口,我有善綉巧手一雙;

   卻不塗脂畫眉,與人爭艷取勝斗強。

   最恨年復一年,拈針引線辛勤刺繡,

   專門為了他人,時時趕製陪嫁衣裳。

賞析

   這雖然是一首詠嘆貧女的身世,但也寄託了貧士懷才不遇之感傷。因為語意雙關,含蘊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形象鮮明,詩情哀怨。主人公雖然「十指」「針巧」,可是「擬托良媒」,也無人賞識,只得「年年」「苦恨」。「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終年勞心勞形的寒士,卻不為世用,久屈下僚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送李少府(高適)

   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解

   1.謫居:貶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衡陽: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後多寫信來。

   4.青楓江:在長沙。

譯文

   我嘆息與二位作別,不知有何意想?

   請下馬,我們把盞談談貶謫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峽,聽到猿啼落淚數行,

   王少府到衡陽,多寄雁書是我所望。

   去長沙的可見到青楓江上遠航秋帆;

   往巴東的可想像白帝城邊古木疏黃。

   如今盛世,朝遷恩澤有如雨露普降;

   別離總是暫時的,請別再猶豫彷徨!

賞析

   這首詩是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寓有勸慰鼓勵之意。一詩同贈兩人,在內容上注意到銖兩悉稱,實在不容易。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雙雙分寫,不偏枯。頷聯上句寫巫峽風光,以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衡山有回雁峰,鴻雁都飛不過衡山,足見也是人跡罕至之僻地;並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構嚴密,情感交織。最後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不悲觀,也不消極。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釋

   1.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五。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望仙台:據說漢河上公授漢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後來文帝築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陝縣西南。

   2.高台:指望仙台。

   3.曙色開:朝日初出、陽光四照的樣子。

   4.三晉:今山西、河南一帶。北向:形容山勢向北偏去。

   5.此句一作「二陵風雨自西來」。二陵:指餚山南北的二座山。在今河南洛寧、陝縣附近。

   6.關門令君:守函谷關的官員尹喜,相傳他忽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至。不一會果然老子騎青牛過關。尹喜留下老子,於是老子寫《道德經》一書。尹喜後隨老子而去。誰能識:誰還能遇到關門令尹呢?

   7.河上仙翁:即河上公。

   8.彭澤宰:晉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淵明嗜酒而愛菊。有一次重陽節無酒喝,久坐於菊叢中,剛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後而歸。這裡暗用其「九日」事。彭澤宰借指劉明府。

   9.此句一作「陶然一醉菊花杯」。陶然:歡樂酣暢的樣子。菊花杯:意謂對菊舉杯飲酒。

譯文

   漢文帝築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這天登臨時曙色正要散開。三晉的雲山都向著北方,二陵的風雨從東邊過來。當年守關的令尹誰認識?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來。不如就近尋找彭澤宰,一起暢飲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賞析

   詩人重陽節登臨仙台,描寫了仙台雄偉壯麗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暢飲要比尋訪神仙暢快舒適。這首詩寫景氣勢雄渾,酣暢淋漓,轉承流暢自然。

   望仙台,漢文帝所建。三晉,泛指山西。二陵,漢代皇帝的陵墓。關門,望仙台所在地城關,令尹,地方長官,縣稱令,府稱尹。

此詩格律為平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十灰。中二聯對仗半工,風雨對雲山,河上對關門,都不很工。對仗微有不工,可見靈活,不拘泥,唐詩多如此。

   此詩主題表達富貴榮華轉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勞無功,不如歸隱。首聯言事:在這個早上,作者登上漢文帝修造的望仙台。憑高望遠,看到朝陽,心情頓覺開朗。頷聯字面寫四季變換,「雲山皆北向」,是夏天;「風雨自東來」是春天。從漢文帝修築此台到作者登台時,經歷了近千個春夏秋冬。戰國時的三晉,經過秦漢、魏晉、北朝,幾經分合,此時成了一統天下的一個部分。漢代的皇帝,當時多麼顯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憑風雨侵襲了。實際上是感嘆;歷史變遷,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頸聯繼續抒發歷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長官,經過多次改朝換代,誰能記住他們一個個的名字呢?當年磻溪垂釣、後來被周文王聘請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來了。真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聯言志。有了前面的鋪墊,既然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那麼就不必拚命走仕途了。不如沿著陶淵明的道路,採菊東籬下,飲酒自娛。

   崔曙只有這一首七律,但卻是名作,可見詩貴精不貴多。

 

 

登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譯文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賞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迹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行經華陰(崔顥)

   迢嶢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註解

   1.:高峻貌。

   2.三峰:指蓮花、明星、玉女,華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靈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譯文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咸陽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靈河神祠前雲霧將要消散,

   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後天初晴。

   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

   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

   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

   怎麼比得上在此學道求長生?

賞析

   這首詩是寫行旅華陰時所見的景物,抒發弔古感今的情感。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首聯寫遠景,起句不凡,以華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際,壓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於追名逐利,頷聯寫晴雨時的景色,這是寫近景。頸聯寫想像中的幻景,描述華陰地勢的險要和漢的形勝。即景生感,隱含倦於風塵退隱山林之意。尾聯反詰,借向旁人勸喻,說明凡爭名奪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學長生之術。隱約曲折,瀟洒自如,風流蘊藉。

   全詩打破了律詩的起承轉合的格式,別具神韻。詩境雄渾壯闊,寓意深刻。

 

 

利州南渡(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註解

   1.澹然:水波動貌。

   2.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3.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槳也指船。

   4.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5.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滅吳,為上將軍。後辭官乘舟而去,泛於五湖。

譯文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餘暉,

   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船過沙洲草叢群毆四處驚散,

   水田萬頃一隻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意義,

   飄泊五湖獨自忘掉世俗心機。

賞析

   詩寫日暮渡口的景色,抒發欲步范蠡後塵忘卻俗念,沒有心機,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詩的起句寫渡口和時間,接著寫江岸和江中景色,進而即景生情,點出題意,層次清晰,色彩明朗。

 

 

蘇武廟(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註解

   1.雲邊句: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向單于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雁斷:指蘇武去國久。胡天:指匈奴。

   2.隴上句:指蘇武回國後,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歲加冠典。

   4.茂陵:意謂蘇武回國時,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賞。

譯文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

   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

   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台依舊,甲帳卻無蹤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洒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

   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賞析

   這一首憑弔古人的詩。詩頌揚了富有民族氣節、忠貞不屈、心向故國的蘇武。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向祖國的時代的需要。溫庭筠這首詩正是塑造了一位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形象。頸聯的對仗頗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說「回日」再說「去時」,靈活而不呆板,生動而不拘泥。

 

 

江州重別薛六柳(劉長卿)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髮何。

   今日龍鍾人共老,愧君猶遣慎風波。

註解

   1.生涯:猶生計。

   2.顧:回看;

   3.無如:無奈。

譯文

   平生那料還會承受優惠的詔書;

   世事茫然我只知學唱沉醉的歌。

   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鴻雁飛過;

   淮南木葉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

   寄身滄洲我真喜歡離海濱較近;

   顧影自憐白髮叢生也無可奈何。

   如今我老態龍鐘不免為人共棄;

   愧對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風波。

賞析

   作者一生中兩次遭貶。詩是他第二次貶往南巴(屬廣東)經過江州與二友人話別時寫的。詩人雖遭貶謫,卻說「承優詔」,這是正話反說,抒發胸中不平。明明是老態龍鍾,白髮叢生,顧影自憐,無可奈何,卻說「寄身且喜滄洲近」,把凄涼傷心掩飾,委婉地發抒不滿情緒。全詩雖感嘆身世,抒發悲憤,卻不敢面對當權,其矛盾心緒,溢於言表。

   此詩或以為是「由南巴回來過江州時作,故首句有『豈料承優詔』語」。但從末句「猶遣」看來似乎不是詔回。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釋

   1.謫宦:官吏被貶職流放。

   2.棲遲:居留。

   3.楚客:指賈誼,也包括自己和別的遊人。長沙古屬楚國境。

   4.漢文句:漢文帝在歷史上有明主之稱,但他紿終不能重用賈誼,最後又出誼為梁懷王太傅,梁王墜馬死,誼因此也抑鬱而死。

   5.湘水句:賈誼往長沙,渡湘水時,曾為賦以吊屈原

譯文

   賈誼被貶長沙,居此雖只三年;

   千秋萬代,長給楚客留下傷悲。

   古人去後,我獨向秋草中覓跡;

   舊宅蕭條,只見寒林披著餘暉。

   漢文帝雖是明主,卻皇恩太薄,

   湘水無情,憑弔屈原豈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搖落的地方,

   可憐你,為何來到這海角天涯?

賞析

   詩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廣東茂名市)貶所,路過長沙時所作。首聯寫賈誼三所謫官,落得「萬古」留悲。明寫賈衣,暗寓自身遷謫。頷聯寫古宅蕭條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氣象。頸聯寫賈誼見疏,當年憑弔屈子。隱約聯繫自己而今賃吊賈誼。尾聯寫宅前徘徊,暮色更濃,秋色更深,抒發放逐天涯的哀惋嘆喟。

   全詩雖是弔古,實在傷今,借憐賈以自憐。語方含蓄蘊藉,感情哀楚動人。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劉長卿)

   汀洲無浪復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

註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鸚鵡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屬楚國境。

   3.孤城:指漢陽城,城後有山。

   4.角:古代軍隊中的一種吹樂器。

譯文

   鸚鵡洲在長江中浮沉,無浪也無煙;

   我這楚客思念中丞,心緒更加渺遠。

   漢口斜映著夕陽,飛鳥都紛紛歸巢;

   洞庭湖的秋水,煙波浩渺遠接藍天。

   漢陽城後的山嶺,傳來悲涼的號角;

   濱臨江邊的獨樹旁,夜裡泊著孤船。

   當年賈誼上書文帝,全是憂心漢室;

   他卻被貶謫居長沙,古今誰不衰憐!

賞析

   這首詩仍然是遭貶後撫景感懷之作。詩意與前一首詩相同,借憐賈誼貶謫長沙,以喻自己的遭貶謫。全詩以寫景為主,但處處切題,以「汀洲」切鸚鵡洲,以「漢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陽。最後即景生情,抒發被貶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元中丞寄詩的意圖。

 

 

西塞山懷古(劉長卿)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註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尋句:當時吳國曾於江中鎖以鐵鏈,王浚用大火炬將它燒斷。千尋:古時八尺曰尋,這裡只是形容其長。

   3.降幡:降旗。

   4.石頭: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吳孫權時所築,唐武德時廢。

   5.四海為家:意即天下統一。

   6.故壘: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來的戰爭遺迹。

譯文

   晉代王浚乘樓船自成都東下,

   金陵帝王瑞氣全都黯然收煞。

   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頭懸掛。

   人間有幾回興亡的傷心往事,

   高山依舊枕著寒流沒有變化。

   從此四海一家過著太平日子,

   故壘蕭條長滿蘆荻秋風颯颯。

賞析

   這是弔古撫今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的情感。詩的前四句,寫西晉東下滅吳的歷史事實,表現國家統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了事物興廢決定於人的思想。後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最後寫今日四海為家,江山統一,象六朝那樣的分裂,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全詩寓意深廣,言辭酣暢。但詩中不見詩人真情,也少頓挫沉鬱,卻是一大缺陷。

 

 

晚次鄂州(盧綸)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註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眾聲雜作。

   3.三湘:灕湘、瀟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內。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鬢逢秋色,是說愁鬢承受著秋色。這裡的鬢髮實已衰白,故也與秋意相應。

   4.更堪:更難堪,猶豈能再聽。

   5.鼓鼙:本指軍中所用大鼓與小鼓,後也指戰事。

譯文

   雲開霧散,可以望見遠遠的漢陽城;

   估計起來,這孤舟還須一日的路程。

   商賈們白日睡覺,是知道風平浪靜;

   船夫們夜裡呼喊,才發覺水漲潮生。

   鬢髮衰白,與三湘的秋色交相輝映;

   離家萬里,一片歸心伴著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業,早已隨戰爭蕩然無存;

   那堪再在江上,聽到頻繁的軍鼓聲?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詩。作者安史之亂時,曾作客鄱陽,南行軍中,路過三湘,次於鄂州,而寫了這首詩。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頷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頸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尾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這首詩只截取飄泊生活中的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詩中流露厭戰,傷老,思歸之情。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反覆詠育,舒暢自若,韻味無窮。「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是動中寫靜,靜中寫動的名句。

 

 

贈闕下裴舍人(錢起)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註解

   1.上林:上林苑。

   2.紫禁:皇宮。

   3.長樂:唐宮。

   4.霄漢:指高空。

譯文

   二月時節,上林苑的黃鸝活潑飛鳴;

   初曉的紫禁城,灑下一片濃濃春陰。

   長樂宮的鐘聲,消失散落花樹叢外;

   春雨中龍池旁的柳色,也更濃更深。

   春季陽光和暖,驅散不了窮途之恨;

   仰望霄漢,常懷程昱夢中捧日之心。

   十多年來,我獻賦皇上卻未得賞識;

   而今白髮蒼蒼,愧對你華簪裴舍人。

賞析

   這首詩是投贈中書舍人裴某的,詩中抒發了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目的在於向裴舍人請求援引。詩的前半首寫景,寫的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藉以烘托裴舍人的身分和地位,受寵得幸,隨皇帝行幸上林,臨朝紫禁城,在長樂宮草詔,隨皇上起居龍池。雖無一字寫裴舍人,卻句句恭維,不露痕迹。下半首自傷不遇。先說自己生不逢時,「陽和不散窮途恨」;再說自有捧日之心,願為朝廷服務;可是十年獻賦,卻不遇知音。含蓄婉轉,保持身分。「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也是「標雅古今」的名句。

 

 

宮詞(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註解

   1.十二樓:指一清早宮人就在梳妝以待幸。

   2.望仙樓:意謂望君如望仙。

   3.水滴句:指銅壺滴漏,古時計時儀器。

   4.袍袴宮人:指穿著衣袴的宮女。

譯文

   大清早,宮妃們在十二樓打扮梳妝;

   登上望仙樓台,盼望著臨幸的君王。

   獸形門環緊鎖宮門,內心十分凄愴;

   銅龍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覺日長。

   髮髻梳理完畢,還要對鏡反覆端詳,

   重換一件羅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遠遠看見,正殿閃動人影啟開珠簾;

   看見短袍綉褲宮女,正在打掃御床。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內容是代寫宮妃的怨恨的。詩一落筆就寫宮妃企望君王來幸,然而從早到午,百般打扮卻不見皇帝到來,於是越發覺得度日如年。最後發覺宮人打掃御床,說明皇上準備降幸正宮,企望已經破滅,猛然覺得自己遠不及那些洒掃的宮女接近皇上,心裡益加怨恨。

   全詩對人物的心理狀態,刻畫極其細膩、逼真。首聯總寫望幸之意以後,以下三聯即把這種「望」的心情,融化在對周圍環境的描畫,對人物動作的狀寫,以及對人物間的外境的反襯之中,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苦悶。

 

 

同題仙游觀(韓翃)

   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註解

   1.五城樓:《史記·封禪書》記方士曾言:「黃帝時為五層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這裡借指仙游觀。

   2.宿雨:隔宿的雨。

   3.丹丘:指神仙居處,晝夜長明。

譯文

   在仙台初見,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樓;

   正是風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和遠處的秦地樹叢相連接﹔

   近處傳來搗衣聲,報告漢宮已經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壇,更顯道觀清靜;

   小草鈴芳撲鼻,猶襯出山洞小徑深幽。

   不用再到別處去尋找,世外仙境所在;

   人間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賞析

   此詩寫道士的樓觀,是一首遊覽題詠之作。首聯點明時地,切中題目「仙游觀」。頷聯寫觀外景物,先是「見」「秦樹」,後是「聞」「砧聲」。頸聯寫觀內景物,先寫高處「空壇」的靜,後寫低處「小洞」的幽,點明是道士居處。末聯引用《遠遊》之語,稱讚這地方是神仙居處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尋覓他方了。全詩語言工美秀麗,音調宛轉和鳴。但內容卻是空泛而無多大深意,只可吟詠,不可玩味。 


推薦閱讀:

唐詩賞析 孤雁
回望千年大唐,品味唐詩風骨|給孩子講文化
慢慢讀唐詩之楊妃妒否?
【科普】唐詩的幾種標題方式
唐詩賞析  歸雁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