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擔心,很多東西都可以被解釋
05-30
請不要擔心,很多東西都可以被解釋
抑鬱症:沒有完結的悲傷! 很多抑鬱症患者都很難高興起來,對什麼事情都缺乏熱情和興趣,表現的很冷漠,快樂似乎與他們無緣。
然而抑鬱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拒絕快樂,而是拒絕——悲傷。 我稱抑鬱症為沒有完結的悲傷。 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我們的心理防禦機製為了保護我們,會把我們第一時間產生的情緒,即第一情緒給壓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情緒。 比如小時候經常打罵孩子,卻不準孩子哭的家長,是極為愚蠢的,為孩子以後患上抑鬱症埋下了伏筆。他們把焦慮轉嫁給了孩子,卻不準孩子發泄出來,潛意識裡是想讓孩子幫他們承受這份自己承受不了的焦慮。但是他們的意識領域會合理化為:為了讓孩子更堅強——所以打罵他——他堅強的忍住了,沒哭——以後遇到更大的打擊,他也能微笑面對了。
如果你哭了——就是沒出息,就因為父母打了你兩下你就哭——以後遇到挫折,那你不一下就被挫折擊垮了。 要知道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完美的釋放了悲傷,而不是忍住悲傷,拒絕悲傷。 壓制感覺,感覺就會越來越強烈。 釋放感覺,感覺就會越來越弱。 你看到一朵另你陶醉的花朵,你如痴如醉的欣賞著,這時候你說了一句:這花真美啊!! 這種美的感覺就變淡了。 因為你釋放了這種感覺。一樣的父母小時候打孩子,第一情緒,必然是憤怒,你的心理防禦機製為了保護你,把這種感覺壓下去了,取而代之第二情緒是悲傷。
這個時候在不讓孩子把悲傷排解出來,他對你的憤怒會越來越強,直至有一天象火山爆發一樣釋放出來,那將是很恐怖的。 以前看過一則新聞說,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媽媽說了她幾句,讓她回屋最功課,她就把媽媽殺了。這看上去簡直不可思議,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就把含辛茹苦撫養你的媽媽殺了,社會各界紛紛譴責這個小女孩,被寵壞了,被溺愛壞了。 實際不是的,這是長期壓抑被悲傷取代的憤怒的結果。 潛意識裡有這樣一個規律,如果直接壓抑憤怒,那麼這份憤怒會不斷的相加。 如果壓抑的是被悲傷取代的憤怒,那就很恐怖了,這份憤怒會不斷的相乘,像光速一樣增長。 還有個更奇妙的事情是,父母打孩子,第一情緒,孩子產生憤怒,但沒有力量反抗,心理防禦機製為了保護孩子自動轉化為悲傷。在不許孩子哭,第二情緒也被壓制下去。這時候心理防禦機制就被強化了。 憤怒=悲傷。 以後,比如這個媽媽在讓孩子產生悲傷情緒的時候,苦口婆心的勸說她回去做作業,這個孩子這個時候長大了有力量了,心理防禦機制就會逆轉,產生的不在是悲傷,而是直接赤裸裸的憤怒!像原子彈一樣的憤怒!!組裡很多小白菜跟我說,聽到媽媽或者爸爸的聲音,就會莫名其妙的憤怒,也是這個原因。
小時候父母經常打擊,諷刺,否定他,他們產生的第一情緒也是憤怒,但他們沒力量反抗,心理防禦機製為了保護他轉化為厭惡。如果父母看出了孩子的厭惡感,卻依然追著他,喋喋不休的繼續給他講大道理,這個時候 憤怒=厭惡。 這個心理防禦機制就被加強了。 等他們長大有了力量,就會反過來 厭惡=憤怒。 以至於一聽到父母的聲音,就會直接產生憤怒。 很多在外面是「萬年老好人」的父母。看上去老實,善良,勤懇,踏實甚至是軟弱,絕對服從,憤怒免疫。在家裡卻因為一點小事,動不動就打罵孩子。一樣的道理
社會和外界給他們的壓力和不公平也讓他們產生了憤怒,但他們在外面是弱者,他們的心理防禦機製為了保護他們轉化為忍讓,逆來順受,甚至還要賠上笑臉。 憤怒=忍讓 就產生了。 回到了家裡,力量關係馬上產生變化,他們成了絕對的強者,而孩子成了弱者。 關係就逆轉了。 忍讓=憤怒。 這時候他們如果打孩子,孩子表現的越懦弱,越忍讓,他們的怒氣就會越大。 邊打邊說:你這個廢物。慫包。沒出息的東西。 孩子如果繼續忍讓,那會激發出了他們10倍100倍的憤怒。甚至把孩子打死。新聞報告,那些把孩子打死的父母,原因是因為孩子不吃飯啊,因為孩子不聽話啊,因為孩子不做作業啊。因為孩子在學校闖禍了啊。那只是一個意識領域合理化的借口罷了。
勇者憤怒時,抽刃向更強者。弱者憤怒時,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 拖延症:動力越大,阻力越大。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段話「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對拖延症患者,這句話應該反過來「動力越大,壓力越大」。 你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在傳統的領域裡,你也許聽到的更多是拖延是因為懶惰,沒有目標,沒有勇氣,害怕失敗。 但我依然要告訴你,在我治療過的很多拖延病患者案例里,他們的內心是極其渴望想要做某件事的,極其想要證明自己的,甚至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想像著這件事的發生。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產生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他們並非是害怕失敗,而是害怕成功。如果你還不明白,那麼我舉一個列子。
你看到一個漂亮的美女,讓你神魂顛倒。這個時候,你越想上前去跟她打招呼,你內心的阻力就會越大。越想跟她建立關係,越沒有行動。你是害怕失敗嗎?你也許會說:是的。她這麼漂亮,如果被她拒絕,那是一件多丟臉的事情啊。 但我依然要說:事實是,你害怕成功。你害怕跟她建立了關係,你覺得配不上她,你潛意識裡很自卑。 對方越優秀,這種感覺就會越強,產生的阻力也就會越大。 那麼,拖延症是怎麼形成的呢? 原因1:完美的要求,永遠達不到的天花板。 很多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極其苛刻,已經到了孩子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的境界。(父母為什麼給孩子提這麼高的要求,這裡就不分析了,但是絕非「望子成龍」)這時候,孩子永遠處於一個受挫的境地,而且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就像個傀儡一樣。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孩子的潛意識會教孩子干一件事,就是把這件事干砸,而最快的辦法就是不幹。但是不幹是會受到懲罰的,於是潛意識就打個折扣——拖拖拉拉。 如果這個感覺一直被強化,就會被內化,就算以後父母不在自己的旁邊,也沒人看著你,你依然會拖拖拉拉,馬馬虎虎。 因為:你的成功就代表著父母的成功,你的失敗就代表著父母的失敗。一旦孩子和父母生成這種關係,孩子的潛意識就會努力去挫敗自己「內化的父母」。用這種失敗,表達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不是一個傀儡。
原因2:害怕成功!一個理想實現之後,不會停下來,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理想。 一個小女孩很優秀,學習成績很好,媽媽很得意,但媽媽不會停下來。她會覺得我女兒這麼優秀,要更好的激發,於是就給小女孩報了各種興趣班啊,愛好班啊,補習班啊。逼女兒學這樣,學那樣。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潛意識裡就會開始逆反到害怕成功了。 「沒有人不想成功!」這句話是錯誤的。 潛意識裡害怕成功,不想成功。意識里想成功,很渴望成功。這個時候產生的衝突就會讓你變得拖拖拉拉。意識領域裡的成功願望越強,潛意識的反抗就會越激烈,直到你找到那個讓你害怕成功的原因為止。 原因3:享受失敗。自己越弱,父母就越喜歡自己。 有的小孩子會發現,自己越弱,越膽小,越不敢跟陌生人說話,父母越喜歡自己。這是因為這些父母用的都是「我不行,你也不行」的關係。孩子的強大,會讓他們焦慮,產生不安。他們喜歡有人問他們問題,有人依賴他們的感覺,他們阻止孩子愛上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當然,這都是他們潛意識裡的想法,他們意識領域還是會不斷的鼓勵孩子,督促孩子成長,去外面闖蕩。
跟準確的說,是他們心裡有個「自卑的小孩」,但是他們不承認,於是把這個小孩投射到自己的小孩身上。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幫助這個「自卑的小孩」變成一個「自信的小孩」。 但如果這個小孩如果很自信,很強大,那麼這種投射就不會形成,於是他們就冷落這個孩子,去找家庭里最弱小的那個小孩。 很多家庭,很寵愛最軟弱無能那個小孩,事事都讓著他,還得讓哥哥姐姐也讓著他,絕非是「愛」他「保護」他的表現。 他只是成了父母「內在自卑小孩」的代替品而已。 下面講一個小故事。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過了一年。 最後女兒推翻桌子,離家出走自殺了。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就很奇怪了,媽媽對你這麼好,犧牲自己的利益,自己餓著肚子,你為什麼什麼還要離家出走自殺呢? 這太奇怪太不可思議了。可能很多媒體就要開始批評責罵這個女兒了,說她不孝,被寵壞了,放溺愛壞了。 別急,這個故事還沒說全呢。 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但是女兒已經很飽了,吃不下一丁點東西了,女兒說自己吃不下了。媽媽大怒,說你怎麼這麼沒良心呢,媽媽自己餓著肚子,辛辛苦苦省下來的食物,你怎麼能拒絕呢? 媽媽這麼愛你,你現在還小,怎麼就不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呢? 迫於這份「愛」,女兒只好忍著腹痛把食物吃完了。 過了一年。 最後女兒推翻桌子,離家出走自殺了。 很多中國的父母和老師都喜歡無視中間這一段,無視女兒的真實感受。媒體報道出來的,也多是第一段。 然後就開始歌頌偉大的母愛了,偉大的利他精神了。與之做對比的是女兒的自私,不孝,完全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的愛。 美其名曰:腦殘90後。 現在來分析下,這個故事裡,女兒為什麼自殺了? 身體上:媽媽挨餓和女兒被撐著,可以說是一樣的痛苦。 心理上:媽媽完全佔據優勢,從表面看甚至可以說是犧牲自己,成全女兒,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媽媽自己沉靜在這種「付出」的快樂中,佔領著「道德制高點」。 女兒卻慘了,每天身體上承受著和媽媽一樣的痛苦,心理上卻有著巨大的壓力。這時候,她要是反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馬上就招來媽媽和周圍輿論的譴責和「腦殘90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稱號。 要是不反抗,長期否認自己的真實感覺,去滿足媽媽。請問,這跟木偶洋娃娃有什麼區別。自己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我,活著和死了有什麼區別? 我想,如果這個女孩是生活在一個家暴的家庭,長期被媽媽打罵,虐待,挨餓,甚至是被媽媽打的半死,餓的半死,她都會堅強的活下去。因為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自己該恨誰,自己有一天長大了,足夠強大了,就逃離這個家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但上面那個被「愛」壓迫的小女孩就很慘了,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感覺是什麼?自己到底該恨誰?自己的敵人是誰? 如果她沒自殺的話,以後遇到那些對她很好,好的不得了,試圖拯救她的「好男孩」,會馬上產生厭惡感,逃避,甚至是打那個「好男孩」。 相反的那些有獨立意識的,想幹嘛就幹嘛的「壞男孩」會對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她能為那個「壞男孩」付出一切,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全部。如果這個「壞男孩」打罵她,暴力她,甚至逼她去賣淫,偷竊,搶劫。我想這個女孩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 有趣的是我們只看這個故事的表面,改一下結局,就成了 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女兒過的太安逸 最後推翻桌子離家出走了,遇到一個壞蛋,把第一次給了他。然後就墮落了學壞了,吸煙喝酒,去賣淫,偷盜,搶劫。儘管那個壞蛋天天打他,罵她,不把她當人看,暴力她。但這個女孩卻始終愛著這個男孩,願意為他付出一切。 這看上去簡直是荒誕離奇,不可思議極了,簡直是犯賤下作,下流。 我們不會同情這個女孩,還會給她更多的辱罵,指責。 近幾年,媒體上曝光了很多類似90後暴力,犯罪,賣淫的事件。於是我們就理所當然的把「腦殘90後」這個稱號給了他們。 請問我們試著去分析,去解剖問題了嗎?我們試著去理解他們了嗎? 他們為什麼這樣,難道是天生的? 下面分析媽媽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投射機制。 現在說這位母親,完全的付出就是最大的自私。 可能聽到這句話的朋友會有點暈,但數據一再表明,忽略他人的真實感受,用「愛」的名義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付出,最終的結果是逼得親人他而去。 這種「愛」一點都不偉大,相反的這是最大的自私,想把親人變成自己的木偶。 現在我們站在媽媽的角度,媽媽那個時代物質極其匱乏,她可能天天挨餓,受凍。於是她的內心就產生了一個「挨餓的小女孩」,她可能會在心中發誓,以後有能力了,絕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受這種苦。 於是在產生「挨餓的小女孩」的時候同時產生了一個天天都能吃飽的,快快樂樂的「理想小女孩」。 就是「真實我」和「理想我」 長大之後,物資好轉了,很充裕,媽媽這個「挨餓的小女孩」就被壓到潛意識領域了,有了女兒之後,媽媽很自然的就把這個「挨餓的小女孩」投射到女兒的身上,不管女兒到底願不願意接受。 而媽媽乾的事也很簡單,就是讓「挨餓的小女孩」變成「理想的小女孩」。 所以當我們死命的對一個人付出時,你說,是因為我太愛這個人了,其實不是的,是因為你太想把「真實我」變成「理想我」了。 這裡你就會問了,想把「真實我」變成「理想我」為什麼要投射到他人身上呢?自己改變不就得了。 問的好,這是因為這些人失去了「自我」,通常這些人還有個通病就是養成了「外部評價系統」,極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比如這位媽媽,犧牲自己的利益,多偉大啊,自己餓著把食物給兒女,周圍朋友親戚不了解她的人,可能都要豎起大拇指了,她沉浸在這種「快樂」中。絲毫不在意,她這麼做,把她女兒陷入了「不孝」的領域中。 很多那些陪讀的家長,為了孩子上學把房子賣了,工作辭了。到孩子讀書的那個城市,打份零工,租間小房子,所有家務都自己包了。 孩子什麼都不用做,這是因為這些家長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嗎?不是的。 是她們太害怕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真實我」偏離軌道,無法變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按照他們設定好的軌道運行,他們會非常溫柔,對孩子非常好,好的不得了。 一旦孩子表現出一點反抗,一點點獨立意識,一點點「想走自己的路」。那麼你就等著火山爆發亦或者是祥林嫂般的「我的命好苦啊。。。」 這是「偽愛」不是「真愛」。 很有趣的一點是,潛意識定律還有一條「付出越多,喜愛越甚」。愛的是誰,是孩子本身嗎? 不是。 是投射在孩子身上那個「真實我」和「理想我」。 也可以說出是,我們愛一個人,是愛在他身上的付出。 首選,我們把那個「真實我」投射到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然後我們盡一切努力,讓自己心中的「真實我」變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表現的和你心中的「理想我」很接近,很像。你就感到無比快樂,無比滿足,愛死了這個小孩子,願意為他付出一切。 呵呵,如果不是,那就慘了,通常的家長會用2種方法來控制這個小孩子。 一種是「犧牲自己式的付出」,把自己扮演成一個犧牲者,受害者。 另外一種是「不停的否認他」,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拿他跟其他小孩子比,打擊他,否認他,譏諷他,不停的給他潑冷水。 這些是因為「太愛他了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 我想大家能清楚的能感覺到這是什麼。 下面說社交恐懼症 一位女士去參加宴會 感到很沮喪 自己的衣服和宴會的氣氛格格不入 你可以說這位女士很「自戀」,因為大家壓根就沒有注意到她,當然也不會注意到她身上的服飾,更不會把她的衣服跟宴會扯上關係 這一切 都是她自己在腦海中的構想而已 這就是社交恐懼症的成因:老覺得有雙眼睛盯著自己,給自己打分,太想把自己完美的一面表現出來。 你可以說社恐病人是自閉的,同時也是自戀的。 社恐並非是因為諸如自閉啊,害怕跟人打交道,自卑,社交能力不行,口吃等等。 這些都是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要追溯到他們小時候的環境:被過分關注。 或者說被過分關注「缺點」。 這不得不說到他們的父母和他們的老師。 如果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他身上,整天盯著他,告訴他做的好還是做得差。 幾乎沒一點隱私可言。 有一個小女孩的父母因為不放心她,經常在窗帘外面偷窺她在裡面幹什麼。小女孩很惱怒,跑去問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微笑著說,只是看看你有沒有在裡面做作業, 你要是沒幹其他事,為什麼害怕我們看啊 她啞口無言。 同時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 試想,你每晚睡覺的時候在頭上懸一把劍,儘管劍綁的很牢固,絕對不會掉下來, 請問,你有安全感嗎?你睡的著嗎? 相比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是社恐的主要形成原因。 如果這個孩子小時候被大家一起欺負過,或者有老師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了她。那麼很不幸的,這個小孩子十有八九要患上社恐。 老師的殺手鐧最大的還不是這個,如果說一個老師很恨一個學生,那麼她會使用終極絕招。 不是整天打你罵你,譏諷你,當著全班給你難看。 而是壓根就把你當透明人,當你這個人完全不存在。從來不理你不管你,看到你跟沒看到一樣。 那麼這個孩子要麼變成社恐,極其「自戀」。 要麼走向另外一條路,像火影里的鳴人一樣幹些傻事吸引別人注意,表面嘻嘻哈哈大大咧咧。要是沒遇到伊魯卡老師,估計變成大蛇丸了。 抑鬱症,拖延症,社交恐懼症說到底都是因為壓抑自己次數的太多導致「超我」強大的原因。 根據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裡面寫到的方法。 釋放自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你可以對自己奢侈一點,放縱一點。想買什麼就買。想穿什麼就穿。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