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隨筆

  殘月如弓,新月如眉,滿月如鏡。

  一晃已是仲秋,在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即將來臨。

  點開網頁,有網友論證了今年的月亮也許會略小於往年。但那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實際上,到時是陰是晴,有雨無雨,能不能看到月亮?具體到本地,尚是一個未知數,但節總是得過的。

  記得是唐朝初年,方如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民間更盛傳了無數關於此節日的故事。而最有名的就是「嫦娥奔月」。其版本大至有二。一說嫦娥因逢蒙威逼,不得已奔月成仙;一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至此,美女嫦娥成了一個性格迥異的人。當然,做為女人,我更傾向於第一個傳說。雖然廣寒宮的詞意很美,但也太過寂寞了吧。

  要知道,這可是暗寓團團圓圓的日子。

  

  正如端午節是從嫁的女兒歸寧的日子,那這中秋節就是媳婦要回到夫家的日子了。中國向來重男輕女。就算是高唱男女平等,但家總是夫家的家為重。

  其實不論是夫家婦家,和睦的家才是最重要的。

  中秋節又名「團圓節」,史上有記載的是明代《西湖遊覽志余》,其中還提到了「民間以月餅相送」一說。

  中國的節文化總與食文化緊密聯繫。春節時就是一大家人聚在一塊大吃大喝,存貯脂肪熱量。而中秋節,相對就斯文一些。

  也許是秋收的喜悅,氣候的宜人,加上有些農閑,可以串串親戚,人們就手工做成了麵餅,成了饋贈的佳品。

  這麵餅其形似滿月,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最初的傳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由此,天下同樂,月餅其名其製作方法也就流傳下來了。

  

  吃著月餅賞月,還是有嫌單調了。浪漫的古人在這個節日,又發明了一些新鮮樂子。比如燃燈以助月色。想一想,天清如水,月明如鏡,真是良辰美景啊!《閑情試說時節事》說到「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到這兒,我就在想是不是將中秋節過成了元宵節呢?

  只怕燃燈還是不能盡興的,燈籠上,月餅里還做起了無數文章。「月謎」也就應運而生了。即賞中秋月,又複製月謎,謎語大家們,常常是做了兩種考慮,一則是謎面為月,一則是謎底為月。比如:謎面「中秋菊盛開」,謎底是成語「花好月圓」;謎面「蟾宮曲」,打曲牌名,謎底就是《月兒彎》;謎面李白的「長安一片月」,打《水滸》人物名,謎底就是「秦明」了。

  

  當然這些是樂子多是居家的人的,出門在外不能回家的呢?

  「月到中秋分外明」,旅途傷感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知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而且「月是故鄉明」,他信來拈來這若干詩句,再聽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只怕是「我寄愁心與明月」、「卷帷望月空長嘆」……

  而今的中秋節,對於商家來說,也許還有一定的促銷意義,平常人家還會為此興師動眾嗎?

  也許到了那一天,我不過依然是蜷縮在沙發里,將電視頻道一個個播來轉去,依然是點開一個個網頁,再一個個關閉。

  去年的中秋年,是我一個人過的,今年的他,會回來嗎?

  無論如何,我依然期望那天,能有一輪青雲端的白玉盤「與人萬里長相隨」,因為沒有月亮的黑夜是將會是黯淡無趣的,雖然只有思念的中秋節是苦澀的。

推薦閱讀:

八月十五中秋有點冷, 吃點辣的暖暖身子吧
中秋(外兩首)
冰皮月餅
月是中秋圓,常回家看看

TAG:中秋節 | 隨筆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