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單|那些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20世紀以來,拉丁美洲的文學一方面繼承,並努力挖掘民族文學傳統,特別是古老的印第安人文學傳統,另一方面積極汲取西方文學的藝術精華,特別是現代派文藝的有益成分,這樣將古老的印第安人的文學傳統與西方現代派文藝有機融合在一起,探索用幻覺、魔幻、神秘、夢境、怪誕等手法反映和描繪現實生活,使現實的再現與幻覺的描寫交錯糾結起來,從而創造出符合民族審美心理的新的文學樣式——魔幻現實主義。

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 《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

△《苦妓回憶錄》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羅貝托·波拉尼奧

△ 《荒野偵探》

△《2666》

△《護身符》

  羅貝托·波拉尼奧(西班牙文:Roberto Bola?o,[ro?βerto βo?la?o ?aβalos]),1953年4月28日-2003年7月15日),智利詩人和小說家。一生放浪不羈、行遍世界。他1977開始文學創作,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一共寫了十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和三部詩集,代表作是《荒野偵探》和《2666》。2003年在巴塞羅那去世,過世後其作品陸續被發掘出版,獲得高度讚揚:榮獲拉丁美洲最高文學獎--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2009年美國書評人協會小說獎等。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 《博爾赫斯小說集》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翻譯家。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他的作品被廣泛譯介到歐美國家,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著名作品有短篇集《虛構集》、《阿萊夫》等。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考古學家」。一生讀書寫作,「我想像,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即是博爾赫斯之語。他的文體獨具一格,詩歌、散文、小說三位一體,讓人迷醉。他的詩歌意境幽遠,小說則如迷宮。他極喜愛中國文化,一生渴望來到中國。然而最終未能成行,實乃憾事。

卡洛斯·富恩特斯

△ 《最明凈的地區》

△《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

  卡洛斯·富恩特斯·馬西亞斯(Carlos Fuentes Macías,1928年11月11日-2012年5月15日),墨西哥作家,他是西班牙語世界最著名的散文家及小說家之一,是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代表作家,成就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和胡利奧·科塔薩爾比肩。他的作品深刻刻畫了墨西哥的歷史和現實。富恩特斯深刻影響了當代拉丁美洲文學。

勞拉·埃斯基韋爾

△ 《恰似水之於巧克力》

  勞拉·埃斯基韋爾,1950年生於墨西哥,享譽全球的小說家及電影編劇。1989年出版她的第一本小說《恰似水之於巧克力》,或許是墨西哥這一仙人掌國度的魔幻氛圍賦予了她非凡的力量,出版後迅速受到世界的青睞,被譯為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逾500萬冊。1992年該書由墨西哥著名導演阿方索·阿雷奧改編成電影《巧克力情人》(又譯為《濃情巧克力》),在拉美國家上映時,觀眾空前踴躍,場場爆滿。作者還出版過《愛情法則》、《親切而多汁的美味,廚房的哲學著作》、《像渴望的那麼迅速》等多部作品。現定居墨西哥。

巴勃魯·聶魯達

△ 《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巴勃魯·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胡安·魯爾福

△ 《佩德羅·巴拉莫》

  胡安·魯爾福,墨西哥作家,拉丁美洲重要的作家,魔幻現實主義的先導,影響了包括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內的許許多多作家,擁有世界性的聲望和影響力。沒有魯爾福,也許就沒有《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此寫道:「對於胡安·魯爾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終於使我找到了為繼續寫我的書而需要尋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超過300頁,但是它幾乎和我們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樣浩瀚,我相信也會一樣經久不衰。」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綠房子》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西班牙語: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1993年7月2日取得西班牙國籍)的作家及詩人。創作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舞台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及從政。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台灣多譯為羅沙、猶薩或尤薩。Mario(馬里奧)是名字,Jorge(豪爾赫)和Pedro(佩德羅)也是名字,Vargas(巴爾加斯)是父親的姓,Llosa(略薩)是母親的姓,分別代表Mario父親和母親的家族。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獲頒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推薦閱讀: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10本交互設計經典書籍,優秀設計師必讀!
萬維鋼的英語學習法
何謂好書

TAG:好書 | 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