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覆滅的最後歷史推手
前蘇聯覆滅的責任,一般人都喜歡嫁禍給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認為這三個「叛徒」導致了布爾什維克在廣袤的大地上的戛然而止。不過,縱觀中國的封建專制史,此類人物的出現基本為零,鹽鹼地某種意義上是民主和自由的絕緣體,它的垮台和崩潰自有其一定的軌跡,明、清兩朝的覆滅過程中的最後的歷史推手的作用即可證明。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往往被看作是亡國之君的「異數」。他的祖父、父親、兄長都沉湎於女色、金錢和外加工,也都長期不理朝政甚至大權旁落。可崇禎一上台,立刻矯枉過正,幹掉了氣焰熏天的魏忠賢,大搞政治翻案,贏得了宇內一片喝彩,以為中興降臨。然而,也是這個一生標榜敬天法祖、勤政愛民,時時刻刻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朱由檢斷送了明末賴以支撐的基石如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盧象升等,也是他炮製了臭名昭著的「練餉」和「剿餉」,(還有一個是遼餉)明末最大弊政之一的「三餉」,朱由檢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至於「人相食」的慘狀有明一代也是發生在崇禎年間。
比較元順帝、宋度宗、宋徽宗、遼天祚、隋煬帝、唐僖宗、晉惠帝、蜀後主這些搭乘末班車的皇帝們,朱由檢無疑是他們中間的「亮點」,在他的身上我們幾乎看不到荒淫無度,看不到太阿倒持,看不到遊獵巡幸,看不到怯懦軟弱。崇禎一朝有「五十相」之說,可見直到死他都是「乾綱獨斷」,而且,朱由檢死後的一個廟號是「毅宗」,包括他的對手滿清的愛新覺羅·福臨在內的人都承認他性情剛毅。
可就是這麼一位剛毅、果敢的皇帝讓大明王朝走上了絕路。
讓我們不妨將歷史的鏡頭對準清末,清朝的末代攝政王載灃據說是一個很簡樸的人,他的名言叫做「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載澤他們請他吃飯,他竟然連「鴨架湯」都不知道,樸實地叫它「熏小雞燉白菜」。但他甫一上台就把大權在握的北洋領袖袁世凱打發回了老家,本來是準備令老袁回真正意義上的「老家」的(準備殺了袁世凱),如果不是張之洞等人插了一杠子的話。自同治、光緒以來的督撫尾大不掉的態勢以及皇威不振的局面,在載灃手中都有了改觀,他成立了連那拉氏活著都不敢走的一步棋—皇族內閣。順治入關以來,皇族的權威達到頂峰的階段不在乾隆朝,而在載灃朝。
可也就是這麼一位早早晚晚都替皇族打算的攝政王,給愛新覺羅家族帶來了滅頂的厄運。
集權體制宛如手中握著一堆遊離的沙子,握的過緊,註定會分崩離析。封建程度較高的一元化社會的崩潰並非來自於柔弱,而恰恰來源於剛暴。
推薦閱讀:
※日本,你到底是反戰,還是反戰敗?
※扒一扒中世紀騎士的那些事(一)
※古人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作為官五代的袁紹,為何輸給了曹操?
※古代女子的美白朮——米粉敷面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