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家庭環境與兒童心理素質

家庭環境與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21日 15:40  中華母嬰網 

   家庭環境是指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及家庭成員的語言 、行為及感情的總和。心理素質是指人們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意志、興趣、性格和能力的先天具有和後天形成的內部諸要素的總和。一般認為家庭環境只是成員結構、生活水準、居住條件、父母職業等。其實,家庭環境應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兒童出生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是兒童心理素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場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在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中,家庭環境影響是多層次的,多側面,主要是:

  一、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指家庭中佔優勢的一般態度和感受。它是通過語言和人際氛圍構成的。這種氛圍直接影響著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尤其對兒童個性品格的形成特別有意義 。如有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融洽,儘管有時發生意見,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 ,這樣在總佔優勢的合作、諒解和氛圍下,不但使兒童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和作、諒解,使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諧發展,而且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於接受教育的自覺性。而在另一種家庭中,成員之間如同陌路人,爭吵不休,處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猶如精神監獄——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 執、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遷移到別人身上發泄以求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犯罪鬧事,難於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互相關係,形成良好規範。如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樣教人,要相處和睦,尊老愛幼,語言文明,努力 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才有助於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但兒童個性的缺陷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養態度,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專橫的遵循封建舊規的家庭。這類家庭常常強調輩份,強調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持過份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持過份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要看父母臉色做人,這 就可能形成膽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或者另一方面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 、逆反心理強,並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第二類是過分嬌龐,有求必應,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由於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誇口的品性。

  第三類是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教養態度。這種忽略型家庭中兒童就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於攻擊、冷酷、自我顯示甚至放蕩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覆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第四類是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這類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隨和諒解、互相愛護、關心,父母能多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份地批評指正 ,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熱情、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能力。可見,不同類型的家庭的不同教養態度對兒童個性品格,心理素質的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年輕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頂樑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範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掌握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現 ——民主、和諧、 平等的融洽氣氛,才能培養孩子講責任,講民主、講勤奮、講進步,不驕不寵,自尊自強的好品格。

  三、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影響良好心理素質的嚴重障礙。

  近年來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社會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急劇變化 ,家庭結構也隨著發生變化,表現在單親家庭不斷出現,家庭結構的穩定正在動搖,再婚率不斷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家庭的解體與重構。家庭結構的變化,父母的離異,首當其衝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家庭的破裂使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被破壞,家庭給予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隨而來的卻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雙親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的爭奪對象,出氣筒,或父母傾訴的對象或仲裁者,有時卻又成了雙親遺棄的物品, 這些都給孩子心靈以極大的創傷,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 道路,他們愛親生父母,很難與繼父母相處,因此,他們或結夥離家出走,或寧可流落街頭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搶、以發泄內心的情緒。這都嚴重障礙著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 

  因此廣大家長一定要加強學習,正視離異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加強家庭觀念和家庭責任意識教育,已離異的要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係,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圍,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 障礙。

  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條件。家庭環境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成長的土壤。因此,當前開展素質教育,優化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並努力克服家庭 結構變化等帶來的障礙,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決定兒童的心理素質

2008-11-03 【導讀】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理應和諧、融洽。儘管有時發生意見分歧,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在這樣合作、諒解的氛圍中,兒童不但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而且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會得到和諧發展,並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於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形同陌路,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相互關係,形成良好規範。要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於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在專橫的舊式家庭環境中,教育強調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過分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的個性特徵,並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有些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和保護,過分嬌龐,有求必應。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誇口的品性。

    有些父母採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態度,兒童因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於攻擊、冷酷,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覆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表現為能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家庭中能互相愛護、關心、隨和諒解,父母能多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自尊、自立,對別人熱情友好。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有獨立處事的能力。

    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心理產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急劇變化,家庭結構也隨著發生變化。一些家庭結構的穩定正在動搖,家庭的解體與重構,單親家庭不斷出現。首當其衝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家庭的破裂更使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被破壞,從而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這都嚴重影響著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

    因此,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並努力克服家庭結構變化等帶來的障礙,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推薦閱讀:

一個人造的遊樂場
聖誕老人:每年陪大家演戲真的累死了
被別人說無聊的人,真的很無聊嗎?還是因為他們有童心。
給孩子講醜小鴨的故事,孩子問「醜小鴨本來不就是白天鵝嗎?」,我該怎麼回答他而不失童心?

TAG:兒童 | 心理 | 家庭 | 環境 | 素質 | 兒童心理 | 心理素質 | 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