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代詩詞改革發展的評論

文章來源:自行創作        訪問量:438        作者:陳維        發布:陳維        首發時間:2015-12-4 13:21:04關鍵詞:中國詩賦網編語:關於當代詩詞改革發展的評論陳  維文學,是人類文明的精神寶庫,詩詞,是文學的精華和組成部分。我國有悠長而浩瀚的詩詞遺產,繼承和創新詩詞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肩負責任,不僅僅是把前人的傳統繼承下來,更重要的是古為今用,在傳統基礎上的改革創新。不光是保存下來,更要推向前進,發揚光大,展現新時代詩詞特有的風格和魅力。目前,我國詩詞文化,正處在舊體詩詞的繼承,新詩的創新發展時代。如何做到,對舊體詩詞的繼承必然的導向新詩的創新發展,新詩的創新發展又必須在對舊體詩詞傳承基礎上進行。在舊體詩詞基礎上嫁接新詩,實行新舊詩體的結合,相得益彰,優勢互補。樹立當代詩詞的科學發展觀,結合時代發展,與時俱進。推進詩詞改革,開創詩詞發展新時代,使詩詞創意與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實踐相結合,新舊詩體相結合,與民歌民俗相結合,與世界文化相結合。讓我們共同努力,開創詩詞大普及、大提高、大發展的新局面,使詩詞文化融入社會民眾,匯入文化主流,變為激勵和鼓舞民眾的精神財富和力量。當今時代,整體詩界規模之大,人數之多,是歷史以來之最。舊體詩詞傳承和新詩的創意發展,把詩詞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繁榮。在詩詞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中華詩詞》的成立,是詩詞歷史性衍生和必然結果,標誌著詩詞從此進入文學載體而成為重要組成部分。詩歌已是由極少數階層向更寬廣範圍發展,由沉澱於案例燈下的作品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成為新思想、新情感、新語言的鮮活元素,新時代的充滿活力的詩章,開創著詩詞歷史上的全新局面。在當今詩詞發展的新形勢下,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到詩詞文化的發展,這就是新詩改革和傳統的傳承各走極端,存在矛盾。解決這些矛盾,不為傳統而傳統,不為創新而棄本,跳出古老陳舊的圈子,把握時代脈搏,突出時代的精神,走傳承改革,創新之路,創造新時代特有的「精品」,是當今詩界的重大課題。新詩改革中,一部分人走向極端,不僅使傳統的詩詞脫離原本,甚至否認古體詩詞的精華。一時間,讓古體詩詞靠邊站。近些年來,由社會上老幹部群體在各地興辦,創造了大大小小的詩壇,繼承了我國古體詩詞傳統,使頻於消沉的傳統詩詞文化重新振興。但卻忽視了詩詞是社會的產物,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存在發展的。重視了傳承,輕視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革、創新。詩詞不能滿足,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走向守舊的極端,致使不能融入社會廣眾,打入文化市場,真正匯入文學主流而站在文學的邊緣。從各地詩刊中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多是沿襲古代的形式寫當代的內容,雖然內容上寫今人今事,但形式上仍沿用古老的一套,以形式上沒有創新,固守雷池,穿新鞋,走舊路,換藥不換湯,缺乏新時代的新穎與活力。就像世上居家每年春節的門前對聯,中間大「福」字,楹聯都是「平安」、「發財」、「幸福」、「上進」之類的好話。千家萬戶的對聯沒有成千成萬的樣式,年年換對聯而內容、形式卻仍然依舊。以遍及全國各地、成篇累牘,千詞萬韻的詩篇中,多是傳承,少有改革創新。數量大,質量差是當前詩界的共症和普遍現象。多是平常,少有精品,多是同類型,少有創新類。不為傳承而傳承,跳出古老、陳舊的圈子,突出時代精神,走傳承、改革、創新之路,創造新時代特色的精品,是當今詩界的首要任務。新時代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已不再是千百年來封建王朝的腐朽。沒落、封閉的社會境況,新時代的思想文化,同是適應時代需要進入普及的、開放的、新型的境界。因此,新時代的詩詞應當通俗化,大眾化,具有時代氣息和特點,使詩詞作為少數人的財富,為少數人服務,進化為社會大眾的精神財富,為全社會服務。詩詞,以古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為適應社會發展所進行的改革,創新。詩詞發展到了今天,雖然出現數量上的發展,但並沒出現質的變化與飛躍。整體上仍然是古老、陳舊的形式填充新的內容,表面上看似發展,實則仍處在徘徊,停滯狀態。找不到新時代所具有的特徵,在形式上只有傳承,難有創新、發展,即只有量的發展,缺乏質的提升。在新時代精神和物資生活都快節奏發展變化情況下,詩詞文化仍不能適時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詩詞僅限於寫詩人圈子內,不能融入社會大眾,匯入文學主流去佔領文化市場而處於邊緣化。雖然社會上以退、離休老幹部群體為主的詩壇、詩人遍及各地,卻只能是詩人寫詩詩人看,社會大眾在一邊。這些自髮式詩人、詩壇,多是有詩無發表,有發表無發行,不能跳出狹小的圈子融入社會,變成精神財富,匯入文學主流成為載體。我們的詩人朋友,如果尊重事實,服從現實,不睜著眼睛說瞎話,就請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社會大眾對當今詩詞的評價和要求。看一看全國各地大大小小書店多是文學類、學生類書籍,難以見到詩詞類書籍。縱然有少量詩詞類,也只是到處一致的唐詩、宋詞、元曲「三百篇」。翻來覆去還是那幾類老詩詞的花樣翻新,只不過換一換編者、譯者罷了。多是古人,不見今人,多是傳承類,不見創新型,只代表傳承,不代表發展。久而久之,這種現象自然使詩詞缺乏新穎與活力,得不到全社會的信任和公認。與此同時,以各地不同形式的詩詞中,同樣存在一種誤區:很多詩篇,儘管書名不同,幾乎都是青一色的,千篇一律地流於形式,難以找到經典的、創新的東西。所能見到的只是不同人,不同形式的對古人的重複,對他人的重複,對自己作品的改頭換面的重複,對原有作品的複製、再複製,仿似開了複製加工坊。難以見到新的作品,新的形式和內容展現社會,舊味重嚼,如此作品,在現實社會中缺乏活力,從而不能對社會民眾產生感染力與號召力,如何能佔領文化市場?只有直面現實,尊重事實,發揚優勢,克服弊病,才能使詩詞文化健康發展。形成以上原因,責任不在讀者,而在於形形色色的詩詞作者。從目前各類詩詞作品中,不難看出以下幾種現象和原因。一、變態改革先鋒派新詩,是新時代歷史發展的產物,和舊體詩詞一樣,都是語言和文化藝術。新詩與舊詩各有所長,具有表明快,少約束,短、平、快,意象化的優勢,一般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及現代意識,表述大眾化,通俗化的特點,目前,新詩以一種鮮活的元素日趨發展,安必將成為當今時代詩歌的載體。五四運動以來,我國詩詞文化進入新的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沒落,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隨著語言、文字的改革,繼唐詩、宋詞、元曲之後,詩詞改革已成為歷史的必然性。一些進步詩人試圖詩詞改革,在百年的詩詞改革發展中,出現了很多新詩作品,對社會的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為新中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詩改革中,除了很多優秀作品外,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人,不顧及我國詩詞傳統的根深蒂固,不顧及詩意盎然、音韻、節奏的精華,以及短小精幹的特點,進行詩詞改革變態,一味西方化而更甚於西方化。實行粗編亂造,又臭又長,用白話口語化,散漫化,雜亂無章的白話散文化,進行顛三倒四的語言泡沫堆積。不講究詩詞的藝術性,前言不搭後語,牛頭不對馬嘴的粗編亂造詩詞垃圾。無滋無味,如同嚼臘。有些人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奉為經典,精品扭曲了新詩改革,走向改革的極端化。唐、宋以來,雖然出現了宋詞、元曲,但格律詩始終是詩詞的主體,無可替代。新詩改革只能在傳統詩詞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可以全盤照搬,也不可以全盤否定,只能對舊體詩詞傳承基礎上,為適應新時代的特點,進行適度、適中的改革創新。有些改革先鋒派,在一定時期,甚至否認格律詩存在的價值,否認詩詞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才導致改革的極端化,對整體詩詞文化產生負面影響。二、保守復古派詩詞,是語言的高度凝練,語言和文學,又是人類生存的表達方式和體現,是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客觀存在決定的。語言、文字,從古象形文字、隸書、櫞書、楷書到白話漢字,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再到現代漢字簡化,信息化、數字化,不斷地改革,更新,穿越幾千年時空,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變化、改革更新,從未停留在一個基點上一成不變。而那些保守派,不顧及歷史時代的發展和世事的變化,用古封建時代的思想文化方式、方法來衡量,要求現代人思維方式,語言交流及眼界、情操完全回歸到古代人的境界。讓詩詞機械地照搬,承襲古老形式,套用唐、宋、元格調,律,韻,中古音韻,古漢語的平上去入,陰陽上去,以古老的韻律,詞牌來約束、硬套,規範現代詩詞。甚至認為現代語言,文字都要回到康熙字典的匡匡內去,否則,不合格,越了規程,不是詩也不是詞。詩詞來源於社會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社會現實生活。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化和詩詞,離開了社會現實,詩詞就沒有題材。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決定不同的思想文化,從未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和規定,詩詞是寫給大眾看的,不是製造圖書館裡的陳列品。通過對詩詞的品讀,融入讀者的思想境界,從而產生社會影響力。這就要求新時代詩詞寫作必須大眾化、通俗化。用社會大眾誰也看不懂的語言、文辭、辭彙,玄虛故弄的典故展現給社會,自然不受歡迎。你唱你的「陽春白雪」,我唱我的「下里巴人」,自然站在一旁涼風去吧!社會發展到當今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根本變化,而那些保守派卻死死地照搬古老方式,硬套當代詩詞,一味食古不化,不越雷池半步,堅守古老,陳舊的詩詞寫作模式,用古老的模式,填充當今內容,這不是對傳統的傳承,而是對新生的扼殺。這類人把詩詞的標準、格調,完全定在傳統基點上,聲稱只有符合唐、宋、元的規定才是詩,是詞,並且越古越好,無論內容如何刊物上不予刊登。機械地套用唐、宋時代的律、韻、詞牌,不能有半點出入,否則,便不是詩,不是詞,再好的內容也不得刊登,排斥詩壇之外。那些頭腦僵化的復古派,過於摹古的把詩詞發展從一個極端推向另一個極端,這類人也高調詩詞發展,實則成為詩詞發展的障礙和枯桎,嚴重地影響到詩詞文化的健康發展,只有傳承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才能開拓詩詞發展的新前景,從量的發展到質的飛躍。三、自由詩歌浪人詩詞,產生於社會現實生活,建立在文學藝術基礎上,服務於社會現實生活。脫離社會現實,詩詞就是沒有題材,空洞無物。目前,我國詩人,詩詞學會滿天星,但真正閃亮發光的又有多少?有發表的能有幾家,能發表,能發行上市的就更為罕見。更多的詩詞都局限在小圈子,小地域,小本本,自寫自看,不能融入社會大眾變成財富。這類詩人一般都有一個共同點:多是追求形式,限於表層面,流行化,隨風趕浪,見風使舵,多寫景物少寫人,多寫死去的人,少寫活在的人。敏感地迴避社會矛盾,避開風險,缺乏個性,人云亦云。實行精神麻木,人性奴役,作遊離於社會生活之外的詩歌浪人。諸如此類,從一些詩詞作品來看,幾乎不約而同青一色的同類型。即用同一種方式、同一內容,千人一面,眾口一腔的公式化,口號性的方法寫詩,缺乏詩意藝術性,浮華於社會表層面的重複、再重複。這類詩詞儘管風靡一時,由於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隨著時勢發展變化,無形地消失,得不到社會的肯定與承認,失去存在價值。社會,是矛盾對立統一的整體,沒有矛盾及矛盾的鬥爭,社會就不存在。其中惡與善,是與非,光明與黑暗,先進與落後等等,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無所不在,相互交錯。頌揚光明、匡扶正義、揭露黑暗、批判邪惡,是文學和詩詞的職責。脫離社會現實,用華麗的詞藻表面造作,形式化、公式化的詩詞,只能華而不實、空洞無物,無有實際意義。詩詞產生於社會現實,都是為所處時代經濟政治服務的,但這樣不僅限於政治的豪情狀語,空洞的政治口號,應當反映民情、民意、民眾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的現實生活,詩詞因情而作,以情感人,突出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用科學發展觀進行詩詞改革、創新,面向社會,實行通俗化、大眾化,讓詩詞具有時代氣息,時代特點,體現時代脈搏跳動。沒有時代精神的詩詞,不管其律、韻、格式如何合拍、嫻熟,都不是成功的好詩。文章因時而作,詩詞因時而吟,時代精神是詩詞的靈魂,任何恪守千年古韻,詞牌、詞藻,離開了時代特徵,時代背景,不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與古人同行的詩與詞,儘管吹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終將不能融入社會而為時代的發展所淘汰,這也是詩詞長期邊緣化的重要原因所在。用科學發展觀,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走出一條既要繼承傳統又不因循守舊,與時俱進,創建新時代的特色,適度、適中的詩詞改革。創新之路,讓繼承傳統和新詩改革融為一體。使詩詞融入社會大眾變為精神財富,匯入文學主流而成為載體,是古今詩詞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和必經之路。(詩詞《古韻新風全集》作者 陳維)電話:151 8858 2403
推薦閱讀:

看展 | 凝聚一種力量,「2016年當代寫實油畫16人展」於東街6號美術館開幕(內含視頻)
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系列之陳正雷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發展的新境界
為何說隋煬帝楊廣「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程金華|當代中國法律實證研究考——及其基本立場

TAG:詩詞 | 發展 | 改革 | 評論 | 當代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