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洋大學血淚史

南洋大學是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為此富商巨賈可以捐錢捐地,車夫舞女可以義拉義賣,知名大師也可以見利忘義,坐收漁翁之利。歷盡艱辛,大學終於建成,卻身世多舛,風雨飄搖。一所消失的大學,一份永存的赤誠。

    求學之路斷絕,南洋華人呼喚自己的華文高等學府

    第二次大戰前的殖民地時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華文教育,並不為殖民地政府所關心,而是完全由居住在本地區的華人社會所承擔。因此,本地區華文學校沿襲了盛行於中國的教育體制;雖然戰前華文教育的發展僅達到中學階段,但華校中學畢業生回到中國深造尚無困難。華文教育仍被認為具有完整的體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英國治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華校高中畢業生到中國升學之路斷絕。

  1950年新加坡共有華校301間,學生74053人,教師1949人。馬來亞1951年有華校1261間,學生221050人,教師5981人。當時殖民地政府似乎尚未注意到眾多華校中學畢業生,因無法深造所產生的問題的廣泛性與嚴重性,政府仍舊不承認華人的小學中學體系,阻止這批年青人進入殖民地政府為本地區高等教育而設的唯一高等學府──創辦不久的馬來亞大學。

  因此醞釀籌設一間華文高等學府的情勢隨而產生,以滿足每年從本地區華校畢業的大批青年男女的願望。

    陳六使登高一呼,南洋華人紛紛響應

    1953年1月16日,南洋橡膠大王,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在會館執監委員聯席會議上,一語驚人,倡議創辦一間華文大學,並即席認捐500萬元(新加坡元,以下同),呼籲各界響應獻捐。他說:「吾人為維護華人文化之長存,實有創辦大學之必要。就目前情形而觀,吾僑中學生無處可資升學,實迫使吾人不得不創辦大學。」

    1月23日陳六使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宣布該會館獻出五百二十三英畝在裕廊路地段的雲南園作為南洋大學的校園。他說:「以余之眼光,該地居山臨海,且有平原,實為建設大學之理想地帶。」

    陳六使登高一呼,新馬華人社群的工商界、文教界、勞動界,空前熱烈響應支持。南洋華人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販夫走卒做出了巨大努力,當時出現全新加坡1577名三輪車夫義拉,收入二萬多元全捐獻南大。此外還有平社等義演、的士司機義駛、義運、建築工友獻薪、舞女協會義舞、理髮師義電、義剪、以及義賣、義唱、義畫、義展、個人義捐等等。

    2月20日大學籌備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通過籌設的大學,定名為「南洋大學」。南洋二字,意在紀念先輩南來開荒拓土的功績。由於英國當局自始即對華文大學的計劃不表贊同,殖民地政府拒絕以大學地位賦予南洋大學。於是籌委會註冊「南洋大學公司」,以公司的名義開始建設南洋大學。

    7月26日,陳六使在南大裕廊路校址主持動土典禮,開始校園建築。他在典禮上致詞中說:「今天兄弟在此主持動土典禮,感到非常興奮。我們是在這片荒土播下文化的種子,我們的文化在這裡,將與日月同光、天地共存。」

    選聘校長橫生枝節,陳六使高風亮節獨擔損失

    隨後,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積極物色聲譽卓著的學者出掌南洋大學。第一個被提出來的人選是林可勝博士,他是世界生物學權威。當南大和他接洽時,他沒有馬上答應,暫抱觀望的態度。

    執委會也曾與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接觸,梅貽琦對南洋華人有意創辦一間華文大學,覺得意義重大。當時他有一位女兒住在吉隆坡,他表示想從美國過來先看看,然後再作決定。陳嘉庚女婿李光前曾極力推薦梅貽琦:認為他是一個很合乎理想的人選。因為李光前認為,辦大學的,一個作家不如一個學者,一個學者不如一個教育家,一個教育家又不如一個教育事業家,而梅貽琦正好是一個有辦大學經驗的教育事業家。

    另外,南大執委會秘書也曾致函胡適博士,試探他是否有意出長南大,但是沒有得到他的複信。

    當南大正在忙著物色校長人選時,在紐約擔任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林語堂,便很技巧地透露其深感興趣。有一位南大執委便提議和林語堂接頭。不久,林語堂就放出風聲說南大已聘請他為正校長,林可勝為副校長。可是以林可勝在學術界的地位,如何肯屈居於林語堂之下,所以南大副校長一職後來一直就告虛懸。同時要請梅貽琦出任校長的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1952年10月2日林浯堂到新加坡任南大校長。

  11月15日林語堂舉行首次校務會議,秘密進行,執委會無人參加。

  在執委會再三催促下,林語堂於1955年2月中旬,將會議報告、開學前預算、開學後發展預算案,交給執委會主席陳六使,預算開支數目之大,令人震驚,例如:1955年1月至8月,教職員薪金達32萬元,教授薪金比美國高。到任教職員傢具費15萬元。教職員來校旅費及津貼24萬元(多數坐飛機頭等艙)。此外,林語堂任命女婿黎明為行政秘書(等同副校長),女兒林太乙為校長室秘書,侄兒林國榮為為會計長(等同財務部長)。甚至提出設立基金保管委員會,要執委會把預籌的2000萬元悉數交出,由他們全權支配,執委會不得過問。

    執委會將林語堂這種大辦家學的預算案發表,各界嘩然。陳六使及多名南大委員會委員,幾番耐心與他談判,都無成效,林語堂甚至要請馬紹爾律師為他打官司起訴南洋大學董事會。此時連馬紹爾律師都深感南洋華人的血汗錢來之不易,不忍為林語堂起訴董事會,希望說和雙方。

    在和談中林語堂指責陳六使背信棄義,全場嘩然。於是雙方決裂,董事會以簽訂五年合同的一半年限支付遣散費給林語堂及11位教職工,共三十萬五千兩百零三元。陳六使為了避免浪費南洋華人集體籌集的南大基金,獨自替南洋大學支付了三十餘萬遣散費。

    自治政府成立,南洋大學獲得政府部分承認

    1956年3月成立大學行政委員會執行大學行政。文學院院長張天澤博士被選為主席。同年3月15日舉行開學儀式。當南大校旗在圖書館前升起時,千餘觀禮人群高喊「南大萬歲」。執委會主席陳六使在致詞時激動地說:「今日為海外華僑最光榮的日子,因為數百年前華僑南渡,經歷無數的磨折與苦難,終於憑本身的力量與奮鬥,今日建立起一間大學,而且這間大學就在今天開學了!」

    1956年南洋大學開學時僅有文學院和理學院兩院。文學院設中國語言文學、現代語言文學、史地、經濟政治及教育等五學系。理學院設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四學系。報名商學院的新生,則暫時併入文學院經濟政治學系受業。翌年,商學院正式成立,設工商管理、會計銀行兩學系。

  正當南洋大學迅速建立規模時,本地區的政治發展亦在迅速演變,新加坡自治政府即在此時成立,這是英殖民地統治急速退出本地區的先聲。南洋大學通過教授英文等方式試圖與政府和解,在這新局勢下,民選代表占多數的新加坡立法議會於1959年3月4日通過立法確定了南洋大學的大學法定地位。1959年5月29日憲報號外頒布南洋大學法,自是月27日起生效。從此,官方正式承認南大為新加坡教育制度中高等學府的一環。

    同年,於1956年入學的第一期學生行將畢業。但南大的困難並不因南大得到法定地位而全盤解決。新加坡公共服務委員會及馬來亞公共服務委員會在聘任公務員時,僅承認新加坡及馬來亞等兩間由政府主辦的大學所頒予的學位。因此就引起「承認」南大學位問題,嗣後八年間成為一個持續爭論的問題。

    政治方面的發展,新加坡已於1960年成為自治邦,擁有全部民選的議會和政府。新政府密切關懷南大的發展。因而委任一個檢討委員會,審議前政府所委任的一個委員會所提出的報告書,旨在促使南大成為自治邦贊助下的一間大學。

  自1960年起,由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聘請庄竹林博士,為副校長 (Vice-Chancellor) 以主持校政,過去四年中管理大學的行政委員會同時宣告結束。大學行政首長名稱從大學法中所規定的校長(President) 修正為副校長(Vice-Chancellor),顯示南大有意改變過去從美國脫胎的中國大學體制而沿襲英國大學體制,與本地高等教育制度趨於一致。校長(President) 銜稱雖然繼續留存大學法中,直至於1966年,由於新加坡的獨立自主,乃由新加坡共和國國會正式修正。在同一修正法令中,亦有其他數項條款同時修正,以符合英國大學體制。

  南大畢業同學因為本身學位在本地遲遲未受到正式承認,被迫大量前往海外深造,尋求更高學歷。由於南大畢業同學均能直接進入北美、歐美、澳洲及亞洲其他國家的研究院,以及進入研究院後的優異表現,為日後新加坡政府「承認」南大學位鋪下了坦途。

    風雲突變,李光耀鐵腕打壓南洋大學

    南大成立時,李光耀是屬於反對黨的人民行動黨秘書長,在議會中是反對黨領袖。從當時起,到日後擔任總理,他對南大都抱持負面的態度。

    李光耀認為,南大畢業生未具備掌握英文的條件,他們未必能夠在政府部門或私人領域謀得一職。基於這種待遇差別,華校中學生當中引發的顛覆活動,會蔓延到南洋大學去。

    他更指出,新加坡華文中學生聯合會將由南洋大學學生會所取代,後者的成員具有較高層次的才智、紀律和成熟度,它將成為共產黨滲透的中心,也是馬共幹部的滋生地。

    李光耀的「恐共」情意結,使他和南大發起人陳六使對立。他認為陳六使是華文沙文主義者,也是支持共產黨的百萬富翁。

    李光耀承認,從他於1959年出任新加坡總理以來,就等待時機對付陳六使。

    馬新合併之前,左派力量膨脹,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極為活躍,隱隱有取代人民行動黨,成立新政府的趨勢。當時英國最高專員薛爾克和專員署的人員,開始和社陣的林清祥,以及陳六使等人來往,使李光耀的安全感大受威脅,認為英國人可能放棄支持他,轉而支持親共人士。

    南大學生會和陳六使也在1963年人民行動黨面對最大考驗的選舉中,支持左派的社會主義陣線,使李光耀憤怒不已。

    結果人民行動黨出乎意料,在選舉中獲得大勝,以37席擊倒社陣的13席,這使李光耀對控制新加坡內部產生無比信心。因此,他開始對一批支持左派的名人採取行動,排名第一的就是陳六使。大選成績揭曉的隔天,他吊銷陳六使的公民權,並逮捕了一大批左派人士。而這些左派有大量南洋大學的師生,於是南洋大學同當局爆發激烈對抗,政府抓人,學生遊行抗議,政府繼續抓學生,學生絕食抗議。最終當局派3000警察大學進駐封鎖南洋大學。從此南洋大學失去與政府對話的基礎。

    南大從1965年至1979年間,在學制、課程、人事、教學語言、收生等方面,都有不少變更,最後已成為一間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文的大學。然而這仍然不能滿足李光耀的要求。李光耀治下政府強勢推行英語教育,大量關閉華人小學中學,釜底抽薪使南洋大學失去生源。最終1980年南洋大學在李光耀的逼迫下併入新加坡大學。

    高壓統治,南洋華人心血湮滅無名

    南洋大學併入新加坡大學後,新加坡政府剷除了南洋大學全部遺址,在原校址上建立南洋理工學院,南洋大學的所有痕迹全部被湮滅。政府禁止所有媒體提及南洋大學,今天很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南洋大學。

推薦閱讀:

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的故事有人了解嗎?他是怎麼建立起蘭芳的?
nanyang.com 南洋網
有哪些介紹明清海禁政策的書?

TAG:大學 | 南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