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廈門合作治理海洋污染
05-30
中美廈門合作治理海洋污染
10月16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持的一次有關治理海洋污染的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持續5天。而中美兩國也藉此次會議的機會,進一步推進雙方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來自115個國家的約700名代表參加了「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全球行動計劃第二次政府間審查會」,會議的主題是防治來自陸地對海洋的污染活動,如廢水排放等。參加此次會議的包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的代表,而他們此次主要是為中美在福建廈門的相關合作項目而來。 NOAA在會議上宣布,他們將和廈門市政府合作,在福建省的廈門、漳州和龍岩三個城市和周邊地區幫助建立一個淡水污染管理體系,並將主要為這一體系提供技術支持。美方表示,有意和中方合作在該地區建立一個示範基地,展示如何減少陸源污染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具體的項目開展將在未來的一年半中展開。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局長勞滕巴赫爾表示,美國在保護近海環境免受陸源污染方面有長期的經驗,而美國在有關領域已經和中國進行了35年的合作,雙方應當更好地從過去的合作中吸取經驗。
在廈門的支持項目是美國政府提出的「白水變藍水」全球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意在幫助別國建立沿海生態系統管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官員Vandeweerd表示,NOAA為中國提供了及時的合作,在福建的項目將有助於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國家行動計劃」更廣闊地向中國推廣。現在已經有60多個國家響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呼籲制定了「國家行動計劃」,治理陸源海洋污染。 NOAA的副局長丹寧根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福建第一階段的項目很成功。「如果第二階段也能在福建省的更大範圍內產生成效,在福建省的更大範圍內,我們就有很好的基礎將其擴展到中國更多區域,而且幫助我們在東南亞等地區進行相關的項目。」 陸源海洋污染確已成為危害亞洲環境的重大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說,由於亞洲90%的污水都是不經處理直接傾倒,導致海洋環境日益惡化,對沿岸的捕魚等產業也帶來影響。未經處理的廢水、荒漠化帶來的流入海洋沉澱物的增加、農藥使用的增多和海岸地區的發展是帶來威脅的主要因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籲各國防止重要的棲息地、生態系統和海洋資源遭到破壞,如海灘、珊瑚礁、紅樹林和漁業。 勞滕巴赫爾對記者表示,中美《海洋及漁業科技合作議定書》的簽訂已經有很長時間,除了廈門的項目外,根據這一議定書,雙方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在迅速推進。美國正在和別國在海洋上放置感測器和浮標,跟蹤測試海洋的溫度和海浪等情況,中國也參與了這個全球項目。中美還就如何進行海岸管理交流信息。除此之外,中國氣象局和NOAA下屬的美國國家氣候服務局之間也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中美的氣象學家進行互訪和培訓。中美還分享衛星資料,分享用於天氣預報的電腦項目,這其中還包括美國幫助中國在舉辦奧運會期間預測天氣狀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