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繪畫欣賞1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冊 紙本 水墨畫 32.2x53.4cm趙孟堅(1191-約1264年),宋宗室,字子固,居海鹽。工詩書,善水墨白描梅、蘭、竹、石及水仙、山礬。本幅以插花構景的方式,組合成三合一的畫面。其中梅枝挺拔,梅花以淡墨圈瓣,再點以濃墨提醒;竹葉斬截如削成;松針交互,整齊中見變化。全以水墨畫成,用筆皆勁健有力,顯得十分清雅宜人。

元 吳鎮 篔簹清影軸 紙本 水墨畫 106.2x32.7cm吳鎮(1280-1354),浙江嘉興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自署梅沙彌。工詩文書畫,畫山水宗巨然(活動於十世紀後),墨竹法文同(公元一0一八-一0七九年)。畫名中的「篔簹」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識中又有「篔簹一谷老煙霏」之句,篔簹谷位在陜西洋縣,谷中多竹,宋代畫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築披雲亭。此處畫風中竹梢一枝,構圖十分簡練,全以濃墨畫成,筆勁墨飽,顯得神采煥發。

宋 惠崇秋浦雙鴛作者以提頓明顯的線條,畫出蘆葉轉折的輪廓;以直接點畫的方式,畫出小水鴨,細緻的筆墨符合了宋代繪畫寫生的精神。

元 陳琳(約1260~1302)溪鳧圖作者畫的則是水岸芙蓉旁,一隻頭上泛著綠色色彩,神態憨厚的綠頭鴨。在筆墨上,特別表現出元代書畫家趙孟俯(1254~1322)所提倡的「書法用筆入畫」觀念,顯示出筆的運轉、墨的深淺變化所帶來的另一種風味。

宋梅雀象徵吉祥的喜鵲是黑、白色,但出現在宋人「梅雀」中的灰喜鵲卻又添加了藍灰的色彩。而畫家不但以雙鉤填彩法畫出牠們的溫潤,還為了顯示瑞雪紛飛的景象,以「點」的方式畫出飄落的白雪,足見其細膩之處!

宋 馬麟暮雪寒禽這幅畫的筆墨和「梅雀」不同,黃尾鴝不像灰喜鵲那般精鉤細描;且不論竹葉、荊棘和山石的輪廓線又皆屬於較蒼勁的用筆。而荊棘更有著作者馬麟承襲父親馬遠「拖枝」筆法的意味。

宋人 折檻圖軸 絹本 設色畫縱 173.9 公分 橫 101.8 公分這是一幅故事畫,描畫朱雲折檻的故事。在《漢書?朱雲傳》中有詳細記載。西漢成帝時(公元前三三至七年在位),宰相張禹恃寵而驕,朝中大臣多因張禹曾為皇上的老師,而不敢加以糾舉彈劾。一日,槐里令朱雲上書求見,當著公卿大臣面前,請賜上方斬馬劍斬佞臣,皇上怒斥朱雲以下犯上,竟然當廷污辱其師,於是下令要將朱雲處死。朱雲攀著殿檻抵抗,以至檻折。此時左將軍辛慶忌(?至公元前十二年),卸下冠帽印綬,叩頭力保,朱雲才得以免其罪。事後當要修繕殿檻時,成帝卻要保留原狀,藉以表彰忠臣,並作為日後的警誡。畫家將此史實,安排在御花園中,藉由喬松、湖石構置出的庭園景,省略多餘的人物,雖與史實略有差距,但突出了主題,並且強化了畫面的美感,這是畫者布局巧妙之處。由於此畫未署名款,很難據畫風推測為南宋那位名家所作,又這類聖賢故事畫,附有政教宣傳的功用,所以主供宮中懸掛。

宋人 畫秋塘雙雁軸 絹本 設色畫縱 170公分 橫 167 公分鵝與雁同科,古人有時雁鵝不分而通稱。本幅畫淺灘洲岸上的雙鵝,在微微風意中,一隻仰天引頸而望;一隻蹲伏在紅蓼下理翎。與二隻或掠空飛過;或佇足蓮桿上棲息的翡翠,交相呼應。本幅在構圖上,將洲岸、水草、殘荷搭配在畫幅兩側,約略呈一個圓弧狀,而畫中主題雙鵝,則分置在畫幅的左右,為這個約略的圓弧所包圍,形成幅面整體圓融的氣氛。雖然北宋後半期,在崇尚淡雅的文人畫風引導下,搭配雙鵝的背景,為蕭瑟衰敗的秋荷,但仍隱喻著蕭瑟苦寒中亦不改其情意的祥瑞之意。畫中羽禽水草皆描畫精準,強調畫面中央空曠平遠的構圖意念,皆可將本幅畫作定為北宋徽宗朝畫院之作。通幅畫面由兩幅絹並接而成,或因分合改裝,致使接合處略有損傷。

宋/馬和之/古木流泉冊/紙本/縱30公分 橫48.7公分馬和之(活動於公元十二世紀),浙江錢塘人。善畫山水、人物、佛像,筆法飄逸,自成一家。本幅所畫的內容是出自《詩經》,畫幅圖像為詩中所描述之一鷹隼棲止枯枝回顧,另一振翅翱翔,以及湯湯流水的景況。畫樹石皆用馬和之擅長的馬蝗描法,筆法生動,而別具一格。

傳宋/李公麟/畫麗人行卷/絹本/縱33.4公分 橫112.6公分這幅畫,是根據杜甫(公元七一二~七七○年)所寫的樂府古詩「麗人行」而訂名。內容描寫楊貴妃的姊姊虢國夫人等一行共九人,在初春時節騎馬出遊的情景。北宋末年,畫院曾有「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與本畫的構圖十分近似,後人可能因為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擅長人馬題材,就認定「麗人行」是他的仿古作品。實際上,此畫完成的時間,應當在南宋以後。

傳宋/李唐/文姬歸漢圖冊/絹本/縱50.7公分 橫39.7公分本冊共計十八幅,形式屬於「上文、下圖」的連環故事畫。內容敘述東漢才女蔡文姬在董卓作亂時,被胡人俘虜,並且嫁給南匈奴的左賢王。直到十二年後,才由曹操派遣使臣,將她贖回漢地。每段畫面,對於故事情節和人物、車馬、配景,都有非常細膩的描繪。作者原先被訂為李唐(約公元一○四九~一一三○年後),但成作時間應稍晚。畫中並有多處破損,曾經過明代畫家的補綴。

傳宋/馬遠/舉杯玩月軸/絹本/縱205.6公分 橫104.1公分馬遠,字欽山。光、寧宗朝(公元一一八九~一二二四年)畫院待詔,畫山石用斧劈,筆力方硬。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本幅畫李白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士人對著迷濛煙嵐,皎潔明月獨飲,氣氛浪漫。畫石用水份多的大斧劈,墨色分明,技法純熟,是明人學馬夏流派作品。幅右下角「欽禮」二字,學者認為是明代浙派後期名家鍾欽禮款。鍾禮,字欽禮,學戴進,善畫峰巒雲氣變化。

宋/無款/赤壁圖冊/絹本/縱24公分 橫23.2公分本幅是一葉扁舟為主景的局部山水,畫面中置石壁於右上角,僅畫出赤壁之山腳與山石部分,可以說是把赤壁予以濃縮成近景特寫。扁舟上回身仰望的蘇東坡,暗示出它看到的赤壁在畫外的高聳著,赤壁的特色,並不因其只畫山角而失去,反因取材精簡,景緻更能突出。波浪起伏迴轉,表現一葉扁舟之搖搖蕩蕩,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可說極為生動地將〈赤壁賦〉最為浪漫的憧憬畫出了。

金/武元直/赤壁圖卷/紙本/縱50.8公分 橫136.4公分江水湍急,一側有嶙峋巨壁,石壁下一舟逐波盪樣,舟上坐四人:東坡頭戴「高裝巾子」,另二客及一船夫。山水雄壯遼闊,隱現北宋山水之氣勢。此手卷為本院收藏最早之赤壁圖,且為山水圖式中最為重要者。

宋 梁楷 山陰書箑圖冊 紙本 縱31.3公分 橫58.9公分梁楷,山東東平人。他是南宋寧宗嘉泰年間(一二○一-一二○四)的畫院待詔,最擅長畫人物,因為筆墨疏放、形象簡潔,而被形容為「減筆」。本幅描繪老婦人手拿紙扇,正在向書聖王羲之(三二一-三七九年)乞求題字,身後還有一名侍從,捧著硯台伺候。畫中每個人物均表情生動,衣紋線條瀟洒流暢,雖然不見得是梁楷親筆所作,卻能充分掌握住寫意人物的簡率趣味。

宋人 畫子母雞軸 紙本 縱41.9公分 橫33公分本幅畫一隻母雞,引領著五隻孵出不久的小雞,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雞雪白的羽毛蓬鬆亮麗,目光充滿著慈愛,小雞則稚嫩怯弱,依偎在母親的羽翼保護下。由於背景全部用墨塗黑,使得主題格外突出。畫中,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或印記,雖然不能肯定是宋代作品,但畫家對於物象的觀察細膩入微,無疑是一幀寫生意味濃厚的院畫傑作。

元 吳鎮 洞庭漁隱軸 紙本 縱146.4公分 橫58.6公分吳鎮(公元一二八○-一三五四年),浙江嘉興人。善畫山水與花竹,與黃公望、倪瓚、王蒙,被合稱為元代的四大畫家。本幅是吳鎮六十二歲的作品,採用「一河兩岸」式的構圖,近景畫雙松挺立,枯樹橫斜,隔岸則是迤邐的山坡,與水邊盪槳的漁舟,十分忠實地呈現出江南水鄉澤國的景象。雖然布局簡略,但添加邊角的簽名,以及上方的題詞之後,別具一番寧靜典雅的情調。

傳 宋 龔開 鍾進士移居圖卷 絹本 縱11.1公分 橫332.6公分龔開(公元一二二二-一三○七年),江蘇淮陰人。他最喜愛畫鬼怪和鍾馗,風格奇特,可惜存世作品很少。本幅雖然舊傳是龔開的作品,但是風格並不相同,很可能是明代以後畫家假扥他的名字所畫的。畫中情節,非常熱鬧有趣,還描寫了很多具有吉祥意義的物品,比方元寶、魁星、蝙蝠、風燈等等,所以這幅手卷,應該是為了因應過年或者端午節才製作的一幅應景作品。

傳/宋人/子孫和合圖軸/絹本設色畫縱162.2公分 橫82.2公分此圖繪三名孩童在宮廷花園中戲水船,五爪龍紋藍彩瓷缸種植的粉紅荷花、嫩綠荷葉正盛開著。主題擷取童「子」、「荷」花的諧音而成「子孫和合」之寓意,白胖活潑的嬰戲圖透露出追求福多子多的吉祥意義。畫面中的長方凳座面是棕藤編織物,腿之間飾壼門券口,下為如意形腳。畫中除柳樹,另有月季、嫩竹傍石而生,亦有四季平安的吉祥涵義。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卷絹本 縱31.9公分 橫57.2公分易元吉(約活動於十一世紀後半葉),湖南長沙人。字慶之。天資穎異,善畫得名。初工花鳥專門,但當他看到趙昌(北宋花鳥畫大家)畫作後,乃大為折服,認為要能成為名家,唯有擺脫前人舊習,於是他在湖南、湖北一帶搜奇訪古,深入萬守山區,觀察猿猴等物,經年累月,終有所得。他又曾經在長沙住所後,開鑿園圃、水池,蓄養水禽山獸,觀察它們的動靜作息,所以他的畫作極富有生趣,並且以畫猿為名。本圖畫孫猴兒一隻,脖子上圍綁著粗繩,圈系在地,兩隻小花貓,大概路經此地,不經意中,一為猴兒挾抱,另一則驚避回顧。畫中二小貓,全身毫毛皆用纖細的筆線,筆筆絲出,再加色暈染。黃花貓斑紋處是以淡赭墨染繪,毛色層次井然分明。盤坐在地的猴兒也是采同樣手法處理,然而毛髮更見豐盈毛絨,多而不亂。畫家除了在此展現出精巧的畫技外,捕捉動物生態,更有其獨到之處。無論是調皮搗蛋的頑猴;或是它懷中畏怯無奈的小貓;或是一旁怒目嘶叫、張牙舞爪的倖免者,這三者間生動的神情,及合於本性、出於自然的瞬間互動,都藉由畫家敏睿的觀察,和傳神的畫筆,鋪陳出如此富有戲劇效果的畫面。作者傳神體物的繪畫表現,足能成為北宋人寫生寫實的藝事風格代表。

宋 錢選 桃枝松鼠 捲紙本 縱26.3公分 橫44.3公分錢選(約公元一二三五~一三0三年尚在),又據學者之論,其卒年不晚於一三0七年。浙江吳興人,字舜舉,別號玉潭、巽峰。因家有習懶齋,又號習懶翁,後為仿他人作偽,又改號霅溪翁。一二六一年宋景定時鄉貢進士,元初,與趙孟俯等人並稱「吳興八俊」。入元,趙孟俯等人士皆入朝為官,唯錢選隱而不仕,游居于山水間,流連詩畫,以終其身。工詩,善書畫,喜作折枝花木。創作力求擺脫南宋畫院習尚,其人品和畫品皆稱譽當時。本幅設色描畫長著肥美果實的桃枝上,一隻松鼠棲伏其間,正欲竊食桃果之景。全圖的重心─松鼠,畫家將其置於枝葉稍疏的枝條上,與葉果搖曳充實的左半畫面,取得視覺上的平衡。松鼠造型樸拙,通身以細勁的筆墨,筆筆絲出,並加以暈染,皮毛的丰茸質感,表露無遺。而濃墨點畫出的腳爪和眼珠,更強調了松鼠專註的神態及動勢。通幅布局簡約,清麗雅緻,其工筆細勁的筆致,實與宋人花鳥畫是一脈相承的。而畫家以凈勻圓勁的筆墨鉤畫葉片輪廓,再以色彩平塗其上;以及雅淡清簡的用色,再再彰顯了錢選帶有寫意筆調的個人風格,使其成為元代文人畫的先驅者之一。

宋 高宗 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 卷絹本 縱26.4公分 橫70.3公分《女孝經》為唐朝侯莫陳(複姓)邈(名)之妻鄭氏因侄女策封為永王妃,恐其未熟悉詩禮,作此經計十八章以獻之,藉以誡告其為婦之道。全文仿《孝經》形制所寫,是封建時代執政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所作教化女姓的禮教經典。全文借著曹大家的名義,闡述孝道的意義和各種女性禮儀規範。本幅即依《女孝經》的文意所繪,然僅餘九章。全卷依一文一圖形式裝裱而成,每一段皆文前圖後。構圖上以庭院景為主,庭園中的樹石、迴廊、敞軒成為每一段畫面的邊框,中央部份人物穿插其間,構組成文意情節。圖中樹木線條挺健,樹根顯露虯曲,樹枝堅挺拖曳;園石采大斧劈皴兼用淡墨染擦,皆取法自馬遠、夏圭。畫中人物形體鉤勒細謹,面容清雅秀致,衣紋線條多采「釘頭鼠尾描」,全卷用筆細謹、敷彩雅淡。此圖標名為南宋高宗、孝宗時人馬和之所作。馬和之是高宗紹興年間(一一三一─一一六二)進士,浙江人。善畫人物佛像,高宗深重其畫,每書《毛詩》三百篇,令其圖寫。然而細觀此卷,畫風更趨近於南宋末的院畫家馬遠、馬麟的風格;而本卷楷書定名為高宗所寫,書體實亦接近宋理宗,故此卷或可訂名為<宋人書畫女孝經>為當。

宋 夏圭 溪山清遠 捲紙本/水墨畫 縱46.5公分 橫889.1公分夏圭(活動於1180~1230前後)字禹玉,浙江錢塘人。寧宗時(1195~1224),為畫院中職等之最高的待詔,並賜金帶,可見夏圭畫藝高妙。善畫山水、人物,與馬遠(活動於1190~1224)齊名,時稱馬夏。 這件手卷很長,畫中景物變化非常多,有時山峰突起,有時候河流彎曲。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迭迭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里,產生獨特的空間結構。這件畫作的筆墨變化非常多,除了中松樹林木外,畫家還以大斧劈皴法(好似刀斧砍劈的筆觸),來表現山石剛硬的質感,又以乾枯的筆墨勾畫石壁輪廓,再用夾雜著大量水分的筆墨迅速化開,產生水墨交融的畫面效果,真是淋漓暢快。

傳  宋李嵩畫羅漢  軸  絹本  設色畫縱 104公分 橫 49.5公分羅漢又稱阿羅漢,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個境界,達到這一個境界的修行人,將永遠不會再輪迴轉世。這幅作品畫一位羅漢,兩手拄握著一根竹杖,坐在一張禪床上。身側有兩位隨侍,一位正在捻香,另一位在整理花藍。這位羅漢的頭髮、眉毛和鬍髭都已變白,兩眼望著前方,嘴角下抑,神情生動。人物衣紋流暢,用筆又蒼勁有力。無論是羅漢身後垂楊的繁密樹葉,或是羅漢所坐的禪床和身前的六足蓮瓣座香几上的裝飾,都畫得極為精謹細緻。是本院所藏道釋人物畫中的一件佳作。這件畫軸沒有作者的款印,根據題籤,過去稱它為李嵩(1190-1230)的作品。李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南宋光、寧、理宗三朝的畫院待詔,工畫道釋人物和界畫。可是,從畫風看來,這幅羅漢可能出自元代畫家之手。

《鵲華秋色圖》宋/趙孟俯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是宋代皇室後裔,浙江吳興人。他十四歲就蔭補了父親的官職,親於詩文書畫,到南宋滅亡,原準備退隱鄉間,但是文名太盛,被元世祖徵召,出任重要的官職,官至翰林學士,追贈魏國公。趙孟俯的詩文非常有名,繪畫也開創了元代的新畫風,對整個元代的藝術有極大的影響。趙孟俯的書法更是元代最重要的一人,不拘一格,篆、隸、楷、行、草,皆能運筆自如,瀟洒秀逸,有「松雪體」之稱。他的繪畫,凡人物、山水、花鳥、鞍馬,皆墨韻高古,或以書法入畫,博採晉、唐、北宋諸家之長,以氣韻生動取勝,所畫《鵲華秋色圖》,有唐畫之精緻致而去其繁雜,有宋畫之雄偉而去取其狠意。《鵲華秋色圖》中,於遼闊的江水沼澤地上,地平在線,矗立著兩座山,右方雙峰突起,尖峭的是「華不注山」,左方圓平頂的是「鵲山」。此幅向為畫史上認定為文人畫風式青綠設色山水。兩座主峰以花青雜以石青,呈深藍色。這與州渚的淺淡、樹葉的各種深淺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調的變化;斜坡、近水邊處,染赭,屋頂、樹榦、樹葉又以紅、黃、赭。這些暖色系的顏色,與花青正形成色彩學上補色作用法。運用得非常恰當。

宋 崔愨 杞實鵪鶉冊 淺設色畫 25.7 x 25.5公分崔愨(十一世紀)是安徽鳳陽人。北宋神宗時(一○六七~一○八五在位),在宮廷畫院任職。他和哥哥崔白(十一世紀),兩人都擅長畫花鳥,也享有極高的名聲。本幅選自「唐宋元畫集錦」冊第五開。畫上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或印章,是否真是崔愨的作品,仍有待研究。不過由於左上角,鈐有元代的收藏印「都省書畫之印」,所以本件作品的時代,應不晚於宋。而且畫中的鵪鶉與螻蛄,均不先勾勒輪廓,直接以水墨點染,感覺十分質樸典雅。這種「落墨畫法」,在宋畫中尤其罕見而難得。

宋 吳炳 嘉禾草蟲冊 設色畫 27.3 x 45.7公分吳炳(十二世紀),江蘇常洲人。南宋紹熙年間(一一九○~一一九四),曾經在宮廷畫院里,擔任待詔的職位。本幅選自「名繪集珍」冊。畫水稻兩株,在田間婷婷佇立,成串的稻穗,已經俯首低垂。蝴蝶、花虻和蜻蜓,有的兀自在空中飛舞,有的則棲息在葉梢。由於右上方的葉子,和上方的稻穗,均溢出了畫幅的邊界,推測可能是表面曾經遭到污損,才由大裁小,改裝成現在所看到的形式。

宋 韓佑 螽斯綿瓞冊 設色畫 25.3 x 26公分韓佑(十二世紀)是江西石城人。南宋紹興年間(一一三一~一一六二),曾擔任畫院祇候的職位。他最擅長畫小景和花卉,草蟲則是以林椿為師法的對象。本幅選自「宋元集繪」冊第十三開。描寫田間一角,花葉生長茂盛,瓜果也已熟透,引來了兩隻覓食的螽斯。瓞是指小型的瓜,由於瓜曼能夠綿延生長,且不斷結實,螽斯亦生產力旺盛,因此古人畫此,常蘊含有祝願子孫眾多的吉祥寓意。Copyright ? 2004 libray of HeChi normal college .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神仙畫畫?看的我好生羨慕.....
Pofi無限人偶,一款強大的繪畫輔助軟體
素描中線條的表現規律總結【技法】
橄欖樹 | 夜的另一半
美國藝術家格倫.harrington繪畫作品(1)

TAG:繪畫欣賞 | 繪畫 | 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