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念更新 治肝先治腸

理念更新 治肝先治腸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我們認識到,重型肝炎和肝硬變患者病情的變化大多與腸黏膜屏障功能破壞有關。只要抓住腸源性內毒素血症這個關鍵,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中晚期肝病的治療中,遵循「治肝先治腸」的理念是一條成功的路徑,也符合近年來提出的「腸-肝軸」的概念。

  

  共同的胚胎起源使肝與腸道保持著天然的密切關係,二者在各種解剖和生物學功能之間存在很多內在的聯繫。在正常情況下,腸道屏障構築了人體同外源性物質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對於逃逸胃腸黏膜免疫監視的抗原和炎性因子,肝臟則提供第二道防線。有鑒於此,國外學者馬歇爾於1998年正式提出「腸-肝軸」的概念。即機體在遭受打擊後,一方面腸屏障功能受損,腸道內細菌和細菌脂多糖大量進入門靜脈系統;另一方面,肝臟內的枯否細胞等被這些細菌脂多糖激活,釋放一系列炎性因子,這些炎性因子可進一步造成腸道黏膜及遠隔器官損傷。正如燒傷病人的感染多數來自腸道一樣,肝硬變病人也是先從腸道發病的。肝硬變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特別是進入失代償期後,腸道大腸桿菌大量繁殖,釋放內毒素,部分細菌進入腹腔,導致腹腔感染和腸源性內毒素血症,對肝細胞造成第二次打擊,往往成為肝硬變治療的關鍵和後續併發症的起點。

  與腸黏膜受損有關的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等。例如,肝硬化患者的腸黏膜屏障存在異常,容易發生腸道細菌異位,從而引發肝硬化常見併發症——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應用抗生素可減少細菌異位及內毒素的產生,從而減少腹膜炎以及靜脈曲張出血的發生。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腸上皮也存在異常。在腸腔內,乙醇代謝為乙醛,損傷腸上皮,引發細菌脂多糖進入門脈循環,激活枯否細胞,加重肝損傷。另外乙醇本身導致腸黏膜屏障受損,引發腸道通透性增加,也是酒精性肝病中內毒素血症發生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肥胖小鼠腸黏膜通透性增加,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腸黏膜屏障也發生了改變。

  對腸-肝間密切關係的認識無疑為肝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理念。無論肝損傷的原因是什麼,腸黏膜屏障均受損,保護腸黏膜屏障就成為治療肝病有希望的新方法。有研究證實,肝硬化患者接受益生菌和抗生素治療,其肝功能可獲得改善。給酒精性肝病患者補充表皮生長因子、谷胺醯胺,膳食中給予燕麥和鋅等,可通過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而改善肝功能。對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益生菌可降低血清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及促炎細胞因子水平。 

  總之,肝與腸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加強研究對探索肝病治療新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如何做好HSE培訓、保證效果,使員工形成良好的HSE理念?
八字預測主要理念
黑格爾:「絕對理念的內容」就是我們迄今所有的全部生活經歷
將駕駛變休閑才是寶馬高品質生活的典範
有哪些經典的畫餅(思想、理論)一直用來阻止人走向成功?

TAG:理念 | 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