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北美熱鬧開映,比電影更熱鬧的,是美國人吐的一嘴好槽

據說,不能隨意抨擊國產電影呢。我們不多作評論,就給你看看美帝觀眾開掛的反應。有普通網友,也有評論家,有盛讚,也有惡評。想看海外觀眾對《長城》最真實全面的感受,您就往下滑。

一切的緣起開始於兩個月前,和大家一樣,小編滿懷期待並一臉懵逼地看完了我國最著名導演製作的一部關於我國最著名歷史建築物的電影。一切的疑惑開始於於一個月前,小編又看到了國內某主流媒體網站振奮人心的大標題。

雖然自以為閱片無數,小編也開始懷疑自己多年積攢的審美,一定是我觀看的方式不對,於是無比期待地等待 2 月 17 日這個時間節點的到來。

這一天,承載著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偉大夢想,張藝謀的《長城》終於在美國 3000 多家影院氣勢如虹地上映。幾天下來,無影禁軍攻城略地,成功佔據了社交網站的大片山河。

 眾星出席《長城》美國首映禮

我們對國師實在是太過苛刻:在經歷了幾度沉浮過後,豆瓣上的評分終於穩定在 5.0。可是,幾天下來,在美國版的豆瓣 IMDb 上卻獲得了 6.3 分耶!要知道,在小編有限的經驗中,可一般很少見到豆瓣的分數比 IMDb 少這麼多的呢,而且這可是一個涉及到及不及格的嚴肅問題。

還是有人喜歡的嘛

再打開推特,第一眼更是看到各種美國友人的好評撲面而來。

這是個作家,可是用詞倒不含蓄:「色彩飽滿,影像驚艷!快去看。」

還是個作家。他給了五星耶,他喜歡電影裡面的服裝(五顏六色的那種?)和卡司(確定對景甜真的很熟悉?)

「史詩般的電影加上牛叉的女戰士!」 kickass 可不是用來罵人的哦。這位老先生看來真的喜歡景甜。

這位丹同學也選擇力薦:

還有人幽默地把這部「史詩」的電影和大統領的新時代「長城」(川普呼籲在美墨邊境建攔截非法移民的圍牆)聯繫起來。

「川普當選總統是給馬特·達蒙的《長城》做深度營銷的吧。」

朋友,推特可是貴國總統用來治國的利器哦,怎麼會是這麼不嚴肅地用來安利的呢?

然後,就有人開始懷疑為什麼會用一個白人來領導勤勞智慧的古代中國人民來大戰「饕餮」呢?

他不是一個人:

這位老兄在電影上映前這麼久就發出了這樣簡短有力的質問,不知隨著電影的上映得到答案了沒有呢?

評論家們的聲音

為了尋求答案,小編打開了相對更為專業的影評網站爛番茄,卻看到了這樣驚悚的大標題。

「《長城》並不是一個白人拯救者的故事,卻讓我們對電影工業糟糕的未來略窺一二」

「白人拯救者」的敘事模式是好萊塢被罵的最多的地方之一,簡而言之就是白人主角救其他有色人種於危難之際。這個標題欲抑先揚的水平實在是很高。

「達蒙不過是加到賬簿上的又一筆壯舉——把一個美國一線大咖放到一個中國的故事中,而這個故事又是展現中國在技術和道德上的優越感的。」

不但沒當成白人拯救者,倒覺得有點民族自卑了?酸酸的味道。氣氛有點不那麼友好了,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位來自紐約的著名娛樂網媒 BuzzFeed 的評論家 Allison Willmore 還寫了些什麼。

「看了這部電影,我們才意識到這樣規模的電影和藝術水準以及花了多少錢真的沒有半毛錢關係。到頭來,全在計算怎麼彰顯演員的吸引力和炫目的效果。反正用視覺效果把觀眾唬住放之四海而皆準。故事本身沒這個能耐。」

原來還是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的:

「《長城》很糟糕……這部中國的合拍片用了 1.35 億美元來拍攝,是在中國拍的最貴的一部電影了。導演是張藝謀,他很久以前是中國最偉大的電影人,拍過口碑很贊的歷史題材作品比如《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有新武俠巨作《英雄》。

可是,這次除了帶著哨聲的弓箭和迷霧的場景挺不錯之外,別的地方已經看不到張藝謀的半點出眾之處。花了整部電影的時間無聊地試圖再現指環王裡面的聖盔谷之戰。這次餓著肚子的壞蛋是用電腦合成的源源不斷補充的外星怪物--『饕餮』, 一成不變打到大結局。」

點個贊!主要是拼對了「饕餮」的英語名字,特別是在電影的英文字幕莫名其妙把饕餮寫成了「Tao Tei」且馬特·達蒙全片都發錯了音的情況下。還能說出「武俠」二字,加分。

插一句,關於「饕餮」究竟像什麼似乎美國人民還是有更多想像的空間。比如在下面這句評論里,《滾石》雜誌的 Peter Travers 認為「饕餮」像「恐龍和半獸人的混搭」。順便他也吐槽了片中英語的口音奇怪的像是配音的。

Amy Nicolson 是 MTV 的首席影評,她覺得「饕餮」是"一輛 SUV 大小的科莫多巨蜥, 還留著四排沾滿口水的毒牙。」

當然,她同樣受不了的也是馬特·達蒙那詭異的口音:

「達蒙演的那個長著野毛的外國佬說自己曾在不同的旗幟下打過仗。這大概可以解釋下他在片中飄忽不定的口音——那種愛爾蘭口音時而又像是從火星發出來的。」

呆萌在《火星救援》里一個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那麼久,留點火星口音有問題嗎?

「Gringo」原來是西班牙語對外國人的蔑稱,這裡倒是有點自嘲精神的嘛。可是,聽慣了美國電影里各種奇怪口音的小編要問:口音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片子里中國演員的英語難道都已經純正到不能吸引你們吐槽的火力嗎?

所以,小編覺得這些影評還是要加強業務學習,多聽聽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聲音,不要自絕於群眾在雞蛋裡挑骨頭。你們看,下面這位專業人士就很積極。

來自文化評論周刊 The Village Voice 的影評 Bilge Ebiri 就選擇站在了人民的一邊:

「作為單純的視覺盛宴,《長城》絕對耀眼奪目。它可能是個大片廠發行的電影,但是它的戰爭場面創新不斷,為了達到眼花繚亂的效果已經豁出去了。感覺它就是一部中國的奇幻動作大片。

回顧張藝謀導演幾十年來的軌跡,他曾經是個專門記錄社會壓抑的另類分子,如今變成了記錄祖國昌盛的人民藝術家而廣受愛戴。他對構圖和光線有著近乎超自然的目光,對節奏也有敏銳的把握。」

是不是聽得熱血沸騰,還有一句:

「當屏幕上呈現著如此絢麗景象的時候?誰還關心(美國崇尚的)個人主義?我們越是把腦子關掉,越是可以享受此番盛景。」

最後公布這篇評論的標題,無疑是高級黑:

「贊《長城》和它華麗而毫無意義的視覺奇觀」

有這種「樂觀」心態可不止一家。比如還有這幾位評論家朋友:

「人們常說,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如果你把自己的期待校準到『給八歲孩子看的怪獸電影』,你會發現這部講宋朝中國軍隊打外星怪獸的電影很有趣啊:既活力四射,而且很短,真讓人開心(只有 103 分鐘哎)。」

「Blissfully brief」,就當人家「知足常樂」吧,花錢看電影,總得收穫點開心不是。

你看,在美國打了這一仗,《長城》在全球的票房已經 2.6 億美金了哦!


推薦閱讀:

面對北美市場的「寒流」,製片廠和放映商加快窗口期談判,新的行業變革箭在弦上?
北美搬家攻略 - 打包篇
我們不是朗朗李雲迪,我們是漂在北美的音樂留學生
浣熊是怎麼挾持街坊四鄰的
《讓子彈飛》在北美上映獲好評 八成觀眾喜愛(圖)

TAG:電影 | 美國 | 長城 | 美國人 | 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