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如在前面十三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四條,這四條是「腰脊斂氣」、「胯松直」、「膝曲蓄」,「兩手意向上升」。
學習武式太極拳必須攻克身法大關。學習身法的訣竅,首先是把「起承開合」節序圖提示的身法要領記熟,其次是按照「起承開合」要領走架,其三是在推手練習中檢驗身法。學習身法應先從「尾閭正中」練起,「尾閭正中」要能起基礎和協調作用。把「涵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騰挪」、「閃戰」「松肩」、「沉肘」、「氣沉丹田」、「虛實分清」、「腰脊斂氣」、「胯松直」、「膝曲蓄」、「意向上升」等身法練熟後,統一起來共同發揮作用。
十七條身法的要領是:
1、涵胸:心以上為胸,胸既不可挺,亦不可凹,而要往下松,兩肩微向前合,謂之涵胸。能涵胸者,才能以心行氣。
2、拔背:由腰脊(命門處)一分為二,意往背上拔,至兩肩中間脊骨處,似有鼓起之意,兩肩要能靈活,不可低頭,謂之拔背。
3、裹襠:兩膝著力,有內向之意,不可用形,兩腿統一如同一條腿,能分清虛實,謂之裹襠。
4、護肫:兩脅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內中感覺鬆快飽滿,謂之護肫。
5、提頂:頭頸正直,不低不昂,神貫於頂,提掣全身,謂之提頂。
6、吊襠:兩股用力,臀部前送,腰脊意向下,脊骨根朝前運動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勢,謂之吊襠。
7、騰挪:有動之意而未動,即預動之勢,謂之騰挪。
8、閃戰: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呵成,向外發出,勁如發箭,迅若雷霆,一往無敵,謂之閃戰。
9、松肩:以意將兩肩鬆開,氣往下沉,意中加一靜字,謂之松肩。
10、沉肘:以意運氣,行於兩肘,手腕要能靈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謂之沉肘。
11、尾閭正中:兩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並且脊骨根與大椎脊骨有垂直在一條線上之意,謂之尾閭正中。
12、氣沉丹田:能做到尾閭正中、涵胸、護肫、松肩、吊襠,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使上浮,謂之氣沉丹田。
13、兩腿虛實分清:兩腿虛實必須分清。虛非完全無力,著地實點要有騰挪之勢。騰挪者,即虛腳與胸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則便成偏沉。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貫於實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如果虛實不分,便成雙重。
14、腰脊斂氣:兩肩鬆開,以意將氣下沉貼於背,由兩肩收於脊骨,斂於腰脊,謂之腰脊斂氣。腰脊能斂氣,然後便能注於腰間。能注於腰間,便能使腰成為主宰。
15、胯松直:兩胯不可倒,不可左右凸出,也不可用力,以意將兩胯鬆開豎直,能使氣向下沉而至兩腿得力,謂之胯松直。
16、膝曲蓄:兩腿要分清虛實,不致占煞,做到勁以曲蓄而有餘,兩腿就不可有蹬直之形,不論「起、承、開、合」,兩腿總須有一定的彎曲之形,謂之膝曲蓄。
17、兩手意向上升:是指兩手豎掌,掌根有下沉之勢,兩手指則有拔長之意,才能行氣於指,謂之意向上升。
學習身法應在練熟拳架的基礎上進行,在身法練習的過程中修正拳架。組裝身法時,最好有老師或明白人做指導,弄明白各條身法之間的辯證關係和相互作用,這對意氣的變化和內勁的產生有很大關係。
五是練習推手。推手屬於「知人」的訓練,推手的目的在於求得知人的本領。推手練習須在「沾連粘隨」上下功夫,在「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初學推手可先練單手,再練雙手,先練定步推手,再練活步推手。要不厭其煩的進行打輪(掤捋擠按)訓練,在打輪中練身法、練沉氣、練知人的基本功。久練之後,就能知道對方身法安排得如何,對方間架結構有什麼缺陷,全身有何僵緊、犟勁之處,就會知道對方沉氣功夫如何,能判斷出對方勁力的大小、方向和目的,從而能借得彼力而為我所用。由得機得勢到捨己從人,由捨己從人到知己知彼,由知己知彼到借力打人,漸悟懂勁。
六是學習內勁。郝式太極拳是按「起承開合」要領組織內勁的。郝式太極拳的精華就在於,在行功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起承開合」節序的要領存在。比如,在運用「要脊斂氣」的時候,它的要領是「兩肩鬆開,以意將氣下沉貼於背,由兩肩收於脊骨,斂於腰脊。腰脊能斂氣,然後便能注於腰間,能注於腰間,便能使腰成為主宰。」那麼,在「起承開合」行功過程中就要按照「腰脊斂氣」的要領組織內勁。蓄勁時固然要做到「腰脊斂氣」,發勁時同樣也要做到「腰脊斂氣」。郝家的武式太極拳特別重視「合」的訓練,有興趣的拳友可作專題研究。
太極拳藝的精湛,全在於恰到好處地運用人體力學。學習內勁,須掌握意氣的變化和運用,實現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用內形來指揮外形,使內外相互結合。
平日行工走架,須研究揣摩空松圓活之道,氣勢須求飽滿,神氣鼓盪,並在八面支撐上下功夫。周身須求節節貫串,無有斷續之處,才能達於行氣如九曲珠而無微不到。意氣先要能分得開,然後才談得到能以意行氣。氣須存養涵蓄不使上浮,而腹尤須鬆開,脊骨之氣必須通過脊骨根朝前運動,由丹田往上翻之,氣勢始能騰然。達此境界,就能以意行氣,以氣運勁而遍及周身。
要體會「松而氣向下沉,空而意向上升」的要領和「節節貫穿」的勁路,養成「用意不用力」的習慣。
七是觀看視頻。看書學走架,對文字敘述看不明白的,可以對照視頻作參考。走架視頻,要有選擇的看,要看經典的。最好是先看郝吟如先生的走架,有一定基礎後,再多看看郝少如老先生的。視頻看久了,就能看出東西來,就能看出功夫來,就能長功夫。學習推手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以從視頻上看看高人是怎麼處理的。高人很多,要對比著看,重點看他們對同類情況是怎樣處理的。一時看不懂不要緊,經常看、反覆看,經常想、反覆想,有條件的還可以和別人討論。不斷實踐揣摩,積累多了就會有進步。
就發勁放人而言,首先要注意看發放瞬間雙方是什麼態勢,各自又是什麼狀態,接觸點勁路的運行方向是怎樣的,發放一方控制對方的情形是怎樣的;其次,要注意看雙方這種態勢是怎樣形成的,也就是發勁前得勢一方是怎樣得機得勢的,被發一方是怎樣形成背勁背勢的;三是注意看發放一方的蓄勁過程。高手蓄勁有時不明顯(是隨時隨地準備好了的),很難看出來,但是只要留心看、注意看、經常看、就能看出門道來。
另外,學習太極拳要有交朋友,交終生的好朋友,共同陪練,共同研究,共同進步。
======================================================================================
韓和平談「虛靈頂勁」
「虛靈頂勁」訓練是通往太極拳高級階段必經之路。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要求練拳者做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武式太極拳則以「神貫於頂,提掣全身」作為實現「虛靈頂勁」根本途徑,用「提頂」的身法術語來概括。
我練虛靈頂勁,是通過摺疊之術實現的。實踐中,以大椎為中心,當大椎氣向下沉到尾骨時,則大椎之意同時上升到大椎以上的對稱高度,把這個高度設計為「虛領頂」,行功走架時必須尊重這個高度。當意氣的變化能聽從意識指揮時,則可以把大椎上升到象電線杆子那樣高,或者更高的位置,同時要將氣向下沉到相應的深度,走架行功時尊重這個高度和深度。
比如,兩肩、肘、手臂做氣向下沉意向上升時,要尊重這個「虛領頂」(合到這個高度),命門做氣向下沉意向上升時尊重這個「虛領頂」,尾骨根做氣向下沉意向上升時尊重這個「虛領頂」,兩腿做精神貫注時也尊重這個「虛領頂」。這樣,推手時對方就按不動我,借不到我的勁,而我卻能得著對方的勁,我的腳下也非常輕靈,能夠在行進中連續發勁。
實現這些,要發揮尾閭正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有尾閭正中協調松肩、涵胸、護肫、氣沉丹田、兩腿精神貫注的配合。陰陽和虛實變化時,兩胯和腰脊要處於中心地位,要使尾骨根、腰骶命門、大椎以及「虛靈頂」垂直在一條線上。
尾骨根氣沉在腳下,能將彼勁引到「虛領頂」,擎起彼身便有「靈」字,蓄勁效果也更好。(20150721)
=========================================================================================
韓和平談太極拳內勁的落地生根
太極拳有「勁起於腳根,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論述。行功走架時,腰腿傳遞到兩手指的意氣,要達到氣勢的邊沿;做松肩沉肘時,兩手手指的延長線到達空中時,腳底之氣則要深入地下;腳底之氣下沉入地多深,則手指之意要上升多高。這是太極拳「摺疊」法則的體現,也即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
太極拳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練習內勁生根時,意識對內勁要有個設計。樹根向下扎,內勁往上升。地上樹冒有多大,地下生根的範圍和深度就要有多大。也就是說,往地下生的這一坨樹根與地上樹冒的大小是對稱的。根在地下是向四外拓展生長的,而太極拳的內勁則是從根梢上生而來的。好比樹根須吸收了地下的營養匯聚到樹榦,經樹榦送達樹叉、樹枝、樹梢、樹尖向空間生髮一樣。樹根吸收地下營養上升到樹榦、樹冒、樹尖時,外面是看不出來的。這是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一種心法。
在練紮根時,如果設想的樹根坨是整個地球,那麼樹根就要扎滿整個地球,通過尾閭正中使兩胯鬆開豎直,兩腿精神貫注,把全身之氣順到地下(胸、腰以下埋在地下生根),表現在拳里的感覺便是兩腿很得力。
在氣向下沉的同時,要問問意向上升安排好了沒有。比如,要做松肩沉肘時,要問問肩肘之意是不是從地下抽上來的。虛靈頂勁與氣沉丹田是對立統一關係,當把整個地球作為丹田時,虛靈頂勁則要拎起地球,在空中進行對立統一的旋轉,這樣,上升和下沉都能形成螺旋勁和纏絲勁,全身的運動便符合氣球之理。(2015年8月28日修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