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把教育搞好,個人、國家、世界的運氣都能改好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12-09 16:56:08關鍵字:教育,四攝法,布施,文鈔,以戒為師,四依法,躐等,紮根,凈業三福 |
【 點擊數:203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33集 2013年12月7日講於香港
佛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三皈」是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的意思,在前即簡略的報告。下面「皈依達摩」,「達摩」是梵 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一定要依靠。 佛在世我們有疑難向佛請教;佛不在世了,我們依誰為師?佛在圓寂之前,阿難提出來疑問:佛滅度之後,我們依誰為老師、聽誰的?佛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依照佛的戒律,就跟佛在世沒有兩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用現在的話來說,佛陀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的影響,在空間,影響整個世界;在時間,是一萬兩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那什麼叫做「正法」?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即使證到初果須陀洹、阿那含、阿羅漢,都是正法時期。 那麼像法時期根性就不如正法了,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了,這叫像法。 末法時期,這是講我們現代,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認真修行的,當然沒有證果。 如果講經、聽經都沒有了,這叫滅法 。 佛親自勸改變學其他法門都不改變, 堅定信心一門深入決定成就佛這些教導非常之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四依法」裡面,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講得最為透徹:信心堅定、一門深入,決定有成就! 如果今天佛來了,不要說是阿羅漢、菩薩,佛來了,告訴我們他還有更好的方法幫助我成就,讓我改變我現在所學的法門,我們都不能接受?那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怎麼樣?學人的態度應該向佛頂禮,告訴佛:我就守你這個法門就行了,我不再改換了。這就正確了。佛親自來勸我改變,我都不改變,對於經教有這樣堅定的信心,決定不可改變的願力。「『信、願、持名』必定往生」,這是佛在經教上說的,如果不能往生,那麼佛打妄語,佛怎麼可能打妄語?!《金剛經》上說佛的言語,「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那佛給我們的示現是「出廣長舌相」,這個佛說了,三十二相。我們一般人舌頭伸出來能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語;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起來。給我們做證明,這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我們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意」、「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學佛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會出麻煩,會被魔王外道欺騙你,要有智慧、理智,這個很重要。 走遍全世界看到佛法變質了,很難過現在我們從八百八十九頁,倒數第三行: 「『禮義都合』,『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 這世間道德通佛法。出世間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礎上。世間法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 我們今天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看得很難過,佛法變質了!不是世尊當年所傳的佛法,只有說的、有講的,沒有人依教奉行。這佛教為什麼會衰?就在此地,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了,「沙彌律儀」沒做到,這佛教怎麼能不衰?! 「凈業三福」是根本,卻沒做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學佛的根本疏忽了。佛法的根本是什麼?凈宗《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到的「凈業三福」,這是根本。三條,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沒從這裡做、沒有從「孝親、尊師」做。 「孝親尊師」,最近這十年,我們大力提倡、落實在《弟子規》。我們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孝親」怎麼做、「尊師」怎麼做?把《弟子規》做到了,「孝親尊師」真的落實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家的;有這兩個基礎,才修「十善業」,「十善業」輕而易舉、很容易做到。 第一福能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也是很輕鬆就做到了,一點都不困難。像蓋房子,第一層蓋好了,蓋第二層很方便、很容易。第二,這是佛教的小乘,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佛子,不先學小乘,再學大乘,非佛弟子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再學大乘,非佛弟子。」佛教人是要循規蹈矩,好像念書一樣,得先念小學、再念中學、再念大學,不能躐(liè:超越)等。小學、中學都不念,就念大學,哪有這回事情?!辦不到!如果真能辦到了,那國家辦研究所就行了,小學、中學、大學都不要辦了,省多少錢、省多少力!個個三年畢業就拿到博士學位,這不是很好嗎?那個博士是假博士,不是真的。佛法的修學亦如是! 你看先做人,把人做好,第一福是做人,人天福報,用這個做基礎,然後再小乘;小乘學成之後,再提升到大乘。佛法的小乘是聲聞、緣覺;提升上去是菩薩,三乘佛法;十住、十行、十迴向,再提升到十地。「十地」好比是大學,「等覺」好比是博士班,他有次第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了。 「禮義」是戒律,基本的戒律。 …… 善用「四攝法」,就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能把這些宗教搞成一家人,每一個宗教的活動,大家都來參加。我們佛教的佛誕節,所有宗教都來參加、都來祝福;基督教的平安夜,聖誕節前一天是平安夜,我們佛教去了五十個出家人,穿袍搭衣,進到教堂裡面做彌撒。你看,老百姓看到都歡喜!問我怎麼做的?我說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的。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怎麼教的?」我說佛教給我們「四攝法」。他說:什麼叫「四攝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公共關係法,「四攝法」就是交際法,人與人之間關係。用在家庭,你家和萬事興;用在你公司,你公司上下團結,你這個公司興旺;用在國家,你的政府能夠團結起來,確實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天下」的意思,這「平」是公平,是這個意思;「天下」,就是國家與國家、族群跟族群、黨派跟黨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個是整個世界的盛世,沒有戰爭。他說:佛教里有這些事情?我說:有啊!我們就從這學來的,所以能夠很容易把宗教團結在一起。 這個「四攝」是四種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個是「同事」,第四個是「利行」。那麼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樣。「六度」裡面「布施」,是度自己的,是斷慳吝、斷貪心,布施的目的在此地;「四攝法」的「布施」,就是現在講的多送禮、多請客,那人與人的關係就好了。一定要往來,人與人不往來,麻煩可大了,互相猜疑,越猜越訛,那麻煩就大了;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常常往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都解決了。 …… 「『包羅表裡』。『苞』同包。『羅』者,《嘉祥疏》曰:『羅之言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 「羅」這個字就是攝受的意思。「包羅」,包容、含攝,心量就拓開了,我能夠包容別人。佛的心量最大,量大福大,你看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問問這些不同的族群,佛有沒有包容?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有沒有包容?沒有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某個宗教除外、某個族群在外,沒有說!那沒有說就全包容了。大乘教里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個味道深!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 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是聖賢教學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是什麼?是教學。所以他老人家教學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菩提樹下開悟,就開始教學,鹿野苑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是最好的老師!負責盡職,而且不接受供養,不要交學費,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只要肯跟他學。經典里我們看到,《地藏經》大家念得很熟,你看有婆羅門女,那是什麼?那是宗教信徒,婆羅門教的。婆羅門教比佛教早,大概在釋迦牟尼佛之前一萬多年,就是現在的興都教。新加坡前一任的總統納丹,印度教徒,他是印度教,我跟他很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坐在一起吃飯,他就告訴我,他心目當中最佩服的就是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很佩服他。這句話,我第一次聽,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那一年我剛剛學佛,二十六歲。大師告訴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沒有想到納丹能說出這句話,內行!不外行。佛法的形式是度眾生的,好像舞台表演是接引觀眾的;最重要的是在你生活上,你要把佛陀的教育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 「上智下愚,悉得度脫。世出世間,融通無礙也。」 在極樂世界,世間跟出世間沒有差別,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了,他沒有執著了,所以有能力,這都是念力的能量。現代的科學研究「念力」,「念力」的能量,把世間法轉變成出世間法,讓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有兩樣,也就是從理上講轉「八識」成「四智」,世間法就變成出世間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就變成一真法界,無法想像!這麼好的地方我們人人都能去得了,為什麼不去?這不能不知道。 …… 只要把教育搞好,個人、國家、世界的運氣都能改好什麼都能改!個人能改、家庭能改、國家也能改,連全世界的世運都可以改。怎麼改法?教學。把人教好了,人的心好了,惡的念頭沒有了,都是好念頭、都是好的言論、行為,整個世界世運就變好了。 所以我在馬來西亞,第一次跟現任的首先見面,見面很早,好像二00五年,我們第一次見面,那個時候他沒有做首先,他是副首相。做了首相,第一次跟我見面,第一句話問我,他說:法師,我很想把馬來西亞治好,問我有什麼方法?這個話難得!可見這是個好首相,他沒有問個人的功名富貴,他問的把國家治好,人民有福報,關心人民,很難得!我告訴他: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心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都是好事,你不就做了太平天子了?!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他聽懂了。我們在馬來西亞想辦一個漢學院。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很難得,華僑有七百多萬人,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幾的樣子,是個大家族,華僑很團結。華僑辦了一千多個小學,華校,六十二個中學,沒有大學。我們現在在那裡搞了一個漢學院,就是大學,華僑歡喜!我們畢竟有一個最高的學府了。首相問我:馬來人能不能進漢學院?「歡迎!」我說漢學院前面冠上「馬來西亞漢學院」,是屬於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當然可以到這裡面學漢語。我說我們不分種族,我們希望為全世界漢學培養師資、培養好的老師,目的在此地。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袁福球居士書所言由佛學撮要①,頓生正信,一以宿有善根,一以令嚴慈之熏陶使然。印光一介庸僧,於法道無所知曉,唯諦信凈土,以期帶業往生。有志願相同者,隨便酬答以自分之事業,意似有可取者,而文筆膚淺,實為貽誚②高明,不禁慚惶無地。何得以理圓詞妙等以譽之,不懼膺③以凡濫④聖之愆⑤乎。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凈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⑥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熔⑦余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余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凈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且勿妄意高遠,恐或於事理不清,則難免著魔。永嘉某居士之長信,專治此病,彼病與汝病,名目不同,性質是一,光固不願多說,祈於彼信領會之。須知悟後之人,與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則別。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賅攝好惡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粘,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⑧,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係,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間之亂,乃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彼邪僻諸說亦然。世風之變,最初皆一二人為之發起,治亂邪正,無不皆然。何可不於人力轉變處講,而專歸於佛菩薩顯神變乎。佛菩薩非不能顯神變,奈眾生業重,亦無如之何。譬如濃雲厚霧,渺不見夫天日,將謂天日已無有乎。而人與天地,稱為三才,僧與佛法,名為三寶,其如此稱者,以參贊化育,宏揚法道之義而名之。汝專欲棄人力,而任佛菩薩天地之力,是尚可謂知道者乎。大亂之世,大悲菩薩示現救護,亦救其有緣耳。以亂乃同業,其宿因現緣乃別業,有感菩薩之別業,則蒙菩薩加被救護,何可籠統而論。菩薩逆順方便,救護眾生之事,非膠知板見者所能知。今為汝說一例,由此而推,勿道是菩薩,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凈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凈又為清凈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至謂擁強兵踞高位,作種種苦惱眾生事者,或亦有大悲示現者歟⑨。此義唯可與通人⑩言,不可與無知無識者道。若是通人,即真惡魔,亦可得益。無知無識者若知此義,則不知發心修行,反去毀謗佛法。譬如用藥,小兒不肯吃藥,塗之於乳,則不吃而吃矣。汝欲作通人大張此義,則害人處多而利人處少矣。且祈緘默,勿妄談說。佛菩薩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測度。中國之貧弱,由於不依禮義,依禮義何至貧弱。試問貧弱之因,何一不是貪贓受賄以利外人乎。汝未認清病源,便謂葯不見效,可謂智乎。外國之強,以國小,不同心協力,不能自立。中國則人各異心,縱有同者,外人以賄誘之,則隨賄所轉,不但不顧國與民,並將自身亦不顧,謂為奉行禮義之失,其可乎哉。昔林文忠公之驅夷,即是其證。以後大小事,何一非中國代為周旋令成乎。中國之人,多半皆屬亡八字,故致外國如是之強,中國如是之弱,使皆守禮義,則外國之無益各貨,將無處可消,而中國一年當保全數千萬萬金矣。中國人之下作,誠可謂下作之極矣。孟子曰,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汝雖讀書閱世,未知讀書閱世之道,故有此問也。為今之計,當以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改惡修善信願往生,為挽回劫運,救國救民之第一著。談玄說妙,尚在其次。然欲救世,非自己躬行,斷無實效。由身而家,由家而邑,由邑而國,此風一倡,或可有意料不及之效,否則便難夢見矣。(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註解: ①撮要(cuō yào):摘取出來的要點。撮,聚起。 ②貽誚(yí qiào):見笑。貽,贈給。誚,責備。 ③膺(yīng):擔當;接受。 ④濫(làn):虛妄不實。 ⑤愆(qiān):錯誤;過失。 ⑥約(yuē):拘束;限制。 ⑦銷熔(xiāo róng):亦作「銷鎔」。 熔解;熔化。 ⑧冥行(míngxíng):夜間行路。 ⑨歟(yú):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⑩通人(tōng rén):通達、明白的人。 ----------------------------------------------------------------------------------------- 凈土釋疑網微信平台已開通微信弘法,敬請大家關注凈土釋疑網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號:amtbedu。添加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點擊「查找」,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我們每天會把凈空老法師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每天選取一篇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敬請關注!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郵箱:foxdw_01@163.com. (2013.12.9 編輯) |
推薦閱讀:
※人道至尊世界怎麼劃分?
※世界十大最致命毒蛇 第一名竟然也生活在中國!
※原來我國是世界上毒蛇種類最多的國家,有數十種毒蛇都能致人死地
※你怎樣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與其他人的關係?
※不得不知的世界十大名表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