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歷史 016 - 征服的後果
本篇名為《征服的後果》,有同學說了本來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兒讓你一說這麼喪氣。甭著急,慢慢跟著草根看下去就知道為啥會這麼說了。
有同學問,加拿大被英國人佔領了,會再發生一次《阿卡迪亞大驅逐》這樣的事兒嗎?沒有,英國人佔領加拿大後,加拿大的法裔社會並沒有受到衝擊,加拿大人也沒有被驅離。英國人的征服只是趕走了法國精英階層,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毫無二致。如果說有變化,就是《毛皮戰爭》中提到的英國人對法國老百姓的報復不會再有了,當然,也沒有新法蘭西襲擾新英格蘭了。
不但沒有逼迫加拿大人離開,實際上英國人還鼓勵他們留下來。為什麼沒有像對阿卡迪亞人一樣驅逐出境呢?此時法國軍事力量已經被從北美清除出去,加拿大人不再被認為是威脅了。於是當1760年新法蘭西在蒙特利爾投降的時候,條件並不苛刻。法國的法律、風俗、制度雖然沒有被保護,但也沒有被廢止。加拿大人被允許保有他們的土地和財產,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繼續保持他們的宗教信仰。新任的軍事長官是詹姆斯·默里,就是那個冬天在魁北克城內被凍得吃不住勁,來年春天又被裡維斯打敗了的傢伙。他是個軍人一個硬漢但並不是沒有頭腦的莽漢,他知道要更好地統治這些法裔加拿大人,必須給他們以相對優厚的待遇。大不列顛是個新教國家,英國國教接管了加拿大,但是在默里管理下並沒有禁止天主教的教堂,也沒有禁止天主教的活動。
天主教會現在處於一個微妙的地位,戰爭期間他們失去了大量錢財和資產,大批神父逃回了法國,但是教堂依舊矗立,天主教作為法裔社會的一部分依然存在於加拿大人心中。以前的三大首腦:教會、行政和軍事長官中,只剩教會還在,法國總督和軍事貴族都不存在了,教會在法裔加拿大社會中反而凸顯出更大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沒有教會,就沒有後來的法裔加拿大社會。
1763年2月10日結束七年戰爭的《巴黎和約》簽訂,法國放棄了下列地方:
加拿大(這裡指聖勞倫斯河谷)
阿卡迪亞的其餘部分(包括布雷頓角島和愛德華王子島)
俄亥俄谷地和大湖區
法屬路易斯安娜
曾經在北美存在的巨大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只剩下紐芬蘭海外的兩個小島,聖皮埃爾(St. Pierre)和密克隆島(Miquelon),這兩個小島今天仍然是法國領土。有意思的是,當時英國卻沒有完全確定是否要加拿大。隨著七年戰爭接近尾聲,皮特面臨過很大的壓力,要求他放棄加拿大換取加勒比海上富產蔗糖的瓜德羅普島(Guadeloupe)。
「有人要我要加拿大,有人要我要瓜德羅普島,誰能告訴我到底該選哪個?」皮特面對爭執的聲浪如是說。
最終英國選擇了加拿大,不過那時候皮特已經離開首相府,英國國王已經換成了喬治三世(George III)。
《巴黎和約》的簽訂讓英國人獲得了巨大的土地,但是沒等英國人好好喘口氣,麻煩就又來了,這次是法國的前印第安盟友。
英國人徹底征服新法蘭西之前,就同聖勞倫斯河谷的一些印第安人部落簽署了和平協議,但是還沒有跟內陸的部落接觸。等戰後英國人開始向內陸接收法國人的那些站點,印第安人的不滿產生了。有趣的是,最先爆發衝突的是英國人的易洛魁盟友塞內加人,塞內加人發現越來越多的英國殖民者進入他們的領地。
一個土著醫生叫做「特拉華先知」(Delaware Prophet)開始號召大家回歸傳統、拒絕白人、拒絕白蘭地,把「紅毛狗」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先知的主張得到渥太華酋長龐蒂亞克(Pontiac)的支持,在龐蒂亞克的召集下,反抗迅速擴大到包括奧吉瓦、渥太華、Potawatomi和塞內加部落。
「你們征服了法國但是沒有征服我們,我們不是你們的奴隸,這些湖泊、森林和山巒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是我們時代生存的地方,我們不屬於你們。」渥太華酋長Minweweh發出聲明。
整個前線地區陷入到暴力衝突之中,2,000多個殖民者和400多名士兵被殺。除了底特律,每個尼亞加拉以西的堡壘都落入印第安人之手,暴亂持續了兩年極大打擊了英國人的統治。最終龐蒂亞克尋求和談的時候,他的意思很明確:印第安人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英國人只是客人,英國人只能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立貿易站點,僅此而已。英國人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接受了,然後印第安人的聯盟就分崩離析,然後印第安人們就一如既往地再次陷入到互相之間的仇殺之中,然後龐蒂亞克就被敵對部落派出的刺客幹掉了。
在印第安反叛最高潮的時候,阿默斯特將軍曾經考慮過使用「生物武器」來消滅印第安人。像很多傳統的歐洲軍人一樣,阿默斯特非常憎惡印第安人的戰術。阿默斯特認為打仗是軍人們的事兒,應該堂堂正正在戰場上進行,而不應該從背後打槍甚至是恐怖襲擊,尤其是針對平民的大屠殺。
阿默斯特支持無情地打擊印第安人的反叛,為什麼不弄一些被天花病毒感染的毯子給印第安人?這種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打擊印第安人。阿默斯特的「生物武器」攻擊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他就被召回了英國。但是有記載皮特堡的軍官曾經把一些從醫院弄來的,帶有天花病毒的毯子和手帕給了印第安人,造成疾病流行。
一個旨在平息印第安人憤怒的《1763年皇家宣言》(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頒布了,這時候龐蒂亞克的叛亂已經平息。
《宣言》重新劃分了英國北美殖民地,要點如下:
新法蘭西的聖勞倫斯河谷現在成為魁北克省,默里成為新任長官;
新斯科舍省擴大到包含原法屬阿卡迪亞的整個疆域(包括布雷頓角島、愛德華王子島和新不倫瑞克),也就是今天整個海洋省的區域;
最關鍵的一條是關於印第安人的土地,為了鼓勵「有序地」擴張,英國人被禁止進入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任何人如果想進入內陸進行貿易必須首先獲得執照。內陸是印第安人領地禁止定居者進入,有關事宜由位於倫敦的印第安事務管理處(Superintendent of Indian Affairs)負責,他們的職責是在土地開發前跟印第安人簽協議。這個政策用來安撫印第安人,保護毛皮貿易。
這是依照《宣言》劃定的印第安人領地,十三個殖民地被印第安領地和魁北克省限制在了東海岸。
《宣言》一出北美殖民地民眾立刻群情激憤,我們為了俄亥俄谷地和內陸同法國人浴血奮戰為的就是這個?法國人阻止我們向西發展,現在英國政府也來這一套?當然,《宣言》可能是英國政府的權宜之計,但是北美殖民者們不這麼看。
《1763年皇家宣言》第一次承認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權,關鍵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任何沒有被轉讓或者出賣給我們的土地,都屬於主張的印第安人所有。」
這個《宣言》對北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仍然是加拿大處理很多印第安事物的依據,儘管它的時效性被很多法庭所質疑。依照《宣言》,所有沒有正式轉讓的那些土地都屬於印第安人,好像很對,但是往深一步想又有了些新問題。比如一塊土地在定居者手中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生活了好幾代了,那他們對這塊土地是不是擁有所有權?這時候來一個印第安人聲稱一下土地就得易主?並且《宣言》對後來才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地方比如英屬哥倫比亞省有效嗎?那時候BC省還不是英國的土地。這些問題至今仍在被律師們和印第安團體們爭執著。
《1763年皇家宣言》一直以來影響著加拿大制定和處理土著居民的法案,雖然它不是當前加拿大《憲法》的一部分,但是1982年《憲法》第25章節里特別提到了它,也就是說,還會繼續影響加拿大的法律很長時間。看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多麼愚笨,1763年頒布的一紙《宣言》到現在還不作古,就是因為這一影響,至今通過英屬哥倫比亞到達西海岸的輸油管線無法建成,極大地影響了資本主義建設的發展,體制上的缺點暴露無遺。
《1763年皇家宣言》也對封建制度進行了限制,引入英國的法律制度,讓魁北克對英國殖民者更有吸引力。然而遙遠寒冷的北方講法語的天主教省份對農民沒啥吸引力,只是一些英國毛皮商人開始移居毛皮貿易中心蒙特利爾。
有人說1760年是英裔加拿大(English Canada)的開端,紐芬蘭人馬上會站出來反對,因為聖約翰早在尚普蘭之前就已經是一個繁忙的貿易站點了。此外,新法蘭西陷落前也有英國定居者前往新斯科舍,佔據了阿卡迪亞人留下的田地,見《阿卡迪亞大驅逐》,這裡的加拿大僅指聖勞倫斯河谷。
如果有同學認真,可能會注意到在《皇家省》那篇里草根提到了Canadien,這個詞跟咱們通常見到的加拿大人的英語有點不同,沒錯兒,這個是法語。那個時代,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成長起來,他們是法國人的後裔,因此叫Canadien,現在,加拿大迎來了新時代。
很快,Canadien和Canadian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來到蒙特利爾的Canadian毛皮商人數不多但是能量挺大,魁北克的長官默里更喜歡Canadien不喜歡那幫油嘴滑舌的商人。《宣言》確立了在魁北克採用英國的法律和政府形式,默里對此並不熱心。儘管天主教會對他心存疑慮,但是他全心支持教會並同神父緊密合作,連選舉主教也來捧一捧場。
默里拖延召開政府大會,因為他知道加拿大人不喜歡這個,他允許法庭繼續採納法國法律和習俗,這進一步讓他跟商人們的關係敵對起來。商人們去倫敦告狀默里胳膊肘往外拐,1766年默里被召回去英國國會聽證,再也沒有回到加拿大。
擺平法國人帶來同印第安人的矛盾,安撫印第安人又帶來同殖民者之間的矛盾,還有魁北克法裔和英裔之間的矛盾,征服新法蘭西這本該喜大普奔的一件事,現在正朝著一鍋粥的方向發展。
還在英國人慶祝他們征服新法蘭西的時候,默里就說:「如果我們足夠明智,我們應該把加拿大還給法國,新英格蘭需要有一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跟默里有同樣憂慮的人還有不少,和平協議談判的時候一本小冊子就被廣泛散發,敦促政府把加拿大還給法國保留蔗糖島。小冊子提醒說:如果沒有法國威脅的存在,北美殖民地就會尋求獨立。
新法蘭西被征服後,法國首席大臣舒瓦瑟爾公爵(Duc de Choiseul)說,你們看著吧,如果沒有了我們法國這個威脅,你們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就會鬧起來,你們丟了北美殖民地可比我們丟了加拿大損失更大。
都是高瞻遠矚!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第一美男「潘安」怎麼死的?
※秦始皇真的不是暴君嗎?
※共產主義舊史觀批判與史觀重建(下)
※《情深深雨蒙蒙》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管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