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投資之外的工夫—與財神同行

為了做好投資,我們在投資之外還能做點什麼?

南宋大詩人陸遊有一句名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思是說:你果真要學習寫詩,應該在詩歌、書本以外多下功夫。

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說,投資之外的工夫是什麼呢?

這方面國內外投資大佬討論的比較少,不過也偶有涉及到的。

1998年5月,華盛頓大學350名學生請來世界巨富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演講,當有學生問道:「你們怎麼變得比上帝還富有?」時,巴菲特回答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性格和脾氣。」 蓋茨表示贊同說:「我認為巴菲特關於習慣與性格的解釋完全正確」。

巴菲特補充說道:「性格中包含了脾氣和習慣。當然,好的脾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也需要日後培養。所以,你可以不改變自己的性格,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和脾氣,讓它們輔佐性格向成功的方向發展。」

記得有位美國記者採訪晚年的投資銀行界一代宗師J·P摩根,問:「決定你成功的條件是什麼?」摩根直截了當地說:「性格。」記者又問:「資本和資金何者更為重要?」摩根一語中的答道:「資本比資金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性格。」

這幾位大佬都指出了性格在投資上的重要性,可以說他們點出了投資之外的工夫就是培養良好的性格。可惜他們並沒有明確告訴大家什麼樣的性格才是良好的性格,什麼樣的習慣和脾氣才能幫助人們取得成功。

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給出了答案,很多投資界朋友都在不知不覺地實施中,那就是拜財神、供奉財神!而只要了解到古人教導我們如何供奉財神,您就會發現,這絕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迷信。

財神指掌管錢財的神,主要有文財神爺李詭祖、比干、范蠡與武財神爺趙公明和關公。

佛教中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由於其樂善好施,也被稱為財寶天王。西藏密宗招財法門具有很大的招財靈力,有五路財神分為:白財神、黃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綠財神。另外,還有大黑天財神。

許多人在家中或公司供奉財神,這是外在形式上的供奉,而供奉財神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七布施:

一、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

二、言施:向人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

四、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

七、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其所需的方便。

佛教認為想脫離貧苦獲得財富,就需發無上菩提心、勤行布施、止惡行善、利樂一切眾生。如法實行就能免除生活窘境之困擾,使得人財利都俱足。求事業者,可得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願,速能相應。

仔細研究上述供奉財神的布施行為,令人非常吃驚地發現,原來你身邊的眾人就是財神啊!請注意利樂一切眾生,指不僅要善待周圍的人,還要善待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以致宇宙間萬事萬物!

這使我想到物理學上的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原理,它一定也適用於有情物之間,假如個人是一個物體,身體之外的所有一切可以看成另外一個物體,那麼這個人對於身外的一切所做的事,包括善與惡,愛與恨,施與取,都符合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這個原理的,只是這屬於四維空間,多了時間這一維,這一類的反作用力就需要時間,比如春播的付出,要到秋天才能收穫,對他人的幫助或傷害,得到報答或懲罰也許很快,也許是很久以後的事,但一定會出現,只會遲到,不會缺席。正如九華山肉身菩薩大興和尚常講的一句話:「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經常到歐美、日本、台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旅行的人們,往往會注意到當地民眾的表現基本符合七布施這幾條行為準則,很多我們熟悉的成功人士也同樣如此,這是否也證明了良好的性格和行為對個人事業、家庭乃至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和促進呢?

那麼供奉財神真的一定能發財嗎?

事實勝於雄辯,這裡直接上一篇真實的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

中國明朝有一位袁了凡先生,他曾遇到一位姓孔的老道用《皇極數》為他推算過去的遭遇,連很小的事都推算出來了。孔道人又給他算未來:包括縣考、府考名次等,還給他卜終身吉凶,說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貢生,貢後某年當四川的縣長,在任三年半就應該告退回鄉,在五十三歲八十九日丑時,壽終在家裡,可惜沒有兒子。

他把這些詳細地記錄下來。從此以後,他的事情真如預測一樣。他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註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追求名利的妄想。

一次他去訪問棲霞山雲谷禪師,和他對坐三晝夜。禪師問他:「凡夫所以不得成為聖人,只因為妄想纏繞。你坐了三天,不見你起一個妄想,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都有定數,即使要妄想,也是沒有用處的。」禪師笑著說:「我以為你是豪傑,原來是個凡夫。」他問禪師:"這是什麼意思?」禪師說:「人們不能達到無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數所束縛,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數的,但大善的人,數就拘不了他,大惡的人,數也是拘他不了的。你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不是凡夫嗎?」他就問禪師:「那麼,這個數能逃得了嗎?」禪師說:「詩書里所說的這命是我們自己所造作的,福報也是我們自己求取得來的」。他又問禪師:「孟子說過:求則得之。這是說一切都可以由我求得的,但我認為道德和仁義,是可以努力去求取的,那功名富貴,怎麼能夠求來呢?」

禪師回答說:「孟子的話沒有錯,是你自己錯解了。六祖說過:一切的福田離不開自己的心。能從自己的心田去找它,是沒有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求不求在於自己,如果專誠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義,還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貴」

禪師又說:「不但是科第功名,世上凡是享受千金財產的人,那他一定是個千金的人物;享有百金財產的人,他一定是個百金的人物;應該餓死的,那他一定是個餓死的人物。都是因他的操行厚薄,所作的善惡業輕重,而得到相應得的果報,你既然知道自己過去的缺點,就應該把向來不合登科第、不合有子的作風全部改掉。商朝的賢君太甲說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孔先生算你不登科第,不生兒子,這是天作之孽(乃是自己前世所作的業報)是可以違反它、改造它的。你只要儘力去作善事,多積陰德,這是自己所作之福,哪會享受不到呢?《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難道不相信嗎?」

聽了禪師的一番議論,袁了凡非常佩服,接受了他的教導,經過十多年堅持不懈的改過、行善,不但財富、智慧增長,命運也全改變了。為官做到大縣寶坻縣的知縣,直接歸皇帝管轄;命里沒有功名,但他考取了舉人和進士;命里無子,卻生了一個好兒子;孔先生算他五十三歲要死,他雖不曾祈禱求壽,這一年居然無恙,於是他在六十九歲時寫《了凡四訓》,目的是為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的效驗。他由於自身的改變而相信:所有的幸福都是自己可以求得的。

本文略去了袁了凡先生如何改過行善的細節(詳見《了凡四訓》)。實際上他完全是按照發無上菩提心、勤行布施、止惡行善、利樂一切眾生來實施的。與七布施相比,多了改過的內容,同時布施的範圍更廣。所以他不僅財富有增長,功名、壽命和福報都有了增長。

現實生活中,金融圈不乏靠自身辛勤努力取得赫赫戰果的投資人,但如果您留意身邊更多的人,一定會發現也有人對很多上市公司了如指掌,對各種投資方法和技巧如數家珍,可在股市中就是賺不到錢;有人在股市裡很少甚至不做功課,對所買的股票也了解不多,卻照樣能賺錢。有些人一輩子勤勤懇懇,可是一直生活在貧困之中,但也有個別人終生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投資界更有不少大佬大起大落,財來財去,甚至身陷囹圄,令人扼腕嘆息。這些都應驗了古人所告誡的:「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所以投資者除了自身努力,做好投資方面的功課外,一定還要把投資之外的事情做好,如同兩條腿走路,另一條腿就像袁了凡先生那樣,通過改變自身的行為,通過善心、善行,和財神結緣,與財神同行。只要長期堅持切實實行,投資效果一定會如虎添翼,似有神助。

推薦閱讀:

攜一抹微笑,與洒脫同行
同行惡意競爭,應付策略?
設計師應該更注重客戶認可還是同行認可?
美國華人記者眼裡的同行麥克·華萊士

TAG:投資 | 思考 | 會員 | 財神 | 深度 | 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