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十二王:肅親王豪格(原創)

在風雲變幻,群星閃耀的清朝初年有這麼一位鐵帽子王。他少年英武,屢力戰功,一生縱橫沙場,平定蒙古,從龍入關,盪盡農民軍張獻忠部。戰功赫赫,又身出名門,乃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本應該是大清的第三代君主,奈何他的政治生涯羸弱不堪,加之性格的嚴重缺陷,情商不高偏巧又遇上了虎狼般兇狠狡詐的政敵睿親王多爾袞,使他終於功敗垂成,以至於他落得個階下囚的結局,最早死於獄中。死後他妻子又被他十四叔多爾袞所搶。直到其弟弟順治皇帝在消滅了他政敵後才給他平反昭雪。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肅親王豪格。

豪格一生大起大落,主要的生活軌跡大多留在戰場上,他的軍事成就奠定了他日後在政治的資本。

一, 大清皇二代的少年生活

豪格在滿語里有耳垂的意思,朝鮮人又管他叫虎口王,他出生於後金是在關外草創年間,在那樣刀光劍影的 的歲月里出生的孩子,不上戰場是不可能的。他的母親是烏拉那拉氏。是皇太極的第二任妻子,可惜後來犯了錯誤,被離婚了。(很巧的是他的未來政敵現在還沒出生的獾十四郎多爾袞的母親也是這個姓氏。更有意思的是這個烏拉那拉氏是烏拉部貝勒布占泰的堂妹是多爾袞母親的姑姑。兒媳婦反倒是婆婆的姑母這關係亂吧,沒辦法因為這些是政治婚姻,亂點也是正常的。這對勢同水火的叔侄相差三歲,豪格要比多爾袞大三歲。)

豪格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的長子,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所以責無旁貸的自幼遍隨父祖征戰疆場。曾隨祖父努爾哈齊一起征戰蒙古董鄂部,察哈爾,鄂爾多斯諸部立為貝勒。雖然這時小豪格還沒並不能登上後金的朝堂參與朝政,但他的地位已是不可小覷。在後金那些旗主的家屬子弟中也有立足之地了。也正是這種尷尬又特殊的地位讓後來的豪格變得夜郎自大起來,看不清形勢是歷來政壇黨爭最要命的缺點。這個缺點康熙的長子允褆也犯了這個毛病,巧合的他們的死法都一樣幽閉然後精神崩潰而死。這個毛病看來是大清朝皇長子們的流行病,還有很多相似的例子這裡就不在舉例了。豪格可謂虎父無犬子。 下面就一一來看看他的戰功履歷吧。

時間: 年齡: 軍功事項:
1626年(天命十一年) 18歲 豪格隨代善征討蒙古咋魯特部。大勝。
1627年(天聰元年) 19歲 豪格隨皇太極征討明朝,命其與貝勒德格類去攻擊錦州,一舉擊潰明軍。又率偏師襲擊明軍塔山,欲大部明軍。再敗之得勝而歸。
1628年(天聰二年) 20歲 豪格再次出征,隨濟爾哈朗一起攻打蒙古固特部,降服其部眾。
1630年(天聰四年) 22歲 豪格再次展現了他的勇氣與謀略,皇太極令眾文武談論時政,豪格上奏:「 臣願竭忠為國,遇征伐不辭辛勞,以圖報恩:七月,皇太極率兵攻打明朝大凌河城,豪格留駐盛京。
1631年(天聰五年) 23歲 屯田義州,刈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襲鑲藍旗營,擊敗之。又擊洪承疇杏山,偕多爾袞圍錦州。坐離城遠駐,復遣兵還家,降郡王。六年,再圍錦州,擊松山及山海關援兵,皆敗之,獲馬五百餘。

以上這些僅僅是他在而立之年之前的戰功。日後的戰功還有很多,不勝枚舉。就不一一列舉了。

他努力的去盡到了一個做臣子,做兒子的責任,盡心竭力輔佐汗父。他的戰功在太宗諸子中是很少有的。幸運女神開始垂青於他。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年號為崇德,國號為大清後,開始大封諸臣,豪格被封為和碩親王,掌戶部事。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可惜他在政壇上卻並未有如此的好運了,開始一波三折的政治命運。

二, 情商不高的耳垂王

豪格在政治上的情商低造成的失敗並非只有最後和多爾袞那次角逐失敗,在之前的幾次清廷政治風波中都有所顯露。軍事上的智商並不能保住他的地位。

第一次的失敗:都是婚姻惹的禍:

為何如此說呢,作為一個大清第一代的皇長子,他的婚姻生活在初期是比較美滿的。他的結髮妻子也是名門之後,還是親戚,是他的表妹,他姑姑莽古濟的千金。

他姑姑莽古濟可是個人物,是清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的女兒,四大貝勒中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德格類的同胞妹妹,她的性格也和她的哥哥們一樣粗獷。最早被許給了哈達部貝勒孟格布錄。結果因為兩部關係不好,哈達部曾隨葉赫部一起圍攻過努爾哈赤。被太祖皇帝俘獲了孟格布錄殺掉了。但是既然已經許諾了,從不能讓姑娘守寡吧,於是趕緊轉給了他兒子武爾古岱。結果這武爾古岱命也不長,死的也早。莽古濟的命挺苦的,這時候她父親努爾哈赤又在攻打明朝時亡故了。她的守寡生活開始了。這位滿洲姑奶奶的脾氣也在這些守寡生活中日益見長了。她與前夫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代善的長子岳托,一個嫁給了豪格。本來這種親上加親的事在滿洲初期時是很正常且很鞏固人心的。

可惜命運偏巧喜歡捉弄人,但是也有例外到了豪格這兒就是受苦了。莽古濟並未因女兒嫁給了侄兒,就和弟弟皇太極的關係變好,反而更加僵化了。因為他們關係素來特別緊張。終於在一起關於小三的問題上爆發了。天聰九年,皇太極收服了蒙古的林丹汗部,幾個蒙古大汗的遺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皇太極舉行了集體婚禮。

率先娶了竇土門福晉,讓堂弟濟爾哈朗娶了蘇泰太后,大哥代善娶了泰松格格,七哥阿巴泰則娶了另一位遺孀。而兒子豪格則奉皇命娶了另一個蒙古格格作為側福晉。隨後是豐盛的宴席。香醇的美酒,華美的服飾,以及美麗的女人們把喜慶的氣氛推到了很高。但卻惹惱了一個女人她就是莽古濟。她為什麼會生氣呢,因為這種喜慶的場面讓她想起來了自己的不幸的婚姻吧。也確實容易刺激到她。她也怕女兒以後不再受寵。於是當堂指責皇太極:「我的女兒還在,為何又娶妾了呢。」不等皇太極回話,憤然離席,讓貴為一國之主的皇太極極為尷尬,下不來台。當著蒙古貴客和滿席的八旗貴族。莽古濟此事做的太過出格了。就算你不給你弟面子,你也得給你女婿點面子吧。即使是有意見也不該如此。何況這時也是為了國家的穩定嗎?她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怕自己的女兒受冷落。要替女兒爭口氣。皇太極本就不喜歡這個魯莽的姐姐,這下可找到借口了。過了一陣就召集大臣開公審大會,給莽古濟定罪:一,怨恨皇帝,二,詆毀部署,三,擅自出獵。最後削奪公主命好和丈夫濟農的名號。變為庶民,沒收土地。這本來與豪格都無關。但是最要命的一條是:凡與此有關係的,都要主動劃清界限。否則便懲罰。豪格娶了她姑娘,就是她的女婿,你說這關係怎麼疏遠啊。再說小兩口敢情不錯,但是這在皇太極這就不行。於是可憐的豪格受了夾板氣受了牽連。本來沒大事了,結果,牆倒眾人推,有屬下舉報莽古濟和他哥哥莽古爾泰在佛前焚燒誓詞,圖謀不軌,又抄出了金印,分明是要造反。於是又定罪,這回把莽古爾泰也連帶上了。一箭雙鵰,一舉消滅了兩個敵對勢力。儘管他們是皇帝的至親,但是主要觸及到皇權的穩固就註定似無葬身之地。這就是皇家的血腥之處了。

豪格這回開始審時度勢了,不敢有任何懈怠,既然父皇不滿意我的岳母,那我理應與父親站在一起,於是忍痛殺了自己的髮妻。下手是真夠狠的。向皇太極表明心跡。豪格這種做法是被逼的,這種例子在愛新覺羅家並不少見了。代善曾殺妻向太祖示好,莽古爾泰則更過分殺母示好。那時的女性真是太可悲了。太沒主見的吧,被連累而殺,太有主見的像莽古濟這樣的也得殺。橫豎都是死。

皇太極對兒子殺妻的事表面上沒什麼意見,但是其實很滿意。心中想到這個兒子還是挺聽話的嗎?所以後來給了豪格很多好處。但有些傷痕不是給東西就能彌補的。儘管這禮物是肅親王的爵位。(而當時有親王爵位的僅僅是六個,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以及成親王。這其中除岳托是自己一輩的外都是叔伯。所以他的前程應該是不錯的。)但是父親越是如此,豪格心裡越是難過赫愧疚,這說明豪格是個真性情的人。這事放在我們普通人身上也會如此吧。豪格認為是自己的妻子鮮血染紅了頂子。所以私下裡與連襟岳托一起發發牢騷。覺得父親在處理岳母和逼自己殺妻之事上欠妥。結果被父親皇太極知道了。這下可壞了,龍顏震怒。皇太極親自開大會,討論豪格的罪過。諸大臣紛紛商議定罪。認為豪格與岳托對皇上有意見是不對的,應該責罰。與皇太極關係不好的則助長殺掉二人,看皇上的好戲。與皇太極關係好的人則覺得太過了。覺得監禁或是罰些家產了事。皇太極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會被人當槍使。皇太極下旨革掉二人的爵位降為貝勒這離封王時僅僅過了幾個月而已。豪格這次嘗到了苦果。讓他明白了在政治上應該謹小慎微,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則不說。亂說話只會給自己帶來口舌之災。這個毛病豪格日後還會犯。

豪格在此之後,確是低調了很多,終於在崇德四年,隨多爾袞征戰歸來,獻了諸多金銀珠寶,皇太極很高興,恢復了他的爵位。這時離奪爵已過去了三年了。奈何上天又給他開了個玩笑。

第二次失敗:性格決定命運,痛失了到手的帝位。

歷史又開始了轉折,正當豪格決定好好輔佐他父親時,皇太極突然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駕崩了,死時並未留下繼承人的遺囑。諾大的大清國頓時沒了掌舵之人。豪格覺得自己的好運要到了。他身為皇長子,又手握兩黃旗。應當掌握這帝位。雖然清和明不同,並未是以皇長子繼承皇位,但他確實有很大的機率登基的。奈何他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這人便是名氣很大的睿親王多爾袞。這次爭奪帝位的失敗讓他一路下滑。之至死亡。這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具體情況

豪格 多爾袞 結果
職位與地位 肅親王,太宗長子,正黃旗主 睿親王,太祖幼子,正白旗主 勢力相當
支持度 兩黃旗,正藍旗,兩紅旗 兩白旗,鑲藍旗 豪格較大。
年紀 35歲 32歲 豪格較大
功勛閱歷 自幼出征,屢立戰功。但為主帥時較少。多為輔助 少年得志,兩朝寵信,任主帥時多 多爾袞袞較大
結果是:兩者在三輪的比對中勢力相當。不分伯仲。

看了上表,我想大家會有個疑問,既然是豪格與多爾袞的勢力相當且略占上峰,因為當時的制度是貴族民主制,向現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競選總統制一樣。主要靠的是投票數。所以豪格很有優勢。那為何還會輸了呢。全因為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是他日後失敗的病因。

他的性格是魯莽且情商較低的。當時有人推選他時,他說了一句:「福少德薄,難當大任」這就給了多爾袞機會。從而失去了機會。應當主動要求的。他卻辭去,他想的是,以前皇帝登基時多數是三辭三就。表示謙虛。他父親便是採用的這招。他也想效法。卻不看看情況,一味盲目自信。

這讓支持他的人不禁心寒,所以即使後來多爾袞也沒當上皇帝,但輔政王的位子也與他無緣了。這是因為他失去了地位後一味的責罵自己的部署,使得手下人眾叛親離。

後來豫親王多鐸告訴他,當年本來鄭親王濟爾哈朗要推選你的,奈何你性子太急,壓不住陣腳。所以就做罷了。加上他的母親關係也使他與皇位漸漸遠離,在清代皇室中,素來以出身最為主要。豪格雖是太宗長子,但母親烏拉那拉氏在後宮籍籍無名。他的弟弟福臨的母親是位居五宮之一,永福宮的庄妃,日後輔佐三朝皇帝的孝庄皇太后。他出身低,加上壓不住陣腳,所以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這次的失去對豪格來說,是很大的。

第三次失敗:皇二代的結局: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次的失敗也是豪格最後的末日。如果他能韜光養晦,卧薪嘗膽。未必會像後來死的那麼慘。但是歷史不允許假設,他和他的大伯父褚英,還有其他幾個有罪的叔伯如阿敏等人一樣,失敗了就大聲咒罵,加速自己的死亡。本來就命懸一線,要不是多爾袞為了避嫌和穩定人心早就殺了他了。他卻主動給多爾袞提供機會。可見情商和智商是何等的低啊。

所以我們可以預料如果當時讓豪格來當皇帝,確實容易把清朝直接葬送在關外。當時的情況不樂觀,明朝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有李自成的大順,內有漢人的時時造反。豪格失去了皇位,心有不甘,不自省反而開始無休止的發牢騷。這就犯了老毛病。第一次失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那時的情況不同,懲罰自己的是親爹,現在是對他視為眼中釘的政敵。自然對他不會手軟了。順治元年,豪格所領正藍旗旗主何洛會主動檢舉豪格:「圖謀不軌」揭發了豪格平時對多爾袞的詛咒之詞「睿王素病,難當大任,非有福之人,恐命不長久」這些雷人的話語不利於當時大清即將入關的時機。多爾袞藉機開始處理豪格。召開大清國第二十屆公審大會。會上定了大罪,殺了豪格的幾個黨羽。本來也想殺豪格的。但因為幼帝順治為了救兄之命而以絕食抗議而作罷了。但是罰沒了大部分家產還貶為庶民,再次削爵。

順治三年(1646年)三月,豪格又被多爾袞派去前線當靖遠大將軍為清朝作戰了。當時清朝面臨的敵人還很多,最主要的是南明弘光政權,敗退湖北的李自成農民軍和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於是多爾袞決定三路出擊,由和碩豫親王多鐸攻南明,和碩英親王阿濟格攻李自成,而把最難打的張獻忠交給了豪格,多爾袞此舉無疑是想借刀殺人,因為四川路途遙遠,張獻忠以逸待勞,豪格的難度很高。豪格心裡當然知道多爾袞的用心,但是將令難為,雖然征西的前方危機重重,卻成為了豪格一生中最為壯烈的時刻。

三,肅親王最後的軍旅時光

大西王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是明末的農民起義軍,和李自成齊名,但是他的名聲可不如李自成好,他屬於軍閥,雖然也認字,但情緒不穩定,自從明朝滅亡後,張獻忠見入都無望,便將部隊帶到了四川,從此蜀中的百姓如同噩夢一般,張獻忠建國號為大西,建立了政權,可惜他不如李自成,人家李自成入了北京以後還告訴秋毫無犯呢,雖然後來有點走樣但畢竟人心沒丟太多。而張獻忠則不然殺了很多的人,清軍在入四川之前,張獻忠已經四川禍害的差不多了,川人被殺的大半。

清軍在豪格的帶領下進入西充,此時大霧彌天,張獻忠為人剛愎自用,不信清軍如此神速,未加提防,結果豪格親率大軍殺到,張獻忠倉皇逃竄,手下將領四散奔逃。被人一箭射中心臟而死。後來由人寫了首詩來說這段事:

修塔於一龍,拆塔張獻忠。

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

妖運終川北,毒氣播川東。

吹蕭不用竹,一箭貫當胸。

說修塔的人是於一龍。拆塔者是張獻忠,最後兩句說是肅親王豪格一箭射死的張獻忠,其實不然。射死他的另有其人乃清軍射箭高手雅布蘭。豪格打敗了張獻忠平定了四川後,大軍凱旋迴師。順治皇帝親自出京迎接,豪格此時風光無限,但好景不長,豪格的大災難降臨了。多爾袞見政敵歸來大為不悅。又決定開始收拾他了。但若馬上動手恐怕會給人以假公濟私的印象。所以等了一段時間,先是把濟爾哈朗藉機搞了下去,把弟弟多鐸抬了上來。然後又開了公審大會,將他本已有的親王爵位徹底削奪。然後將他囚禁了。竟然將他的福晉娶到家裡做妾。豪格得知後氣了個半死。終於在順治五年死去了,終年39歲,未到四十不惑。但究竟是天理循環,還在豪格剛丟了皇位的時候就曾經詛咒多爾袞長相不時福相是早死之相。這時有根據的前面我們說多爾袞時說到過多爾袞的身體不好。果然沒過了幾年,順治七年,多爾袞也死了,死後無子嗣。看來豪格的預言成真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豪格死後關於他的死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謀殺,有本書叫《老太監的回憶》,多爾袞是在豪格回京後,在永定門的歡迎儀式上將其殺死的。這種說法有個最大的不可能便是多爾袞無法也不敢再文武大臣,王公貝勒的眾目睽睽下降其殺害。何況還有小皇帝。多爾袞最重視人氣了。不會如此魯莽行事的,何況豪格此時是大勝而歸,若如此做,則是有損軍心。太監的回憶是片面的甚至是很多誤會和傳說摻雜。記述眼前的事兒還可,歷史上的就差了。

豪格這一生有悲有喜,有起有落。但還是落下了帷幕。他的府邸不小,家產很多。存錢用濕牛皮裝。這樣如果有人偷得花必須劃破牛皮就會有人知道了。以後便有了那句話:禮王府的房,豫王府的牆,肅王府的銀子用斗量。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後,為其兄平反昭雪,恢復肅親王爵位,由其子富授承襲。以後加以「武」的謚號,足以概括其一生。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

四,螳臂擋車的末代肅親王善耆。

豪格的肅王爵位承襲了九次,前四次襲的是顯親王,直到乾隆年間復封為肅親王直到清末。而其中最不得不說的是末代肅親王善耆。

善耆(1886-1922),他生於同治年間,死於民國年間。他的一生和他的祖宗豪格一樣,跌宕起伏。21歲的他被封為鎮國將軍一爵,33歲襲爵肅親王。他是晚清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國警察制度的創始人。做過很多職務,這和一般的清末王爺不同。他們多數是閑散一生的。善耆是清末諸王的佼佼者,精明幹練,通達開明的他給晚清朝廷打了一針強心計。若是放在盛世定是安邦定國的人才。奈何生不逢時啊。當時上至攝政王載灃,下至醉生夢死的八旗諸王貝勒都不願意改革,所以善耆的努力也無非是精衛填海一般。為國盡忠職守但依舊拯救不了這艘行將就木的大船。他曾在清亡後,求助於日本,想匡扶大清。卻始終是黃粱一夢。失敗了。而且落得個漢奸的名聲。可謂悲慘。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善耆有三大功績使他在晚清內憂外患,官場貪污腐化和爾虞我詐中獨善其身和有所作為。

政績一,他首創中國的警察制度:

公元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西逃,到達大同時,命肅親王善耆回京與慶親王奕劻以及大學士李鴻章一同辦理善後事宜。善耆在回京後結識了一個日本翻譯官,這人叫川島浪速,他和這個人一見如故,甚是投緣,於是磕頭拜了結義兄弟。後來善耆做了步軍統領兼工訓局大臣,主要管轄的是京城的治安。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長。他結合了日本的警察制度以及北京的現狀設立三個分部,東南西三部負責北京的市容,治安以及戶籍管理等任務。叫巡捕局後來改成巡警局。當時他有個部下叫許世英。一日肅王福晉在街上行走時,因為違反了規則。許世英責令其罰款。肅王福晉很不滿意。回來便和肅王告狀。別人也替許世英擔心。因為清朝雖然是日薄西山了,但親王的威望還是一點不減。更何況還是他上司家裡親屬的。都在想這會肯定是烏紗帽不保了。誰知肅親王卻一點不生氣,還對其進行了褒獎。這說明善耆還是很大公無私的。執法嚴明。

政績之二:善耆整修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的市容,對街道環境進行了改善,還專門修了一做可以供女眷觀賞的戲樓。當時女子是不可以隨意出門的。

政績之三,執法公正,不貪不佔。善耆曾做過崇文門監督,這職位可是肥缺。每天過門的人那麼多,交的關稅很多,這些錢極少入國庫多數被人瓜分了。只有善耆不但不貪,反而加以改革了。讓老百姓過門時交關稅可以少交一些,直接上交,不用經過層層盤剝。這些錢也都上交給國庫,讓國庫充實了。這讓手底下的官員就有點不舒服了。但是他是親王,不敢得罪。於是向慈禧去告狀。慈禧說:「要是人人都像他這麼干,那這個官職簡直是浪費了。表面是調侃,其實還是很滿意善耆的做法的。慈禧這麼安排本來想讓善耆用收下的關稅去修他的王府。他的王府在八國聯軍進京時毀壞了很多。但是善耆不肯。說明他本人還是很樸實正直的。這在晚清可不多見。和他最鮮明的對比就是貪得無厭的慶親王奕劻了。

以上這些政績都能說明善耆是個很有才幹,而且秉性較為正直的親王的。奈何江河日下,一個人的努力終究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但善耆確實為大清做了很貢獻。做到了自己為人臣的責任。

宣統二年時,革命黨人汪兆銘(汪精衛)帶人埋炸彈要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被囚。本來已是死定了。善耆負責此案的。和他聊了一陣,覺得他是個人才於是找載灃講請將其釋放了。善耆在政治上是比較開明的,主張君主立憲制,但載灃卻堅決不肯。他很失望。後來在清朝亡了以後,他大聲咒罵,抗議。回到家大病了一場。發誓再有生之年一定要匡扶大清。而且讓自己的子女不許再民國為官為商。早早的將這些孩子送到國外,比如英國,德國,比利時,最多的還是送到了日本去學習進步的技術並找機會反攻。善耆在清亡後不死心,組成了宗社黨,圖謀復國,參與宗社黨的多數是清朝的八旗貴胄如江寧將軍鐵良,恭親王溥偉,宗室良弼等等。。但隨著宗社黨陸續被革命黨人所暗殺。善耆也失敗了。由老朋友川島浪速將其與家眷送到旅順(當時遼東已淪陷了,歸日本人管轄)善耆在旅順重組宗社黨,又有升允等人加入。還勾結察哈爾部蒙古匪徒巴不扎部,想組成滿蒙獨立。可惜巴部扎部被張作霖打敗至死。善耆也失敗了。再也沒能起來。善耆的子女多達38個,但多數都不在身邊。他最後將小女金壁輝送給川島浪速做女兒,就是日後有名的女間諜川島芳子。川島芳子做了賣國賊為日本人效力。偷取情報。後來日本投降後被抓住了,將她槍斃了。

善耆的復國大夢終究是南柯一夢。善耆的行為也是螳臂當車。這一舉動將其前半生的好名聲都毀了。他死後被送回北京葬了。造化弄人,在他離開北京時曾寫下一首詩:

幽燕非故國,長嘯返遼東,

回馬看落日,長河落照紅」

他的一生和豪格一樣是一場悲劇的戲劇。


推薦閱讀:

原創投稿 | 花如潮,清冷處,欲醉千杯少
原創|詩歌《落花》外一首,花瓣飄落,落在窗檯,落於塵埃
【引用】對陰基墓地的解說(原創)
第十一章 虯九
【原創】心靈的品級(修定稿)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