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 中國佛教論壇網 - 5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白話直譯: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你不要以為我有『我已經為眾生說了很多佛法』的想法,你們不要這樣認為,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我仍然有妄念、有執著;有妄念、有執著就不是佛了,而是一位凡夫而已。所以如果有人講:『佛陀曾經說過:我為眾生書說了很多佛法。』那這個人就是在毀謗我,不了解我說法的真正意義。

須菩提!佛的妙理是無窮無盡的,佛的妙理是無相的,無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達,只能說:『不可說、不可說』而已,但為了消除眾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說,實際上我並沒有說什麼,本來也無法可說,所以『說法』兩個字,只是勉強取的名稱而已。」

當佛陀說完時,生命中充滿妙智慧的須菩提,向佛陀說:「世尊!將來有許多眾生,聽了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嗎?」

佛陀說:「須菩提!眾生皆具有佛性的,只是未開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說他們完全是眾生,但也不能說他們不是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眾生不過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一種現象,迷時是眾生,悟後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眾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白話直譯:

須菩提聽完話後,又向佛陀說:「世尊!您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應該是無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說:「是的!是的!須菩提!我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是一點點也沒得到,因為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虛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無法可得,所以只能假藉一個名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再進一步解釋說,須菩提!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名稱雖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每個人的佛性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沒有誰的高,誰的低,因為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第二十三品 凈心行善分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話直譯:

須菩提!未來眾生如果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要以無我(沒有自私心)、無人(沒有對待心)、無眾生(沒有分別心)、無壽者(沒有慾望心),如能照這樣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須菩提!我所說的善法,其實是讓人人的佛性漸漸地覺悟而已,一旦人人的佛性覺悟了,那還有什麼善法可言,所以這裡只不過假藉一個名稱,叫做善法而已。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話直譯:

須菩提!假若有人拿相當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須彌山堆滿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的寶貝去布施;

還不如有人助印這本金剛經,以這本金剛金與人結緣,甚至說經中的四句偈語(四句偈語前面已有解說),或是去修持並早晚讀誦,或是講給別人聽,那麼前者福德雖多,還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於用所有的算術、譬喻,也無法相比、計算的。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白話直譯: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眾生的想法。

須菩提!你們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因為我度眾生時,不執著『我度眾生』,也不執著『誰被我度』,所以我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想法;反之,如果我度眾生時,時時想著『我度了誰』、『誰被我度』,那麼我就有所執著,有了執著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須菩提!我在說法的時候,經常說:『我』,那只是假藉的名詞而已,實際上我已經沒有我相了,也不會執著我相;但凡夫之人即不同,他們都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所以才會貪得、執著,自己綁自己,永遠無法解脫。

須菩提!其實『凡夫』在佛陀看來也只是一個假藉的名詞罷了,並沒有所謂的凡夫,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目前迷昧,所以才稱凡夫,一旦覺悟,哪裡還有什麼凡夫呢?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白話直譯: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能以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應該可以的,應該可以的,應該可以用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解釋說:「須菩提!如果能用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那麼你如果看到轉輪聖王(管理四大部洲的國王,他也有三十二相。)你也會認為他是佛陀。」

須菩提聽了之後,立刻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現在了解您的意思了,是不應該以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當須菩提講完時,世尊再說出四句偈語:「如果有人想見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聽到佛陀的說法聲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應,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為,而不知佛須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遠也見不到自性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直譯:

「須菩提!我說一切有形有相皆是虛假,並不是說連因果也是虛假,你應該這樣想:『佛陀不是因為有圓滿肉體身,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講完了,再重複一遍說:『須菩提!你要有這樣的想法,佛陀不是因為有圓滿肉體身,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那豈不是變成沒插秧卻有稻子可收成,這是不可能的。

我再告訴你,須菩提!你假若這樣想『發無上菩提心之後,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空的,也沒有因果,也沒有輪迴,人死就像燈滅一樣,行善沒善報,作惡也沒惡報。』你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菩提心的人,他們是不會說連因果都沒有的理論,他們只是說一切不可執著而已。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白話直譯:

須菩提!假若有一位菩薩積滿恆河沙那麼多世界的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拿來布施,但是他執著於福德,那麼他所得的福德雖多,卻是有限之多;假如另外有人,他也修持菩薩道,同樣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不執著功德,更沒有『我』的執著,進而成就『忍而無忍,忍而忘忍』的自在境界。

那我可以告訴你,這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超過前面那位菩薩的福德,為什麼呢?因為『無則無極,有則有盡』,須菩提!更何況要做一位菩薩是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縛。」

須菩提於是反問說:「世尊!為什麼要做一位菩薩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縛?」    

佛陀解釋說:「須菩提!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因此做了許多利益眾生之事,但是他們做了之後,就不應貪想自己福德可得多少?執著自己功德可得多少?否則就會有計較得失之心,有了計較得失之心,就會產生煩惱妄想,這對修道人來說都是不好的,更何況是一位菩薩呢?」。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凈分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直譯:

「須菩提!所以如果有人說:「佛陀有什麼稀奇?他還不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個身體,需要兩腳走來、走去,有時候還需要坐下來休息,還需要躺下來睡覺。」有這樣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了解我所說「如來」兩字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我的肉體身只是方便度化眾生的工具而已,只因眾生迷昧於六道輪迴,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無形寶相,所以我才應化一個肉體身來度化眾生,但我的無形真身遍滿虛空,哪有去、哪有來;哪有坐、哪有卧,因此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所謂的去,這才可稱為「如來」,也就是我的另外一個名稱「如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白話直譯:

須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將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所照之處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打碎成為微塵(細小的沙子),依你看來這些細小的沙子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可是這很多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會隨著歲月產生變化的,比如說:微塵假若分化了就變成鄰虛(比微塵更小的粉末),假若結合了就變成小土塊、小石頭,如果變成鄰虛或變成小土塊,那麼就沒有微塵了,所以佛陀您也不會說有很多微塵了。」

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所說的很多微塵,它只不過是暫時的假相,假名稱它為很多微塵而已。

須菩提繼續說:「世尊!您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實也是一樣,是由許多的小千世界結合而成的,小千世界又由許多星球結合而成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籍的名稱而已。

為什麼呢?因為假若世界是本來就存在的、真實的、不變的、永恆的,那麼把它稱為世界還合理,可是世界其實只是一合相,其實也只是假名而已,因為凡事有結合就有分裂,沒有實在不變的,所以一合相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完繼續說:「須菩提!世界是許多東西的結合體,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是它是變化、沒有一定的、不實在的、它時而結合,時而分裂,佛陀也難以解說,可是世俗的一般人,卻很歡喜去談論它,而不知它只是短暫的現象而已,說來說去又有什麼用,這就是眾生貪戀眼前的事物,所以才會迷失本性的。

推薦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上)
看星節要八十一條 白話版
百喻經【白話譯文】16
賢愚經白話 寶天因緣品第十一
里乘 卷三【白話譯文】

TAG:中國 | 佛教 | 金剛經 | 白話 | 金剛 | 原文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