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文讀懂中東的亂局

前兩天分享了一篇《一文讀懂耶路撒冷》,挺受歡迎。該文源於知乎,由於原作者已被知乎重置,所以無法得知作者名。聯繫授權時,也無法與原作者對接。不過,後來原作者看到這篇推送文章後與我取得了聯繫,加了我個人微信。同時,他還向我授權了另外兩篇文章,都很不錯。今天這篇講的是中東亂局。先分享給大家。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大拿。他的大名是佘綱正,2011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學的可是希伯來語哦,好高冷的感覺。目前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近東與猶太研究系攻讀博士學位,並在舒斯特曼以色列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同時還是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中東和平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員。從他的履歷就能看出來,他的研究興趣顯然就集中在以色列和中東。他現在正在寫博士論文,內容是冷戰期間中國在阿以衝突中的作用與影響。

好啦。來看佘博士的這篇剖析中東亂局的文章。不是學術論文的風格哦。和那篇談耶路撒冷的文章風格類似,好讀得很啊。

作者:佘剛正(授權轉載)

鏈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396888/answer/43702896

來源:知乎

說到中東如今的亂象,一言以蔽之,就是奧斯曼帝國崩潰之後,一直無法在政治上找到一種新的動態平衡:一方面本來有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新勢力彼此爭鬥相繼瓦解,另一方面落後反動的舊傳統雖然屢遭衝擊卻能不斷地死灰復燃。英法美蘇中的外部干預,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內部攪局,再加上阿拉伯世界自身的撕逼不斷,讓這個歷史上本身就裂縫叢生的地區一次又一次地碎片化,直到今日徹底破裂——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毫無修補成功的可能。

(1) 首先,肯定跳不過去的是一戰以來英法的作用——這和民族主義在中東的興起是密不可分的。

二十世紀初,被列強虎視眈眈的奧斯曼帝國是可憐的。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帝國更大的問題在於內部政治專制且腐化。青年土耳其黨人試圖改變這一切,但是儘管推翻了在位的蘇丹,隨之而來的寡頭統治卻帶來了新的麻煩——開始對外奉行親德政策,對內推行進一步的「土耳其化」措施,嚴格壓制包括人口占帝國大多數的阿拉伯人在內其他各個民族要求發聲的機會。

一戰的爆發順理成章地讓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站在了統一戰線上。不過讓人咂舌的是,英聯邦軍隊針對土耳其的第一波直接攻擊竟然以慘敗收場,昔日的「西亞病夫」居然在加里波利的海灘上迴光返照了-_- 最悲劇的莫過於英聯邦軍隊中的澳新軍團,他們繞了半個地球才趕過來結果一登陸就被凱末爾(沒錯,就是那位後來強力推行全盤西化的土耳其國父)指揮的炮火壓制在了聊勝於無的臨時掩體中,幾天過後屍橫遍野慘不能睹。。。這下你就不能怪英國佬開始放大招了,須知他們橫行天下數百年除了靠陸軍和皇家海軍,最厲害的武器還是外交上的合縱連橫。英國人同時聯絡了法國人、俄國人、義大利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分頭接觸分頭許諾——雖然許諾的條件明顯是彼此衝突的,但並不妨礙英國人在這五場戲中使用基本一樣的台詞——只要你能幫我搞垮土耳其人,以後中東就是你我二人的天下。什麼,你還遲疑?我大英帝國靠信譽走天下,每次都是天下人負我,何時見過我負天下人?嗯?

後來的故事——包括被描繪得神乎其神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內——大家都知道了,總之就是土耳其人隨著漢斯們一起完蛋了,數個阿拉伯君主國建立了起來,而猶太復國主義者也在巴勒斯坦這塊地方開始站穩了腳跟。這時的英國,儼然是以阿拉伯民族主義和猶太民族主義的保護者自居的——嗯時代不同了,我們再也不是三百年前跑去美洲擴張自身版圖的舊帝國了,英國現在是為受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進步勢力了。

可是好景不長,在英國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一個致命的問題出現了:如果這些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解放運動彼此矛盾互相衝突,那該如何是好?——

如果阿拉伯的民族主義者不希望看到巴勒斯坦地區出現一個猶太國,英國你該怎麼辦?

如果受你保護的各個新生阿拉伯國家之間有矛盾,英國你該怎麼辦?

而如果一群泛阿拉伯主義者反對各地獨立建國,認為所有阿拉伯人應該同屬於一個祖國,英國你又該怎麼辦?

。。。。。。

是的,所有這些如果,在一戰之後都成為了現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一戰往後的英國對中東政策,一直在搖擺(倫敦:連貫性是什麼東西?可以吃嗎?):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先是發表對猶太人有利的《貝爾福宣言》,二十年後又發表壓制猶太人的《白皮書》;先是支持伊拉克獨立自強,後來又拼死拼活強行把科威特從與伊拉克合併的軌道中生拉硬拽了出來;先是願意與納賽爾為首的泛阿拉伯主義者保持合作,隨後在蘇伊士運河戰爭中和埃及大打出手。。。「為弱小民族出聲」的自我陶醉不過就是一個幻影,英國人自己也越來越意識到,他們在不停地拆東牆補西牆。英國與中東各方共存共榮的可能已成泡影,現在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隨機應變來勉強維護自身的眼前利益了。

法國人的局面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阿爾及利亞這個法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就不提了。在大敘利亞地區,法國人也遇到了層出不窮的麻煩,於是乾脆把這個地方分成了六個「國家」分頭管制。除了後來併入土耳其的哈塔伊和獨立建國的黎巴嫩對法國人的印象還沒有那麼糟糕以外,剩下的四個「國家」——大馬士革國、阿勒頗國、阿拉維國和德魯茲國彼此之間的爭鬥就沒有停止過。而且大家也已經忘記了奧斯曼土耳其的壓迫,只是覺得,奧斯曼時期至少大家還能表面上互相尊敬,現在的所有問題似乎都是法國人來了之後才有的。後來剩下的這四國勉強合併成了敘利亞共和國,終於在1947年擺脫了法國人的統治。

(法國人在敘利亞的委任統治圖,其中Sanjak of Alexandretta就是後來併入土耳其的Hatay。。。從這幅圖中你就可以看見今天敘利亞內戰屢拖不決的端倪了

除此以外,各個地區後來打起的旗號還有庫爾徳民族主義,亞述民族主義,腓尼基民族主義,法老民族主義(對你沒看錯。。。這是埃及的一種民族主義——認為埃及人都是法老的傳人,和阿拉伯人不應該有半毛錢關係)。。。簡而言之,從一戰結束之日開始,英法都逐漸意識到,在中東這個地區,民族主義的「革命浪潮」因自己的支持而興起,但是隨後演化出來的各式變種,已經越來越不是自己的雙手所能控制的了。

(2)要講下冷戰時期美蘇(中)的爭奪——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對中東的影響

待到二戰結束,英法都因為戰爭內傷流血不止而開始了全球範圍的大撤退。我們一般都想當然地以為美蘇兩個新興大國都忙不迭地希望兩個老傢伙趕快走人好趕快填補他們留下的空白,但是事實是美蘇兩家都被英法跑路的速度驚呆了而都沒有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美國人本希望這兩位北約的小夥伴在幾個關鍵地域能撐得的久一點,結果英國人轉進速度實在太驚人直接把巴勒斯坦問題拋給聯合國,導致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一看局勢要變立馬開掄,一仗下來雙方結怨更深,埋下了後來幾十年戰爭衝突不斷的惡果(下面會詳細講)。

本來跑就跑吧,可是跑到一半,英法兩個老傢伙覺得自己緩過勁來了就開始各種反攻倒算,這下美蘇都不樂意了,說好的本來讓我們當接盤俠的呢,你們殺回來是幾個意思?所以在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時候,美蘇兩邊施壓成功地把英法攆了出去,然後開始了互相博弈。

一開始雙方都認為自己是為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而戰(這種熱血漫的違和感是怎麼出來的。。。),各自認為自己所代表的意識形態(蘇聯=共產主義+光環加成:Empire of Justice vs.美國=自由主義+光環加成:Empire of Liberty)是未來人類社會最光明的道路。在具體操作上,雙方都表示支持民族解放,所以像猶太復國主義者和以納賽爾為首的泛阿拉伯主義者都可能在某個時間段獲得雙方的共同支持。但是後來事態升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中東各方都必須要進行二選一的操作。蘇聯罵美國是帝國主義的變體,所有美國支持的都是殖民封建的殘渣;美國罵蘇聯是專制主義的升級,只要蘇聯支持的都是殘暴不仁的餘孽。中國從50年代中後期開始也跳進來坑裡來,開始罵美國後來罵蘇聯,只要你打著毛派的旗幟就是我的好兄弟,金錢武器教官管夠。

但是到了60年代中期往後,意識形態的區分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光靠喊口號來找朋友多麻煩啊,現在只要能符合國家利益最大化並且幫助我整死對面那個超級大國就行了。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君主國堅定反蘇又產油,當然可以做美國的盟友,你要說沙特有一丁點自由主義的傾向我就呵呵了;敘利亞離蘇聯近可做跳板而又堅決反美,所以即使復興黨在各地屠殺共產黨人,莫斯科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支持大馬士革;

中國在70年代初開始的轉變也大同小異,只要能賺小錢錢,誰管你家殺得兄弟反目婆媳不和——我一直在想兩伊戰爭中雙方士兵會不會經常懷疑為什麼從對面繳獲的海陸空軍各種(低配)裝備的出廠編號都和自己用的TM這麼雷同——他們當然不知道在遙遠的內蒙古草原上,本來因為「軍隊要忍耐」而窮得揭不開鍋只能靠臨時生產電冰箱維持運轉的中國北方坦克製造廠,現在經常要發愁如何在一天之內接待伊朗和伊拉克兩撥採購人員還必須得讓他們見不到對方——最常用的解決方案是上午A組看草原騎馬吃全羊,B組談判賣坦克,下午AB兩組對調。。。

美蘇兩個老流氓當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不管你的主張是什麼,只要你在中東堅定反美/反蘇,收益肯定不會太小;當然如果你搖擺或者兩頭不親,極有可能發現同時湧來大量美金盧布,或者同時飛來大批手雷飛彈。冷戰綿延幾十年,極大地惡化了地區局勢,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沒能在這裡紮下跟來,反而還加速了後來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抬頭,各種本來要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中的殘渣餘孽才是真正地死灰復燃了。

(3) 阿以衝突、「阿拉伯冷戰」與教派之爭

中東內部的衝突對今天的影響本來是分三個部分談的,現在覺得可能合在一起能講得更方便一些,因為三者實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撕逼直到海枯石爛。。。阿以衝突的起因最直白了說就是,猶太人說這地方以前是我的而且我現在也沒地方可以去了所以我要回來啦,阿拉伯人說你都幾千年不回來了而且當年趕你們走的也不是我們你說要回來就回來啊那我們怎麼辦你趕快愛滾哪滾哪去——於是就是掄起來了。。。

而在所有不滿意以色列建國的阿拉伯人中,最不爽的當然是納賽爾主義的支持者和伊拉克/敘利亞兩國的復興黨人,因為說白了納賽爾主義和復興黨的價值核心都是泛阿拉伯主義,從伊拉克到摩洛哥都應該是屬於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你一個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插在我命門這兒是幾個意思啊?而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尤其是以維繫各自王權為第一要務的阿拉伯君主國們,比如約旦、沙特、卡達等,反而覺得以色列乃疥蘚之疾並不是那麼討厭,相比之下納賽爾他們才是心腹之患。

這就是所謂的「阿拉伯冷戰」的發端——一個說革命棒啊所有阿拉伯人團結起來打碎枷鎖!一個說傳統好啊大家還是老老實實採油種田過日子要緊!——雙方表面上都喊著打倒以色列,但其實互掄起來那才叫一個全心全意。埃及和沙特一方支持所謂「革命黨」,一方支持「保皇黨」,兩邊在北葉門多次大打出手,打到後來連毒氣彈都放了(這一點史學家們還在吵了當然。。。)。我們今天看到葉門的局勢亂成這樣,總統被打跑了去找沙特求援,簡直就是當年王室跑去沙特求援的翻版。

「阿拉伯冷戰」雖然套用了「冷戰」的名字,但實際上熱斗不斷,而且基本上都是比較原始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活兒,對於現代戰爭所需要的真正戰力的提升一點幫助都沒有。當以色列因為納賽爾的戰爭恐嚇感覺自己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於是決定孤注一擲在1967年先發制人襲擊埃及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對面的埃及還把一大批主力放在了遙遠的葉門而不是臨近以色列的西奈半島,而且就算駐守西奈的埃軍也還以為自己面對的是葉門那群也坦克都不會用的保皇黨「叛軍」。。。以色列一直以來誠惶誠恐整軍備戰都是以為自己要面對的是像蘇軍一樣恐怖的武裝,沒想到現在面對的是這樣的豬對手,六日戰爭中阿拉伯聯軍被吊打出翔也就不難理解了。

等到了70年代末,本身比較世俗的各種泛阿拉伯主義,因為被以色列終日吊打而已經名聲掃地。辛辛苦苦熬了幾十年,許多阿拉伯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國家依然是對內壓迫對外征戰,而且一如既往地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除了少數權貴新貴,絕大多數人民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觀,曾經一腔熱血支持的美好願景不過是一場幻夢。

於是,宗教因素自然而然地開始了復興,重新開始在中東各國的政治生活中奪取話語權。歷史上本來就一直流血的教派問題這時又愈發凸顯了,而且這次連不是阿拉伯國家的伊朗也攪合進了包括阿以衝突在內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隨著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巴列維王朝一朝傾覆,霍梅尼王者歸來,什葉派為主的伊朗開始輸出革命,整個遜尼派世界(尤其是幾個遜尼派佔據上層但是什葉派人口占多數的海灣國家和伊拉克)瞬間暴走。為了打壓伊朗,各國出錢出力,兩伊戰爭殺得血流成河,伊朗卻依然不倒。在療傷了十多年之後,趁著美國打垮薩達姆的機會重新擴張自己的影響力。遜尼派世界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所以在今日的敘利亞和葉門,我們都能看見對什葉派政權的各種強力反制。

在最近半個世紀,所有中東國家都面臨著巨大的麻煩,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除了以上說的那些「大國」博弈,各個國家和組織之間因為這麼多年的動亂已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網路,就比如在小國黎巴嫩,以色列支持馬龍派基督徒;哈馬斯、伊朗和當地的什葉派支持真主黨;海灣各國、曾經在敘利亞隻手遮天的阿薩德家族和巴解又支持過各式各樣的遜尼派組織。。。如果沒有外力強勢介入,中東許多國家的內亂/再次內亂都只能說是遲早的事。

所以,想用一個因素就概括中東現今亂象的成因是不現實,也是不負責任的。內部的國家、民族和教派紛爭本已不堪,英法美蘇中等大國的外部干預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輻射。今天的中東,在上述五個因素的基礎上,正在不斷演化出讓人更加瞠目結舌的新變種——沒錯我說的就是ISIS。

最後的最後,我只能說:

中東本來就是一顆裂紋叢生的玻璃球,

在最近的一個世紀,我們大家一人一份力,把它徹底給玩碎了,

而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被那滿地的玻璃碎渣割傷腳底。

坐觀君:看到這裡,大家理清楚中東亂局了嗎?估計有的同學腦袋裡那團亂麻更亂了。這不怪你,因為中東這個大泥潭的確太複雜了。那麼多大國都搞不定,咱們升斗小民就甭提了。當然,多看幾遍這篇文章,特別是記住最後那幾句話,以後再關注中東局勢,相信你就會慢慢找到感覺。好了,下課。同學們慢走。


推薦閱讀:

以色列將很快對伊朗宣戰?
中東騙局的防範寶典
以色列跟伊朗存在著什麼過節?
來自中東土豪買家的一場考驗,通過率只有40%?
「餓了沒有」……

TAG: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