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殺堪稱千古奇冤,死後身上只剩骨頭,連僅剩的頭都被人偷走
中華千年歷史,從來不缺乏名臣大將,始終都是人才輩出。甚至可以說,只要當年人傑全部能夠得償所願,大展宏圖,中華民族定當不是今天的模樣。我們一定會更加強大,也一定會更加進步。但是也正是因為種種際遇,成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那些無法得償所願的仁人志士,或者掛冠而去,給後人留下了風骨,或者悲憤愁苦,給後人留下了悲天憫人的感慨!又或者他們被冤殺,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哀嘆和遺憾!
袁崇煥就是這些沒能發揮出自己人生價值的人傑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曠代名將,可以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大英雄悲涼的結局。對於袁崇煥,大家可能並不了解。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又喝多,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已經怨聲載道,對於這樣一個忠於明朝昏君的臣子,後人實在沒有過多的關注。而且清朝也實在太讓人失望,連帶著被它取而代之的明朝也被人所詬病。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於在漢唐的歷史之中去追尋中華的巔峰榮耀!
人性本來如此,對於值得誇耀的東西就恨不得把它全部挖掘出來,而那些讓人抑鬱的過往則少人問津。袁崇煥不如漢唐的名臣出名也就是這個原因了吧。
袁崇煥是個廣東人,他本人還是一個書生。稍微對中國歷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書生一般是很難精通兵事的,而且大多數書生都是些根本不懂帶兵打仗反而會拖後腿甚至是壞事的主兒。但是其實書生領兵固然壞事的情況居多,但是一旦出了彩,他們也絕對是世上最傑出的將領!很幸運,大明王朝三百年的歷史,這樣的人傑不止一位。
曾經的王守仁就是一個儒將,他本人的學說成為當時的顯學,而他自己親自指揮的幾次戰爭更是讓人擊節讚歎!然而,很不幸,袁崇煥這樣的儒家卻沒有能夠人盡其才,他的結局遠比王守仁悲涼一萬倍。
袁崇煥其實並不是一個很激進的熱血青年,甚至於他所做的第一任本職官都和兵事無關。只是後來累任升遷才開始接觸戰爭相關的事宜。眾所周知,明朝後期,全國各地都是烽煙四起。其中後金更是讓朝野上下憂心如焚。袁崇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臨危受命開始主持軍事的。
公元1622年開始,袁崇煥開始擔任兵部的職司到1626年,一代梟雄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守軍炸死。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袁崇煥就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功績實在是罕見的。明朝也因此大大的封賞了袁崇煥,讓他成為了封疆大吏。
但是明末朝廷實在太過昏庸,所以很快袁崇煥就因為沒有辦法向宦官集團低頭而被棄用。就在袁崇煥以為自己的一腔熱血報國無門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轉機。年輕的皇帝崇禎登記以後,看到國家山河破碎,到處哀鴻遍野,痛心疾首決定好好地收拾祖宗留下的山河。很快袁崇煥這樣的能臣重新被任用。當然這一次,他的職責依舊是對抗後金。袁崇煥再一次到了遼東,他將在這裡再一次為國家嘔心瀝血。
崇禎是個一腔熱血的年輕人,他有著讓江山變好的強烈願望。但是他這樣的皇帝畢竟還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為了讓袁崇煥能夠安心為國家效命,他給了袁崇煥一個很高的職位——兵部尚書!而且還總覽著京城以北的軍事。
然而恰恰是這個官職給袁崇煥帶來了生命危險。因為袁崇煥一人身系天子安危,所以他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差錯。但是我們知道,但凡是人就一定會出錯。何況袁崇煥的對手也不是什麼愚蠢笨拙的人,相反的,他們還是一群精明狡猾之徒。所以,袁崇煥一不小心就踩進了皇太極的陷阱之中。
當時明朝的軍隊都有著固定的防區,袁崇煥鎮守的大營也不例外。在漫長的歲月之中,正是他所負責的營區如同一道長城一般阻攔住了後金南下入關的道路。後金對於袁崇煥的仇恨早都已經到達了極點,但是因為袁崇煥本人的能力實在是太過傑出,後金一時之間根本就沒有辦法突破這道防線。眼看著大明朝有了死灰復燃的趨勢,後金的一干人等坐不住了。他們明白必須要做些什麼事情來挽救了!
幸好皇位之上坐著的君王還是一個年輕人,他還沒有老道的政治經驗。況且這個年輕人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多疑!這個缺點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能稱之為缺點,因為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多疑意味著他會更加的謹慎,處事也會更加的滴水不漏。然而對於君王,他的多疑很可能就會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錯誤。這一次,後金就是盯准了崇禎多疑的性格下手了!
當時皇太極明白根本沒有辦法直面打贏袁崇煥,於是決定悄悄地繞過袁崇煥的防區,直撲北京城!然而他們的計劃雖然看似很周密卻還是被袁崇煥識破,在他們沒有到達城下的時候便被袁崇煥重新逼回了遼東。誰都沒有料到,皇太極真正的手段並不是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他所仰仗的分明是一條百試不爽的反間計!
根據史書的記載,崇禎皇帝聽信了後金派去的間諜的讒言,誤以為袁崇煥是個圖謀不軌的賊人。當時崇禎皇帝派去的宦官自以為他們聽到了袁崇煥和後金勾結的秘密(也有可能是這些宦官已經被後金買通),於是他們忙不迭的告訴了大明天子。誰也沒有料到一向明斷睿智的崇禎皇帝竟然沒有識破這麼簡單而且漏洞百出的反間計!
他對宦官的話深信不疑,很快就把袁崇煥逮捕了,袁崇煥從護國柱石眨眼之間就變成了賣國求榮的內奸!這一下牆倒眾人推,原本對於如日中天的袁崇煥非常嫉妒的小人們紛紛落井下石,八個月之後被蒙在鼓裡的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袁崇煥!大明王朝從此失去了半邊天!後代的很多學者都認為,這一次大明朝的冤案完全不遜色於當年岳飛在風波亭所蒙受的不白之冤。
據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以後,百姓們非但沒有痛心疾首,反而是百分百的認定了袁崇煥是個亂臣賊子!紛紛奔走相告,甚至還要吃袁崇煥的血肉,最後袁崇煥的屍體只剩下一副骨頭,甚至連頭顱都被人偷走。那麼難道袁崇煥的死真的就這麼簡單嗎?其中是不是有些其他的原因呢?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了皇帝本人的身上。眾所周知,崇禎皇帝是一個雄心萬丈的年輕君主,他和他的幾個先祖都不一樣,他有著一顆拳拳之心,立志要恢復祖宗的江山。但是他還太過年輕,雖然有著熱血,能夠捨得重用大臣,卻還是有一些非常明顯的缺點。多疑的毛病我們已經說過了,除了多疑他還有一個剛愎自用的缺點。
崇禎作為天子,即位之初正直政治昏聵的時代,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宦官集團被肅清,原本很多禍國殃民的大奸賊一時之間都無處遁形。百姓們對於朱家重新樹立起了信心。這樣的功績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也的確是值得自豪的,因此崇禎有些飄飄然了。他開始過度的自信,太過相信自己的判斷,以至於完全聽不進去其他人的勸告。
但是晚明的政治格局已經是非常的困頓,根本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治理好的。崇禎又太過急功近利,對於他親自挑選的臣子,總是寄託了太多的希望,一旦這些大臣稍稍有一些讓他失望,崇禎就會暴怒然後失望。輕則處罰,重則處死。這也就造成了崇禎手下的朝廷重臣經常輪換的現象。經過專家統計,崇禎皇帝在皇位上整整坐了十七年,手下喪命的封疆大吏就死了十幾個,甚至連內閣這樣的重中之重的部分也頻繁的換人。
所以袁崇煥一開始的確是受到了崇禎的重用,而且得到了崇禎的信任。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袁崇煥意識到了邊境上的很多問題,他的建議一條條擺到崇禎皇帝案前的時候,皇帝的心中不滿越來越多。因為袁崇煥還沒有收拾掉後金就已經提出了很多與現行制度相反的建議,誰知道他以後還會做出什麼建議來呢?將軍的責任就是大好仗便是了,袁崇煥是不是有一些太過關心其他的政策了?
這樣的疑問不斷地在崇禎心中積攢,而且兩人還就開往邊關貿易的事情發生了分歧。這更加讓崇禎不滿。
就在這兩位已經產生嫌隙的緊要關頭,又傳出了袁崇煥和後金首領私下通信的事情。這樣崇禎更是又驚又怒,他感覺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挑戰,而且也認為袁崇煥這是在辜負自己的信任!於是在一條簡單的反間計出現的時候,順勢就將袁崇煥投入了監牢之中。後來又因為謠言四起而將袁崇煥殺死。
推薦閱讀:
※千古七言家訓
※劉邦手下有個人竟然因為溜須拍馬成了名垂千古的聖人
※垂範百世 千古第一賢后:長孫皇后(圖)
※千古奇冤袁崇煥
※千古子平 第六章空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