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說唐詩】有酒精、有月亮、有朋友,就是神仙

在《唐詩三百首》里,李白的詩排在張九齡的後面,第二個出場。

楚子已經迫不及待要講李白了。

「楚子說《唐詩三百首》」,趁著元旦假期開了一個頭,講完了張九齡的《感遇》兩首。

《感遇》共有十二首,《唐詩三百首》的另一個版本選錄了四首,粉粉們有興趣,可以去找來一讀,都是意味雋永的傳世名作啊。

今天開講後面的一首的作品。那就是我最喜愛的、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的詩,大家都喜歡,但是很多專家不敢講。因為大家都能體會到李白詩的美,連幾歲的小童都能感覺到,但是很少有人能講出美在哪裡、為什麼美、怎麼做到的。於是,有專家稱李白的詩是「無意於工而無一不工」。詩人們雖然個個崇拜李白,卻很少學他的,因為不知道怎麼學,所以大多去學老杜、學西昆(李商隱)了。

即便李白是一個真的天人、真的仙人,我們今天也要找到他的登天之術、成仙之道。

【今日讀詩】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大概意思】

李白這首詩,把很多娃娃嚇住,是因為這個標題。

其實這個標題最簡單了,是一個故事。應該這麼讀: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意思是:我下了終南山,去拜訪斛斯山人,住在他的家裡,並且得到了好酒的招待。

斛(hú)斯,是複姓。斛斯山人,應當是李白的一個朋友。

卻顧:回頭望。

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攜:下山時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

及:到。

荊扉:柴門,以荊棘編製。

揮:舉杯。

河星稀:銀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已深了。

陶然:歡樂的樣子。

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不謀虛名蠅利。機:機巧之心。

把字面意思做了一些說明,這首詩沒有什麼難懂之處了: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楚子說詩】

有一篇經典的鑒賞文章是這麼評價的:(這首詩)全用賦體寫成,流露了詩人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的感情。全詩情景交融,色彩鮮明,神情飛揚,語言淳厚質樸,風格真率自然。

這個評價等於什麼都沒說。我最討厭的就是「全用賦體寫成」這樣的說法。

中國的詩學,自從有人說了「賦比興」三大手法之後,都不用動腦筋了,見到一個比喻、興起,就興奮,似乎這就是詩。張九齡的《感遇》因為有了比興,大家不管明不明白,就開始喊好。

在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里,專家們找不到比興,於是便簡單地稱之為「賦體」,又不敢說不好。什麼叫「語言淳厚質樸,風格真率自然」?就是沒有發現什麼技巧唄。

還有人這樣評論:「詩人一路迤邐寫來,平平淡淡,隨隨便便,渾不著力,全詩並無驚人的字句,也沒有李白其他詩篇慣用的誇張想像之辭。」

因為你只用「賦比興」這三把尺子量,當然就見不到李白的技巧了,也見不到很多古典詩詞的技巧了,因為「賦比興」絕不是詩詞技巧的全部。

李白這首詩,最難得的是快樂。

這首詩裡面,有酒有月亮有朋友。中國幾千年的詩詞留存,有酒有月亮的太多太多,但是幾乎都是借酒澆愁,望月興嘆。弄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寫詩,只要碰到酒,也學著「閑愁」啊、「茫然」啊等等的,簡直不懂得人類還有什麼別的情緒了。

這一首和其他人的作品不同,和李白的其他作品也不同,不厭其煩地表達作者的快樂,而且不是假惺惺的,不是「落第舉子笑是哭」這樣的。「歡言」、「我醉君樂」、「陶然」……一首70個字的詩,如此反覆表達快樂,在中國詩歌史上都少見。

李白的快樂是有理由的,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他第二次進入長安,被唐玄宗所看重的時期;李白的快樂是有境界的,他不是滿足於仕途的成功,而相反,是暫離官場,暫時忘記人世間的種種心機的快樂。李白表達自己的快樂也是有技巧的,絕不是簡單的「賦體」,絕不是「並無驚人字句」。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這首詩的寫作技巧。

這首詩共七句,我們先把這首詩拆分一下,單句留下,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屏蔽第二句)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屏蔽第四句)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屏蔽第六句)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完全讀得通!與李白原作表達的意思,也沒有什麼出入。這說明什麼?說明這首詩,單句的確是完全的賦體,是用敘述性語言在講故事;而雙句,卻肯定不是賦體的敘述了,而是描繪,是詩家語,是「詩體」。

先就單句分析: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看起來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敘述,但是,請注意:

什麼是碧山?把「暮從碧山下」和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比一比,為什麼李白的詩,就有一種仙氣呢?黃昏看山,當然色彩混成,可以稱為「碧山」,但是你不覺得「南山」就鄉野氣,「碧山」就神仙味嗎?你再換個字,荒山、深山、大山……。「碧」是一種特別純凈的顏色,用來形容山,無疑使山有了一種非比尋常的透明感、裝飾感,有點失真,這不是神仙山是什麼?一個字,就讓詩有了仙氣。

再說「山月隨人歸」,句法何其簡單,意境何其優美。為什麼?月亮是不會隨人歸的,所以這句詩,表達的是一種視錯覺,這種視錯覺有其真實性,我們都有過相同的體驗;也有其表達詩意的必要性,一種稱心滿意、一種如願以償,月亮都能跟著我走。生活多麼美啊。

這就是鑒賞書上所說的「賦體」,每個字都顯露著作者寫詩的技巧。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還是敘述,告訴我們他和朋友一起去了朋友家。但是「攜」而不是帶、領、隨、去,有了親密無間的感覺。「田家」而不是宅院、別墅、花園、豪門,有了到此忘機的田園意境。「童稚」開門,而不是僕役、農夫、主人、主婦,有了其樂融融、不分尊卑的生活情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一起說話,一起喝酒。有美酒,有月亮,有朋友。這就是神仙日子。很多專家都在討論,假如撇開押韻的要求,「揮」字能不能用「飲」來代替?我認為萬萬不可,飲,只是喝水喝酒的動作,而「揮」,卻了無往肚子里灌湯的俗氣,增添了一種神采飛揚的感覺。這個字,換不得。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歡樂的結尾,點名主題,不是喝酒才快樂,不是朋友聚會才快樂,而是有這麼神仙般的所在,神仙般的朋友聚會,可以「忘機」,忘記塵世的種種俗務。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說完了「賦體」的幾句,不要忘記還有「詩體」的幾句。是李白啰嗦嗎?多餘還是增色?那幾句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價值?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下山就下山了,還回頭看看幹什麼?看到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寫?我希望讀者至此,可以體會到一種寫作手法,在正常的敘述中出現一個頓挫,回頭補敘一下,看似無意,其實這對於補充說明、渲染氣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詩中這一句,既是描繪黃昏的山景,又讓在京城做閑官的李白如同仙山裡走出來的仙子一般。「碧山」、「蒼蒼」、「翠微」說的是同一座山,是同一個遠景,卻讓你覺得越來越神秘、越來越有距離感、越來越看不清楚。「橫」字十分了得,告訴你仙山在此,俗人免入。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剛才是回頭看,現在是向前看;剛才是無法看清的遠景,現在是伸手可及的近景;剛才是仙山,現在是荒徑;剛才只有一個輪廓,而現在有了色彩、質感、觸碰感。快樂越來越近了!這個手法,是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不是一句「賦比興」可以概括的。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剛才兩句「詩體」,由遠及近。現在,這10個字的前面7個字裡面,人物出現了,人物的動作也出現了,人物的心情也出現了。但是一轉眼,詩人又隨著歌聲把鏡頭推遠,推到宇宙的邊緣,去看天上的銀河。當然他是為了告訴你他們喝酒喝得很晚,天快亮了。但是難道這種鏡頭的推移不是一種詩才特有的技巧嗎?由人世間的快樂聚會,瞬間切換到浩瀚宇宙之中,讓你不得不反思什麼是永恆,什麼是短暫;什麼值得留住,什麼不屑一提。

賦體和詩體的語言,互相交織在一起,結合成文學史上的一篇巨作。

人們常常把李白這首詩和陶淵明的相提並論,但是像我上面分析的這種蒙太奇切換、視錯覺等等,不是陶淵明的特色。陶淵明是玩構圖的,陶淵明句「帶月荷鋤歸」語境近似但沒有視錯覺;陶淵明的「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和李白的「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李白句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這些手法杜甫有,但是杜甫玩得很累,沒有李白這麼舉重若輕,似有似無。

所以,我更愛李白。

【楚子說詩】

你敢說你讀過《唐詩三百首》嗎?

可能你只是讀了裡面的詩,

甚至只是陪著你的寶寶認了詩里的字。

從現在開始,跟著楚子,

我們一首一首讀,堅持再堅持,

解開《唐詩三百首》里蘊藏的中華文化密碼,

讓你我一起,成為中國最高雅的一族。


你要是覺得楚子如此解讀《唐詩三百首》有點意思,明白其中的三分痴,希望繼續閱讀,那麼請使用打賞、點贊、評論、留言、轉發等一切手段鼓勵我,只要楚子感受到了粉絲們的「相悅」,那麼會豁出一切堅持說下去的。

在古詩學堂,聽楚子說詩。


推薦閱讀:

連喝八罐啤酒會是什麼感覺?
含酒精的化妝品對皮膚有傷害嗎?
不同類型的酒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么?
喝酒前偷偷吃幾口這些, 喝多不易醉, 促進酒精加快稀釋排出
過敏可以有多嚴重?

TAG:朋友 | 神仙 | 唐詩 | 酒精 | 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