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有人想把事情搞大,但後果反而要自己承擔
香港《大公報》6日報道稱,特區政府統計處5日公布最新零售業銷售額數字,三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47億港元,按年跌9.8%;扣除價格變動後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按年跌8.8%。今年首季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12.5%,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下滑11.3%。 據《環球時報》駐香港記者透露,在商鋪林立的銅鑼灣,不少品牌店鋪正在進行季中折扣促銷,有當季商品以高達六折招徠。零售寒風愈吹愈烈,購物旺區小鋪銷情亦受重創。銅鑼灣東角中心有韓貨小店透露,市民消費意欲低,200元一件的韓版衣物都講價,整體銷情下滑50%以上。金伯利商場有服飾店稱,顧客已由遊客變為本地市民,但消費力度相對較低,生意大不如前。
奢侈品銷量下降
數據顯示,香港3月份的奢侈品銷售例如首飾、手錶以及貴重禮品的銷售量下降了20.3%, 服裝銷售則下降11%。此外,港媒評論稱,珠寶鐘錶行業經營環境持續困難,不排除加大收縮分店數目及裁減人手的力度,勢必推高本港失業率,到頭來又會影響本地消費意欲,繼而衝擊實體經濟,呈現惡性循環局面。餐飲業下行壓力飲食業經營環境日趨艱難,租金等經營成本增加,以致利潤微薄,又要面對訪港旅客減少與本地消費減弱的雙重打擊。據業內人士估計,上月約有百間食肆支撐不住而結業,如果本地消費繼續疲弱,未來數個月恐怕會有更多餐館倒閉,飲食業失業大軍增加,進而會推高整體失業率。 有意思的是,香港同時公布今年首季食肆總收益數字,微升2%,其中中式餐館收益更反跌0.5%,而快餐店收益則上升6.7%,遠比整體收益更高,香港方面認為,這其實折射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市民為了節省日常開支,增加在快餐店用餐的次數。股市樓市資本市場不夠明朗
今年以來香港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下跌,形成負財富效應,加上世界經濟前景未明,本港經濟增長步伐可能比預期更為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香港媒體《大公報》報道稱「市民對經濟前景看不透,只好盡量減少不必要消費開支,積穀防饑。預期未來一兩季本地消費進一步減弱,內部需求不斷走下坡,本港經濟最壞情況還在後頭。」 凡以上種種,揭示了香港各個行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對悲觀的預期。抽絲剝繭。香港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香港《東方日報》報道稱,說到底,香港經濟結構單調,才是造成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香港經濟主要依賴內部需求,而內部需求主要又依靠內地旅客支撐,隨著旅遊業進入寒冬,零售業以至整個消費市道走下坡也就不足為奇。 BBC上有一篇關於香港的評論文章,這樣寫道「五一黃金周假期剛好結束,每年到這個時候,香港新聞焦點通常是香港旅遊業墮落指數的綜合報導:有多少團客被宰?有多少『黑店』曝光?有多少反水貨客的行動打擊內地客來港?整個旅遊業,焦點永遠集中在旅客數字,至於優質旅遊體驗這個觀念,在業界中幾乎沒有認真思考過,大家也很安於香港繼續擔任散貨場的角色。這樣下去,真正令香港旅遊業步入寒冬的,不只是來港旅客人數下降,還有業界的不思進取。」
除了經濟結構本身與服務態度的問題,提及香港問題,確實也少不了關乎政治的思考。一位不願具名的香港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很重視經濟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內地的經濟發展潛力與速度有目共睹,香港與內地的往來肯定是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但香港近些年來似乎沒有處理好與內地的政治和社會關係,「香港有一股力量,喜歡做文章,把事情鬧大,但後果反而要自己來承擔。」 那麼香港經濟的現狀要如何來改善?可能還是要香港政府來採取措施、做一些改變,但香港的問題是,香港長期以來政府發揮的作用都相對較小,政府的效能不高,民間總有離間的那一派,如此往複就很有可能造成對香港社會發展的惡性循環。或許,香港社會也是時候做出反省了。「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立夏過後,天氣漸熱,然而對於旅遊及零售業來說,依然寒氣逼人。——這是香港媒體刊出的一句話,希望這個冬天不要太長。
推薦閱讀:
※覺得《港囧》里的包貝爾演技怎麼樣? ?
※港囧和夏洛克煩惱哪個更值得看?
※港囧上映,包貝爾行不行捏!?
※包貝爾是不是有什麼強大的後台?
※港囧成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