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前提。首先,在立法層面體現為良法之治,這是現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法律必須尊重和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也要滿足正義需求,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效率需求,也要滿足公平需求,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秩序需求,也要滿足人們的自由需求。其次,在政體的組織機構層面體現為有效的權力制約模式,要有與法治要求相適應的政體組織機構,對公共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再次,社會治理要遵循理性規則之治,要把各種社會衝突和糾紛的解決納入秩序化和程序化的軌道上。現代社會的多元利益衝突、互動與整合,孕育了自生自發的理性秩序規則。最後,公民的人權和各種法定權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以人民利益為重,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科學合理的糾紛解決機制和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保證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實現。
全民守法是中國特色法治文化建設的歸宿。首先,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理念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確立法治意識和理念,最重要的是要確立公民規則意識,即在對法律信仰、認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自覺地遵守和服從法律規則,包括權利正當行使的意識、權利的節制意識、自覺守法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等。其次,要讓法治思維成為社會治理的主要思維模式。法治思維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是一種國家治理的理念、視角和思路,它不僅是社會治理中的價值追求,還是一種治國方法、手段的選擇。具體而言,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把法治思維模式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思維模式,就是要注重法律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完善各種具體法律制度,確立公民和各級政府機關的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引導公民對待各種涉及自身利益的糾紛尋求理性的解決手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路徑 文化的形成是一個自外而內逐步內化的過程,不僅需要時間沉澱,更需要實踐。在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始終強調道路選擇的「中國特色」,不盲目、機械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因為從文化發展的規律來看,世界各國文化及法律文化既有共性,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密切相關的,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而逐步形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必須以本國的實踐為基礎,在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的同時,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和法律實踐活動所提出的問題,重視本土法律文化資源的利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法治文化建設的思想主導。面對當前法學研究中存在的西方法治文化話語,我們應當結合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具體國情,予以冷靜地分析,而不應該「依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特色法治文化創建的價值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建構要圍繞這一切展開。
學習借鑒世界法律文化的有益成果。建設中國特色法治文化,就是要建設一個既能夠適應中國現代發展需要,適應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能夠反映時代潮流,把中國推向世界、帶向未來的法治文化。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建設之路,應當是在立足中國國情的基礎上,積極加強與世界各民族的法律文化交往,充分汲取世界先進法治文化營養,為我所用,融合創新,推進中國特色法治文化的建設。 直面中國改革開放和法律實踐提出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著重從我國內部尋找變革的動力,這種動力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和法律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關係和社會利益,以及司法實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難點和熱點問題,對法學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設來說,必須要關注這些問題,研究這些問題,然後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實現法學理論體系的創新,一方面豐富法學理論體系,另一方面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法學理論支持。只有通過實踐基礎上的法學理論體系創新,才能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 重視本土法律文化資源的利用。割捨文化背景,當代中國特色法治文化將無法創建和發展。在全球化的潮流面前,不應忽視中華法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應重視對本國法律文化資源的利用。在社會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的今天,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就其組成部分來說,仍有許多具有現代意義的因素,無論在思想層面還是制度層面,都有許多值得汲取的精華,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這些精華,在古老文明的華夏大地上彰顯法律的權威。 重視具體法治。法治社會建設可分為宏觀法治和具體法治。所謂宏觀法治,是法治社會建設的目標和理想,它包括了法治社會的理念、遵循的原則,法治社會的衡量標準和條件等一系列理論體系。所謂具體法治,是宏觀法治的具體化、制度化,是法治的實踐和法治的實現。在法治目標已確立的情況下,具體法治就顯得更為重要。當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整體框架下,正在形成諸多具有相互邏輯關聯和制度互補功能的具體法治運行體系,明確了指導思想與遵循。我們應當積極將其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建設中,既要關注宏觀問題,也要關注具體法治,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實在在地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70斤東北女孩成知名網模,月入近10萬1年買房?
※馬航失聯事件從心理學方面如何分析?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懂得越來越多對人到底有什麼好處?
※都是90後,你在王者農藥,他在緬北做戰地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