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盡人亡 節儉延壽、奢侈折壽 的道理--學佛網

      「祿盡人亡」是指一個人一生的「祿」用完的時候,他的命就沒了! 「祿」,是指一個人一生中的衣食口糧及生活中的一切享用。人的祿都是有定數的,或多或少,都是各人自己前世修來的。一個人如果節儉惜福,各種開銷就小,他的祿消耗得慢,細水長流,那麼他的壽命自然就延長了。如果一個人不知珍惜,整日里講究吃喝享用、拋撒浪費,各種開銷就大,他的祿消耗得快,那麼他的壽命就人為地減短了。譬如有些人,六七十年的祿,二三十年就用完了,後頭沒有了,壽命也就到了。可見,越是大手大腳、講究享受的人,往墳墓跑的速度就越快!相反,一個人雖然今生壽命很短,但他勤儉節約,非常惜福,縱使壽命到了,祿還沒有用完,就還得活在世上。譬如你有六十年的壽命,有六十年的祿,你非常節儉,到六十年了,你祿還沒享盡,還有餘的,余的怎麼樣?壽命就延長。可見,越是節儉的人,往墳墓跑的速度就越慢!

     那些要面子虛榮、排場、攀比(比吃穿、比車子、比房子、比各種用品,比排場,等等)、奢華的人,他是在快速耗盡他的福祿,是加速死亡的行為啊! 他們豈不是在「攀比」誰往墳墓跑得快嗎?我們看到不少名人,三四十歲就英年早逝,大多是生活開銷太大,奢侈浪費,過早地耗盡其祿的緣故啊!作惡會削減福祿,行善會增長福祿。用於行善的開銷,不但不會減少你的祿,反而會增加你的祿。因此,我們不但要節儉惜福,不做惡事,還要樂善好施、積德行善,這是延長壽命的聰明之舉。

    凈土法門法師:你命里那點財用盡,那就「祿盡人亡」

    1 財物,包括金錢與物資,這是世間人所貪求的。這個世間,哪個不貪財?所以佛在布施裡面,把它列為第一條。

    2 世間人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的?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財施是因,財富是果報,你這一生財富雖然不多,你生活能夠節儉,你有多餘的盡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財富就愈多,就這麼個道理。

  3 如果你不肯布施,你命裡頭那點財用盡,那人也就亡了,所謂「祿盡人亡」。現在人不知道節儉,古時候人講求節儉。節儉,譬如我們有六十年的壽命,有六十年的祿,你非常勤儉,到六十年了,你祿還沒享盡,還有餘的,余的怎麼樣?壽命就延長。所以你才曉得,惜福也是長壽之道。

  4 實在講,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祿命,就是你一生當中,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的命運,他人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了;換句話說,他的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

   5 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跟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地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你就能看到!

  6 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去搞股票,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但他的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雖然命還在,但是他的身體已經毀掉,一身都是毛病。這個說明,我們不能跟命爭! 

 7 你玩股票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就算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你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就好比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你就沒收入,錢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

  8 社幷會上現在大家都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佛知道世間人都愛財,所以他教給我們生財之道!生財之道就是財布施,你愈施,你所得的就愈多!佛教給我們怎樣去修福、怎樣去培福、怎樣去享福,實在講,這才是真實的教誨!

    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一下發了大財橫財,把你後面四十年的財一下都得到,後頭沒有了。你這樣得來,你享用盡,你的壽命就完了。這是諺語裡面所講的『祿盡人亡』...

    補品吃的越多,祿減少得越快,生命也就越短促

  一個人今生有福,那是前世修來的,但是今世的福報若不懂得惜福,就會『祿盡人亡』。古代先賢認為,一個人雖然陽壽未盡,還有十幾年的壽命,但是祿沒了,就得提前死,並且是餓死或凍死的。相反,一個人雖然今生壽命很短,但他肯惜福修福,縱使壽命到了,祿還沒有用完,就還得活在世上,壽命延長几十年都不稀奇。

  現在看來,那些平日里粗茶淡飯的人為什麼大都身體健康,壽命很長,相反整天過度吃喝補養的人,反而常會患些慢性病,是越補人越虛。這不是補品不起作用,而是因為補品都很珍貴,付出的代價越大,祿的減少就越快,生命也就越短促。

  若從佛家六道輪迴的角度講,說不定一個人今天所殺害的動物,恰恰就是這個人累世的父母妻兒、兄長姐妹等。此情此景細細想來,叫人不寒而慄,別再說親手殺生,就連對大口吃肉滿足口腹之慾,也早該戒除了吧。

  和諧社會,從心做起。因為先有心動,後才有行動。世間一切的和諧,人心和善是前提,有了人心和善,才有人際和順,地球和美,大自然和睦,人與動植物的和平相處。阿彌陀佛!

    哪四不可盡?——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勢不可使盡——你看如今有勢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氣,損人害人,如毒蛇猛獸,人不敢近。他見別人懼怕,沒奈他何,意氣揚揚,自以為得計。卻不知八月潮頭,也有平下來的時節。危灘急浪中,趁著這刻兒順風,扯了滿篷,望前只顧使去,好不暢快。不思去時容易,轉時甚難。(明代話本與今天的白話文相當接近,此段意思甚明,不用註解。)

    福不可享盡——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道:「人無壽夭,祿盡則亡。」晉時石崇太尉(相當於今日大軍區司令員),與皇親王愷鬥富(夠膽),以酒沃釜(重在消毒),以蠟代薪(省得眾人去拾柴了)。錦步障大至五十里(比今日的紅地毯有氣勢多了);坑廁間皆用綾羅供帳,香氣襲人(可以拿年度最佳家裝創意獎了);跟隨家僮,皆穿火烷布衫(石棉布做的防火服,有夠拉風),一衫價值千金;買一妾,費珍珠十斛(現今房價居高不下,其中的一個源頭就在這裡)。後來死於趙王倫(「八王之亂」的八大金剛之一司馬倫,突出事迹以後詳述)之手,身首異處。此乃享福太過之報。

    便宜不可佔盡——昔人有佔便宜詩云: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靠你肩。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後;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此詩可以濃縮成一句話: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若依得這詩時,人人都要如此,誰是獃子,肯束手相讓?就是一時得利,暗中損福折壽,自己不知。(所謂不知者不為過,只因未到傷心處。)

    聰明不可用盡——則那聰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說聰明不可用盡?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大道理蘊藏在大實話中)。寧可懵懂而聰明,不可聰明而懵懂。(射鵰中的郭靖和歐陽克比武,聰明人歐陽克就著了此道。)人生之四不可盡,信夫?!

    祿盡人亡:從《凈土法門法師談股票》想到的命理規律

    以下摘自《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凈土法門法師開示:   

    下面是講「四如意足」,如意是稱心自在的意思,歸納為四大類。它真正的意思,我們淺顯跟大家說明,就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

    所以中國從前,有福的人、做大官的人,手上都拿個如意。如意多半是玉做的,玉如意,這是很貴重的。

    如意的頭是彎回來的,意思表什麼?回頭,回頭就如意。所以手上拿這東西是表法的。

    譬如說做官,官做得很大了,不必要再往上爬了,回頭!發財財發得也夠了,不要再發了,夠了,回頭。最近玩股票賺了一點錢,不要再賺了,夠了回頭,回頭就如意;不回頭,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勸你回頭。

    所以,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回首如意」,就是佛家常講的「回頭是岸」,你才得真正如意。這是「定」、是「福」,所以它是屬於戒行、定行,也是福行。

    前面「四正勤」是慧行,那是智慧,一個人真正認真去斷惡修善,斷迷邪染,修覺正凈,這是上上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修四如意足。  

    以下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凈土法門法師開示:   

    人最可貴的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命運,他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換句話說,他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和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

    諸位如果冷靜的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就能看到。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台灣現在賺錢容易,聽說股票這個東西很賺錢。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命還在,但是現在身體已經毀掉,一身的毛病。這個說明不能跟命爭!

    你玩這些東西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我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好比你們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就沒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

    古語有句話說「祿盡人亡」,你六十年的祿,一天用完了,後頭沒有了,那只有餓死,死路一條。

    這種狀況,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細心去觀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

================

    我的讀後感:

    我對其中一句話感覺特別深刻,就是「祿盡人亡」,祿即糧食、食物,錢財,乃養命之源,不可或缺。

    我的老師曾經提到,在命理推測人的壽元時,有一個重要命理規律,就是看他在之前是否已經風光過,發達過。

    古人說的「祿盡人亡」,應該屬於命理推測生死訣之一。當大運,流年干支五行組合,讓命局中最後一點財官餘氣破掉後,就是生命的終止點。

    我這裡提到這個說法,也就是提醒大家對於股票這樣的東西不要過於執著、貪著,命里有時終須有,萬不可強求,能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過於沉迷於求財而失去了生活的快樂,更多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只有懂得命運之道,細水常流,你的生命才會多姿多彩,你成為你真正的自己。

    祿盡人亡的命理規律

    作者:召見軍

  我的老師曾經提到,在命理推測人的壽元時,有一個重要命理規律,就是看他在之前是否已經風光過,發達過。

  古人說的「祿盡人亡」,應該屬於命理推測生死訣之一。當大運,流年干支五行組合,讓命局中最後一點財官餘氣破掉後,就是生命的終止點。

  我這裡提到這個說法,也就是提醒大家對於股票這樣的東西不要過於執著、貪著,命里有時終須有,萬不可強求,能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過於沉迷於求財而失去了生活的快樂,更多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只有懂得命運之道,細水常流,你的生命才會多姿多彩,你成為你真正的自己。

    召見軍

    2009年5月22日

    英年早逝的證券「精英」(一)

    方泉

  湯凡45歲,楊駿44歲,孫延群41歲,半年內三個如此年輕的證券精英先後病逝,令人唏噓感嘆。

  三人中湯凡最不出名,但湯凡我最熟悉,他不像「少帥」楊駿那樣大器早成,也不像孫延群那樣為同行廣為注目,卻是個人身價最高。我想可能是打理個人資產,湯凡該是最用心力的。他每天做完A股盯外盤,而且至死還保持著手繪投資品K線圖的習慣。突發心臟病謝世,與其透支心力直接相關。

  做私募的楊駿該是壓力最大,因為客戶要求的是絕對收益。他離世前半年多我曾聽圈內朋友講,一些追隨楊駿多年的客戶已經因聯繫不到他而破口大罵。那時客戶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已患絕症,而他自己躲過了客戶的責罵,卻不會躲闃無人跡時內心的自責。所以他留下一句:「再也看不到中國股市的6000點了」。

  做公募的孫延群,道理上壓力不如私募經理,他執掌的基金業績尚可,但每年的排名並不穩定,壓力亦是沉重。而且公募基金里壓力最大的是做投資和管投資的,當然風光也最集中照射他們。而風光與壓力又總是同比例放大。

  但壓力總不是不能化解的,關鍵還是個人欲求,個人價值觀。四十多歲的「精品」男人,閱盡人間沉浮,攢足生活經驗,在投資領域也畢竟漸入老道,還跟自己較勁——無論為個人財富、為業界面子、為職場自尊,總是沒完沒了的,當然可以把投資當成畢生追求的事業。

  但那畢竟是事業,事業(包括用不完的財富)最終都會「還」給社會的。

  事業之外,還有豐富的個人生活,生命體悟,還有「不關注我們飛得多高,只關注我們飛得多累」的親友。

  我想,我們首先是為直接真愛我們的親友活著,對得起自己身心愉悅地活著;而不是為事業活著。畢竟我們不是生活在「要推翻三座大山」的苦難時代,而要「鐵肩擔道義」地獻身理想。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整天為電視里的悲慘和感人畫面落淚,忙於參與一個個捐助活動,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的生命如此脆弱。我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首先要從關愛身邊同樣脆弱的親友做起。賺錢為啥?首先是為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及自己生活得更方便,更愉悅。

  我又想起一個投資精英,八年前做莊一隻著名庄股失敗,數億資金灰飛,那時他急得便血;這些年發奮圖強,又身價數億,半年前頸椎病加重,以致影響了視力。那也是一個把投資當事業、刻苦得多少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而他也才38歲!

  不寫了,我得約他聊聊我們都熟識的湯凡,都認識的楊駿,都知道的孫延群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在資本市場折騰這麼多年了,我們啥沒經歷過啥沒見過?放鬆心情,善待生命吧。

 
推薦閱讀:

道光朝節儉鬧劇:為何一個補丁值千兩銀子?
富人為什麼很節儉,而窮人則很大方?
「最容易欠債」的手相,福薄財少,請節儉度日!
節儉,惜福,造福

TAG:道理 | 學佛 | 節儉 | 奢侈 | 延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