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早接晚接對性格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下個月初,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即將正式入園,後台有不少朋友們在詢問早接孩子放學好,還是晚接孩子放學好。根據喆同學上緩適班四個多月以來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接送經驗。
什麼時候送孩子上緩適班更合適?
喆同學屬於精力旺盛、超級好動的孩子,出門就是小旋風。擔心他以後上幼兒園規則意識不強,我先給他報了個英語班,一則磨磨耳朵,二是提高和老師、小朋友之間的配合度。
英語班全英文教學,一周兩次課,一次一個半小時,1個外教、1 個主教、2個助教,10個孩子,年齡都在兩三歲。
頭幾節課家長可以陪同,最遲第八節課開始孩子獨立上課。我仔細觀察過,即使看起來外向獨立的孩子,頭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也會哭。倔強的喆同學,第一次更是哭了二十幾分鐘,助教抱著他哄也不管用。中間我心軟,進教室哄了幾分鐘,結果等我再出來,他哭得更凶了——知道聲嘶力竭管用,孩子會頻繁使用,所以我之後沒有再進教室。之後,每次獨立上課,他還是會哭,但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第四次獨立上課,已經可以和老師開心玩耍。
在分離焦慮這個過程,與其說考驗孩子,不如說是考驗家長——讓孩子斷了有人陪伴的念頭,同時保證他們一出教室門就可以看到家人異常重要。
3月中旬,我還沒全職在家,爺爺奶奶的陪伴已滿足不了喆同學的求知慾。比如他經常說一些英文單詞,老人無法和他交流;比如他說的兒歌,老人沒辦法給他回應。此時,就可以考慮讓他們去緩適班,和老師和小夥伴相處了。
第一天入園,喆同學沒哭,因為新奇,玩得很開心。但第二天開始,每次送他進教室都大哭一場,邊哭邊叫:「媽媽不走,媽媽陪我……」
我提前做了好多準備:提前幾天帶他去早教中心游泳,提前和主班老師接觸,提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分離焦慮依然存在。雖然他哭的時候,我堅持沒回頭,但入園第二天第三天,我都申請自主辦公,在教室外面「陪著他」。
他出來做課間操時會四處張望,尋找媽媽的身影。某次他掙脫老師的懷抱,一邊哭一邊沖向早教中心大門,嘴裡還含糊不清地說回家找媽媽,我沒忍住,自己也落了淚。但我知道,此時如果我出現,只會讓他的分離焦慮更嚴重、時間拉得更長。所以對初入園的哭鬧,我只有一個字送給大家:忍。同時放學時第一時間站在教室門口等待,保證他們放學就能看到媽媽的笑臉,等寶貝們確定「媽媽只是暫時看不到,並不是永遠看不到」,新的安全感就會建立。
相對於早接晚接,誰接孩子更重要
從一進教室就哭,到和小朋友們開心玩耍,喆同學經歷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現在每天睜眼就問:「媽媽,今天是周末嗎?我們還是去上幼兒園吧!」
聽到小傢伙略帶奶聲地問這句話,都莫名感動。唯一覺得對不起他的,就是無法做到每天親自接送。
5月份我辭職,因為每天上午要看書學習,下午要寫公號的推送,也只能早上送孩子上學,晚上麻煩老人接送。
爺爺奶奶接送孩子時,在幼兒園正式放學之前半小時就趕到學校,四點半孩子吃晚飯時,他們就站在教室門口等著。
關於早接孩子好還是晚接孩子好,國外學者曾經有過調研:一個班裡最早被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通常比別的孩子高,但總被第一個接走的孩子,通常虛榮心較強;而那些最晚被接走的孩子,特別是那些常常被最後一個接走的孩子,他們通常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所以不要總是第一個接孩子,也不要經常讓孩子最後一個離開教室。
儘管我每次都叮囑爺爺奶奶,別每次都去那麼早接孩子,但他們還是每天最早趕到,和其他三四個家長一起等在教室門口。
我送孩子上學爺爺奶奶接孩子放學的狀況持續到七月初。有天和朋友聊天(她家閨女和喆同學在同一個班),發現她熟悉班裡的每個孩子,和大部分孩子的家長也比較熟,能很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環境。
第二天,因為我提前定稿,便直接去接孩子。我趕到時,喆同學正拉小火車去洗手。看到我,他眼神放光,大聲指著我跟老師說:「老師老師,你看看,今天我媽媽來接我了!」
一邊說,一邊跳躍著走路。那樣開心,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回來路上,他還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以後都來接我好嗎?」
聽到孩子這話,我有點兒心酸——寫稿子的時間可以調整,學習的時間可以調整,接孩子放學,是錯過一天少一天了。
從那之後,我開始堅持每天接送孩子。慢慢地,我知道了他的好朋友是誰,了解了白天上課的情況,知道了他每天午睡多長時間……這些情況,大多數老人不會詳細了解,在他們心裡,孩子沒受傷、沒受委屈就可以了。
後來某天,我陪孩子在教室里玩。朋友當天有事加班,讓我告訴她閨女今天爸爸來接。在我解釋媽媽為什麼不能來時,剛剛三歲的小女孩很生氣地說:「你不用跟我說這些,我都知道!」很明顯,她對於媽媽不來接很介意。
哪個孩子都會介意吧?媽媽親自來接,是一種儀式,也是自己在爸爸媽媽心中很重要的鐵證。
我把情況跟朋友說明,她決定先來接孩子,等孩子睡了再加班。結果壞事變好事,朋友和老公一起來接閨女,小女孩非常高興,一手拉爸爸一手拉媽媽,自豪地跟喆同學說:「我爸爸媽媽都來了。」
喆同學跟我說:「明天爸爸也來接我吧?」
我說:「好啊,媽媽爸爸商量一下,每周保證有一天一起來接你好不好?」
如果不小心接孩子太晚,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道歉並解釋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是故意忽略。
放學後,爸爸媽媽一起來接,不僅有陪伴、有愛,還有安全感十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愛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的愛,所以當孩子入園,工作再忙,身為父母也盡量多接孩子幾次吧。不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被爸爸媽媽接走,而自己一直由老人來接,會覺得不被爸媽看重,甚至會有被遺棄的感覺,由此帶來的失落和傷感會影響孩子的終身。
接到孩子後的事,也很重要
接喆同學時,我發現老人接孩子時,往往會拿著各種零食,有的還帶著飲料。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孩子在幼兒園一整天,吃不好、睡不香,家裡還不給補補?
愛孩子沒錯,但零食和飲料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壞影響太大:小朋友知道一會就有零食吃,晚飯就應付了事;小朋友知道放學有甜水喝,午睡醒了就開始拒絕白開水……
喆同學也存在這種情況,我接他放學的頭幾天,他每次都問:「媽媽你給我帶甜水了嗎?為什麼爺爺給我喝甜水你不給我喝呢?」
所以,接孩子時,切忌因補償心理讓孩子吃太多不健康的零食和飲料。
回家路上,爸爸媽媽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今天玩的開心嗎?吃了什麼好吃的了?有沒有認識新的好朋友?老師都和你們做什麼遊戲了?
有必要的話,可以跟老師要一張課程表,如果幼兒園的手工課或遊戲在家裡也能玩,可以作為親子項目保留。如果有外教課,外教老師教的歌或單詞,父母也可以自己學會,隨時隨地在家裡創造機會,給孩子磨耳朵。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家,當孩子入園,我們不必過分緊張,但有些注意事項,一定提前知道,對孩子的適應能力以及心智發展都會有所助益。
推薦閱讀:
※不做勞碌命的女人:女孩子都該看看!
※給孩子最好的愛 就是富養自己
※怎麼跟脾氣暴躁的更年期媽媽相處?
※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用什麼方法可以孩子學會與情緒相處?
※父母指導孩子英語入門之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