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發展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建議
3、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對《合肥市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等已經出台的政策文件,要進一步加大貫徹落實力度,並就上述政策文件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查。按照不同產業的劃分,制定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各項分類政策。進一步明確重點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戰略目標,確定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關鍵領域。在財稅、用地、融資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系統的、操作性強的、細化的政策文件,為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引導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增設現代服務業緊缺專業,構築社會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現代服務業崗位培訓,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制定現代服務業人才引進計劃,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大力引進信息技術、金融服務、國際貿易、文化經營、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快速提升信息與科技服務業 5、推動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發展。鼓勵電信及網路運營商積极參与本地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企業與電信及網路運營商的對接。 6、加快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建設。通過政策扶持和重點投入,努力在示範園區內引進和發展一批規模大、效果好、對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的企業。重點對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示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辦公用房租賃、市場拓展活動等給予財政支持。儘快落實《關於共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協議》中有關我市按1:1的配套資金。 7、加快孵化器建設。對投資發展孵化器的企業給予土地優惠、稅收優惠、種子資金或孵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強孵化器與高校、海智基地及人才中心的聯繫,為高校畢業生、高校教師、科研人員、海外人才在肥創新創業提供服務。通過孵化器協會等組織,加強各孵化器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孵化器行業發展。為孵化器引入諮詢公司、投資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提供便利。 8、加強協作,實現資源共享。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應與高校院所、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整合科技成果、儀器設備、實驗室、專家等資源,充實「中心」各類資料庫資源,並整理成詳細的名錄向社會公布,為高校院所和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對提供設備服務的單位予以財政補貼。 9、轉換機制,引進和培育科技服務機構。制定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指導意見,將掛靠政府的各類中介機構剝離出來,保持科技中介機構的「獨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科技中介機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利用科研設備和人才優勢,興辦各類科技中介機構。成立科技服務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建立政府投入獎勵機制,每年從財政拿出一定資金,建立諮詢服務專項資金。設立合肥市服務業專用稅收發票,降低諮詢服務業經營成本。 10、培育專業性科技風險投資機構,建立中小科技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設立市級風險投資引導資金,引導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投入。成立專業性信用擔保機構,設立信用擔保基金,為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項目提供風險擔保。鼓勵銀行向風險性大的高技術項目提供先期貸款。 三、全面發展會展和旅遊業11、加快會展場館建設,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措施。以濱湖新區大型會展中心的建設為契機,為打造「中國會展名城」奠定場館基礎。完善交通、通訊、餐飲、娛樂、商場等配套建設,提高我市會展的綜合承載力。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優化會展秩序。研究並解決會展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加強協調聯繫,對一些影響大、吸引力強的展會,政府要在人力和財力上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工作網路和聯動機制,形成有序、規範、快捷的籌辦和保障機制。
12、結合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打造會展品牌。加大引進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及論壇的力度,對照展會項目目錄,結合我市產業和科教優勢,力爭展覽門類更多,規模不斷擴大,並重點打造幾個會展旅遊品牌,增強我市會展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支持和提升我市「家電博覽會」、「苗木花卉交易會」、「 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等品牌展會的規模和檔次,擴大其在全國的影響力。 13、加快旅遊大項目建設,抓好旅遊產品開發。實施「太陽工程」,以引進特大旅遊項目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遊形象。圍繞濱湖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策劃1至2個超20億元的休閑娛樂或主題公園項目,專人負責,對外招商,力爭年內有實質進展。推進《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28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快現有景區景點建設,重點推動紫蓬山森林公園、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和岱山湖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建設。推動豐樂生態園、肥西老母雞生態園二期工程建設,打造一批高星級農家樂。在中博會 「江淮和暢」晚會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大型實景節目。 14、順應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趨勢,推動區域旅遊合作。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的機遇,充分利用合肥日益鞏固的交通樞紐地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與長三角城市的無縫對接。強力推動合肥旅遊集散中心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聯互通,爭取納入新華東旅遊線,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觀光休閑度假基地。抓住合武高鐵營運的機遇,推動與武漢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積極主辦「中國南方旅遊城市協作體第十一屆年會」,推動與南方10多個城市旅遊一體化建設。圍繞省會經濟圈建設,發揮合肥「依山傍水」,周邊溫泉、湖泊、森林、山崗等度假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全省旅遊中心城市。開展區域旅遊合作,加強合巢六淮旅遊資源開發,推動合巢六淮旅遊一體化。 四、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 15、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利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豐富和活躍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為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16、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爭取銀行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 17、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核。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推進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提高風險管控能力,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開展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18、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健全農村金融體系,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19、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
五、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20、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2008年,合肥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預示著我市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到來,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氣魄,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戰略性產業加以推動,確立文化產業在全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到2010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增加值佔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產業。進一步完善統計工作,為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服務。 21、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通過出台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對於目前帶有「國字型大小」的專業演出團體,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22、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發揮規模、集聚效應。藉助外力,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合肥。重視文化搭台多產業發展,發揮重大項目的引領作用,努力形成集房地產、旅遊、商貿、餐飲等相互關聯的產業鏈條。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閑一條街。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工業遺址,是可資利用開發的文化資源,應將其改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抓住2010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推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23、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組織大項目、大工程發行企業債券,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開展項目補貼、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 24、整合資源,夯實基礎。抓住新建、改擴建高鐵站、鐵路貨運站場、合肥港、新橋機場和城市道路大建設的難得機遇,加強鐵路、港口、公路和機場轉運設施的統一規劃和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物流園區,完善中轉聯運設施,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及城際通道與市區道路的無縫對接和高效貫通。在對外物流主要通道出入口建立綜合物流中心、公鐵聯運中心,在高速公路與進出城幹道的公路運輸節點,建立物流轉運中心、貨運站場,在大型企業、專業批發市場周邊建立現代化配送中心。規劃和建設城市快速道路系統,實行客貨分流。鼓勵社會資金按照規劃建設物流園區、貨運站場,政府給予土地使用方面的優惠和便利,以及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快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並通過與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系統和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相互銜接、相互支持,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物流信息系統,實現與本省及周邊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銜接。利用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的機遇,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區和B型保稅物流中心的申報力度,爭取儘快獲批。按照全省物流業統計工作的部署,加強物流主管部門和協會的力量,完善物流統計工作。 25、創新機制,培育主體。鼓勵生產和商貿企業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推動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大力培育、引進和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強服務創新和技術、裝備改造,提供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務。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信息溝通,加強資源整合,鼓勵物流企業兼并、重組、合資、合作。加強物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 26、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提升組織化水平。鼓勵物流行業協會進一步發展會員,支持協會發揮作用:一是在政府統計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行業統計,為政府決策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二是發布物流信息,提供信息諮詢。三是制訂各項行業規範制度,在市場准入、退出等方面發揮把關作用,在行業的標準化運作、守法經營、受理行業投訴方面擔當主角。四是開展行業教育和培訓。五是組織各類行業交流、研討、宣傳推介活動,為行業與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溝通與交流建立渠道,尋求支持。27、按照構建合肥經濟圈的要求,合理進行商貿布局。進一步加強圈內合作,優化商業布局。重點發展生產資料、工業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市場。鼓勵圈內商貿企業開展商業合作,支持合肥骨幹商貿企業到周邊市、縣開設連鎖店,提高經濟圈商品檔次和水平。根據城市發展定位、發展步驟和產業政策,科學確定商業市場的定位、布局、業態和規模。實施「商旅互動」策略,促進商貿業和旅遊業共同發展。積極開展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的「社區雙進」工程,通過網點、資金、技術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優勢企業到社區設立便利店、物資回收站、維修站、早餐點、理髮店等便民利民網點,滿足社區居民休閑消費需求。
28、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通過綜合政府的產業政策、企業的市場需求、行業的發展趨勢、消費的變動情況等信息,提高各類網路資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抓緊研究電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認證、在線支付、稅收、市場准入、隱私權保護、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問題,建立依託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電子商務示範平台,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電子商務組織模式和運作模式。以支柱產業為依託,培育一批集信息發布、價格指導、網上交易、資源配置等功能於一體的行業門戶網站,發揮無形市場的優勢。鼓勵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連鎖超市建設網上商城,增強配送功能,擴大網上消費。發展服務業的網路業務,拓寬電子商務覆蓋面。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的非法經營以及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電子商務的正常秩序。 附: 1、《關於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2、《關於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3、《關於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4、《關於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5、《關於我市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政協合肥市委員會 2009年7月20日推薦閱讀:
※八字基礎知識記憶彩色圖片(建議收藏,隨時查看)
※一杯羊奶相當於三杯牛奶?你信嗎 | 兒科醫生:不建議新生兒喝羊奶粉!
※延參法師對幸福的十三條建議
※婚姻潤滑劑:讓妻子「舒服」的3個建議
※【討論】【建議】中西藥結合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