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分析國人劣根性

深刻分析國人劣根性

    首先說明,我並不是不愛國,也並非受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的影響。我只是生活在民族的環境中對各種現象有著自己的看法。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中國有著5000年光輝燦爛的文化,然而,也不難看出我們世世代代存在的弱點。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讓國家不斷發展壯大。

  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存在中國人,但在報道和遊記中,似乎多數國家不太歡迎中國人。中國人都大概認為世人看不起中國是因為中國窮,這是典型的國人思維方式,實際上,中國人的劣根性往往讓世人難以接受。

  一、不平等心態

  自法國大革命後,「自由、平等、博愛」成為世人追求的人格天性。平等是上帝賜予普通人的一種可貴品質。然而,中國人雖然擺脫了多年封建君主制,卻仍然不能接受最基本的平等觀念。在中國人眼中,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皆有三六九等,而且上等人還有壓制下等人的權利。

  所以人人相輕在中國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企業里,領導輕視白領、白領輕視藍領、藍領輕視工人、工人輕視清潔工。學歷上,博士輕視碩士、碩士輕視本科、本科輕視專科、專科輕視中專、中專輕視技校。地域上,大城市輕視小城市、小城市輕視縣城、縣城輕視農村、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沿海看不起內陸。

  像這樣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我們上學時,考試成績往往被排名公諸於眾,同時,老師也會告誡同學們:成績好的要繼續努力,不要掉到別人後面去;成績差的則要加把勁,趕上前頭的同學。父母們在談及家裡孩子的時候,也總是喜歡做相互對比,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故意誇大缺點,以為孩子會受到刺激從此迎頭趕上。殊不知,這些言論卻向孩子潛移默化了一個觀念:人是不平等的,不騎在別人頭上,則要被別人踩在腳下。

  中國人喜歡人人不平等,更喜歡在不平等條件下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享受高人一頭所帶來的優越感。從家庭到社會、從個人到國家,無不等級森嚴。不少人在上班的時候覺得上司訓斥自己不夠人情,一回家又馬上在孩子面前擺譜,兒子就得服侍老子,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就算是我們平時聊天,也要比一比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顯示自己是上等人的優勢。

  1、勢利

  「笑貧不笑娼」是目前國內相當普遍的現象,勢利其實就是國人不平等的表現。國家間比較國力,個人當然比較財力。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假如自己不能高人一等,也要通過攀上有權有錢的人來間接表明自己的身價。不少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埋怨在大城市裡被本地人當成乞丐看不起,一回到家鄉,卻又擺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架態,彷彿生養自己的故鄉已配不上自己的身價。不少中國人覺得在外國人面前矮了一截,但凡出國歸來的國人,卻反過來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可以說,中國人對中國的歧視,甚於外國人對中國的歧視。不少人在談及自己家庭或朋友的時候不忘提醒:我認識某個領導或者某個大老闆,好讓別人羨慕一番。

  2、職業貴賤

  有這麼一個故事,同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願望都是成為馬戲團的小丑,中國教師訓斥道:孺子不可教也!外國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差別在哪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是這麼說,可是從事什麼行業就有著不一樣的地位。人們羨慕出入寫字樓的白領,卻對菜市場里的小販嗤之以鼻。我接觸過不少律師,都有一肚子苦水:律師在世人眼裡是一個風光無限的職業,實際上大部分人卻只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收入水平甚至不比街頭上的小販,可是小販可以哭窮,律師可以嗎?

  孔子云:「學而優則仕。」鼓勵大家多認真學習,求得一官半職。「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讓國人覺得體力勞動者就是下賤,在職業上就對成功予以定義。老外可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只要是勞動者就有自己的優勢。中國人覺得開小店的人一定是為生活所迫,日本人卻可以創造出全球連鎖的7-11便利店。然而,中國人還是要把便利店和小店予以區別,證明小店老闆永遠是個失敗者。

  3、排外

  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排外情緒為不少內地人所不滿。排外怎麼來的,難道真的如大城市居民所說的農民工素質低下不受歡迎?非也,排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地區性的優越感。排外說白了是排窮,假如是香港人、台灣人或者老外,他們還會排嗎?

  也許中國人在近代都被欺壓怕了,再加上等級觀念,都希望能夠在別人面前風光一把。所以進城的農民工就成了被壓榨的對象,從而演變成地區性的歧視。在這一點上,大城市人有自己的籌碼,可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呢?別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咱們經濟發達了,自然也有資格排外了。

  二、公平心

  我沒有打錯,上面說了平等,這會兒說的公平是兩碼事。中國人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嚴格區分每個人等級的同時,也對不同人給予不同的態度。

  一個家庭里,父母可能對某個孩子更加重視一點,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實際上就不一樣了。企業里,老闆對於員工的提拔也不完全是對其能力的評判,而是根據個人喜好來決定。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所以說,學歷不如能力,能力不如關係。想要得到重視,首先要學會「做人」。

  中國沒有明確區分公民的上下級別,整天指責美國的種族歧視,但是恐怕農民在中國的地位還不如黑人在美國的地位。市民自然知道農民的待遇不如自己,卻不願意放下身價去和農民搞公平,也不同意農民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待遇。農民為了拯救自己,不得不通過考大學、拉關係,把自己變成城市人。一旦進入城市,卻又看不起留在農村的父老鄉親,老子是城裡人了,和你們農村人自然不是一個檔次的。

  戶口制度自商鞅變法提出以來,在中國已經實行了2000多年,對於人口流動性極為頻繁的今天,暴露出不少的弊端。然而中國不可能取消戶口制度,因為需要有特殊待遇,需要有特殊身份,就需要戶口的存在。能夠拿到北京戶口都有非一般的能耐,假如取消戶口,相當於取消了發達地區人們的特殊身份,不僅僅在於待遇,也在於優越感,老百姓骨子裡還是持反對意見的。

  三、哲學推理能力

  黑格爾曾經提出過「中國無哲學」一說,中國真的沒有哲學嗎,我這裡不想討論,但是中國人在對待事物卻和老外的注重實際不相同,很崇尚哲學推理。

  「你想追求她,你覺得自己配得上她嗎?」當男人追求心儀的女人時,通常會被這樣拷問,這是一句經典而飽含哲學推理的話。如果男方自身條件達不到女方「所要匹配的」,那麼勸你還是不要浪費表情吧。中國人就是這樣,凡事先假設,再尋找條件,用上因為所以來證明,跟解數學題一樣推導出最後結果。

  在生活中,還有眾多類似的情況。我記得國內某報紙曾經發表文章,表示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問題需要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並非一般人所能及,希望數學愛好者不好盲目嘗試。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數學老師的女兒和我們一個年級,成績拔尖,有一次,老師為了講解一道難題,說:這道題我必須講講,連我的女兒都不會。話說回來,為什麼數學難題非要數學家才能解答?為什麼學習好的不會,學習不好的肯定也不會呢?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把世界等級劃得一清二楚的中國人認為:只有下等職業往上等職業爬,只有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流。一直以來,有不少國人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外感到不可理喻:我們都在爭取機會去你們國家,你們來中國幹嗎?如果一個廣東人在大西北定居肯定讓人感到可笑。按照中國人的理論,紐約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都市,一個孩子在紐約出生,就不應該離開紐約一刻,因為這是人往低處走。所幸美國人不像中國人,在他們心中一切是平等的,只要是在這個世界上,只要能夠發展,去哪裡都一樣。

  還有應試教育,弊病早就暴露無遺,可是中國人卻不會領悟外國教育的優點,因為中國人有一種理念:如果你連理論都不會,肯定就不會實際操作了。這不只是學校成了製作高分低能學生的工廠,企業培訓也一樣,如果你連操作流程都說不流利,就一定不知道怎麼辦。

  我以前所在的一家公司,要去參與行業展會,說白了是去做宣傳。會前一天,經理再次對我們該怎麼答客戶所問進行培訓。在問到其中一位女同事時,故意進行刁難,結果她被問得不知所措。經理教訓道:「你在我面前都說不好,怎麼去解答客戶?」可是第二天在展會現場她卻對答如流,讓前來諮詢的客戶相當滿意。事後,她有點委屈的說:因為客戶不懂行,如果是客戶所問的難題可以巧妙迴避,但在領導面前卻不能這麼做。

  中國人在哲學推理時還喜歡吧自己的條件運用到別人身上,或者與其他同類事物進行簡單對比(真奇怪這時候怎麼就變得很平等了)。我生在南方,當我們探討一些地理問題時,不少人都會提出一個疑問: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究竟是怎麼生活的?是的,南方人永遠都無法理解冰天雪地生活的樂趣。在本文前面,說到中國人認為外國人看不起貧窮的中國,也只是中國人根據自身等級觀念的臆想罷了。

  四、表面決定內在

  正因為事物是「推導」出來的,也因為事物必須是有等級的,所以中國人很重視表面。世界上的頂級名車沒有一個是中國品牌,然而中國的名車消費量卻居世界前茅。為什麼,門面就決定了內在。中國人就怕被別人說窮,說無能,所以必須把自己武裝到底。開著一輛賓利,說明自己擁有的錢財無數,也足以掩飾背後累累的負債。一個沒有文化的暴發戶,花錢當上了大官,趕緊買個名牌大學的假文憑證明自己是個學者。

  如果不看排行榜,大家或許想不到,當今世界十大高樓竟有七座位於中國。當然,歐洲人喜歡帶有文化性的建築,對於摩天大樓不屑一顧,房子嘛,夠住人就行了。然而中國人不僅在國內比拼誰的樓層高,還推想歐美的發達國家自然會比中國有更多的高層,有錢誰不顯顯派頭啊,可笑至極。

  不僅人們爭相購豪宅、開名車、穿品牌、吃喝奢侈浪費成風,政府也不甚了了。當學者們敲定GDP是地區經濟實力度量衡的時候,每一個地方都會為了指標絞盡腦汁。世界金融風暴,西方國家商討的是如何讓平民和企業擺脫生存困境,而中國卻是為著GDP的保八保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年前,曾有過一項統計,中國地級以上城市不外乎260多座,卻有近190座提出了興建「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為了實現目標,不少市長親臨歐美或日本考察,對國際化大都市的結論竟驚人一致: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

  排行榜總是讓國人所津津樂道,因為往前排了,就表示自己的實力強了,也就有理由瞧不起後面的。財富排行、企業排行、名人排行、社會活動排行、城市競爭力排行、甚至捐款也有排行。海地地震期間,還有中國救援隊比美國早到兩個小時的報道,真又爭了一口氣。

  中國憤青的反日情緒可謂有增無減,然而口頭上喊著「抵制日貨」,實際又是怎麼樣的行動呢?相機是富士的,汽車是本田的,化妝品是資生堂的,還喜歡吃壽司。韓國人也反日,卻不像中國人一樣成天空叫喊,而是自覺購買國貨。在網上看過一則論壇,說李白在唐代就知道罵日本了,這首詩是:「日暮蒼山蘭舟小,本無落霞綴清泉。去年葉落緣分定,死水微漾人卻亡。」每句的第一個字串起來是「日本去死」,最後一個字串起來是「小泉定亡」。直到2008年國內爆發的抵制家樂福事件中,這首詩又被改了,但前後變成了:「法國去死,家樂福亡。」不管是哪首詩,都缺乏唐詩的韻律,完全狗屁不通,假如李白在世,肯定會因此失聲痛哭。如果連自己國家的文化可以隨意踐踏,還算得上是什麼愛國。

  無怪乎魯迅把這些人稱為「愛國賊」,然而現象之所以存在,就在於國家一直以來採取的極左教育和國人對錶面功夫的重視。因為在中國,行動不代表一切,需要讓人知曉,低調只是無能的代名詞。如果我拋開政治現象不說,那麼生活中也需要作秀。比如,辦理一個證件,回執上寫明是20天後領取,那麼這段時間不能光等著,要多去發證機關問問證件辦下來沒有,以表示自己辦事的責任心。

  五、極端思想和虛偽

  既缺乏公平心,又著重哲學推理的中國人被推倒了極端的邊緣。中國人不僅思想極端,行為也有失偏頗。

  我在上一節提到的愛國憤青,其實就是一種極端的民族主義表現。想當年打出「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就到了極端愚昧的地步。為了抵制西方的一切,義和團把大刀舉向洋鬼子的同時,也慘無人道的殺戮使用洋火、身著洋服,甚至戴著眼鏡的中國同胞。可是,極左的教育卻不客觀評判這段歷史,一味把義和團定義為愛國主義。

  近代中國因為落後,成了帝國主義侵略的對象後,中國人大概意識到了封建文化嚴重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為了革新,批判孔子學說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等級思想,反對「忠孝節義」帶來的毒害,唯一的做法就是不忠也不孝。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禮節,既然禮節是舊社會的毒瘤,那麼父母就不應該孝敬。

  無獨有偶,對待女性的社會地位也一樣。婦女在封建社會的重男輕女思想下地位低下,為了改變婦女的弱勢,所以各方面就要更加照顧女性。我記得有篇新聞報道中寫道:本次參加會議的女性代表佔總數的90%以上,說明婦女地位得到提高。是啊,女人上來了,把男人的地位壓下去了,公平嗎?不少崗位招聘,為了避免歧視婦女之嫌,不得不對男性應聘者進行拒絕。《婚姻法》甚至規定:離婚時,財產分配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按照顧女方和子女的原則進行。男同胞們,我們是不是該搞個男人聯合會予以抗議啊!

  列寧說:「只要往真理面前邁出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謙虛本是美德,可是謙虛過了頭就是虛偽。眾所周知,中國人在受到誇獎時總要謙虛恭維一番:「過獎了!」老外就不一樣,一句「Thank you!」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喜悅。被誇獎誰不高興呢,有必要遮遮掩掩去「謙虛」嗎。

  老外是「直筒子」,有問題直接說出來。老外開會,會上七嘴八舌爭得不可開交,會後卻達成一致意見。中國人開會,會上往往只有一種聲音,會後卻有十種聲音。中國人說話不像老外喜歡直來直去,總是喜歡拐彎抹角,否則會被認定是沒有城府,是不會說話的表現。所以外國人和中國人的交談往往很費勁,聽不出個所以然,而且總是「大概、差不多、應該是」。 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就是對中國人馬虎應付事物做出的批判,可是至今國人還是保留著這個習慣。也難怪,中國人喜歡做老好人,大概是受了《中庸》的影響吧,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在中國與人打交道,一個字累!

六、教育導向

  看看我們的教育吧,有些什麼該挑的。

  1、結果反映過程

  「毛遂自薦」、「蔣干中計」,這些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應該說明,高中的時候這兩篇課文幾乎是同時學的。這就巧了,毛遂和蔣干都是請求上級領導前赴大任,毛遂成了自信的象徵,流芳千古,蔣干卻落下「言過其實」的惡名。

  其實我們看看兩件事情的過程,情況是基本一致的,不一樣就在於毛遂成功地完成了任務,而蔣干被周瑜算計失敗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哪能因此就說明蔣干無能呢?但是沒辦法,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讓你失敗了呢?那就認罪吧。

  中國人對事物過程的認可完全依靠著其最後的成敗,小時候,整天玩耍,仍舊優秀的同學就是好學的,如果埋頭苦幹,只要考不出成績,那就相當於整天都不學習。結果在這裡,你還有什麼可以爭辯的?

  我們的教育讚頌拉瓦錫不放棄的精神,嘲笑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在真理觸到鼻尖時放棄了。假如拉瓦錫至死沒有發現氧氣,我們是不是反過來評價拉瓦錫固執己見之傻?我們不是還歌頌伽利略放棄研究永動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么?

  2、片面誇大問題

  為了表現自己比別人有能耐,中國人有一股吹牛的本事。吹自己便罷了,連一些明明有著兩面性的事情,也非吹它好的或不好的一面。

  為了鼓勵大家勤奮學習,便有了鐵杵磨針、鑿壁偷光、懸樑刺股、裹螢映雪等勵志故事。小時候聽聽覺得有趣,現在想想,卻懷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鐵杵磨針的老太婆,從經濟學上講這要花費多少時間成本,恐怕至死也磨不出繡花針來,把鐵杵賣掉直接換個針可以多做多少線活?鑿壁偷光,更是在歌頌損人利己的行為。還有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的故事,這可是置全車人的性命於不顧,卻被歌頌成鑽研科學的可貴精神。

  對於人物的定性,我們從小看電視就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小白兔是可愛的,大灰狼才是兇惡的,狐狸是狡猾的。一部《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也讓大家一起聲討曹操這個奸雄。我們沒有去分清當中的好壞,一開始就對人物作出定義,實在是誤了國人的判斷能力。

  3、權威和教條

  有名教授,研究發現中國的祖先比外國祖先聰明得多。中國古代的文字是豎著的,看書會一直點頭。外國文字是橫著的,看書像一直在搖頭。所以中國人總要去尋找先人的認可,外國人卻一直在發展新的學說。

  聽起來有些滑稽,但中國人確實喜歡這麼說:自古以來。這樣一說也是理論更具說服力。上學時語文課,往往會強調作者的用詞寫作好在哪裡。當年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裡面有兩句: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還特別講解為什麼「曖曖」和「依依」不能交換。嗚呼哀哉,假如陶淵明一開始就寫成:依依遠人村,曖曖墟里煙。我們的教材又會做什麼解釋?

  祖宗之法不可變,概念一旦形成,就應該無條件遵循。再加上有理論才有實際,應試教育變成了機械性背誦教育。說點別的吧,我相信大家看過不少動畫片,但似乎都不喜歡國產貨。為啥呢,中國的動畫片真的是為兒童所作,裡面充斥著「依依呀呀」的內涵,索然無味。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只是用了動畫表面,內容則完全適合成年人,有更多的創作餘地,對於好奇心強的小孩子而言,自然受歡迎了。

  七、小聰明:紀律和誠信

  上面說到中國人的教條主義,是在概念上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假如這些東西成了規定,那麼中國人又有了靈活性,耍小聰明是中國人的一大本事。

  遵章守紀方面最突出的無非是交通規則了,闖紅燈是家常便飯,儘管十字路口安裝了攝像頭,汽車有車牌可以辨別,行人沒有的話就可以隨意走動了。我們習慣了斑馬線上是紅燈的情況下行人穿梭而行,不少司機眼巴巴看著前頭是綠燈卻無法往前走。大家都在闖,不闖的人還被認為是傻子,真是左右兩難啊。

  儘管汽車為了避免拍照不闖紅燈,但司機超車更是一絕,中國司機走S形路的本事極高,根本不理會靠右行駛禮讓別人,所以在中國城市堵車司空見慣,不是中國的城市汽車保有量多,也不是道路不夠寬廣,而是素質沒有跟上去。

  但司機並沒有違反交通規則,中國人都知道,只要法律不禁止,就是可行的,所以鑽法律漏洞是中國人的長項。中國是大陸法系的國家,成文法不管規定得再詳細,也不能顧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給了大家可乘之機。換言之,判例法如果到了中國會怎麼樣,我想判例的數量會迅速積累,因為以前沒有的案例,都可以心安理得去做了。

  中國人太聰明了,卻完全沒有正義感可言,能有一點聰明才智是引以為榮的。相比之下,德國人行為古板,不懂變通,如果德國不是因為有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必定要讓中國人看不起。曾經有留學在德的中國人,在公用電話亭上貼上男女標誌,次日,貼女性標誌的電話前空無一人,貼男性標誌的卻排起長龍,然而,沒有一個德國人會「變通」一下去佔用女性的電話。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說中國人去到美國發現了美國人的傻。美國信用卡公司規定:開戶、銷戶都是免費的,更換磨損的卡片要繳5美元手續費。中國人的對策是:碰上更換卡片時,先銷戶再開戶,於是節省了更換卡片的費用。這樣簡單的對策,美國人居然從不運用,更換舊卡時老老實實地付5美元。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中國人眼中,外國人是死腦筋,可是,西方人真的傻嗎?西方發達先進的經濟實力、層出不窮的科技成果說明了什麼,中國人的聰明又用在了哪裡?老外對於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情節並不在意,他們把心思用在真正的發展上。中國人成天琢磨貪小便宜,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到頭來卻聰明反被聰明誤。

  說到誠信,我先說說時間觀念。我記得上中學暑假時,有一次我們一夥同學相約早晨去爬山,電話中約定早上5點一刻在某個地方集中。那天早上,我按時到了指定地點,滿以為大夥都在那裡了,誰知一個人都沒有,一直等到7點多,所有人才陸陸續續到齊,但都沒有遲到的愧疚感,反而覺得按時到來的是傻帽。如果說這僅僅是不懂事的學生之間的行為,那麼現實中的成年人呢,又有幾個每一次都能做到守時。

  求人辦事,中國人為了嘴上不得罪人,也可能是為了圓滑應對,往往找些間接言辭敷衍:「我會去辦!」結果很可能,求人的一方在傻等消息,另一方卻不知道哪裡去了。

  英國著名政治家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以講究信用聞名,緣由是:年幼時父親一次無意間違背了諾言,本答應要當著他面前拆除的亭子,卻在他不在時拆除了。為了承認錯誤,父親特地蓋了一個新亭子拆卸給他看。

  這事讓福克斯記住了誠信的重要性,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向父母學習,中國古代雖有曾子殺豬的故事,但如果福克斯是在中國,很可能免不了皮肉之苦,中國人的不講信用就是從小被耳濡目染了。

  正因為中國人不守紀律、不講誠信,所以中國人的行為被大家所不齒,中國人也因此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人。

 八、自私狹隘的群居動物

  中國人是群居動物,閑時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聊天,與老外單調的自娛自樂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如果一個人喜歡獨立生活,必然會被視作自閉症或者抑鬱症患者。

  所以中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過關係辦事,中國商人對關係的利用嫻熟程度真讓人刮目相看。「團結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說明了這一道理。在中國,不管跑業務、找工作、考升學等等,辦好任何一件事情,有關係要靠,沒關係要找。中國人是有了關係才能掙錢,西方人是有了錢才能混跡政界。

  不僅事業靠關係,中國人喜歡熱鬧,喜歡和別人打成一片,社會嘛,就是靠人與人的相互作用才形成的。老外或許對中國周末商業街的熱鬧感到不理解,也受不了餐館裡嘈雜刺耳的聲音。喜歡作秀的中國人其實在自我心目中的地位很低,一來謙虛、二來表示我心目中有著集體。

  也正是如此,中國人的隱私受不到應有的保護,自我的事情變得大眾化。有人寫道:「愛情屬於2個人,婚姻卻屬於2+N個人。」因為婚姻意味著成了一家親,就需要和大家共享。我們可以感覺到,平時在自己的生活空間里,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總是會在一個圈子內部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盡人皆知。上學、升學、工作、陞官、工資待遇、做生意、婚姻、生子、買房、遷宅、社會活動,不論喜喪,都要一一向自己熟悉的人彙報。本也沒什麼,可惡的是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親戚朋友們便會過來七嘴八舌討論一番,跟開政協會議一般各抒己見,再像人大會議般表決通過。

  自從我上大學離開家鄉之後,我就明白了為什麼不論在什麼地方,外地人總會比當地人有出息。一方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有努力拚搏才有一條生路,卻不像在家裡可以悠然自得。另一方面,離開熟悉的人群建立自己的關係,可以避免事業開展的同時遭受親戚朋友們關心性的轟炸,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成功的幾率自然大大增加。

  但是群居動物最終卻沒有形成集體的力量,因為中國人表面上團結大家,實際上是相互利用。中國人太自私了,既然如此,求別人辦事就要滿足別人的胃口,所以這就有了今天可怕的一幕:貪污。

  一說到官員的貪污,老百姓肯定恨之入骨。我們老說西方國家的政治是金錢政治,那是因為真正競選領導的西方人都需要金錢為自己拉選票,他們是在花自己的錢而並非將老百姓的錢攝進自己的腰包。其實,中國貪污最大的根基就是民間貪污,人的自私、表面文章和不平等心裡為貪污的生存鋪上了溫床。

  如果問老百姓做什麼職業最舒適,幾乎會異口同聲說公務員。老百姓認為公務員整天無所事事,浪費納稅人的金錢,卻又巴不得通過公務員考試求得鐵飯碗。每一個中國人都痛恨貪官,卻又希望自己能成為貪官。因為貪官貪的可是老百姓的錢啊,老百姓能同意嗎,如果當了官就可以貪下面人民的金錢,必定要笑納了。

  貪官可以撤職、判刑,但如果換掉中國所有的官員,相信貪官只會有增無減。是人誰不喜歡錢啊,正如蘇洵在《六國論》所寫:「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一般人上醫院治病,花醫藥費本已足夠,卻非要向醫生再贈送一個紅包,就希望醫生做得更好一點。我學車的時候,帶我的教練本是一個非常本分的人,有一次,我無意間聽到有學員在說:「我很想請教練喝酒,可就是請不到。」幾個月之後的教練慢慢變了,經常暗示學員應該送點禮物。對啊,一開始不送禮的就成了不識相,一輪過後所有人又重新回到起跑線,就需要送再多的禮,周而復始,貪污就從此開始。

  中國人不僅自私,還愛互相猜疑。大家都知道幼兒園裡學的《小兔子乖乖》這首兒歌吧,小兔子媽媽只要不在家,來敲門的就一定是要吃自己的大灰狼。應該說懷疑的本性就是在這時候被培養出來的,教育沒有讓孩子們認識人世間的美好一面,更多的是讓大家不相信他人。父母、老師也經常教導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如果有困難只能找警察叔叔。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一直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社會總體的誠信度不高,因為中國人太愛耍小聰明,所以用到每個人身上的時候,後一句做得過頭,前一句又做不到。所有人都要戴著面具再去看透別人的真面目,真叫人傷透腦筋。

  九、結語

  中國人並非一無是處,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力上升飛快,有不少外國人到中國定居、投資、旅遊,也證明了中國人優秀的一面。有了硬體,我們還需要把軟體方面的素質搞上去,東西文化差距大,我們當然也不提議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包容的姿態去迎接一體化的世界客人!

 

簡評:

在我看來造成今天的這些實事,根本的本質不是國人個體的因素,而是專制制度造成的必然想像

---試想一下:能指望從一個黑色大染缸里撈出非黑色東東嗎?何況大家都在裡面一同被浸泡了2000多年。直至今日你我還深浸其中不能自拔!。


推薦閱讀:

論人的劣根性
中國文化劣根性的28個標識之二十四:鬥智不鬥力
領袖的第三根性是膽識

TAG:劣根性 | 根性 | 深刻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