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兒疳積小兒推拿如何治療?
今天給大家交流的是在古代被被譽為兒科四大病證之一的「疳證」,為什麼會稱為「疳證」呢?「疳」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代醫家對「疳」字有很多解釋:如「疳者甘也」,指出疳證是因恣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所致,又如「疳者干也」,是指機體氣血津液乾涸,形體乾癟瘦弱為主的癥狀。
據福州中保職業培訓學校中醫專家講解,疳證就是指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餵養不當、消化功能不健全或疾病因素等,使脾胃受損,導致身體氣血津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
中醫專家說到,面對寶寶疳症可以配合小兒推拿療法進行治療,雖然疳證的種類有很多,如「疳氣」「疳積」「干疳」等,但均可用健脾胃、助消化的方法來治療!
具體穴位及操作如下:
1. 補脾經200-300次
在拇指橈側緣從指端至指根,操作時將寶寶的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此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2. 逆運內八卦300-500次
在手掌面以掌心正中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勞宮穴為圓心,內勞宮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上的八個點。操作時,從手掌面小魚際開始,逆時針方向在寶寶的手上緩緩轉圈。
3.推四橫100-200次
手掌麵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近掌端之間關節橫紋處,操作時用手來回推。
4.揉二馬200-300次
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操作時用指端揉。
5. 補腎經200-300次
小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時旋推小指末節羅紋面,或自小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稱補腎經。
6. 揉板門300-500次
在手掌面大魚際的最高點,操作時用一手持小兒的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患兒大魚際平面,此穴位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
7. 揉足三里3-5分鐘
在外膝眼下(膝關節髕骨下面的外側凹陷點)三寸,脛骨旁開1寸,操作時用拇指或中指揉。
8. 捏脊5-10遍
後背正中線大椎至龜尾成一直線,操作時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端捏住皮膚並同時用力提拿,自下而上,雙手交替捻動向前。
最後中醫專家提醒,由於疳證的病情比較重,最好要多堅持一段時間才有效,而且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每天可以做兩次喲!
更多中醫養生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njbjysctn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