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龍脈:天地龍骨出崑崙

A,中國龍脈:天地龍骨出崑崙

昆崙山

 

中國風水地理,龍脈源於昆崙山。古曰﹕「天地初分,乾坤交泰」,又太極分配陰陽兩儀生成,有陰陽之為天地也。天地與成,概成天地,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觀鬥牛之墟,乃見?星之其運。俯察崗阜之態,方識平原之起跡。故山川之流峙,莫非是氣之疑。平原曠野,山崗水阜,佳以崑崙為祖山。

夫要知道中國的來龍去脈,就得先知道中國昆崙山的龍脈。因為昆崙山是中國萬山之祖,山龍發布之源頭。龍脈之始祖,故曰祖山矣。中國風水地理,乃山川河洛形成。以我國地理言,五嶽高峰作為國土之陰陽起伏,即曰金木水火土五行也。

中國的山川龍脈,皆發源於昆崙山。昆崙山位於新疆與西藏及印度界山之間,其山峰高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稱為世界第二高山。崑崙山脈,由西向東奔走,橫過西藏,連接青海省之巴顏客拉山脈。東北山水走之為龍身血脈之水,流入黃河而入渤海。東走山龍水脈,為龍身血脈之水,流入長江而入黃海。其行龍由秦嶺山脈,由東北走太行山脈,後終於秦嶺山而眺朢黃河。東向行龍為大巴山脈,再由東走龍脈為九嶺,武夷山,括蒼山脈臨東海,結地溫州市。由武夷山去脈黃山結杭州上海市。南干龍山脈,屹起湖北,湖南,貴州之間,其間開幛穿心,分枝出脈行龍,閃走西南為雲開大山脈入廣西結地南?省會。東南干龍山脈走閃降龍入脈入江西省,再走閃串度交武夷山落脈入福建省之南,而隔東海與台灣山脈遙遙相望。

廣東省之龍脈起自九蓮山,羅浮山而走閃跌斷,一起一伏,頓起白雲山為龍袓,由白雲山降龍撒脈落平洋結廣州市。其南向行龍山脈起於梅嶺,由北而南走閃,其龍身血脈水分為三,一曰東江水,二曰北江水,三曰西江水,三水會聚於廣州市,流出為珠江,盡結流入南海。廣東之東向行龍,由廣東白雲山作龍袓山,由此降龍落脈去龍經走閃東莞,頓失跌斷數節,一起一伏,去龍深圳大梧桐山,鞏起高峰巍巍,作去龍香港之祖山,去脈結小梧桐山,由小梧桐山去龍過香港之紅花山走閃串度經大浪灣村。由大浪灣村頓失跌斷,一起一伏,龍至觀音山,頓起大帽山,築起龍祖,為香港之祖龍,由祖龍山發脈走遍全港各區之地。

廣東之西南龍脈,由廣西雲開大山發龍降脈。由玉林去龍出北流築起雞籠幛,鞏起大武金星分枝行龍,一枝走閃入信宜云開橫列九腦芙蓉大幛。頓起大田頂山,分一枝經高州至茂名陽春一帶。一枝走閃跌斷,頓起黃嶺崗大山,分三枝行龍,左枝去龍出石溪木蘆去龍結出潭頭大井二鎮。右枝去龍出雁鷹嶺去龍六運嶺結出石板鎮。中枝行正干龍,出六皇嶺去龍出公岐龍灣,頓起馬蹄嶺,由馬蹄嶺去龍下那霧六皇嶺,去龍結化州市。由雞籠幛分枝,一枝出龍合莆入廉江市盡,由此去龍出湛江結湛江市。又由湛江穿海渡脈過海,由徐聞海安過海南島結出海口市。由海口市發脈走閃跌斷,頓起黎母嶺及五指山,龍去盡結三亞市而眺望菲律賓矣。

夫喜馬拉雅山脈,西北起於帕米爾高原。東南行入西藏與印度交接而定國界山,東北諸省山脈為大興安嶺,結地內蒙古省。小興安嶺,結地黑龍江省。長白山山脈,結出吉林省。其龍身水會於黑龍江而流出韃靼海峽。

全國有三大河流,長江、黃河、鴨綠江。長江與珠江,夾南干龍山脈盡於南海。黃河與長江,夾中干龍山脈盡於東海。黃河與鴨綠江夾北干龍山脈而盡於遼海。此為水源極長之干龍血脈水也。此三大河流,為三大羅帶龍身血脈水也。亦表示天地人三才之象,若非天造地設,述難取其美矣。

昆崙山為世界第二高山,山脈雄厚,層巒疊帳,上透雲漢。此山分南北二大幹龍,為五系山脈之祖。大幹喜於阿爾泰山,入脈蒙古。天山山脈,由新疆而向北伸輾而走閃入蘇俄及西歐各國。南干龍脈入中國,走閃串度,跌斷頓失,一起一伏,穿山開帳,遍布各省市縣鎮鄉村,世稱昆崙山出五龍,二龍至歐洲,三龍入中國是耶。愚題一詩,明表天下之龍。詩曰﹕

昆崙山中出五龍,二至歐洲三入中。南北二龍入中國,結出五治廿三省。

三條河流言羅帶,長江黃河鴨綠江。東江北江連西江,地結廣州入南海。

大興安嶺貫三省,天山山脈聯歐洲。喜馬拉雅定國界,雲開大山連二廣。

天地龍骨出崑崙,世間時師幾人能。若能精通龍骨秘,龍骨真傳有後人。

B,沿著龍脈 探尋中華民族的起源

龍是華夏先民的圖騰,也是君主帝王的象徵。

江山如此多嬌

 

觀風測水尋龍脈

從秦始皇被稱作「祖龍」、漢高祖稱自己是「龍種」之後,龍就成了君主帝王的象徵。能夠安葬帝王、護佑王室後裔的山水之脈則被稱為「龍脈」。眾多帝王曾經都大費周章的「尋龍探穴」,為自己及後人找了一塊安葬「寶體」的「萬年吉地。」正如明朝時期的明成祖朱棣,登基不久便差大臣為自己勘選「龍脈寶穴」。幾位大臣跑遍了燕京附近的山山水水,發現天壽山山勢延綿,主峰聳峙,且有「龍」、「虎」相護,完全符合風水理論,便立即定此地為龍脈之處,隨即動工起陵。於是,便有了天安門、故宮是龍頭,十三陵天壽山是龍尾,龍尾至龍頭一線是京師龍脈的說法。

因此,選擇龍脈極其講究風水相學。因為,龍脈不僅是保護帝王龍氣的吉地,同時還是一個影響國家國運的重要根基。

挖斷龍脈泄王氣

由於龍脈是保住帝王之氣的主要之地,因此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欲圖「挖斷龍脈泄王氣」的事件。如明朝將亡之時,崇禎皇帝派人找尋並破壞李自成的祖墓,而李自成打到北京後,也欲斷朱明王朝的龍脈,但沒有攻進十三陵,只燒毀了外圍的建築;如清代的乾隆皇帝,聽人說河南南陽有「王氣」冒出,就派部隊到那裡去「掘龍脈」,結果挖出一條「太子溝」等。這些都彷彿意味著,只要龍脈一斷,江山便會不保。

 

 

C,古代風水家所謂的三大幹龍

三大幹龍,古代風水家認為,昆崙山是山脈的發源地,風水師錄葛溪說:「須彌山是天地的脊骨。中間連接天的中心成為龐大無比的內核,四肢才分成四大世界,而只有東龍進入中國,南龍從昆崙山綿延而出,龍子龍孫也都是可以識別的。風水先生朱士遠說:「普天所有的山脈,都是從昆崙山發源的。中國廣大的土地,都在東南方一個偏僻的角落裡,所以,所有的河流都流向東南,就說中國吧,龍以水作為界限,長江,黃河,黑龍江是三大界水。龍的走勢都陝西、四川向東方延伸,所以水都向東流,當然也有向北流和向西流的,但人沒法到達那兒,眼睛也沒法看到。只因為水都向東流,所以交織得很複雜。我國,兩京十三省,就譬如一個小小的穴場,河南是其中的乳山東、北直(即河北)是其中的左砂,吳越和閩廣是其中的右砂,東海是其中的名堂,呂宋,琉球,瓊州,日本是其中的印堂,長江,黃河是穴旁的嚇須水,登州,萊州延綿入海,左砂是曜氣,過脈和束氣,還在陝西的外圍,這些只有智慧人才能通曉其中的道理,才能識別它」。

諸如上述,他們便把中國龍脈分為三大脈絡。

一、 北干脈絡:黃河和鴨綠江中間夾著的是北條幹龍。延續到遼海河北的龍,是從昆崙山起止的。一直到達白登縣以西。其中一枝是壺口東嶽泰山。另一枝向南伸展為析城又扭頭向西成為雷首,其次一枝成為太行山,再次一枝便是恆山,再次一枝成為燕然山,直至平灤碣石才停歇下來。《山經》說:「昆崙山延伸于闐便是顏山山腳,每條山脈都是戰爭之地,山脈延綿不斷,一直伸入沙漠瀚海北面。那裡的風俗都很精野強悍,人們非常粗獷刁頑,兒子生下來十歲便學習騎馬射箭,個個學得性格硬,身體強健,它的水源是山西的汾河,發源於管州絳州,一直東流到海。

二、 中干脈絡:黃河和長江,中間夾的是中條幹龍,一直綿延到東方大海,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是中干龍新在的地方。它從西傾開始,經過甘肅西部伸守鳳翔:「各條山脈延綿不斷,一直達到大散關,可以看到大好的河山橫布中間,大纏大護直到函谷關,河水從黃河中流淌如同秀美的玉環,」長安的一枝山脈發源於熊耳,這便是中嶽篙山。從汴梁直到兗州是太岳山《經》上說:「黃河處在北方,而長江在南,這兩條江水夾住中間地域,生氣一直不斷。在龍脈行青齊之時忽然聳起山峰,兗州和東嶽兩山橫立其間。龍脈分支的山巒非常靈秀。魯地上湧現了不少聖賢。」還有一枝龍脈到達登州和萊州地界。一枝到達滄州直隸一帶。它產生的水源是濟水,發源於垣曲縣,流到溫縣境內時匯入了黃河,由從黃河南部流出,泛濫成柴河。又從東北方向直抵青州境內流入大海。漢水則到漢陽境內匯入長江。淮水至淮安匯入大海。

三、 南干脈絡:長江和東海夾住中間的南條幹龍,尾部消盡在東海南部。它的龍脈從岷山開始,逐步曲折向西進行,又向南轉到雲南的地域,再越過夜郎,穿過桂嶺,到達零陵,這邊是九嶷山,又進入桂連,通過大庚嶺,從南雄出發,過兗州,過邵武,抵達廣信穿行過徽州,向東延續成為天園山,其中一枝支脈成為錢塘江,另一枝脈分別進入海口,楊公說:「海門氣勢旺盛,連通福建和廣東,南龍和支龍相交接在一起,這本是海門的南方脈絡,主發財至富和文武百官的山脈交錯橫雜在中間。」其中一枝龍脈起始於建康,一路直達江淮,一枝從靈州發端扭頭奔向鄱陽湖邊,它的水源則是:湘水發源於永州零陵縣,到達洞庭湖,延伸進入長江。

以上所說的三條幹龍,都是從昆崙山開始。

干龍與支龍

枝幹,是說龍(山脈)有大有小,就好比樹木有主幹也有分枝一樣。所謂「干之中有干,干中有枝,枝中有干,枝中又有枝」吳公說:「枝和乾的分別明晰了,嫡和庶才能確定:嫡和庶確定以後,它們各自蘊含的力量也便表現出來了。所以龍分為干龍支龍的原因,是為了審視它們各自蘊含力量的輕重。但是審定龍的方法,卻要用水源作為標準。凡是大幹龍,就用大江和小河來夾迸;小干龍:就用大溪和大河來夾迸,在大龍:就用小溪和小河來夾迸。而小枝龍就只有平地上的河,渠之類的小流來夾迸了。察看水源的長短為何、枝龍和干龍的大小便也可以確定。

至於干龍有兩種:大幹龍和小干龍。大幹龍就是干龍中間的干龍,它們的祖山都起源於名山,連續數十個郡縣其廣度可達數千里幾百里之大。其中儲匯了浩然正氣,山勢挺拔,靈秀非常,常常可以發現山上有雲霧繚繞。《經》上說:「先要尋找發現霧氣,才能識別真正的龍。」

那些小干龍,是干中的分枝,也是從大幹龍分支出來的,在分脈的地方,一定會有大星辰,或高大的山脈和山嶺作為它的祖宗。《髓經》上說: 「祖宗的氣勢龐大,子的氣勢也跟著龐大,天龍前來相迎相送,一定會隔著江水,外州和外縣的山是它的伴侶,纏護也各自有它們的大小,這裡隨龍脈的長短而定,龍脈長的纏護也十分長遠。如果龍脈短,纏護也很短小局促了。」

枝龍是山脈分化出來的分枝。干龍實是少,而枝龍卻相當多。因此論地氣只能說到真和假,卻不能僅僅計較大和小《發揮》上說:「小小山形地穴,或者可以得到三四節龍脈或者可以得到五六節龍脈,不能計較是否靠近龍心,不局限於龍手、龍腳。一有龍節伸出的地方,使可以結穴。因為這種地形仍然還有朝拜,相對的山兩邊也有纏護;——上方的星辰清秀、勁拔、起伏分明、清楚、曲折迂迴、盤旋不已、向前迤邐行進。然後,從這兒再往外相當有序。地穴邊藏在這塊土地上,各種徵兆都很明白,前面有迎接朝拜的山,後面也有相送的山,左右兩旁的地勢也有很周密有序。明堂很平緩正當,周圍的水城環抱明堂向獸剛猛威武,下面的砂也相當穩固有力水口嚴密封鎖,羅城重重疊疊,這才是吉地。

水法

管子說:「水是龍的血脈,使經脈的流動暢通。」所以《葬經》把水看作外氣,確實也有道理。《山經》又說:「兩條河流之間一定有龍脈的存在,兩條河流一旦交匯,龍脈就會斷止。河水分流,龍氣就會逸散,河水合流,龍氣就會凝聚。而且水流深處,百姓大都富足,水流低淺該地百姓大多貧瘠,水匯合處大多人口稠密,河水分流處百姓多流離,河水跟人們禍福之關係如此重大。察看水形,要不直流而來,無歪斜傾泄之患,不奔騰洶湧,不踹不急,無濁浪排空之勢,也不直流而去,九曲迴流,不忍離去。傅伯通說:「聚合的水,其深如鍋底,其平緩如鏡面,其形局如棋盤,諸多溪流交匯在一起,如環如抱,這就是理想的風水之地。至於說辨別位之吉凶,有關左右護砂,來去之水口都屬於無形之吉凶,都屬於八卦研究範疇,不必要泥守。

上面簡單介紹了古代看風水的一些概念,其餘還有什麼「砂法」「穴法」「天星地理合一」「五星學說」等等方法,在此就不加一一詳述。

D,古代山水畫中的山勢與龍脈

古人認為,地美則山美。古代山水畫的構圖常以風水中的龍勢、生氣為神韻指導,如山脈的急緩、山水的迂直,村落、民居的位置,均參照風水之法來處理。

中國風水的理論發展過程又影響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日臻成熟。中國山水畫以表達思想感情為最高境界,主張以形寫神,神的表達又以「取勢」為基礎。如何表現出雄渾之山,又如何表現秀麗之山,如何表現出峻峭之山,都先要進行相應的取勢構圖,因為準確的取勢才能達到寫神的目的。山水畫中的風水,比如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中盡情領略;又如郭熙《早春圖》等,這些宋代名作已極為注重龍脈風水。

清初的「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尤其以山水畫對後代的影響甚深。至於「四王」中王翚、王原祁等山水畫中倡導的「龍脈」,其實更是將自然、風水理論引入繪畫中,是藝術與自然的結合,畫中山水與自然山水的畫理與地理結合。清初名畫家笪重光在《畫鑒》一書中談到山勢的處理時強調要藉助風水之理。

繼笪重光的《畫鑒》後,王原祁則堅持畫意對氣勢的決定作用,他認為:「龍脈為畫中氣勢源頭,有斜有正,有渾有碎,有隱有現,謂之體也。開合從高至下,賓主歷然,有時結聚,有時淡盪,峰迴路轉,雲合水分,俱從此出。起伏由近及遠,向背分明,有時高聳,有時平修,欹側照應,山頭、山腹、山足,銖兩悉稱者,謂之用也。」在他看來,畫中「龍脈」為氣勢之體,氣勢為「龍脈」之用,而龍脈實為畫者心中之意,此實即王夫之文「以意為主」的另一說法。但不顧畫之氣勢,只順意而行,即「知有龍脈而不辨開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勢」。只顧乘氣勢而忽略畫者本意,即「知有開合起伏而不本龍脈,是謂顧子失母」。

只有在意的統率下,照顧到「氣勢輪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舊稿。若於開合起伏得法,輪廓氣勢已合,則脈絡頓挫轉折處,天然妙景自出,暗合古法矣。」(《論畫十則》)我們從清代山水畫家王時敏的《仙山樓閣圖軸》中,畫中山體就像起伏不斷的龍脈,給人以生動活潑之感,臨水處背水處皆是背山面水的民居。清代畫家王鑒山水畫《夢境圖軸》,山勢雄壯,來脈悠遠,居山水之間的舍屋,頗有世外桃源之感。

 D,現代風水中怎樣擇脈尋龍脈

操作風水的第一步是擇脈尋龍。所謂「龍」實際上就是山的走向。所謂「龍脈」,也就是山脈。集日月山川之靈氣,稱之為吉龍。龍也就是山,山脈有如家族,世代相傳,所以有發祖,即尋父母所居之處,極高大之山,山脈的發起處,稱為祖宗山,平時術家稱為祖山。祖山最高的地方形成尖削狀,尖者為龍樓,平者為寶殿,上面常有風嵐雲霧瀰漫繚繞,這種祖山往往和頂部起伏的山峰相互照應有情,也叫眾山拱護。

龍如何識別呢?真龍一定位於眾山中間,在其後面有托住的山,有送迎的山,旁邊有護衛的山,有依戀纏繞的山。龍神之大貴、中貴、小貴,都以從托山、送山、護山、纏山的多少俊秀,愚頑來判斷,俊秀之山越多,龍神越貴。

龍又好像樹,樹有大的樹榦,小的樹支、叉,龍有大的干龍,小的支龍,一般情況下,干龍長而大,有高低之分,如能得水相護,干龍和支龍都可用,都可結穴。但實際操作時應注意,干龍上常有疑龍,莫以當真,應留意考察。

平地龍脈為支龍,平地隆起一條土脊,這就是支龍,止間隆起一條龍脊,為支龍的龍骨。龍的遠方山水叫做勢,近處山水叫做形。遠勢宜動來迎,而近形宜靜宜止,這種龍才有生氣可乘。龍之形最好者聚集,安祥散亂不好。最佳是停止,走失不好。如散後又聚,行而又止,這是吉地的跡象。山峰龍脈屬陰,其龍氣是上浮的,最怕外風吹襲,最宜藏風聚氣。而平地龍脈屬陽,其龍氣是下沉的,不怕外風吹襲,則應風吹水盪也。

龍行要砂水交會。龍真穴確,四山環抱,堂氣端正,藏風聚氣,方為吉地。如果山勢順走,頭足向前,砂飛水走,內小外寬,直流直去,是謂陰陽不交,難於結穴。因此尋龍佔山之法是根據山水的向背去尋求觀察,山水相交,氣就能融結,小交就小融結,不交則為不結。正如楊救貧祖師日:「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陽從左邊團團轉,陰從右路轉相通」。此為楊公年邁時所言。即是說山屬陰,水屬陽,陽如果往左轉,陰就一定會迴轉到右邊,這樣,山水就迎面相交而有情,一定會結穴。這是尋龍佔山的快捷之法,所以也叫「楊公養老訣」。

龍若出身,必有自然之來勢,山脈的自然走勢必有水導之。龍若止,必有自然之水以界止。有合無分,來勢不明;有分無合,則其止不真也。水之分合,而識龍之起止。若有合無分,則穴多結作。其次,尋龍也要看帳,所謂帳,就是山脈由高聳入平坦之地,高聳之綿延起伏延伸而來,便要看其穿帳過峽的情況如何,故楊公曰:「龍行開帳龍方貴,脈出穿心脈始尊」。就是這個意思。

龍既有穿帳,自然也有過峽,過峽宜近不宜遠,宜窄不宜寬,窄則力聚,寬則為散,邁則為聚,遠則為微。不論何脈,具喜重重包裹,包裹則藏,最怕風吹,包裹則曖,風吹龍寒。尋龍擇脈,自古至今,言者甚多,但皆無出此理也。只要大家仔細捉摸山形與走勢,即知其意也。


推薦閱讀:

「使館通知」最新中國公民辦理護照、旅行證須知
中國各產茶地
為什麼costa在中國內地發展一直都是「千年老二」?
以史為鑒 大國的最大危機在哪裡?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