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推手—搜狗百科
太極拳不是不用勁,關鍵是要掌握運勁的路線和方式。太極拳的放鬆,是指心理上的松與靜,身體由松練到柔,柔則顯活,活中含勁,剛柔相濟。
太極推手以柔克剛
太極推手,控制為本,以和為貴,不主動進攻,看似墨守成規,保守無為,其實,只要對方出手,隨時可化,處處都能還擊。
二人過招,兩目相視,觀察動向,判斷意圖,待彼一出手,我以臂腕迎住來臂之側面,前節(才朋)緊,後節鬆開,接觸部位之勁以不脫離為度。此時,精神專註,內氣貫穿「彼不動,我不動,我意在先;彼微動,我先動,我勁在先。」依靠接觸部位的感覺,只要彼一動,我就可知其動向。
如果,對方用雙手向我推來,我僅用一臂即可接住來手,這是由於我全身具有內勁貫穿的柔整勁,稱為太極拳的勁,臂膀具有彈性,起到緩衝作用,無論他多麼快速度和多大力給到我臂上,都不會牽動我的身體。若我以右臂應對,借彼推力向右轉身,臂向後捋,將彼力引向我身右側外,與此同時,我以太極運行方式,重心向左前移動,右腿變虛,左腿變實,使他來力落空。
後發先至
「快手打慢手」,是武術常識,太極推手「後發先至」的特點,似乎與常理相悖,透過它的現象看本質,太極沒有違反客觀規律;辯證法證明,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可以轉化。「求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由於太極推手通過接觸部位「聽力」在先,對方一動就可預知他的勁路,因此,雖然他先出手,只要他發力,身必成定架如靶,當力還沒作用到我身上時,我心意一動,內勁就先發到他身上,反而將他放出,這稱做「打悶勁」。 在一般常規的搏擊中,雙方之間是有距離的,對方出手無論多快,都要用時間,太極以「吃等」的方式,以逸待勞,即省時又可發現對方力的動向。一旦對方出手,我勁肯定走在其前,先化解來力,至得機得勢時才發,一發必中。
前面已述,只要打人,必出直力,被我化空,即使回逃迅速,由於直來直去,必會出現停頓,由於太極是連貫轉動運行,所以我運行速度比他快,可追到擊之,這也是後發先至。
推薦閱讀:
※太極雜說49
※楊氏簡易24式太極拳口訣
※太極雜說 95
※洪均生公洪式太極拳基本規律——纏法答問
※[轉載]太極內功抓閉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