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的十大法治圖書」評選揭曉

11月30日,由鳳凰網、法治周末報社主辦,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組織的「法治的突破: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獲評「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獎」的10本圖書目錄揭曉。

11月30日,我國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前夕,由鳳凰網、法治周末報社主辦,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組織的「法治的突破: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中國法學界「法治三老」江平教授、郭道暉教授、李步雲教授出席頒獎典禮,以季衛東、王人博等學者為代表的獲獎圖書作者參加頒獎典禮,並發表獲獎感言。

此次評選活動自今年11月1日啟動,至11月30日結束。在為期一個月的評選過程中,以「法治三老」為顧問,由張文顯、王利明、付子堂、何勤華、季衛東、孫笑俠、張守文、許章潤等25位著名法學學者組成的評委會,一共進行了三輪投票。從讀者、網民、學界共同推薦的108本法律、法學圖書中,最終評選出了榮獲「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獎」的10本圖書。具體目錄如下(按出版時間排序):

1、《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編輯組:《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 1981年。

致敬詞:數十載苦苦追尋,有經驗,也有教訓;百千人參與討論,清餘毒,以破迷信;檢討人治,高唱法治;社會主義法治,乘改革開放東風,從此揚帆遠航。

(2003版封面)

頒獎詞:《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出版於1981年,雖沿用路線鬥爭與辯論的傳統套路,卻灌注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斷,以及「解放思想」的自由與理性內涵,較為真實完整地呈現和記錄了「法治還是人治」正反兩方的不同觀點與論證理路,展示出改革之初法治思想與制度艱難起步的真實歷程。

法治與人治的判別和高下並非簡單的思想實驗,更是複雜的意識形態鬥爭與辯論,其結果決定著特定國家法治建設的生死存亡。參與討論者大多為當時法學界前輩與領軍人物,其歷經運動浮沉而愈明法治緊要,其立論說理,儘管具體觀點帶有時代烙印,然立於歷史轉折關頭,於大是大非處襟懷坦蕩,銳意辯難,亦可為今日接續「依法治國」重任之眾人榜樣。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2、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1985年。

致敬詞:承清末民國余脈,引域外法學清流;采杏壇講學之菁華,誨育英才無數;冶憲法行政法於一爐,啟沃新機;保護私權,限制公權,不以法治為名,實達法治之要。 

(2003版封面)

頒獎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出版於1985年,乃作者於北京大學教學講義之整合,而領受其精義者不特當代之青年學子,更有改革法學初創之時的一代天驕,於今日顯赫者則總理、教授、律師等等不一而足。

更可貴者,本書承清末民國余脈,引域外法學清流,融憲法行政法於一爐,有追比《比較憲法》(王世傑、錢端升)之意味,可謂1980年代公法學界難得一見的啟蒙讀物。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3、沈宗靈:《比較法總論》,1987年。

致敬詞:窮究世界法理,縱論幾大法系,比較中見真知,樸實中蘊奧理。正本清源,條縷暢達,體大思精,匠心獨具。雖雲理論,堪為法治柱石;得風氣先,早開法學新局。 

(1987版封面)

頒獎詞:《比較法總論》出版於1987年,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進入第十個年頭,法學界雖然春風又綠,但依然莽原一片,法學研究仍處於有待規劃和開掘的時代轉折點。因此,甫一問世,便一紙風行。

本書不僅對比較法一般問題做了系統而全面的論述,其對世界主要法系的闡述更令時人耳目一新,成了世界法學的導覽圖,人類法律智慧的風景冊,使那些因封閉而對外界無比嚮往的法律心智得到了絲絲滋潤,而以「比較」所體現出來的開放心態與廣闊視野,更是富於教益。在今天信息充分流動和豐富的全球化時代,本書給法學界留下的更大啟發是:無方法,不學術;無比較,不方法。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4、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論》,1989年。

致敬詞:回顧東西法治歷程,探索法治理論實踐。立足中國,曠觀古今。考鏡源流,理性中充滿張力;反思檢討,冷峻中充滿激情。甫經多事之秋,於萬馬齊喑中,發法治先聲。 

(2014版封面)

頒獎詞:《法治論》出版於1989年,中國新時代的法治進程剛走入黎明階段,尚是一片幽暗,該書適時而出,釐清了法治概念,區分了法治的實體價值與形式價值,闡釋了法治與權力、法治與自由、法治與權利的關係,對中國自1949年至1980年代末近40年的法制實踐並運用法治作為量度的尺碼,確立了中國法治理論的大致框架,是中國法治理論最初的系統研究。

如今,二十五年已逝,到了中國法治的正午時分,本書依然一版再版,作為法學入門讀物,所論雖是常識,但其價值仍不可小覷。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5、夏勇主編:《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1992年。

致敬詞:對民權充滿熱忱,對法治充滿企望,合十餘位學者之力,集數千份調查問卷,從現實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檢驗學理。揭纛民權保護大旗,探索中國法治之路,為權利高呼,為時代喝彩。 

(2000版封面)

頒獎詞:《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出版於1992年,當時歷史雖剛步入1990年代,卻昭示著法治和法學將迎來一個新時代。而新時代、新問題,激蕩著新青年的心靈。十餘名中青年法學學者,本著共同的學術興趣,本著對中國權利問題的本體追問與時代焦慮,融入城市,走進田野,以工人為師,向老農請教,對時代發問,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觀察、用心靈記錄、用智慧思考,試圖發掘社會發展與權利保護之間的互動關係,開掘本國文化的權利基因。他們相信,中國的權利之壤絕非貧瘠,但權利機制的根深葉茂要憑每一個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制度構造上的自強不息。

當年的青年今天已成柱樑,當年的創舉已成今天法學研究的必須,因為法治不是冥想的產物,而是實踐的事業。法學家不僅要能坐而論道,還要能夠走入田野。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方能走出新道路,作出新發現。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6、梁治平:《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992年。

致敬詞: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從古希臘到羅馬,從歐羅巴到華夏,穿越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將比較法學、法律文化融為一體,法治的精神在筆端自然流露。

(2014版封面)

頒獎詞:《法辨》出版於1992年,雖成形於1980年代「文化熱」氛圍,卻紮根於法律的歷史與制度土壤,聚焦於大歷史的文化比較與考辨,從中昭示中國法古典形態與現代命運的深層機理,以掙脫具有頑強抵抗性的舊法文化,實現法律文化的現代變遷與法律現代化,開創了改革法學時代的「法律文化論」。

其中篇目雖零散跳躍,卻本於「法律文化」主旨方向,自由探求,理性比較,客觀取捨,展示出梁治平凝練的法文化自覺和熱切探求法律文明密碼的衷腸。在中國傳統文化重新進入公共領域甚至法領域的當代,個中冷峻考辨與批評依然切中肯綮。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7、朱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1996年。

致敬詞:詩人的感性,法學家的理性;雄辯的文辭,政治的品格。論法律,不忘經濟之基礎;言變法,終以法治為鵠的。於眾聲喧嘩之際,放膽立言:關注本土,莫忘家國。

(1996版封面)

頒獎詞:《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出版於1996年,面對概念法學和政治哲學充斥法理學研究的時代,蘇力另闢蹊徑,強調學者要「理解中國」,重視「本土資源」,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合理之處,並暗示域外的「法治」要在中國落地生根,必須考慮「中國土壤」,而探求這種東西是法治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其中,蘇力的「秋菊」與「山杠爺」已成為法學家標示法治本土資源與法律移植難題的經典符號,而自序之「什麼是你的貢獻」則振聾發聵,成為逼迫整個法學界包括作者自身反思前進的嚴苛追問。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8、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1998年。

致敬詞:直接德國民法學術巨擘,甘作兩岸法學聯通橋樑。推演學說,精研判例,高識深論,大義微言。嘉惠士子,風行大陸幾近二十載。蔚為壯觀,「天龍八部」早為學林頌。

(1998版封面)

頒獎詞:《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出版於1998年,皇皇凡八冊,得德國民法學之精髓而厚植華人社會之民事習慣與司法秉性,於內地民法學與民事法律秩序之演進成熟者,正可為直接的參照系與資源庫,於內地民法學學術風格之養成、制度研判之進展、立法更化之提升有著不可盡數之示範與塑造之功,乃有「天龍八部」之謂。

更可貴者,於法條技術分析之外,亦提倡價值權衡與價值判斷,於法律精神上更為圓融。而兩岸法學在知識、制度與技術模式上的趨近,更是於中國整體的法律現代化乃至於兩岸和平發展做出重要奠基。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9、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1999年。

致敬詞:客居東瀛而心繫中華,提倡變革而特重理性。論程序革命,談法律解釋,析法律職業,捍衛法治秩序倫理,高標現代法治之名,為新世紀中國法治研究平添一縷溫雅之光。

(1999版封面)

頒獎詞:《法治秩序的建構》出版於1999年,而九十年代正是中國法學「脫土」「脫幼」的十年。本書乃季衛東於整個九十年代、用十年時間寫成的佳作,呈現了紮實的法律社會學基礎,是一個較好的臨池範本,對於當時中國法學研究之「脫土」、「脫幼」有功。

其中,作者於1993年發表的「法律程序的意義——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另一種思考」一文,引起法學界的廣泛關注,後來「程序應當成為中國今後法制建設乃至社會發展的一個真正的焦點」上升為中國知識界的普遍共識。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10、李步云:《論法治》,2008年。

致敬詞:積卅載法治經驗,萃一生學術精華。廟堂之上,倡導依憲治國;輦轂之下,建言依法執政。民主進步,點滴斑斑可考;法治國家,聚沙終可成塔。烈士暮年,壯心未已;法治中國,堪為先驅。

(2008版封面)

頒獎詞:《論法治》出版於2008年,擷選李步雲先生三十年(1978—2008)來有關法治問題的文章五十餘篇,無論舊文新章,本書中討論的許多問題,依然屬於中國目前的熱點問題,對在新時期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依法治國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從1978年12月,第一次提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到「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推動中央文件第一次出現「以法治國」的概念、建議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置於「國家機構」章節之前、提出「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肯定人權具有普遍性以及提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並被採納在憲法修正案中,使《論法治》一書隱含了鮮活的、喧鬧的,或許還有奮爭的、激辯的歷史現場的氣息。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責任編輯:李燕華)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十:官職沿革
畫中「德禽」 ——中國雞圖中的美意
中國為什麼引進股票市場呢?
【古代】中國古代十個權傾天下的女人3
AAAA中國因私護照簽證:2014年2月最新政策!

TAG:中國 | 法治 | 影響 | 影響中國 | 評選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