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所屬欄目:[教學資源] 加入時間:2009-12-8 16:28:31 文章來源:admin 點擊:907
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與詩詞有關的時代變化、國家動蕩、 重大事件、政策風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因處「安史之亂」時期避亂之時,途經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詩中頌讚之情,悼惜之意可見,隱隱濟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後主李煜將江山玩掉了,現已成為北宋的階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榮華富貴,對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涼處境,大有天上人間之感。「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只是真性抒寫,可見後主本性難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謂感傷之極。這也是至情之語,難怪賺取古今多少淚水!以上兩首詩詞,如果沒有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就很難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寫的思想情感。
當然,作者寫詩往往有著特定的寫作背景,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這些也是鑒賞詩詞要了解的。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這是孟浩然科場失敗後所寫的。再如《寄韓潮州愈》(賈島):「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這是韓愈被流放到潮州後常與他一起「推敲」論詩的好友賈島寄詩言情的。作者自己寫詩時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寄詩的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如果我們不能很好了解,那麼也就很難領會孟浩然的孤愁和「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的傾訴,也就很難領會賈島「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的祝願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
作家的獨特思想和創作風格必然體現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是詩詞鑒賞的要點。平時對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淵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蘇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謙、龔自珍、 鄭燮等等。下面舉幾首詩來談一談。首先讓我們來看曹操的詩。《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曹操北征烏桓凱旋而歸的途中所寫的組詩《步出廈門行》之一首。聯繫作者生平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為:壽命長短在天,可保養身體,心情舒暢,也可使人長壽。想想看,曹操豈會是專於養生的道人!再來聯繫一下以上的詩句,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曹操是在張揚人的能動性:千里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功業,這樣便可延長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聯繫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便不難理解,杜甫是多麼渴望清除「安史」叛軍,恢復失地,使江山歸整啊!天寶十五載,杜甫挺身赴朝廷,獨轉陷賊中,因而懷念起鄜州的妻子。於是寫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管世銘云:「『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伉儷之情也。」聯繫杜甫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可知本詩決非「婉約」之屬。客中愁苦,長安苦衷,盡寓於此。如果再聯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便可以明白「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又何嘗不包含著「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期盼和對家家能得以團圓的祝願呢?再看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詩似乎抒寫了一種狂放之情。可這又有悖於王維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仔細閱讀,便可知道,原來詩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論語》)接輿,而把自己比為五
當然,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風格常常是多樣統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時,一定要注意其複雜性和多樣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詩人登高追懷謝眺,頓感雖與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卻甚少。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這裡哪有什麼孤高?哪有什麼飄逸?只有仁愛和質樸!陶淵明的詩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剛怒目」式的詩篇。
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並進而領悟詩詞意境。
這一點應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方法,也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我們來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等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而被貶各州,因作此詩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樓懷四人而作。首言登樓遠望,海闊連天,愁思與之瀰漫,不可紀極也。三、四句唯「驚風」,故云「亂颭」,唯細雨,故云「斜侵」,有風雨蕭條,觸物興懷意。至「嶺樹重遮」、「江流曲轉」,益重相思之感矣。當時「共來百越」,意謂易於相見,今反音問疏隔,將何以慰所思哉?(《唐詩鼓吹註解》)屈復云:「嶺樹」遮目,望不可見;「江曲」九回,斷腸無已時也。(《唐詩成法》)吳喬云:中四句皆寓比意。「驚風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
范仲淹有這樣的詞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蘇幕遮》)這裡「雲」是「碧雲」,「葉」 是「黃葉」,「煙」 是「寒煙」。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連波」將這些意象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圖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涼。正是這種寒涼的意境引發詞人觸景生情,隨視線想到 「更在斜陽外」的 「芳草」,即故鄉親人所居之處。遙不可見,多麼無情!這正是「鄉魂」「旅思」的多情處。這裡,隨詞人視線的轉移和心理空間的變化,「芳草」已是想像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徵性的意象在詩詞中也屢見不鮮,需要加以注意和區別。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詩不是單純地狀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徵著王安石知難而進和敢於獻身的改革精神。這樣,「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好,我們來讀一讀杜甫的《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桅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首聯寫獨身客舟的孤寂。頷聯寫景開闊,聯繫尾聯,我們可以知道景象的廣大莫及可以顯示自比沙鷗之微渺。再聯繫頸聯議論句,就能夠感悟到詩歌中抒發的旅夜自傷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是山水詩人,卻並非甘於隱逸之人。本詩從雄闊景象入手,順而說身處聖明之世,閑居而無所作為,實為恥辱。可雖有報國之志,無奈無人提攜,面對為官之人,只能徒增羨慕而已。顯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釣」、「羨魚」等真正的用意,這首詩便很難讀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竟逐。嘆門外摟頭,悲恨相繼。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這首詞意在借古諷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華享樂的朝中權臣。不明白這一點,這首詞也很難讀懂。同樣李商隱的《隋宮》也是借古諷今:「紫泉宮殿瑣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熒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詩詞中抒情議論的關鍵句,往往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自然是詩詞鑒賞的關鍵。
五、運用聯想和想像、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
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簡直就無法談得上詩詞鑒賞。舉個例子來說,李清照的《如夢令》,如不利用聯想和想像去再現詞中的情境並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行嗎?請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試想一想,「昨夜雨疏風驟」,按說會讓人難以入眠,可詩人還是一夜濃睡。原來她喝了很多酒。風雨再加悶酒,或是借酒銷愁。是因離情別緒?還是寂寞?是為飄泊?還是為傷春?或許都有。早晨還睡在床上,只挂念著風雨後的海棠。這時,侍女進來捲起窗帘。於是便問海棠怎麼樣了。回答說「依舊」。她說,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嗎?應是「綠肥紅瘦」。看來,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風雨之後,海棠葉子肥大了,而花卻落了。如果聯繫詩人的個人遭遇,詞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來讀一讀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一首悼亡詩,寫的是對亡妻的思量。首句寫難忘,次句寫難見,再假設寫十年來自己變化之大。下面「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夜來幽夢,「明月夜,短松岡」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夢,夢見妻子;因夢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會夢見自己。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詞中情境,詞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間至情是很難領悟的。下面就運用這種方法鑒賞一下兩首詩詞。試試看吧!《江夏別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谷鳥鳴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八聲甘州》(柳永):「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以上所談是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並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實踐,應可以獲得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便可通過比較等方法進一步提高詩詞鑒賞的水平。
1、分析作者、詩題;
2、辨清詩歌類別;
3、咀嚼語言、品味意境;
4、掌握一定的文學、文化常識;
5、合理利用詩中的隱含信息。
這些方法,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卻不是「萬能鑰匙」,百試百靈,比如說用來解答今年的全國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就未必行得通。這就需要我們認清形勢,創新思維,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通過對今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歸納綜合,筆者認為,用如下幾種方法來鑒賞詩歌,是行之有效的。
一、感同身受。
每一篇作品都是詩人在心靈最自由,思維最活躍,情感最放縱時寫出來的,都浸潤著作者的血與淚,愛與恨,悲愁與喜樂。我們在欣賞時,一定要用心品讀,用心感悟,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體驗,感知出與詩人相同的遭際、相同的心境,淺嘗輒止,浮於表面,略通皮毛是難以讀出個中之味的。王安石有云:古人之觀於天地、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鑒賞詩歌即是求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縱觀今年的十五篇詩歌閱讀,有四篇是寫思鄉懷人的(全國卷二、全國卷三、湖北卷、浙江卷),有兩篇寫昔盛今衰的(全國卷四、上海卷),還有兩篇是寫音樂欣賞的(天津卷、湖南卷),這些內容,我們的中學生並不陌生,雖然他們沒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但也有相近的或相通的體驗,做題時,就應該從大腦的儲存庫里把它們調出來。如全國卷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這首詩第一問不難回答,這個「尋常」的細節是「又開封」,第二問緊承第一問而來,要回答好它需動點腦筋。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我們寫信的機會少了但類似的情景還是遇到過的,如和親人朋友打電話,打完了,意猶未盡,又拔通再打;送親人朋友遠行,已說過千言萬語了,車輪啟動時記起還有一句緊要的未說,忙趕上前去說給他(她)聽。為何生活中一再的出現「又開封」的事呢?是因為我們有著難分難捨、割裂不斷的情!回到原詩,即是詩人見秋風又起,思鄉情切,在信中片言難述萬一,故行人臨發時又開封補上。
二、運用想像。
想像只要合理,不妨大膽,再大膽些,這符合詩歌自身的特點,也是鑒賞詩歌的必由之路。通過想像,補出詩人未盡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訴之情。如全國卷一《木蘭花》的第二第三問(原詩略):
對詩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對「鬧」字的用法,一般同學都認為寫得好,寫出了杏花的熱烈綻放,寫出了春意盎然。但這還不夠,還不能拿到滿分,要拿到滿分,就必須運用想像:杏花怒放,一片嫣紅,引得蜂忙蝶舞,春鳥在枝頭跳躍歡唱。這才符合春天的景象,這才顯得「熱鬧」,這才是真正的春意盎然。
再如湖南卷: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風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道題目已對前三句分別作了賞析,要求按照前面的方式賞析第四句。音樂欣賞,本就需要想像,而第四句的賞析更是非想像不可:桃林叢中,桃花盛開,一佳人端坐其中,凝神吹笙。花爛漫綻放,人面如花,而笙聲也如這花般明麗、歡快。能想像出這些,這道題目也就做好了一半。
三、遷移所學知識。
自初中以來,我們的學生所學的詩歌不算少了,對詩歌的了解也達到了一定程度。同為詩歌,無論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題材相同,內容相同,未必不會有相同的寫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圍。我們就能從課本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詩句,用所學知識去解題。如天津卷: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雲暮,秋雲暗幾重。
問:
(1)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麼?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雲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說到音樂欣賞,我們所學的詩歌中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不妨以《琵琶行》來與之印證。「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琵琶行》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和它相似。「不覺碧雲暮,桃雲暗幾重」,《琵琶行》又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與之基本相同。課文中這兩句的意思我們是比較熟識的,前句突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後句一是說明時間過得快,二是情景交融,從描寫月的澄靜、空明來表現詩人受到琴聲的洗禮後內心的純凈,從側面烘托琵琶女琴藝超凡出眾。把這些用來解題,可以說不差分毫。
再如上海卷《赤壁》(原詩略),這是一首懷古詠史詩,其最後一題即是對末句「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就景和情的關係寫一段鑒賞文字。對課文熟悉的同學,這道題很容易做,因為書本上有《越中覽古》的「宮女如花滿春殿,而今惟有鷓鴣飛」,《揚州慢》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以及《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和它的寫法完全一致,都是拿昔日的繁華、強盛與今日的蕭條、荒涼作對比,以抒發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四、重點關注尾句。
一般詩歌在結構上是前面寫景敘事,尾句則畫龍點睛地抒情言志。這一點在今年的十五篇詩歌中表現很明顯,如全國卷三《鷓鴣天》、上海卷《赤壁》、湖北卷的《次北固山下》、廣東卷的《江漢》都如此。這裡以廣東卷的《江漢》為例: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人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如果單看前面,很容易誤以為又是一篇思鄉懷人詩,因為詩句中有「歸客」、「片雲」、「孤月」等詞,但作者本意並非如此,其重心應落在最後一句上。「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成語中有「老馬識途」,曹操《龜雖壽》詩中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都言「生薑老而辣」、「廉頗雖老尚能飯」之意,再結合前兩句中的「心猶壯」、「病欲蘇」,可知尾句或是全詩之意是言「不老之志」,抒「難酬之情」。主旨抓住了,再回過頭來做前面的鑒賞語言、形象、意境等題,就容易多了,至少不會偏題。
詩歌是作者以豐富的感情和瑰麗的想像、鮮明的節奏、精鍊的語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詩歌是感情抒發的載體,以抒發真實的、強烈的、具有個性化,又帶有普遍性的情感為主要特徵的。任何詩人在描寫人、事、物或景時,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詩歌又是敘述生活的藝術,是人生哲理的藝術的反映。一般在濃郁的感情中又有人世經驗的體驗、信仰理想的流淌、社會風雲的展現、生活智慧的閃光。
一般說來,詩歌的思想內容不是平鋪直露,而是隱晦曲折的。特別是在學生臨場考試時,思考的時間很短,分析的內容較少,闡述的內蘊較淺,所以如果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鑒賞技巧,那麼,就完全有可能快速迅捷地捕捉到解題切入點,較完整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較準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得出正確的答案。
下面就將古詩鑒賞的一些常用技巧陳述如下。
(一)巧用已知信息,搭建鑒賞平台
已知信息是指能從考卷提供的文本材料中或學生知識積累中搜尋到的一些有助於解題的信息。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標題、作者、序或注、考卷中的提示等。如果我們學生能夠養成正確的解題習慣,首先有意識地捕捉這些內容,就有可能掃除理解詩歌的外圍障礙,為下面進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奠定基礎。
1、標題。詩題中蘊含著不少信息,它往往告訴我們詩歌涉及的內容,可幫助我們理解主題及作者情感。最典型的如: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從這首詩表面看,只是寫了水塘清澈如鏡,是因為有源頭活水;實際托物寓意,在啟發人們:一個人如同「半畝方塘」,如果要想知識、才學、理念永遠「清如許」,那只有經常讀書,不斷汲取書中的精華,才能有「源頭活水」,才能永遠保持新鮮的思想、不竭的智慧。我們之所以能對其所蘊含的哲理進行準確的理解,正是得力於詩歌本身題目的揭示。
2、作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即「知人論世」。對於歷代文學大家,我們應該了解掌握其經歷、風格,對於一般作家,應充分重視作品朝代,因為大時代、大背景是相通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一些文學、文化常識。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的最前線上出生入死,卻時時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陷害打擊,不得重用,所以其作品多有他長期積鬱於胸的苦悶之情,抒發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同時也表達了他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詩詞風格趨於沉鬱、豪放、悲慨。這些知識積累對於賞析他的《摸魚兒》(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非常必要的。
3、序、注。一般序在詩前,注在詩後,有時也會被命題人巧妙地安排在題干中。它們有的交代創作的年代、地點,有的交代創作的緣由、背景,有的交代創作的經過、目的,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主旨、情感基調。這對於理解作品思想內容非常有益,我們不能忽視。如鑒賞歐陽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註解(姑蘇台: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西南姑蘇山上)是不容忽視的。這讓人們能夠聯繫歷史來審視詩歌。進而理解「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者的生活一去不復返,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二)準確辨清詩體,找准鑒賞角度
我們之所以要求學生在鑒賞詩歌時要準確辨別詩體,是因為相同題材的詩歌,在內容上有共同的傾向。這也是把握詩詞主題最主要的角度。常見的詩歌題材有: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鑒賞時要注意把握形象的特徵和寓意,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情與景結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懷、直抒胸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②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鑒賞時要弄清詩人感慨的事由,賞析「事」與「懷」結合的巧妙,體味詩人所抒之「懷」的深摯感人。
③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鑒賞時要把握所詠人物的特點,體悟詩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鑒賞時要弄清史實、體會詩人的意圖、領悟其感情。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邊疆將士的軍旅生活。鑒賞這一類詩歌,要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注意區別各自的思想內容、感情特點和不同的藝術風格。在邊塞征戰的大題材下,邊塞征戰詩的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城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因此,我們在鑒賞時要注意區別。邊塞詩的藝術風格也是異彩紛呈。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能準確地領會到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
(三)把握意境內涵,探尋魅力特色
詩歌主題通常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又由若干個意象構成。分析意象、品味意境的方法就是抓住詩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揣摩、體悟「詩中時」「詩中景」中「詩中人」的「詩中情」是什麼?
具體分析步驟有如下。首先問, ①詩中寫了什麼樣的景象?是大景還是小景?②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是 「大我」還是「小我」?③詩中抒發的感情是什麼?是悲情還是喜情? ④詩中運用的手法是什麼?是直白還是沉奧?是通俗還是典雅?其次,在得出答案的基礎上,將之寫在草稿紙上,整理合併出相關的信息(文本內容、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為答題作好準備。最後,將考卷的答題要求與得出的結論進行對比,校正思考的角度,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四)掌握一些規律,靈活機動答題
1.古詩大都因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的前半寫「旅夜」的情景。寫出了旅途風情,以寫景展現境況和情懷,寓情於景之中。後半寫「書懷」。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抒發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得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表現了內心飄泊無依的傷感,字字是淚,聲聲哀嘆,感人至深。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
2.古詩大都兩種境界合而為一。如李白的詩《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將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宮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是一境界,寫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而第四句筆鋒一轉,將上面之喜景一掃乾淨,頓轉凄涼,真是有千鈞之力,將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古詩大都採用襯托手法。如劉禹錫的《金陵五首之一》:「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准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最後一句的含義是:「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然多情的從城牆後面升起。」詩中「舊時月」與「空城」相襯托,實乃懷古傷今,嘆其變遷之意。
4.古詩鑒賞絕不可繩之以邏輯。詩歌貴在想像,寫詩者也是憑著感覺與靈性、情感寫詩,有些地方看似不通,實則是妙處。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去。」此詩中「夢裡去」三字即是「不通之妙」,意含在夢中也擺脫不了愁緒。這就不能用一般的邏輯思維去理解,要藉助於詩歌的藝術鑒賞手法來感悟。
詩歌鑒賞無定法。入門在閱讀積累、培養興趣,提高在方法引導、規範訓練,精妙在個性感悟、獨特理解
詩歌鑒賞技巧: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法)、篇章結構。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 答題要領: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 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說說作者採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