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講故事:談談周易
周易是必須要講的,因為不講你就不知道什麼叫「否極泰來」,什麼叫「潛龍勿用」,什麼叫「亢龍有悔」,怎麼是「飛龍在天」,為啥叫「九五至尊」等等等等。
講周易之前,先討論個問題,周易是怎麼來的?那就得先說說占卜。
先說占卜那點事兒
占卜這個事兒,全世界都有,因為對於未知和陌生的世界,我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於是就很希望得到高人指點,於是就希望未卜先知,於是就希望逢凶化吉,那就需要占卜。占卜在全世界有各種各樣的手法,西方有占星術,東方用占卜法,當然還有占夢、占物、占風、占耳鳴,以及棋子、牙牌、銅錢、抽籤、測字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
「占」意為觀察,「卜」是燒烤龜殼的聲音。占卜的方法就是找了烏龜殼或者獸類骨頭,鑽眼然後用火燒,鑽過眼的龜甲和骨頭就會有裂紋,就有了形狀和走向,這時候就出現了需要解讀的內容。
當然,也可以用蓍(shi)草,也就是找五十根草,一半長,一半短,隨意拿掉一根,然後分成若干堆,這時候也出現了需要解讀的內容。
那麼問題來了,有了解讀內容,沒有解讀答案,元芳,你到底怎麼看?!
這就需要有解讀專家,也就是巫師,但是巫師也不能信口開河信口雌黃,要有依據和標準,要有教科書。
《易經》就是這樣的教科書。
周易到底是個啥?
周易其實是兩本書的統稱,第一本書是《易經》(別寫成《易筋經》,版權屬於少林寺),另一本叫《易傳》。
有人可能疑惑了,《易經》和《易傳》聽起來如此接近,怎麼區分?「經」和「傳」有什麼不同?
簡單類比,《易經》是教科書,《易傳》是參考書;《易經》是古文,《易傳》是白話解讀。
所謂「經」就是永恆不變的經典,各門各派都有經典和教導,也就基本都有經書,比如佛教有《金剛經》和《心經》,伊斯蘭教有《古蘭經》,基督教有《聖經》,我們熟悉的經書還有四書五經,《詩》、《書》、《禮》、《易》和《春秋》等一共五部。
有了「經」就完事兒了么?不行,因為「經」是經典,語言太精練,內容太博大,天長日久就容易模糊,龜殼燒完了,裂紋和走向也有了,經書也有答案了,但是,還是看不懂,怎麼辦?
比如《易經》第一句,「乾。元亨利貞」, 啥意思?
再比如說《春秋經》開篇有一句「下五月,鄭伯克段於鄢」,咋回事兒?傻眼了。
問題來了,還是看不懂啊!!!光有教科書還是不行啊!!!
這時候,就是「傳」可以大顯身手的舞台了。
所謂「傳」就是解讀和闡釋,光有教科書還不行,還要參考書,因為教科書內容不一定看得懂,要解讀和分析,《易經》有了,那就匹配了參考書,這就是《易傳》;《春秋經》也要有參考書,這就是《春秋傳》,左丘明寫的參考書,就是《左氏春秋傳》,簡稱《左傳》。
經和傳兩者並稱,就是「經傳」,所以有個成語叫「名不見經傳」,就是小人物,籍籍無名。
比如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都很熟悉,這就是來自於《易傳》,而不是《易經》,統稱說來自周易,就沒問題了。
周易確實很牛逼!
為什麼要談周易?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它確實很牛逼,不服不行;第二是因為它確實很重要,不講不行。
周易很牛逼,是因為它可以進行數學的解釋,可以跟科學相聯繫,可以跟「二進位」相印證。「二進位」大家多少知道一點兒,沒有它就沒有今日的計算機世界,周易居然可以跟二進位扯上關係,這就厲害了。
周易很重要,是因為周易和中國文化相聯繫,和大家的生活相融合。在中國無論是討論天文、曆法、音樂、建築、醫學等等,都能從周易里找源頭。中國人的生活也離不開周易,無論是結婚生子、買房置業、考學求職、公司開張、孩子起名,無不需要個黃道吉日或者相生相剋的解讀,最好有懂周易的專家能夠指點迷津,所以現在的各類國學班和總裁班,也多半都含有《周易》的課程,那一點不懂就說不過去了。
周易到底講什麼?
《易經》是有體系的,如果想馬上掌握它,那就是一句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果還有一點點興趣,那我們就多說兩三句。
周易的基本單位是爻(yao),爻分陰陽,陰爻就是兩個短橫(- -),陽爻就是一條長橫(—),有了兩個基本符號,就可以通過各種組合來模仿和解讀世界的變化。
基本單位兩兩組合,這就變成了四個,就是四象。
基本單位三個組合,組成八個,這就是八卦,
有人說這個記不住,怎麼辦?沒事兒,給你來一首《八卦取象歌》:
乾三連,坤六斷;(乾是三條線,坤是六小段)
震仰盂,艮覆碗;(震像小茶碗,艮是倒過來)
離中虛,坎中滿;(離卦虛中間,坎卦虛兩邊)
兌上缺,巽下斷。(兌卦上面虛,巽卦下面虛)
八卦和八卦相重,這就是六十四卦,是大成之卦,這樣周易的系統就完成了。
跟著周易學什麼?
周易能學的太多了,我們不說那麼多,就說三點。
一、學憂患意識——說說既濟未濟憂患意識在很多民族都有。日本肯定有,因為他們那地方火山地震海嘯太多,沒辦法不憂患。中國人也有,過去我們憂患的主要是天災,因為我們是種地為生的農耕社會,對天氣變化特別關注,我們也有相應的成語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樂不忘憂」,「未雨綢繆」等等,這都是憂患意識的表現。
周易本身就是憂患意識的絕佳證明。周易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六十三卦是「既濟」,意思是「完事了」,然而這不是高潮,問題是第六十四卦竟然是「未濟」,意思是「還有事兒」,咦,這就刺激了,原來不是圓滿大結局,而是「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為啥?因為「盛極必衰」,因為「物極必反」,圓滿了反而不好了,所以必須留個尾巴,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故事還在上演,可以重頭再來一遍。
二、學變革精神——說說否極泰來「否極泰來」包含有「否」卦和「泰」卦,先看看兩卦的形象特徵。
「否卦」是坤下乾上,也就是天在上,地在下,這不正好是天地的形態模仿么?是的,但是這個叫「否」,意思是不好;而所謂「泰」卦是乾下坤上,天在下,地在上,跟現實正好相反,但這個意思是好,為什麼?因為有問題,有問題就有矛盾和鬥爭,就意味著要發生變化和變革,這就是好事兒。
易傳中有解釋,《象》曰:天地不交,否。
因為沒有聯繫,沒有交集,沒有衝突,沒有矛盾,沒有變化,當然不好了。
有變化才是好的,所以《易傳.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三、學中庸原則——說說九五至尊什麼是「中庸」? 中庸容易被誤解位「和稀泥」、「騎牆派」等等,其實「中庸」對應的成語應該是「不偏不倚」和「恰到好處」。
我們來看看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乾卦是六根陽爻的排列組合, 從下往上六個,分別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我們來看看每一句的解釋:
第一句,初九,潛龍勿用。什麼意思?不要亂動,好好潛伏。
第二句,九二,現龍在田,利見大人。開始上升,進入地面,有好兆頭。
第三句,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勤奮強健,夕陽下山警醒,沒大問題。
第四句,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進退自如,也挺好。
第五句,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陽氣的最佳狀態。
第六句,上九,亢龍有悔,飛天之後,已到極致,容易盛極必衰,不好。
「九二」和「九五」是最好的兩條,因為「九二」在「初九」和「九三」之間,「九五」在「九四」和「上九」之間,是中間的中間,自然是最佳狀態。那「九二」和「九五」相比,「飛龍在天」顯然比「飛龍在田」要好,「九五」是陽氣最盛的一個,再往上就不行了,要「有悔」了,所以「九五至尊」,這是最好。
總之,周易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可以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各取所需,有所裨益,其中有辯證法,有生意經,有天機變,有房中術,有命相學,有風水論,它的偉大和光芒自然也就不能掩蓋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