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上班了,孩子捨不得我怎麼辦?

  假期就這麼「咻」的一聲過完了~!不管是要上班的媽媽,還是打算把孩子送幼兒園的媽媽,似乎都有一個擔心:分離焦慮。

  1、寶媽星星:寶寶一歲了,最近突然超級粘人,只要媽媽一轉身,就會哭,別人都不讓抱,可是過完年就得上班了,寶媽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的,會持續多長時間啊?

  2、寶媽小林:我在家的時候,寶寶很開心也很獨立,我一旦上班,寶寶就哭鬧不讓我上班。該怎麼辦?

  3、寶媽麗麗:要出去上班了,本來把孩子扔給了奶奶,可是剛走到路邊等車的時候,發現孩子一路跟著踉踉蹌蹌跑過來了,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那麼,寶寶們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呢?媽媽們又該如何應對?和《醫知袋鼠》一起來看看。

  分離焦慮的產生:與寶寶認知能力有關

  寶寶出生3個月以後,就能夠區分熟人和陌生人了,對於陌生人的接近,他們會產生恐懼和逃避的反應。待寶寶6個月以後,他們會逐漸依戀日夜照顧他們的人,從而獲得安全感。

  一旦寶寶認定的這一特定對象離開了視線範圍,他們就會產生害怕、哭泣等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的產生主要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情況下,我們大人會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他們的認知里,物體一旦離開就意味著永遠的消失了,必須有物體或人的存在,他們才能感到安心。

  分離焦慮:2歲以後會逐漸減輕

  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根據年齡的不同,他們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年齡較小的寶寶會出現哭鬧、緊抱媽媽不放等表現,而大一些的孩子則會表現出懼怕、情緒不穩或者耍賴。

  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6個月以後出現,在1歲到1歲半時最為嚴重,這與寶寶的表達能力增強、探索範圍擴大、分離機會增加有關。

  當寶寶2歲以後,隨著孩子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對環境和自我狀態的掌握越來越有信心,分離焦慮的表現會慢慢減弱。但在上幼兒園之後,有些孩子會因為環境的陌生,出現倒退的情況,而再次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

  怎樣做讓分離不那麼撕心裂肺?

  其實分離,不僅僅對寶寶是傷害,對媽媽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如果可以,最好選擇不分離;不得已的情況下,盡量在離別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由一個孩子熟悉的人幫忙照看

  媽媽上班之後,可以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孩子比較熟悉的人來幫忙照看孩子。雖然找不到媽媽,孩子會不高興,但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情況也會慢慢緩解。時間久了,也許你還會因為寶寶更粘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而略微有點小心酸。

  Tips:幫忙照顧的人員應是相對固定的,不要讓孩子每天都去適應不同的人。

  2、離開時要告訴寶寶並按時回家

  不要一聲不吭的消失了,在離開前最好告訴寶寶。比如每天去上班的時候,告訴寶寶媽媽要上班去了,什麼時候回來,並且親親寶寶,慢慢的寶寶就會適應,並且等待媽媽回來。

  如果不能當著孩子的面離開,就讓幫忙照看的爺爺奶奶來告訴孩子。還要注意每次道別時,媽媽不要自己帶有情緒,否則也會把這種不安傳遞給寶寶,也不要再說上一長串「媽媽會非常想念你」之類的話語,這會加深寶寶的焦慮情緒。

  3、跟孩子躲貓貓,讓他相信你會回來

  可以從簡單版本的開始玩,比如媽媽先捂住自己的臉,這個時候寶寶會以為媽媽不見了,然後鬆開手,開心的對著寶寶笑,寶寶也會被逗的哈哈大笑。

  升級版本就是讓孩子在房間玩遊戲,媽媽暫時離開,寶寶如果能自己玩,不哭鬧就不要去打擾他,如果開始找媽媽了,可以先用聲音安撫寶寶,實在哭得厲害,再抱抱寶寶,安慰他。慢慢讓孩子覺得一個人玩也是安全的,媽媽離開一會,還是會回來的。

  4、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接受分離

  可以給寶寶講一些關於和媽媽離別,但是媽媽依然很愛寶寶的故事,比如《我媽媽上班去了》,讓寶寶知道媽媽只是暫時的離開,不是不愛自己了,也沒有消失,從而達到緩解分離焦慮的目的。

  5、打電話或視頻聊天

  很多媽媽在外地上班,有些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有些2個月甚至一年才能見孩子一次,這個時候就只能跟寶寶打電話或者視頻聊天了,讓寶寶多聽聽自己的聲音,從電腦屏幕里看看自己。告訴孩子「你在家裡要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一樣愛你」,「如果你很乖,假日就可以看見爸爸媽媽了」,盡量不要說「我們也非常想你」「我也想回來」之類的話。

  編者寄語:

  分離焦慮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一旦處理不當,將對寶寶日後的人際關係與社會適應能力造成惡劣影響,家長一定應掌握正確的態度與方法,陪伴寶寶一起克服分離焦慮。


推薦閱讀:

如果買車的話,兩頭停車費比打車還高,那我還有什麼理由買車?
經常上夜班的人是一種什麼感覺?
在上班時有什麼讓你特別反感的人或事嗎?
小米助力車、平衡車、滑板車、獨輪車,哪個更適合上下班通勤?

TAG:孩子 | 上班 | 怎麼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