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精進第五 至心是至誠之心,精是修行。古德常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濟物,立願為先。」有了大願,就要認真修行。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
法藏比丘把他的願望說出來了。 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 「我今為菩薩道」是行,「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是願。有願有行。最難得的是「取願作佛,悉令如佛。」諸位想想,你學佛也許多年了,你去打聽一下,問哪一位是說:「我要作佛」我學佛三十七年,沒遇到一人。六祖慧能大師拜五祖時,五祖說:「你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這了不起,太希有了,難怪那麼大成就。行與願一定相應。六祖慧能大師和法藏比丘一比,六祖差太遠了。六祖只是做佛,法藏比丘不但做佛,而且超過一切諸佛。這種心量多大。下面是向佛請法。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求佛為他說法。教他如何修行成佛。「我當奉持、如法修行。」你告訴我,我一定做到。這太難得了。因有這句話,佛才樂意教。如果教了你,你出門就忘了,就白教了。他發願把佛的教誨句句做到。這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本經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開示。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講的,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這個法門是依法不依人。法裡面最根本就是四十八願。縱然是釋迦牟尼佛或是一切諸佛給我們介紹西方凈土,所說與四十八願不相應,我們都可以不採取。四十八願是修凈土人第一依據。本經、凈土三經、釋迦牟尼佛每一句話都與四十八願相應。現在「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常常聽人家講幾句話,信心動搖了,那可惜了,因為我們沒有找到理論依據。「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這才是大徹大悟。六道生死輪迴是根本。一句佛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不勤奮修學,天天打妄想,搞貪瞋痴,即勤苦地造輪迴之因。上面實際上是四弘誓願。「願佛為我廣宣經法」即是「佛法無量誓願學」,「拔諸勤苦生死根本」即是「煩惱無盡誓願斷」,「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道無上誓願成」。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 所居國土即是西方極樂世界;教授名字即南無阿彌陀佛,法是凈土三經。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無量無邊佛國土,沒有一個不知。凈土三經,所有一切諸佛宣揚講解。盡虛空遍法界普遍弘揚。這是他老人家願力的兌現。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 六道眾生是主要的對象,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在此做菩薩可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沒有聲聞,緣覺。諸佛世界都有十法界。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是純菩薩世界,都是普賢菩薩,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西方是普賢的法界,但普賢菩薩是有等級的,從初信位到等覺菩薩。這一句非常重要。
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比六祖大師的願大,要超過一切諸佛。請教如來,我這個願能不能滿。真是高才勇哲。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 老師得到一個傳法的學生不容易。學生找老師是可遇不可求。找到一個真正肯聽話、接受教導的學生,老師往往把他當寶貝。對這種學生的教導是不會疲倦的。「教不厭,誨不倦」道有傳人,快樂。世間自在王如來得這麼一個好學生,無比歡喜。 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人用斗量海水,經很長時間能盡。你有至心,又能精進不止,道業一定成就,何願不成? 汝自思維,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凈佛國,汝應自攝。 佛教他三個自,都是從自心修。這是真正高明的老師。這與禪宗教學沒有兩樣。如何達到願望,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思惟;如何修行,你自己應該知道,「清凈佛國」你應當自己攝取。法藏向佛請教,佛反過來問他。這叫真正迴光返照,從自己的自性里開啟取法,是真實的智慧。但這個法門是二力法門。我們自力不行,要完全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靠山,要靠定了他,才能成就。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他老人家謙虛了。這句話透露了二力法門的消息。 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維修習,誓滿所願。 應,應供,正遍知,佛的十號之一。這句話包含了菩薩聞、思、修三慧。先求說法。這非常有科學道理。佛說法,法藏求法都符合科學精神。他想建立最完美的佛國土,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不是憑想像,也不是佛教他怎樣建立。他要佛為他演說無量妙剎,為他介紹一切剎土,供他做參考。聽了之後,他思惟修習,一定要滿足他的大願。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一億諸佛剎土,功德嚴凈,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愿、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高明是智慧,「志願深廣」是慈悲,德高智明,志願深廣,他要十方一切剎土普遍接受。這樣的學生實在難得,真正億萬劫遇不到一個。「二百一十一億」不是數目字,表法,代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國土一個不漏。要用《華嚴經》、《大智度論》上的解釋,才符合本經經意、彌陀大願。佛不但說清楚了。且運用神力把所有一切現在他面前,給他看到。中國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法即讀萬卷書,又把佛國土給他看明白了。在所有一切佛國土裡一切殊勝的,照樣學來,不好的,統統不要。這樣,他的佛國土當然是一切佛國土第一了。《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也是這個意思,但那純粹是個人的無上菩提。法藏比丘是成就一個世界,普度一切眾生,是為眾生而非自利,對諸佛國土的事相,講了很長時間,他們的壽命四十二劫,千億歲算不了什麼。不要說把他方世界,即使把地球上的一切介紹給你,恐怕一百年講不完。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法藏比丘不但聽佛說了,而且都親眼見了。「無上殊勝之願」即四十八願。 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 信心不易,決不改變原則。修了五劫的時間,建立他的國土。 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二十一俱胝即二百一十一億。他把所有諸佛國度功德莊嚴都取得,變成一個佛剎。彼是指十方無量無邊佛國土。極樂世界集一切諸佛國土的精華,當然好。它的緣起、歷史都明了,你的心才會真正相信他,喜歡他,想去。現在去不遲,因為佛建剎土才十劫,壽是無量壽。才開張幾天,現在去將來是元老。 即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凈之行。 佛弘法四十二劫,給他講經之後,他建造西方極樂世界花了五劫,所以佛還沒滅度。他趕緊回去向老師報告。 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世間自在王如來聽了很高興,讚歎他。這些我們都應當做的。我們這個世間人心量很小,嫉妒心很重。即使老師有時也有很重的嫉妒心,怕學生將來超過自己。漢朝鄭玄是個大人物。孔孟子之說之所以發揚光大,都得力於他。此人非常聰明,求學時拜馬龍做老師。他教學時有個毛病,一邊教學、一邊聽布幕後的女孩唱歌彈琴。每個學生在聽講時都可以看看女孩子,惟獨鄭玄(鄭康成)聽了三年課,眼睛從來沒有斜視一次。馬龍知道,他的東西全被鄭康成學去了。他不甘心,想謀殺他。鄭康成很聰明,向老師告假。老師要同學們給他餞行。馬龍有近一百學生,在五十里長亭為他餞行。馬龍要每個學生敬三杯酒,目的是把鄭康成灌醉,好下手。誰知鄭康成酒量很大。三百杯喝下去沒事,小禮節也不忘記。但李炳南老師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鄭康成的酒量,釋迦牟尼佛酒這一戒就不要了。馬龍雖然買了殺手,但鄭康成很聰明,沒有被殺掉。 佛對法藏比丘不但沒有嫉妒,而且全心全意成就他,幫助他,師資合道。應當說,世自在王如來比不上阿彌陀佛。佛對法藏比丘說,你要趕快說出來,讓你的同學們歡喜,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批去的就是世自在王如來麾下聞法的、法藏比丘的同學。「大善利」即所有一切眾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你看,老師馬上勸他的學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老師很希有。中國印宗法師了不起。當年印宗法師在南方是第一法師。他遇到六祖之後,和六祖一談話,自覺不如他。六祖那時沒有出家。他給六祖剃度,是六祖的剃度師。剃度之後,他拜六祖做老師,讓他的學生們全依止六祖慧能大師。這不是一般人能作得到的。不僅沒有嫉妒,且把幾十年經營成就的全部送給六祖慧能大師。有這樣的基礎,所以六祖慧能大師在南方弘法沒有障礙,一帆風順。一生中成就許許多多的眾生。這是印宗法師的功德。就象六祖、世自在王佛就象印宗,把他的成就完全奉獻給阿彌陀佛了。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真是不可思議,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大眾聽了聞法得利。都發彌陀之願,行法藏之行。這才滿足往生凈土的宏願。 談到這段文,等於參加了當時的法會。只要我們能發心、能信、能行、求生凈土,就和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他報告些什麼呢?即下面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