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重稅來襲,依然難抵國人出海掃貨熱情?

已經很少有人再念叨到日本購買馬桶蓋了。但是日本免稅商品珍珠製品、作為工藝品的鐵壺、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郵票等很受國人歡迎,使得最近的購買勢頭如日中天。儘管如此,過海關時也難逃各種稅。


此前常聽身邊的人說,國人赴日,熱衷的日本商品里一定包括一款電飯煲、或者一款日本馬桶蓋。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現象。然而,據最新的一份報告稱,去年中國遊客競相瘋狂購買的日本馬桶蓋排名第三,今年淪落到了第22位。

也就是說,今年中國已經很少有人再念叨到日本購買馬桶蓋了。怎麼還不到一年,火爆一時的日本馬桶蓋就基本沒有中國人買了呢?

因為馬桶蓋有點像家裡的電視、洗衣機、空調,在購買時花錢購買的不但是產品,還包括購買後的安裝服務、售後服務等等。

那麼,讓我們先一起算一筆關於這款馬桶蓋的賬吧!

如果你在在國內花2000元錢買一款馬桶蓋,這2000大洋里既包括了馬桶蓋自身的費用,又包括送貨費、安裝費以及以後一段時間內的維修費用。

但是,假如你在日本花2000大洋購買一款馬桶蓋,就真的只是一個馬桶蓋而已,而且這還相當於購買了一個半成品。首先,這款半成品並沒有包郵,你要自己負責拎回國內;其次呢,回國以後還要自己花錢找人幫你安裝。再次,如果裡面的安裝配件不對路,尼還要自己花錢上街去買配件。最後,馬桶蓋的規格尺寸是否合適、出了毛病以後的維修費用,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來承擔的。綜合考慮下來,中國消費者比較明智地做出了選擇。

此外,有報道稱,在日本購買馬桶蓋的中國遊客發現,他們買的馬桶蓋基本都是中國產品。同樣的一款產品,如果在中國市場隨處可見,完全沒有必要到日本千里迢迢拎一個中國產品回來。

終究馬桶蓋的火爆也逃不過像日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等這樣的大件一樣的命運。

但是,據日本媒體的報道稱,最近日本的很多商品價格都漲了一成左右,中國人赴日本購買高檔品的消費熱情不減反而日益加劇。

正如瑞穗綜合研究所亞洲調查部中國室長伊藤信悟所言,「在中國,中產階級超過一半人口,隊伍正在壯大,因此即使經濟增速放慢,消費也能保持堅挺」。在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減緩的情況下,不僅是富裕階層,就連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也在支撐著整個消費。

即使不買電飯煲、馬桶蓋,國人馬上又發現新的競購目標。比如作為面向外國人的日本免稅商品珍珠製品、作為工藝品的鐵壺、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郵票等也很受國人歡迎,使得最近的購買勢頭如日中天。

商品價格在高漲,購買最多的還是中國人……赴日瘋狂買買買是一方面,回國入關按規定怎麼繳稅又是一方面。

據說最近,剛出台的海關新稅制,令無數在海外剁手的中國遊客笑著出去、哭著回來。知名演員黃渤也不例外,在海關被攔下。

4月8日頒布新規,海淘和代購全面徵稅,不僅僅是針對跨境電商,從國外帶回來的商品也需要繳稅。據悉,這是一種針對而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的進口稅,專業術語稱為「行郵稅」。

據百度百科,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的進口稅。由於其中包含了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故也為對個人非貿易性入境物品徵收的進口關稅和進口工商稅收的總稱。

那麼,帶行李商品回國,被「稅」的對象包括哪些呢?

包括入境旅客、運輸工具,服務人員攜帶的應稅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饋贈物品以及以其他方式入境的個人物品等。因此,你所購買的電飯煲、馬桶蓋、珍珠、郵票等均一一在列。

稅率又是如何計算的?

據悉,我國行郵稅稅目和稅率經過了多次調整,現行行郵稅稅率分為50%、20%、10%三個檔次。

⑴屬於50%稅率的物品為煙、酒;

⑵屬於20%稅率的物品,包括紡織品機器製成品,攝像機、攝錄一體機、數碼相機及其他電器用具,照相機、自行車、手錶、鐘錶(含配件、附件)、化妝品;

⑶屬於10%稅率的物品,包括書報、刊物、教育專用電影片、幻燈片、原版錄音帶、錄像帶,金、銀及其製品,食品、飲料和其他商品。

具體規定是這樣的:旅行者在境外購買的合理數量的個人自用物品,總價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如購買的物品價值超過5000元人民幣,則對超出部分進行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

也就是意味著,如果你買了一個日本鐵壺和數張文革時期的郵票,比如鐵壺5000元,郵票6000元,在過海關的時候,就只對你所購買的6000元的文革時期郵票徵稅。但是,如果你買了一串珍珠製品超過5000元,就要對整串珍珠徵稅。

每年赴日自由行的中國遊客在增長,赴日爆買勢頭加劇,珍珠、鐵壺、郵票等供不應求,在國外買買買,一過海關,開箱檢查,單次2000全年2萬以上全額繳稅,就悲劇了!難怪也有人哭著喊著把商品扔了,也覺得比繳稅便宜。或許國人在國外瘋狂「剁手」的同時,也需要理性掂量一下自己的腰包是否能夠應付得了過海關時這重重關稅。


推薦閱讀:

我想做的不只是打發時間的工具,而是引起人們對知識的熱情
燦爛的夏天

TAG:熱情 |